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童庆炳所言为回应美国学者米勒对文学可能在全球化语境中消失的担忧而发 ,指出只要人类还有情感 ,而且文学仍然是表达情感的形式 ,那么 ,不管Internet再发达 ,文学都不会消失。王一川把“自然形象”的审美放在全球化语境中进行个案研究 ,认为“全球化并不是带来全球同一性 ,而是加剧了主体的内在冲突 ,激发了寻求全球性语境中的差异和独特个性的冲动”。陶东风从全球化眼光指出赛义德等人理论被引入中国后所导致的异变 ,指出任何文化 (包括文学、文论 )都是被建构的 ,而不是固定不变的 ,并以麦当劳快餐在中国的“中国化”为例 ,形象地说明了本真性的不存在。李春青重点凸显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在全球化语境中的困境与如何应对的方法 ,指出古代文论研究应从考据、还原中超越出来 ,而对人类生存的现实问题予以阐释 ,生发出新的意义。李王君平呼应季羡林、汤一介先生的看法 ,从全球化语境中观察中国文学与文论所面临的尴尬状况 ,以及消除的对策 ,特别分析了影响中国文学与文论向全球传播的三种心理障碍等。王钦峰所提出的在全球化语境中 ,文学与文论如何复归人文本位 ,如何在技术入侵、俗滥符号等狂轰滥炸下突围等 ,也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背景下 ,中国语境正呈现出多元文化形态。西方文化与文学理论特别是带有某些后现代特征的文化研究理论对我国文化理论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并力图改变社会转型时期知识分子的话语功能。文化交流、科技进步和资讯的发达将使原来封闭的文化生存状态不复存在 ,代之而来的是不同文化间的冲撞和融通。面对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更要保持民族文化身份 ,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在当代中国文论界的引入,促进了当代中国文论对僵化思维的破除和话语霸权的解构,但也存在理论先行和"强制阐释"的偏颇。这既体现在对当代中国文论存在的所谓"以各种关于‘文学本质’的元叙事或宏大叙事为特征的、非历史的本质主义思维方式"的批判解构,也表现在后现代主义文论自身的理论构建之中。后现代主义文论的重建思路,包括"建构主义"思路与"关系主义"思路及其理论重建,都存在"强制阐释"的理论误区,并没有也未能从中国文学的具体实践出发提出任何新的文学理论命题与文学理论知识,而表现出理论构建的无力。当代中国文论要走出"强制阐释"的理论误区,进行一种"本体阐释"的理论重建,就必须立足于中国文学的具体实践及其现实问题,重新建立其应有文学指涉与理论品格,克服对西方理论的亦步亦趋及"现成思想"的诠释,以切实推进中国文论的建设及其创新发展,构建具有我们民族特色与实践根基的文学理论,并在国际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4.
世界的全球化进程为中国文论建设提供了一个虚实相间的契机,如何抓住契机,更自觉更有成效地建设中国文论成为最富现实意义的一个问题。文章认为全球化进程为中国文论建设预设了一个积极主动地进入全球化过程,并在其中互动地展示或确立中国文论自主性或主体性的目的,它推动了中国文论价值体系的调整和文论建设意识的改变。同时,文章对中国文论建设的全球化的操作意识提出了如下要点:普遍性研究、特殊性研究、方法论研究、主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进入中国二十多年以来,对中国当代文论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其积极影响集中体现在它在被有批判地接受的各个阶段都实际上参与了当代中国文论的创新建构,并取得了若干重要的实绩。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1)批判性、反思性的启迪;(2)助推中国当代文论走向多元化;(3)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有力冲击;(4)后现代“文学终结论”引发的争论;(5)后现代生态批评对中国文论的建设性影响。这种积极影响之所以能够发生,不仅仅由于西方后现代主义文论中确有可供我们借鉴的合理因素,而且更决定于作为接受者的中国文艺理论工作者能够以敏锐的眼光、宽广的胸怀、本土化的态度,紧密结合中国语境和中国问题,对它进行批判性的审视、改造和吸收,使之融入中国文艺学的创新建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论话语及中西文论对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些人认为中国文论仅仅涵盖"气"、"风骨"、"神韵"、"比兴"、"妙悟"和"意境"这样一些范畴.然而,如果从一种文化的视阈来看,我们分析中国传统文论和清理中国文论话语,并不是以上所提到的这些范畴,而是要研究它们在文学中所呈示出的意义表达方式和文化规则,例如古代文论中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等等.中国学者相信示意的唯一方式就是"立象",它是长期以来在中国文论中已经被强化和突出的话语方式.因此有必要在以前一些研究的基础上,深化中西文论对话研究,使之更加具体和系统,并遵循四个基本的话语规则.  相似文献   

7.
