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爱因斯坦说过:“相对论同时间和空间的理论有密切的关系”。相对论对时空学说作了哪些修改?从中可以得出什么哲学结论?自从相对论诞生以来,已有不少人讨论过这些问题.有些人认为,狭义相对论破除了牛顿关于绝对时空和绝对运动的观念。我认为这种看法是非常片面的.本文拟以爱因斯坦晚年的一些论著为依据,探讨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各自对时空观所作的变革;还想从认识论的角度指出,“思想实体”(或称为经验凝聚体)的创新和变革是理论进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相对论是高速条件下物质运动与时空关系的理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经典物理学的理论同新的实验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反映这种矛盾的迈克耳逊——莫雷实验,对相对论的产生,作出了有益的贡献。爱因斯坦对牛顿的经典理论采取了革命的态度,放弃了绝对时空观念,创立了相对论。相对论包括两部分内容: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一九○五年爱因斯坦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一文中建立的狭义相对论,以两条假设作基础,一是相对性原理,这是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的继  相似文献   

3.
对牛顿时空观的全面了解和正确评价,是自然辩证法、哲学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和教学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过去在我们的许多哲学著述和教科书中,对牛顿时空观的阐述和评价不能说没有偏颇之处。因此,对牛顿的时空观作一较为全面的研究和正确的评价,是有其意义和必要的。 牛顿的时空观包括绝对的时空和相对的时空两个方面。牛顿认为应当把时间和空间区分为绝对的时间和空间与相对的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4.
经典物理学发展了基督教的线性时间,确立了量度物体运动变化的绝对时空观;资本概念的发育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实践在绝对时空观中获得支持,而时空也被资本不断的塑造为资本化的时空;马克思在批判绝对时空观和黑格尔的绝对资本观的过程中确立了实践唯物主义时空观,在实现了时空坐标转换的同时展开了对资本的批判。马克思从历史哲学的高度透过资本品看到了隐藏在资本背后的社会关系,从而深刻的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剥削的本质,揭示了资本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性,破除了资本的永恒符咒,通过以自由时间扬弃必要劳动时间深层地规定未来理想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发展的逻辑。在当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促进了信息交换速度和交通水平的提高,空间壁垒逐渐消融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时间就是发展的空间”,时间与空间的关系逐渐变得松散,产生了时空分延或时空压缩现象,而这正是资本追求利润的结果。时空化的资本与资本化的时空纠缠在一起共同形塑了当代社会。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把狭义相对论放在人类科学思想演化的大背景下,揭示了它所蕴含的统一性:时间和空间是内在统一的,质量和能量是内在统一的.它们在运动中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物理量系统.这也从物理学方面证明了我们的物质世界是和谐统一的.  相似文献   

6.
简论“社会发展空间”与“社会发展时间”的自觉转换王善平辩证法大师黑格尔在爱因斯坦之前就从自然哲学的角度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论,形成时空相互转换的辩证时空观,而他在《历史哲学》中关于空间与时间的论述正是这一辩证时空现在社会发展领域的延伸与发展。正是在这...  相似文献   

7.
在时空观问题上,某些论点是值得商榷的。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8月版《自然辩证法讲义》认为:“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是时空观发展史上的一次大的变革。”“这个新时空观的要点,”是“把洛仑兹变换看成是空间、时间本身的变化。尺子为什么沿运动方向会缩短,钟为什么会变  相似文献   

