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和评述了国内外关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流动农民社会经济地位关系的研究文献,在厘定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概念,梳理国外学者对社会经济地位获得研究的一般理论的基础上,考察了国内学者对流动农民社会经济地位获得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最后指出该领域理论争辩的焦点和尚待研究的问题:(1)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孰轻孰重;(2)强关系与弱关系孰轻孰重;(3)“原始社会资本”与“新型社会资本”孰轻孰重。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弱势家庭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但弱势家庭对教育作用的怀疑导致其教育期望偏低,这无疑将抑制其子代的代际流动。通过2020年“中国家庭跟踪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可以发现,家庭社会资本越多,家庭教育期望越高,也越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对子代寄予更高的教育期望;并且,弱势群体的关系型和认知型社会资本对家庭教育期望的影响更显著。对此,可从提高资源可触及性、增强资源可信任性、鼓励个人和家庭用开放包容的思维积极主动向外界寻求帮助三个方面提高弱势家庭的关系型和认知型社会资本,进而推动社会阶层的代际流动。  相似文献   

3.
韩喜平  杨春辉 《社会科学辑刊》2023,(3):92-102+2+238
在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远景目标下,促进中等收入群体提质扩容已进入新阶段。有效提升职业代际流动性,是开发与积累人力资本、解放并发展生产力、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实现途径。通过引入演化博弈思想,构建来自不同群体的子代职业选择博弈模型,利用不同社会规范来协调参与人行为选择,能够根据演化稳定策略揭示职业代际流动全过程。从社会关系网络出发,会发现不同家庭子代对资源的搜索、组织和使用存在群体差异,缺乏代际流动性的社会容易导致阶层分割,资源难以整合,阻碍中等收入群体的提质扩容。进一步深化社会融合与职业代际流动协同作用的研究,可以在代际间的动态循环过程中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让被排斥但具备条件的劣势群体获得必要的职业发展机会和资源,从而避免贫富分化和社会区隔,建立流动性高且融合度高的社会,更高质量地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4.
贫困代际传递的现象并非必然.基于社会流动理论视角的研究发现,家庭成员的职业收入、子女的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状况、家庭拥有的社会资源以及家庭成员的生活态度是影响城市贫困代际传递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对城市反贫困工作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流动、地位市场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流动渠道,或说支撑社会流动的制度安排,是经济增长的整个制度基础中的一个关键维度,因为它调控地位市场的激励结构。本文将“社会不流动”的概念扩展到包括从种族清洗到性别和年龄歧视在内的所有歧视现象,并且阐释了它是怎样阻碍经济增长的。文章还认为,理解物质市场和地位市场中两种激励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助于理解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6.
从疍民到“市民”:身份制与海洋渔民的代际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国建 《新疆社会科学》2011,(4):129-135,168
文章通过对一户海洋渔民三代流动的考察,认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代际流动经过了一个由“显性制度安排下的结构性流动”到“有限的自由流动”,再到“隐性制度安排下的‘自由流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变迁的主轴是以户籍为核心的身份制。但真正能改变个体社会地位的是依附于身份制的资源分配制度,而不是形式上的“身份”。  相似文献   

7.
农村居民的代际职业流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瑞玲 《兰州学刊》2009,(3):107-110
文章通过对河南省蔡寨村改革开放以来就业的240位村民的调查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本村居民的代际职业流动总体水平比较高。个人文化程度、个人初次就业时的年龄和父亲的职业、母亲的干部身份对代际职业流动(与父亲相比)存在着影响,个人的文化程度和父、母亲的职业和家庭的经济水平对代际职业流动(与母亲相比)存在着影响。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个人文化程度在较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个人的代际职业流动水平,而父亲的文化程度、家庭的经济水平和母亲的职业则通过子女受教育程度来间接影响个人的代际职业流动。总的来看,农村居民要想获得农民以外的职业,就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自己的受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8.
西方社会流动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甫勤 《兰州学刊》2008,(8):203-205
自索罗金开创社会流动研究先河以来,西方社会流动研究已经成为社会学研究领域中量化程度最高,统计方法运用最复杂的领域。文章简要回顾了社会流动研究领域的基本传统、核心问题,并重点讨论了布劳邓肯的“地位获得模型”及西方比较社会流动研究的三个发展阶段与新趋势。  相似文献   

