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产业组织,是产业内部关系的范畴,指同一产业内部企业之间关系的集合。产业组织调整机制,是协调产业内企业间的竞争与集中及专业化分工协作关系的机制。由于产业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及市场需求规模和需求结构的不断变化,产业组织要保持合理化就必须随之变化,这在客观上就要求有合理和完善的产业组织调整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产业组织的调整机制必须实现由行政型向市场型的转变,塑造和完善市场型产业组织调整机制是优化我国产业组织的根本点。一、市场型产业组织调整机制的基本特征与行政型产…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都是具有行政命令性质的指令性计划,对于灵活的、不具有强制性的指导性计划如何制定,如何执行,还有许多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问题尚未解决。本文力图从指导性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这一角度,对上述问题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3.
产业组织合理化问题说到底就是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使企业获得“规模经济”或“规模效益”。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被定义为“以产业内的最佳资源配置为目标、寻求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实现条件的理论”,“产业组织的核心问题是在保护市场竞争活力的同时,充分利用规模经济”。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市场体系比较健全、价格机制能正常发挥作用的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组织政策就简化为垄断与反垄断的选择立法。在我国,情况则大不一  相似文献   

4.
寡占型市场结构与石油产业组织效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嵘 《河北学刊》2001,21(1):70-73
寡占型市场结构有利于实现石油产业的规模经济、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政府对石油产业的有效调控。长期以来,石油产业组织效率低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形成寡占型市场结构。现阶段,要从市场化推进、集团组织结构的有效构建、政府产业组织政策的正确指导及市场竞争秩序的完善上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塑造中国石油产业寡占型的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5.
6.
党的十三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这一论断,在经济运行机制方面使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理论模式进一步明确和具体了。然而,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的内在统一这个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核心问题,关键却在于如何认识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基础。计划与市场“谁统一于谁”或“谁内在于谁”的问题是无法回避的,模棱两可的回答更无益于改革实践的推进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深化。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组织的市场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组织的市场结构分析沈志渔市场结构所反映的是市场的卖者(企业)之间、买者之间以及卖者与买者之间的商品交易地位和关系。这种市场行为主体之间的交易地位和关系将影响到竞争过程的性质。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最重要因素。分析我国自然垄...  相似文献   

8.
作为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在其后期论著中讨论了个体与文明之间的关系,即“本能的要求与文明的限制之间不可弥合的对抗”犤1犦。美国著名文学与社会批评家莱昂内尔·特里林在吸收弗洛伊德文明观合理内容的基础上,既承认了文明对个体的限制作用,又提出了个体可以超越文明  相似文献   

9.
市场活动是一种经济活动,同时也是一种道德活动、义利活动,市场活动的主体亦是义利活动的主体,市场活动主体之间的关系便是一种义利关系。市场活动作为一种义利活动在实际运作中常常会有两种情形,一是在一般情形下的义利相谐性,即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既承担了义,同时也实现了利;二是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即在义利冲突的情况下,市场活动主体面临着义利两难的困境:要么取义而舍利,要么得利而丧义。诚然,对于市场活动,若只从其表象观之,似乎仅仅是一种求利之举,然而在求利的同时,就有求利的动机(目的)、求利的方法、求利的主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0.
建筑业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后最先崛起的行业之一,它对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1979年以来,我国建筑市场几经起落,这种状况应该引起重视。随着改革的深入,研究建筑市场的特点和动态,才能为发展建筑行业探索新路。 一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筑业完全纳入计划轨道,建筑企业也局限于几家国营单位,因而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建筑市场。改革开放以来,打破了计划的单一性,增加了市场调节的份量,从而直接带动了建筑行业的迅速崛起,并使建筑业纳入市场竞争的轨道。从本质上来审视,建筑市场也是商品市场,当然,由于建筑业具有与其他产业不同的特点,使建筑市场也因此形成了一些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西方学者关于市场与政府关系问题的理论诠释作了逐一梳理、归纳之后,力图阐明其理论共性,并进一步以中国为例,作了一番细致的实证性研究。最后,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问题置于当今的国际背景之下,分析了两者的各自作用及相互关系,试图对该问题作出世纪末的冷静再思考。  相似文献   

12.
市场成了人们谈论当前经济生活的集中话题。回顾1988年“抢购风”席卷国内部分地区市场时,它曾经热得令人头晕目眩,经过一年多的治理整顿,市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989年夏季以来,全国大部分城市出现一股甩卖商品的风潮,在不时传来的“让利销售”、“还本销售”、“有奖销售”、“大削价”、“优惠价”、“出厂价”声中,市场由热变冷,由波动转为平稳,相当多的商品由过去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变成了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部分商品出现  相似文献   

13.
经济改革的目标取向,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推进计划——市场双向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的题中应有之义,调整改革思路,既要反对排斥市场调节的“计划乌托邦”,又要反对另一种排斥计划调节的“市场乌托邦”,从而把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三大的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机制。”建立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必须破除调节手段具有社会性质论、破除计划调节直接论、破除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作用范围局部论,否则,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是无法建立起来的。 计划与市场的内在统一,必须破除调节手段具有社会性质论 调节手段是否具有社会性质,或者说计划调节是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特有调节手  相似文献   

15.
<正> 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是内在统一的关系.但如何理解计划与市场的内在统一?理论界的认识还不一致.这里也谈一下我们的看法.一、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中的地位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是指计划工作与市场活动、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有计划发展规律与价值规律相互关系的总概括.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产业融合与产业组织结构优化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产业融合的本质是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对传统产业组织形态的突破和创新,是产业组织结构变迁的一种动态过程。产业融合通过推动市场结构演进和改变企业市场行为,促进产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并产生新型产业组织形态,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同时,产业融合能够带来更好的产业绩效和巨大的增长效应,给消费者带来多样化的消费选择,从而增进社会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7.
深化与完善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对此、理论界有三种不尽相同的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应分别从七个方面具体结合:①社会再生产的不同领域与不同环节,②国民经济的不同层次,③不同的行业与部门,④不同所有制或不同规模的企业,⑤各种产品的不同地位,⑥不同区域;⑦不同的时期,等等.第二种看法认为: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①建立新型产权组织形式,③创造企业平等竞争的环境,③探索新型的宏观调控模式,等等.  相似文献   

18.
<正> 江泽民总书记在1991年9月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逐步认识到,适应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需要,必须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这已经写入我们党的一系列重要文件.怎么结合,这几年的实践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要下大功夫去继续探索.”这是对我国经济改革成就和今后任务的高度概括,也是指导当前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据.根据我国经济改革的总体部署,当前主要任务之一是从理论指导和实际操作上,探求计划与市场怎样结合以及如何去做的具体路子.为此,切实弄清计划与市场的结合点在哪里是至关重要的.一、计划与市场的结合点在企业  相似文献   

19.
任何社会经济形态,只要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必然要求社会经济决策分散化,要求市场机制充分有效地发挥其作用。但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下,不同层次的经济活动所构成的整个社会经济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必须在分层次决策的同时,保证各个层次的经济活动的密切配合与联系。这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关于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的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学术界已争论了多年,我的看法是:一、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无论哪一个层次的经济活动,既离不开市场机制的作用,也离不开国家计划的指导;二、计划和市场本身具有二重性:其一,二者都是  相似文献   

20.
农村信贷市场是农村经济的主要资金来源,能够引导农业资源合理配置。随着农村金融改革深化,各类信贷机构已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其产业组织状况直接关系到农村投融资的效率水平。从产业组织角度分析农村信贷市场结构和行为的政府规制政策,及其对市场绩效的影响程度,有利于探索其发展的合理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