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在太常之外置梨园与东西二教坊,为民间戏剧演出提供了活动空间.戏剧搬演走向高潮的突出标志,即分朋、分市竞演活动的产生.上层的禁断并未发挥实际效果,却从反面显示了唐代演剧活动在表演形态、场景装置、服装道具、戏班体制等方面不断成熟的盛况.正是这种对阵竞演、俳优竞谑、聚伙搭班的风气,促成了唐代演剧生态的兴盛和繁荣.  相似文献   

2.
唐代各阶层消费自始至终交织着节俭与奢侈两种方式。大致以开元、天宝年间为期,此前各阶层消费方式以尚俭为主,此后则靡然向奢。着眼于社会稳定与风俗养成,上层社会把勤俭节约作为治国的一个重要方略而大力倡导。在力倡节俭、遏制奢侈方面唐代上层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尤其在节俭消费习俗的纠偏、禁奢制度的跟进以及示俭消费行为的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当代及后世的俭约治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唐代长安歌舞戏服饰深受西域歌舞戏服饰的影响,其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戏剧服饰文化交流中出现的新现象。以唐代长安歌舞戏中的大面、踏摇娘服饰为例,根据唐代长安与西域歌舞戏服饰艺术特征的对比结果,运用文献结合考古图像的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唐代长安歌舞戏中大面、踏摇娘服饰的形制特征及其与唐人日常生活服饰之间的关系,阐释丝绸之路上唐代长安与西域在歌舞戏服饰方面的文化交流以及其传递的各种信息。  相似文献   

4.
以《唐律》为标志,唐代对天文玄象实行严格控制与禁止的基本政策。特别是在前期,中央政令由于制度力量的保证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因而禁止"私习天文"、"禁藏天文图谶"的政策在民间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和执行,这在现存唐人的诸多判文如《家僮视天判》中有生动体现。但是,随着太史局(司天台)的独立及天文机构的扩大,官方天文官员在安史战乱的冲击下出现了欠缺之势,朝廷迫不得已放宽了对天文玄象的控制,乃至向民间征召天文历算人员,这使得唐代的天文政策呈现出很大的弹性和灵活特征。在这种情势下,与天文历算之学的长足发展相适应,唐代社会中盛行着较为浓厚的星占风气。  相似文献   

5.
唐代社会戏谑风气风靡,这种风气对人们的言行、社会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有影响。本文对其进行剖析,并试图从胡人风气、法网松弛以及时代背景三方面来阐释其原因。  相似文献   

6.
唐代弹劾文是唐代监察制度与文学结合而形成的奇葩。唐代文学研究中对弹劾文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究其原因,盖因学术界对于古代文体的研究相对不足,弹劾文本身也不是一种纯文学性的文体。从更为开阔的视野看,唐代弹劾文兼应用性、文学性于一体,有着独特的文体学价值:弹劾文不仅有成熟的体式结构,也有相应的语言结构。弹劾文的起草体现着法律的尊严,甚至上升到国家意志,任何单纯的文学写作都无法与之比拟,唐代弹劾的动机、过程、专用服饰都充盈着浓浓的艺术精神。弹劾文不但对唐代文学风气、士子生活产生一定影响,而且在文体内部对于后代的叙事文学形式也产生了一些影响,唐代弹劾文研究具有特殊的文化与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晚清以降,江浙地区的侈婚靡费现象甚为泛滥.具体表现为社会中上层阶级举办婚礼花费甚巨,因而助长了婚嫁论财的风气,导致社会下层民众亦纷纷效尤.由此产生了男家无力聘娶致使抢亲等类犯罪频发,女家无力置备妆奁而溺女成风,以及适龄男女婚嫁失时等社会问题.侈婚风气并未得到有效遏制,一直延续至民国时期.  相似文献   

8.
“临时禁入令”是英国《2015年反恐怖主义法》第2条针对恐怖分子跨国流动新增的重要预防措施,分为普通临时禁入令与紧急临时禁入令。为了满足人权与法治的要求,英国立法机关规定国务大臣颁布的“临时禁入令”必须接受司法审查,并为当事人规定了申请返境许可与申请对国务大臣的决定进行司法审查两项救济措施。从其法律渊源与适用程序来看,“临时禁入令”兼具行政制裁与司法处分的双重性质。我国《反恐怖主义法》第39条与规定“临时禁入令”和英国《2015年反恐怖主义法》第2条都是为了预防与惩治恐怖分子的跨国流动而制定,在性质上是相同的。但是比较而言,前者在程序的透明性与救济的有效性两个方面还有所欠缺,立法机关可以参考英国的相关规定,在相关实施细则中增加程序性规定与司法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9.
唐代女性诗歌中的道教情怀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是我国道教最为鼎盛、道教信仰最为虔诚的时期,在其三百多年中,统治者对道教都大力提倡、倍加尊崇。与统治者大力提倡道教的举动相呼应,唐代社会形成了一股求道学仙、追求现世幸福、永恒生命和自由心境的社会风气。这种风气同样也影响了唐代女性,从而使她们的诗歌和心灵世界弥漫着迷蒙的道教情怀。  相似文献   