9.
城市中农业户口阶层的地位、再流动与社会整合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城市社会进入转型时期 ,分层和流动机制发生重要转化 ,同时以往的体制的潜功能仍然存在 ,城市中农业户口阶层及流动状况就反映出这一特征。转型社会中的结构重组与社会整合问题 ,关系到新结构、新秩序的稳定性 ,公正、有序的整合需要有效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原理论及可持续发展政策,从可持续发展政策论及代际伦理与代际公平,力图说明,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事实叙述和规范叙述是密不可分的,企图割裂二者关系的“休谟的铡刀”是不可知论和愚蠢哲学。文章同时还讨论了代际伦理和代际公平的意义,并对全球可持续发展方略做出警示贡献的一些思想先行者的另类思想观点,例如罗马俱乐部和布达佩斯俱乐部的惊世骇俗思想,本文也努力予以重新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征途中,如何打造一个更加公平的户籍和教育制度尤为关键。代际流动研究长期以收入和职业作为最核心的理论关怀,而以户籍和教育本身作为考察对象的相关研究在国内并不多见。基于对CSS 2015资料的充分挖掘,本文对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户籍和教育流动率、教育和户籍流动的部门分割、教育与户籍的关联性展开了一项探索性研究。最后,探讨了公平的流动制度在缓解阶级固化方面的意义和可能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2.
从奢侈到节约,是人类摆脱生存、发展困境的必由之路,是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节约型社会提倡节约,是人口、资源、环境的平衡,是积累与消费的平衡,是内需与外需的平衡,是代内与代际的平衡。节约型社会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观,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整合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但是因代际继承节约反而会扩大代际起点差异,出现不公。因此节约型社会仅仅靠自律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公平进行代内、代际调适,协调代际整体公平与起点公平。它是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流动农民与市民间社会距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07年末进行的南京流动儿童家长、市民问卷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城市两大群体间社会距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两群体间社会距离具有不对称性,个体社会经济地位越高,感知社会距离越小,同时社会网络有利于减小双方间社会距离.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为分析框架,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有关的抽样调查数据,对阻碍农村女性代际流动机会和地位获得的文化教育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消除当前农村女性代际流动与职业地位获得的障碍、促进城乡与两性职业发展机会平等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从某一种社会地位转移到另一种社会地位的现象;社会流动机制公正、合理,社会就会充满活力,反之,社会就会陷于封闭和僵化.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1年浙江省居民社会流动问卷调查,本文从"代际/代内"、"水平/垂直"两个角度分析了浙江省职业流动与社会地位流动的总体情况。职业流动与社会地位流动的整体流动性都较高,代际流动大于代内流动;但职业流动与社会地位流动都表现出底层以水平流动为主,上层以"精英再生产"为主;中层以上社会地位较封闭,流动多发生在邻近阶层。因而,人们对提升自己社会地位的流动机会不太乐观。  相似文献   

17.
根据韦伯职业分层的三个标准,认为再就业经济地位(收入)是衡量失业者再就业职业地位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对保定市300名失业者的实证研究,着重考察了失业者拥有的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其再就业经济地位所起的作用。结果显示,作为非正式制度的社会资本(集中在嵌入的网络资源)对失业者再就业经济地位有显著影响,而人力资本却出现“失灵”现象。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保定市在正式制度“缺位”的社会结构转型期须重视社会资本对再就业经济地位的效用与局限性、应进行正式制度如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加强再就业培训等人力资本的更新。  相似文献   

18.
消费流动是社会流动的一个向度.但是,在以往的文献中,这个向度被忽略了.文章分析了这一忽略的根源,并认为,要深化社会分层与流动的理论,必须重找切入口,即:用分析性概念来替代综合性概念和经验实体性概念.从分析的角度看,社会分层可以分解为四个相互联系的向度.它们分别是:经济流动、权力流动、消费流动和地位(声望)流动.前三者共同构成后者(地位流动)的原因.消费流动不但涉及与市场相联系的社会不平等,而且涉及与再分配机制相联系的社会不平等.通过引入消费流动的向度,社会分层与流动的理论就不但解释了个体之间或阶层之间的不平等,而且解释了区域之间或地方之间的不平等.通过把消费流动整合进社会流动的理论模型,文章扩展了“地理流动与社会流动之关系”的内容,并据此分析了地方与地方之间在人才竞争上的优势与劣势的体制根源.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对代际收入流动的相关文献进行简单回顾,在此基础上运用自助法多水平统计模型对不同年份的CHNS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个体属性变量后,农村家庭子女收入受户主收入影响,即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代际流动性;文章的结果同时表明农村地区代际流动性不存在中部、东部以及西部之间地域上的差别。最后,文章指出研究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社会变迁与社会流动──大连市社会流动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及社会资源分配方式的巨大变革,对社会流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调查数据表明,进入90年代,社会流动的频率、方式、方向及人们的职业流动意愿与意向均发生了较大变化、随着中国加入WTO后,社会流动仍会出现新一轮较大级别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