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质生产力视角下,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工具,也是实现产业深度转型与升级的重要抓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如同现代经济的血脉,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在这方面的快速进步,尤其是在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发展和应用上,不仅优化了人口流动和资源配置,还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本研究从新质生产力的角度切入,探索了新型数字技术革命性突破及其应用在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旨在深入探讨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在促进高质量发展中的机制、效应及提升路径。首先聚焦于产业结构升级、市场整合、技术创新、经济效率等方面,揭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机制。其次,通过技术效应、配置效应、结构效应和空间效应四个维度,分析了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效应,探讨了如何通过这一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化路径。不仅深化了对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在促进高质量发展中作用的理解,还提出了具体的实践建议和优化路径,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视角。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探究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和产业政策的变化特征,对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发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工业主导地位不断提升,服务业对经济社会的支撑效应不断优化,三大产业发展趋于合理,变动趋势基本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但中国产业结构层次仍然较低,产业政策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坚持从高质量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创新驱动、绿色增长和改革开放五个方面推动一二三产业合理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人口红利不是永恒的经济增长源泉,要正确认识人口发展新常态,加快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人口高质量发展是推动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要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选择、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支撑。在新发展阶段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人口负增长的经济困境、人才队伍的结构性短缺、人口结构的少子老龄化趋势、人口分布的城乡阻碍与区域失衡等现实问题,因而,需要进一步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激发经济活力,提升人口综合素质增加高质量劳动力供给,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公司制社会企业可持续性契合中国“高质量发展”主题与全球化“公司可持续性”议题。现行法框架下,公司制社会企业法人地位与认证制度的双重不匹配、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以及责任规则的缺位构成其可持续性的制度障碍。应从体系化保障公司制社会企业主体资格可信性、针对性设计公司社会目的内部治理机制、压实认证机构的专门化监督、明确公司社会目的漂移的法律责任等四个方面改善公司制社会企业可持续性关键制度缺失,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公司制社会企业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利用2011—2021年中国省级数据,实证研究了自主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自主创新显著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和消费结构升级是自主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渠道;调节效应分析显示,数字化水平在自主创新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正向调节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东部地区和高创新水平地区,自主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果更大。因此,应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多措并举推动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打造良好的数字环境,实现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释放经济高质量发展潜能。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新时期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如何实现交通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从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环境可持续三个方面,对当前中国可持续交通进行了深入研究,综合探讨了当前中国可持续性交通发展的紧迫性,充分借鉴国际可持续交通发展的经验,提出了可持续性交通发展的战略和政策选择的建议:分阶段完善综合交通管理体制;利用经济手段促进可持续交通的发展;提倡节约型和环保型交通,使交通与自然和谐统一等。  相似文献   

7.
推动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经过长期的市场实践,产业金融已成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当前环境条件下,经济发展的要求指向增强实体经济发展韧性、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实体产业循环效能等方面,这更需要产业金融的系统性支持。产业金融的立足点是金融,是金融的一种模式,实体经济是产业金融服务的出发点与终点目标,产业金融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坚实的市场和技术逻辑。大力发展产业金融就是要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实现资金直达实体经济的目标,同时要促进资金在实体经济体系内保持健康的流动,形成产业金融资金正向良性循环,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共同发展。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不断完善金融结构体系,提升产业金融赋能实体经济能力;持续创造产业金融发展条件,增强产业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动力;强力打造产业金融发展生态圈,加快产业金融赋能实体经济供给效率;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产业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可持续性,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金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保持企业创新的可持续性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式,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创新可持续性具有深远影响。以2008—2021年中国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创新可持续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助于提升企业创新可持续性。机制分析表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的创新可持续性。异质性分析显示,在高科技行业、营商环境较好和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创新可持续性的影响更加明显。因此,应加强非国有资本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分类分层推进不同行业、不同外部经营环境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持续优化国有企业治理体制和外部经营环境,从而全面提高企业创新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9.
黄河流域战略地位演变与高质量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在全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对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阐明了黄河流域的战略地位变化;从资源环境、产业体系、创新能力和社会民生等方面,解析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发现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生态脆弱、产业体系倚能倚重、创新发展动力弱、民生发展不足等问题和短板。围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提出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包括建设节水型社会、构建"三区七群"基本框架、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强科技创新、补齐民生发展短板。  相似文献   

10.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核心目标,本文从经济发展的三个方面构建了全新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2010-2020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基础,利用半参数模型从全国、区域两个层面分析了数字金融和产业结构优化对高质量发展各维度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从全国层面来看,数字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均能对发展成果产生正向影响。从区域层面来看,数字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存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1.
普及是全球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高等教育普及在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实现,在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跨国面板数据建立线性模型、门槛模型,检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提高对全球竞争力的影响发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全球竞争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对全球竞争力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在跨越人均GDP的门槛值后,对全球竞争力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提高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能够显著促进全球竞争力的提升;随着人均GDP的提高,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对全球竞争力释放出更大积极作用。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在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政产学研用全方位协同育人新机制建立、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以不断增强发展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既存在着可持续发展的种种悖论———生产力水平与社会结构的悖论、分配公正与经济效率的悖论、发展与环境的悖论,同时也存在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社会主义的优势、后发的优势、中华民族的文化优势,因此,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在社会、经济、生态、人口四个方面不断扩大可持续性,保持可持续性行为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会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奠定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但在社会层面也积累了诸多矛盾和其他不稳定因素,因此重新审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范式在当前社会转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经济成果取得巨大成功的背景下,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是我们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反思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范式,指出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单核性的发展特性,从发展的协同性、多核性、人文性三个方面展望了中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范式。  相似文献   