《南都学坛》2013,(5):44-47
西方文论是建构中国当代文论的主要障碍,这种障碍表现在:西方文论预设了中国文论的思维方式,西方文论置换了中国文论的概念范畴,西方文论限制了中国文论的表达方式。在文论领域西强我弱的背景下,要建构中国当代文论,必须破除西方文论的障碍,摆脱西方文论在思维方式、概念范畴和表达方式上的制约与钳制,必须看到中西方文论的异质性,坚持中国固有的文化规则,在与西方文论的交流对话中,以我为主地实现西方文论中国化。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不等于"西化",也不等于"霸权主义化",而是"民族化"与"世界化"的辩证统一。文论话语的"西化"在我国文论话语现代化过程中有一定的功劳。通过对世界文论的发展状况的全面分析,提出必须重建中国文论话语,调整中西文论话语的错位现象,实现传统文论话语的现代转换,在此基础上,创建适应汉语言发展的全新的现代文论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不等于"西化",也不等于"霸权主义化",而是"民族化"与"世界化"的辩证统一.文论话语的"西化"在我国文论话语现代化过程中有一定的功劳.通过对世界文论的发展状况的全面分析,提出必须重建中国文论话语,调整中西文论话语的错位现象,实现传统文论话语的现代转换,在此基础上,创建适应汉语言发展的全新的现代文论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0.
前苏联文论与中国当代文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苏联文论是 2 0世纪中国文论最重要的理论资源之一 ,5 0年代被奉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典范 ,对中国当代文论基本理论格局的形成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这个理论体系的认识论构架和高度政治化的特点 ,对中国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 ,乃至中国古代文论研究 ,都产生了复杂和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当代文学批评可大致划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学院批评,自上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经历了由兴盛到争议的过程,其特征是理论性、客观性、价值中立。其二是学院批评以外的文学批评,其内部分支众多、种类复杂多变。这类文学批评的共同特征是个性化、主观性、价值判断,因此可统称为价值批评。这两类批评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是两套话语系统,即批评对原文(作品)阐释的两种方式,也是作为所指的批评与作为能指的原文之间的两种意指关系。两套话语的分化形成既受学院的封闭式环境影响,也受批评家对创作实践话语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文学修辞批评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学术品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修辞批评承诺对文本意义与效果产生的过程进行揭秘,它是批评家对文本进行意义阐释与价值评判的基础。作为一种批评方法,文学修辞批评与其批评对象之间有天然的亲和性,对文学的修辞性的忽视,实际上是对文学的本质的忽视。  相似文献   

13.
饶先来 《南都学坛》2012,32(4):55-59
作为一种指向价值和认识的实践活动,文艺批评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话语特征和话语形态。当代批评话语的特征主要呈现为批评写作的表述方式、文体结构和思想指向;文学批评的话语形态则是生动性、形象性和逻辑性并重。这种特征和形态使得当代文艺批评既具有了"感人"与"服人"的阐释力量,同时其结论也因此具有了一定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4.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通过“象征形式”表达的民族主义中包含着复杂的关系内容。对批评者来说,需要把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表达看成是一个动态的多民族国家社会文化建构过程的产物。少数民族文学文本在表达自己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已包含着多种其它文化要素的内容,这个过程实际上既是倾心“表现”,也是“协商”的关系过程。以此为契机,在整体的社会文化转型和建设过程中,需要摈弃任何绝对的“唯我”主义的思维传统。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史上,社会政治功利观在文学功能中一直处于决定的主导的地位,造成功能地位的严重颠倒、错位和恶性膨胀。文学功能是由艺术(审美)功能、社会功能两大方面所组成,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后者必须在前者的制约下才可能发挥有效的影响和作用。政治功利观只是社会功能的一个构成元素,应当摆正位置,不可牺牲和挤压其它诸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学批评之所以在晚清发生现代转型,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主要与国学中的经世致用思想、西学东渐后新型知识分子的产生以及文学自身文体变革等密切相关。经世致用思想导致文学救国论产生,使文学批评功能发生改变;西学东渐后出现的新型知识分子,使文学批评的主体具有独立的人格和良好的中西学视野结构;文学文体变革导致文学批评文体变革,使文学批评的思维方式从传统向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学批评因一味地强调主体修养,忽视了批评方法的建设,淡化了有效批评模式的建构。以主体修养来应付一切,在“诗无达诂”、“熟读精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批评教义下,实现了对方法与模式的回避,萎缩了批评的锐气,钝化了批评的锋芒,从而最终将批评引渡到哲学的王国,沉醉于玄览古奥的自恋自娱的境界,丧失了批评的大众化与普及化功能。  相似文献   

18.
