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在之物”贯穿于康德的整个哲学体系,是其哲学的轴心,对以后的哲学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黑格尔与叔本华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康德的“自在之物”进行了分析、批判与发展,对于“自在之物”的再认识给了我们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丁宁 《东方论坛》2009,(4):20-24
康德实践哲学的意图旨在使主体所具有的自由本性能在对象中确立起来,这个确立导致的结果就是至善何以可能的问题。至善作为实践理性的最高客体构成了德性原则和幸福原则的一种联结,这种联结由于是本体界与现象界的一种综合,就必然产生了实践理性的辩证法问题。辩证法的解决就是通过德福一致的原则推导出灵魂不朽和上帝存在,从而给至善的原则提供一种理论上的保障。通过这种方式,康德也就把神学进一步纳入其道德哲学之中了。  相似文献   

3.
康德与叔本华都把自由作为自己哲学的终极关怀.康德所说的自由是理性的自由,而叔本华的自由是非理性的自由,康德的哲学中已经包含着非理性的萌芽.正是康德哲学中的这种非理性的因素,才导向了非理性的叔本华的哲学.自由成为康德到叔本华哲学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至善问题或者说德性与幸福的关系问题,是康德和施莱尔马赫伦理学所关注的核心问题,而二人对该问题的看法却迥然不同.康德论证了德性和幸福虽然具有不同性质,但是仍然可以作为至善的两个要素达到协调一致.施莱尔马赫严厉地批判了康德把二者联结起来的做法.他认为德性与幸福是相互冲突的,至善只有排除经验性的幸福要素,与道德法则相一致,才能真正有意义.康德和施莱尔马赫的至善学说都既有深刻的洞见,又有明显的缺陷,比较二人观点的得失对于我们重新思考德性与幸福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物自体"概念的内涵及其不同表述对应于康德对感性、知性和理性的具体考察过程。作为限制性概念,物自体的理论功能是限制感性和知性;作为范导性概念,其积极作用在于引导信念。物自体理论显示了康德批判哲学谦抑的理性精神,而黑格尔哲学对物自体的批判与消解则导致了理性的绝对化。  相似文献   

6.
齐物思想与“道”都是《庄子》的重要内容。在庄子齐物思想中蕴含着一种以“道”为核心的圆形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不仅是动态的、立体的 ,而且具备广泛的适应性。它可以实现齐物思想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智到情感的统一。理解和把握这种思维模式 ,可以使《庄子》中的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对更形象、深刻、系统地理解齐物思想乃至整部《庄子》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哲学确立了理性主义的至高地位,但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诸多矛盾使得理性主义的光环渐暗,理性的社会和国家带来的并不是理性主义所预言的人的普遍幸福和自由发展,而是种种灾难、痛苦和人的异化。叔本华的意志哲学正好适应了当时西方哲学近现代转型的潮流,即由传统理性主义走向对理性主义的批判,关注人的生命、生存和价值,并成了这一潮流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相似文献   

8.
通过回顾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关于"事情本身"(Sacheselbst)的理解,提出伽达默尔的"事情本身"既不是胡塞尔的"意向性",也不是海德格尔的"生存性",而是"历史性"。论文最后还针对当代德国诠释学学者对伽达默尔的"事情本身"概念的解释,提出自己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9.
康德“自在之物”既是指独立于意识之外,作为感性来源的客观存在,亦指作为理性的的思维存在;“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这种不可认识是康德通过对人的认识能力的考察而形成的,但是不能将其一概而论地斥责为不可知论;“自在之物”学说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物自身概念是康德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康德的整个批判哲学中扮演着一个核心的角色。由于康德哲学的复杂和广博,这个概念也具有多重的含义。理解这些含义,分清它们之间细微但却重要的区别,对于深入了解康德哲学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任何真正划时代的哲学,都是推动新旧时代更替的重要精神动力:一方面它既是旧时代的产儿又是旧时代的终结者;另一方面它还是引导新时代的建设和创造者.物道主义是引导我们这个时代走向未来的哲学基本形态.它是关于宇宙万物存在之道的一种物本存在主义,是建构未来哲学和未来物种文明时代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陈亮作为南宋浙东事功学派的代表,以其独特的道论为基础,提出了道行于事物之间,道不离日用的观点,并进一步阐释了“义利双行,王霸并用”的思想。陈亮“道存于物”的观点对南宋儒学思想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极其鲜明地体现出陈亮思想的学派特征。  相似文献   

14.
康德在对实践理性进行批判的过程中对幸福进行了合理的价值辩证,一方面,他完全否定幸福作为意志的规定根据与直接目的,另一方面,他又肯定在意志受到道德法则规定的前提下,幸福可以作为意志的欲求对象,并且与德性可以结合为完满至善。这样,幸福作为自然的善就是德性范导下的一种价值,是完满至善不可或缺的要素,也是一种合乎义务的目的,更是人道的优雅生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自由是康德哲学体系的拱顶石,在确立这一超感性之物之实在性的过程中,理性事实学说处于中心地位。文章考察了理性事实概念的几种可能的涵义以及它在康德伦理学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自在之物是意志"是叔本华哲学的核心命题。它是自我意识的直接认识。叔本华对这个直接认识给出了三个理性阐释:内在经验的阐释、意欲和意志相类比的阐释和理念作为意志的直接客体性的阐释。近年来,学界把这些阐释视为认识以证实或证伪该命题。这是无效的。学界这一行为的根源在于对叔本华把哲学视为先验观念论的认识不足。正视叔本华的这一命题有助于解决现今所面临的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不可知论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核心内容揭明了认识中的多重矛盾,但也使自身陷入困境,当它宣称不可知时已经是一种可知,否定意识的可通约性,最后落入神秘主义窠臼。其盲点在于:囿于感觉经验藩篱,不承认在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以个体意识屏蔽社会意识。黑格尔试图以思辨辩证法解决不可知论难题是不成功的,马克思哲学则以社会实践侵彻不可知主义迷局,阐明了新的哲学解释原则。  相似文献   

18.
论康德的时空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论是康德哲学中最耀眼的一部分,而时空学说则是康德建构知识论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从康德的纯粹时空杂多这一观点出发,将先验感性论和先验分析论联系起来考察时空学说,并分析时空学说在康德的知识论以及康德的整个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大业之一,历来受统治阶级高度重视.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尽管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但总体思路仍然没有突破应试教育.它虽然与培养知识经济的人才相矛盾,但改变却十分因难.因此,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必须形成共识,首先在选择“公务员”时破除它,带个好头;其次全社会要改变教育观念,破除“官贵民践”的教育思想;第三要改革“高考”制度;第四大力培养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20.
集体主义的困境及其出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是我们应该信奉和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我们对人性向善规范的一个基本要求。但是长期对集体主义的误解,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冲击,使集体主义原则在人们心中动摇了,集体主义因而深陷困境。鉴于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集体主义的含义和本源,分析集体主义深陷困境的原因,探究集体主义是否还应该是我们规范人性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