14.
学术杂志是现代国家学术创新和繁荣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大力倡导和践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和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三大话语体系建设,亟须《经济社会史年鉴》式的高质量学术期刊建设和发展。在新时代,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要做到关切现实、阐释时代经济社会史,具有得天独厚的良好条件。从实践出发,要在栏目设置、选题策划、核心议题研究、遴选作者、结合主题宣传、利用新研究方法等方面,打破学科界限,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性问题组织带有鲜明问题意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高质量教育是经济社会优质平稳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提升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教育现代化发展中的核心要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当下,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将会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其本身也将成为学界持续关注的话题。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需要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来培养。新时代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发展使命与责任。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国家相继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等政策性文件,均对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诸多期许。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推进职业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政策旨意,需要站在历史发展的脉络中去总体把握与综合理解其核心要义,学会解剖整体、明晰病灶、对症下药、辨证施治,不断适应发展的新要求,找准职业教育发展的定位。 本期特推出“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多维思考”笔谈,旨在探讨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本真内涵与内在逻辑,为我国职业教育实现提质培优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些许启示。 笔谈中《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一文,从宏观理论的角度深入论证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人才培养逻辑、院校发展逻辑与体系支撑逻辑。同时,该文还强调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即实现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机制的转型。这一转型的根本在于改变传统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工作方式和行为策略,使其更适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教育督导制度: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文,关注教育督导制度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在分析职业院校教育督导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确立符合“督导改革意见”精神的教育督导取向、改革与完善督导方法、提升督导队伍专业性、构建教育督导的信息化平台等完善职业院校教育督导制度的可行路径。《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社会基础》一文,从结构二重性原理的角度,把职业教育与各社会子系统视为“多重复合”的“跨社会系统”,把这种凸显于社会总体的“关系性系统”视为支配体系加以考察,论证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社会大场域之间的关系。文章指出社会经济转型与职业教育能动同构、社会人口转型扩展职业教育职能边界以及社会文化心理重构职业教育意义视界,应成为在制约中探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能动路向。《创新职业教育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新时代要义》从微观的人才培养视角论证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要义,即形塑职业教育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多维价值关系、提升职业教育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适应性,以及建立职业教育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多元评价体系。《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路径选择》一文,结合国家的政策性文件,分别从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转型、职业教育与人、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职业教育与技能社会以及职业教育与民族复兴等维度论证了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具体路径。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与内涵式发展的“行动律令”,是职业教育场域形成的自生自发的发展秩序,需要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领下,着眼重点和难点,推动新发展,实现新跨越。笔谈5篇文章旨在从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同侧面提出问题,引出话题供学者们讨论与批评,希冀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新思考。  相似文献   

16.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并被正式确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战略之一.然而我国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同时处于失调状态.改变并消除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失调的出路在于改变和优化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把可持续发展真正作为发展的指导方针,并把发展知识经济作为打开未来大门的真正的钥匙.只有同时实现了生态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的同步发展,我国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才真正进入了良性的运行轨道.  相似文献   

17.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也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愿景之一。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运用CiteSpace工具,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为数据源,对高质量发展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性的图谱分析和量化研究。结果显示: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理论研究正处于上升发展期,发文量逐年攀高;在研究领域上,经济方面的研究占据着主导地位;研究聚焦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路径、机制和评价等问题。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深化高质量发展的概念、特征和评价体系研究,加强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和实践探索研究,拓宽高质量发展领域的研究视野,促进中国高质量发展与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受体制、经济、文化、人口、资源环境等各种因素制约,城镇化模式与进程因社会类型和社会结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转型期中国推行的城镇化是政府主导的以工业化牵引的农村青壮年农民为主体的城镇化模式,缺乏农业现代化支撑和制度体系保障,城镇化质量不高、可持续性差。休闲农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和发展方向,具有提升农业经济、融合城乡社会和传承农耕文化三大功能,有助于推进城镇化进程、提升城镇化质量、统筹城乡发展,最终达成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与中国社会现代性成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也是中国社会现代性成长的过程。中国社会现代性成长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人五个大的层面,呈现出由被动到主动、由单一到全面、由感性到理性、由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等阶段性特点。中国社会现代性成长存在着成长的不均衡性、三农现代性成长严重滞后、政治体系应对压力的适应能力差、可持续性发展存在的问题突出、对外部世界的依赖性过高、与现代性社会相适应的现代文化还没有完全形成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后疫情时代如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运用非参数方法测算100个样本城市的绿色能源效率,利用价差法估计中国电力交叉补贴的演化,分析工业电价降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2006—2019年电力交叉补贴呈现倒"U"型,各地区的绿色能源效率均值为0.276;(2)电力交叉补贴对能源效率具有负向影响,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3)企业用能成本降低,减少价格扭曲、推动效率提升主要依靠纯技术效率的提升;(4)不同降费阶梯对能源效率、工业产值与GDP增速、碳排放、社会总福利等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因此,提出如下建议:(1)积极采取措施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提升中国的能源效率,特别是纯技术效率;(2)在后疫情时代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政府应该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政策;(3)政府应分阶段降低交叉补贴,引入新技术以转变能源利用方式,增强能源科技技术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