杨匡汉坚决主张本土化——但不是保守的而是开放的 ,是将他者包容进来 ,在异与变的碰撞中把本土一些相对稳定的、具有历史连续性的观念重新解读 ,以形成当代表述形式并对全球化产生的“反冲击”。孟繁华认为传统的批评方法、基本概念、关键词语已被渐次废除 ,代之而起的是他者的概念群 ,构成了当代文艺学发展的两难处境 ,但经过整合与重建 ,必有新成果涌现出来。金惠敏认为“回到主体”的对话 ,其意义仅在于使对话在预设的原始主体的前提上成为可能 ,而绝不是说在对话中虽身经百战而毫发未损的自我确认。“如果全球化是一种进攻型的帝国主义 ,那么在狭隘民族主义意识中徘徊的则是防御型的帝国主义”。李王君平认为 ,“本土化”不如“本土性”确切 ,因为前者试图“化”一切而显出霸气而后者只是提醒别忘记本土特点因而显得平和一些。“全球化背景”对中国文学理论本土性问题意味着既要从Universal(世界的、普遍的 )角度 ,也要从Manifold(多样的 )或Varied -dimension(多维的 )角度 ,将中国文论的异质性问题考虑进去。王钦峰尝试从后现代主义角度解构“本土” ,认为“本土化”的号召力是以民族文化的过去为基础的 ,其情感成份多而理性成分少 ,它可能把国家或民族推到固步自封的老路上去。林衡勋认为 ,现当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与中国当代文艺学的极境——一个哲学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匡汉坚决主张本土化——但不是保守的而是开放的 ,是将他者包容进来 ,在异与变的碰撞中把本土一些相对稳定的、具有历史连续性的观念重新解读 ,以形成当代表述形式并对全球化产生的“反冲击”。孟繁华认为传统的批评方法、基本概念、关键词语已被渐次废除 ,代之而起的是他者的概念群 ,构成了当代文艺学发展的两难处境 ,但经过整合与重建 ,必有新成果涌现出来。金惠敏认为“回到主体”的对话 ,其意义仅在于使对话在预设的原始主体的前提上成为可能 ,而绝不是说在对话中虽身经百战而毫发未损的自我确认。“如果全球化是一种进攻型的帝国主义 ,那么在狭隘民族主义意识中徘徊的则是防御型的帝国主义”。李王君平认为 ,“本土化”不如“本土性”确切 ,因为前者试图“化”一切而显出霸气而后者只是提醒别忘记本土特点因而显得平和一些。“全球化背景”对中国文学理论本土性问题意味着既要从Universal(世界的、普遍的 )角度 ,也要从Manifold(多样的 )或Varied -dimension(多维的 )角度 ,将中国文论的异质性问题考虑进去。王钦峰尝试从后现代主义角度解构“本土” ,认为“本土化”的号召力是以民族文化的过去为基础的 ,其情感成份多而理性成分少 ,它可能把国家或民族推到固步自封的老路上去。林衡勋认为 ,现当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少数民族口头文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与现代民族国家叙事话语的演进紧密关联。在七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其主体性已初步建立。面对着主流诗学的不重视,少数民族口头文论有着“失语症”的趋向。打破“少数民族VS汉族”“书面文论VS口头文论”“主流VS边缘”等二元对立思维习惯,以中国多民族文化互动交融为视野,展开少数民族口头文论相关研究,是建构中国文论话语实践之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