8.
《重庆社科文汇》2001,(2):F002-F002
1、物理学革命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认为物体的运动是相对的,光速不因光源的运动而改变,物体的能量等于质量与光速平方的乘积。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基础》,认为物质的运动是物质引力场派生的,光在引力场中传播因受引力场的影响而改变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哥白尼以后的科学体系中,物质场的学说一直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并且这种地位愈来愈重要。每次物质场方面的新发现,都带来科学研究的新突破。过去四百多年科学实践的基本成果之一,在于证实了物质场的多样性,发现了万有引力场、电磁场、强核场、弱核场等,并且通过这些物质场的发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近几十年来,科学界在继续研究物质场的多样性的同时,更加注意了物质场的统一性问题。但是实践证明,解决物质场的统一性问题,比发现物质场的多样性还要困难。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的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而建立统一场论虽用去了他毕生工作的大部分时间,却未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人们把马克思时空范畴仅仅看成是本体论范畴,即总是指脱离人的实践活动的、一般物质运动的时空。也就是说,马克思时空理论被排除在社会历史之外。刘奔先生在《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社会时空特性初探》中,最早论证了马克思时空范畴也是社会历史的范畴。俞吾金先生的《马克思时空观新论》又通过对马克思时空观发展史的分析,揭示了马克思时空观的实践性。他们在马克思的社会时空理论上都作出了可贵的探索。应指出的是,他们在凸现马克思时间观的同时,对空间重视和论述得不够。本文正是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对马克思社会时空理论再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荣开明 《江汉论坛》2001,3(6):16-24
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首次提出的两个基本相同又有差 别的理论新概念。相比而言,前者更为宏观,更带根本性。本文对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论的形 成和发展过程、生成条件、科学含义、历史方位、主要矛盾、基本特征、发展战略和进程、 党在这一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及理解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必须划清的几 条界线、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论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作了探讨,提出了 自身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2.
弗洛伊德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伊德主义传入中国后,经历了一个曲折反复过程,出现了两次“弗洛伊德热”。第一次发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在部分学术界知识分子中传播流行。从1949早起至1978年,由于“左”的思潮影响,弗洛伊德主义在中国转入沉寂阶段。第二次传播热潮发生在80年代中期以后,这次热潮波及广大青年学生并深入到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中,因此,其影响较之第一次更加广泛深远。弗洛伊德主义在中国传播中所出现的曲折反复,是与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密切相关的。弗洛伊德主义包含某些合理因素,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其理论缺陷又带来不良的负面影响。我们对它要深入研究,发挥其积极作用,清除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尚东涛 《江汉论坛》2002,3(1):43-47
人的自由,在西方主流思想史中往往被归结为“纯粹化”的抽象的自由。但是,人的自由只存在于人的生产劳动实践和社会关系的社会总体中。只有经由社会总体性中介,才能展示人的自由的全面性规定。社会总体性在时空层面,展示为社会结构总体性与社会历史总体性的统一。社会总体性中介视域内的人的自由,不是任何形式的“纯粹化”的抽象自由。在全面性规定上,人的自由既与不自由相异又与不自由相融,既与不自由冲突又向不自由开放,是生成性的否定或否定性的生成。人应从“纯粹化”自由的虚幻向往中抽身,让自由从“彼岸”渡回“此岸”,从“神圣”归回“世俗”。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论述了马克思的修理劳动理论是其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重点阐述了马克思修理劳动理论的主要内容,最后指出了马克思修理劳动理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部分先富,共同富裕”是对收入分配原则的创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对“部分先富,共同富裕”原则的运用,是收入分配方式的创新。这两个创新命题是收入分配理论的次优选择,是非均衡中间道路模式,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理论的创新。由于这两个命题各自都可以派生出三种分配原则或方式,成为社会上三大收入分配思潮的理论依据,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理论上和数量上探讨这两个命题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6.
学界对文明哲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把文明哲学视为对人类文明演变规律的一种总体把握,总体把握是指从文明的基本结构的变化上来把握文明转型,文明的基本结构是指文明的物质、交往、精神三大活动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人类活动从需求→生活→生产→研究→科学的层次递进关系。本文的直接目标是从总体上把握或理解现今人类世界上正在进行的文明转型,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中国迈向知识时代的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17.
陈学祖 《江汉论坛》2001,3(2):72-76
本文论证了50年代中国格律诗理论的基础及其理论内涵,认为它继承了新月派、中国新诗派对格律诗的可贵探索,体现了当时的诗歌理论家对于诗创作实践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本质,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思想和理论支撑.从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出发,我们就能深刻认识利益关系和谐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意蕴,并采取有效措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有领导、有群众、有制度、有途径的,良性互动的利益调节格局,把和谐社会建设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80年的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贡献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 论两大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坚持继承与发 展的结合,坚持领导与群众的结合。从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历程和经验中,我们所能得到 的最大启示就是要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发展的科学、开放的 科学。  相似文献   

20.
韩永学 《北方论丛》2005,(3):145-149
“企业生命有机体”应走德里达的后结构主义道路,建立具有混沌吸引子的创新性信息空间,通过“解构”破坏传统主义的自足圆满结构。在后结构主义思维框架下,企业生命有机体理论的主要研究领域为企业生命周期、环境适应与信息熵。现代企业应在后结构主义的思维框架下走出企业婴儿夭折、壮年陨落的周期怪圈;企业需要遵循天人合一的“都江堰法则”;企业信息系统应以信息熵为唯一的衡量标准,从而确定混沌吸引子所处的稳定与不稳定之间的相变状态,实现企业的适应性自组织与突变性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