10.
江南市镇有着辉煌的历史 ,工商业高度发达 ,文化底蕴深厚 ,早在明代中叶以来就出现了经济的转型 ,市场经济繁荣 ,早期工业化成就引人注目。这种独特的社会经济土壤 ,培育出来的民间信仰与奢侈风尚 ,具有相当深刻的历史内涵与认识价值 ,有重新检讨的必要。民间信仰这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不能以“封建迷信”这种似是而非的套话予以否定 ,以民间信仰为形式的迎神赛会成为民众的狂欢节 ,而延续数百年 ,化作小传统中挥之不去的文化记忆 ,至今仍有着生命力。奢侈风尚既是经济繁荣、社会富庶的产物 ,又是促进经济繁荣、社会富庶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官员的“禁奢”主张 ,以及文人斥为“世风日下”的哀叹 ,是逆潮流而动的迂腐之见。桑巴特的《奢侈与资本主义》则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这点  相似文献   

11.
唐代妇女冲破传统礼教的束缚,从宫廷侍女到仕流之妻,女着男装成为一种时尚。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唐朝开放的社会、中外文化的交融碰撞、女权意识的崛起以及佛教道教对社会风尚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基于此才产生了唐代妇女服饰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2.
面对我国网络资源逐步普及,上网地点与上网工具呈现多元化的现实情况,我国禁网令司法实践裁判情况并未体现该制度设计蕴含的针对性原则。我国禁网令司法实践可以考虑采取"针对纯正的网络犯罪行为适用单处或并处禁止上网或禁止进入网吧的禁止令"和"针对非纯正的网络犯罪区分适用禁网令"的司法裁量规则,同时在立法上扩大禁网令适用范围,增加针对假释犯罪人可以决定适用禁网令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3.
中国唐代与欧洲中世纪所处年代大体相当,在各自服饰史中所处地位都极为典型与重要。由于服饰形式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基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唐代服饰为中国服饰史上最为开放、最为繁荣的时期,只是到后期,那些坦露肌肤的服饰因不合礼仪而最终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与此同时,在西方,被称为中世纪的5~15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黑暗时期,其服饰外形呆板、保守,直到后期服饰形态构成上才有所变化,成为打破黑暗的中世纪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4.
唐代农村家庭信仰礼俗是当时农村家庭日常生产生活习惯在地域群体头脑意识中不自觉的精神和行为反映.这种信仰礼俗既是一种文化传承现象,又具有时代性.唐代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对神灵的信仰,融合唐代社会的开放风气和宽刑务简的统治政策,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农村家庭信仰礼俗.本文对唐代民间这种约定俗成且根深蒂固的观念及其形成的原因和具备的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5.
唐代最善于博采外来文化 ,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 ,其最大的特点是开放性和世界性。唐代既善于归纳和发展前期中国文化的成果 ,又主动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进而创造了自己的灿烂文化。服饰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服饰的共赏性、直观性 ,有完全呈外共睹的特点 ,便于更直接 ,形象地交流学习。唐装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华服饰中最具特色 ,丰富多彩的服饰 ,是因其融入了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胡服。胡服的流行极大地丰富了唐代服饰的内容 ,进而使唐装成为中国古代服饰史上最有特色的服饰之一 ,以至于从总体来看 ,历代服饰都难以逾越这座高峰  相似文献   

16.
敦煌石窟历史悠久,其壁画保存了自北朝至宋元时期大量的服饰图像和资料。因敦煌壁画保存相对完整,成为研究唐代服饰美学的重要资料。以唐代的敦煌壁画作为主要研究材料,从服饰的色彩和形式等方面探析敦煌壁画艺术中唐代服饰美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马嵬情结是指唐代诗人对马嵬事变及事变中唐玄宗与杨玉环爱情结局的一种异乎寻常的强烈而持久的关注和评判。这种关注有着深刻的社会审美心理成因。它还兆示了中晚唐世俗化的社会审美倾向的滋生、因藩镇跋扈宦官擅权而导致的皇权削弱和帝王权威在士人心目中的下降以及唐代文禁的松驰。  相似文献   

18.
禁诉令制度起源于英国,在英美法国家司法实践中运用较多.目前,适用禁诉令的条件趋向严格,一般只在存在有效仲裁协议的场合,法院才可能以在外国法院起诉违背仲裁协议为由签发.中国是否应当引入该制度争议颇大.禁诉令必须同非方便原则同时存在,中国缺乏适用禁诉令的法律基础;适用禁诉令制度违背中国的法律传统,和国际趋势不符;适用禁诉令制度带来的弊大于利;不适用禁诉令制度引发的负面影响则可以通过若干替代性措施得以弥补.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别从唐代汉族女服具体服装设计审美基础的政治格局以及文化背景讲述了唐代汉族女服设计的审美形式以及在审美意识下唐朝汉族妇女独特的发式和头饰艺术。通过对唐代汉族女服具体设计特点进行研究,对唐代服饰设计进行总结,为我国服装设计提供更多的理论以及实践基础,从而推动我国服装设计水平不断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略论晚明社会风尚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晚明社会出现了重利趋商、浮靡奢侈、违礼逾制为主要特征的社会风尚.尽管它没有像文艺复兴那样把社会导入人文主义的轨道,但它对于打破明代社会沉闷风气及推动社会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