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茂智 《民族论坛》2010,(12):30-33
这是一个把历史风化在千仞绝壁上的悲情部落,这是一个把灵魂镌刻在湍流危崖的苍凉民族。古焚族,自夏朝始,宛若一曲深邃的天籁,在静吟过悠悠三千余载后,在明万历年间的一个秋日,黯然断弦,成为永世绝唱,留下千古谜团。  相似文献   

2.
许鑫 《中国民族》2007,(2):22-24
黄平山是一个典型的彝族汉子,黝黑的皮肤,深邃的眼睛,以及在谈话中不时流露出来的几分害羞。我同他初次见面,是在另一个朋友的工作室里,我们相约一起讨论有关网络时代少数民族文化守望者系列的话题。当时我们并没有太多的交谈,只是从他谈话过程中,眼神不断流露出的坚定判断出,这是一个一旦决定方向,就会义无反顾一路走到底的人,一个坚持的人。  相似文献   

3.
黎曦 《中国民族》2010,(9):71-72
李娟,一个普通的从未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汉族女孩,在一个以哈萨克为主要人口的小县城度过了一大段童年,少女时期又随母亲和外婆辗转在阿勒泰的深山中。她们最近的邻居,也在一公里之外。这一对母女,有时还有一个外婆,就住在荒野里搭起来的帐篷中,守着她们的货品,等着远近的人,或转场的牧人来买。同时,她们还做裁缝、种葵花、养鸡、到森林里去捡木耳……从去年7月初到现在,  相似文献   

4.
宗祠,又称祠堂、家庙,是建立在宗族聚居地以家族(或姓氏)为单位进行祖宗祭祀的场所。宗祠是一个乡村、一个宗族、一个姓氏集团内最为庄严的建筑物,是宗亲活动的场所,是历代祖先精神的归宿,是在一个地域文化里施行教化的重要场所,也是刻写着一个姓氏历史的精神丰碑,因此研究宗祠对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意义不容忽视。本文从宗祠的概念及功能出发,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探究了宗祠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涛 《民族论坛》2001,(3):31-32
算命,本来是一个“信者有,不信者无”的鬼把戏,这鬼把戏在偏远湘西的一个小镇上演后,却似乎真的灵验了一回。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节日─—一个间隔年限最长的节日一个时间持续最长的节日一个美女云集的节日一个化干戈为玉帛的节日一个场面壮观的节日一个拥有独特择偶方式的节日西江苗族鼓藏节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众多节日之一的一个节日,但由于间隔年限长,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原因,曾一度中断了四十年,这个节日几乎在人类文化史上被勾消,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得以恢复。一个古老的民族节日这是一个古老民族的古老节日。它是贵州省雷山县西江一带的苗族习俗。鼓藏节在苗家人心目中具有多重含义,是敬祖祭宗、庆贺丰收、拜祭上苍、保佑风调雨顺、吉祥如意的…  相似文献   

7.
田昌维摄 《中国民族》2007,(2):I0003-I0003
生活在云南省师宗县龙庆多黑尔的壮族.至今坯保存着典型的氏族“部落”遗迹。黑尔15个自然村.一个村就是一姓。不存在杂姓。每一个姓就是一个大家旗,每一村是一个小家族。这里风景优美,是壮族铜鼓的故多之一。  相似文献   

8.
老歌是人生的伴侣,是我们在精神暗夜中摸索前行的明灯。与康朗甩的相遇,或许出于缘份,而从最初纯粹个人的唱唱老歌,到与那些老歌的整理者相识,再到与赞哈、歌手的相会,冥冥中似有某种定数,将这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天衣无缝——那却是历史的必然。一个人有一个人深藏于记忆中的老歌,一个民族同样有一个民族在其千百年发展中一直传唱至今的老歌。一如人生记忆中的某首老歌,会唤起自己对人生的回味,当他们沉缅于其中,会给他们以心灵的慰藉一样,一个民族的老歌,也正是对一个千百年来一直跋涉在漫漫长路上的民族的心灵抚慰。老歌…  相似文献   

9.
梁衡 《民族论坛》2003,(1):14-16
快20年了,总有一个强烈的向往,到青海去一趟。这不只是因为小学地理上就学到的柴达木、青海湖的神秘,也不只是因为近年来西北开发的热闹。另有一个埋藏于心底的秘密,是因为一首歌,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还有它的作者,像一个幽灵似的王洛宾。大概是上天有意折磨,我几乎走遍了神州的每一个省,每一处名山大川,就是青海远不可及,机不可得。直到去年,才有缘去朝圣。当汽车翻过日月山口的一刹间,我像一条终于跳过龙门的鲤鱼。山下是一马平川,如茵的绿草起起伏伏,一直漫到天边,我不由想起了“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古老民歌。远…  相似文献   

10.
我的外公     
熊苏 《民族论坛》2001,(1):43-43
外公今年67岁,他个儿不高,却长着一个可笑的大脑袋。我最喜欢摸他的大头了,因为那上面几乎是寸“草”不生,只有几根稀疏白发可怜巴巴地耷拉在后脑勺。我逗外公玩,问他的头为什么那么大。外公笑眯眯地说:“因为我的脑袋里装满了智慧。”这是一部卡通片里的话,我听了大笑。  外公不是湘西人,他的老家在邵阳。听妈妈说,文革时因为外公在大学里讲了真话,被赶到湘西一个偏远的村子里当医生。那时,村里没有一个人看得起他,外公很痛苦,几次想自杀,但他终于挺过来了。我不明白为什么讲真话也会受到打击,外公很认真地对我说,因为那…  相似文献   

11.
魂牵梦萦的家郭桂芝我在新疆安家落户已经30年了。然而我现在要说的,却是我们所共有的一个维吾尔族的家,那就是托乎提汗阿帕一家。也许你会奇怪,一个天津来的汉族女同志,怎么有一个维族的家?每次我回想起这段难忘的经历,总是心情激荡,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那是...  相似文献   

12.
仙马的奥运     
在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延伸深远的地方,隐藏着一个小小的村庄,它叫仙马。 仙马地属贵州省普定县猴场苗族仡佬族乡,是一个纯粹的苗族村庄,有苗民289户1050人。村庄被岩山环抱,被参天古树庇护,低矮的茅草房,篱笆墙上爬满青苔,茅草房上花草丛生。家禽一任在花草树木中野生繁殖,牛羊一任在山坡上悠闲吃草。他们穿的衣服料子,是用村边栽种的火麻纺织而成,他们吃的食物,  相似文献   

13.
玉荣 《中国民族》2007,(7):8-11
一位年轻的藏族学者,诗人,编辑,出版人,制片人,一个网站总监,在短短的时间里凭借对自己民族的热爱和责任创造了庞大的虚拟家园——藏人文化网及系列站点。从此,雪域高原变成咫尺之间,藏族儿女携手欢笼在他营造的世界里,各族同胞互通有无、加深了解,友好平等是唯一的通行证。他用爱诠释了一个新时代藏族青年知识分子的生存意义、价值和责任。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教和回族的丧葬习俗谷文双,谷光琳丧葬习俗是人生礼仪习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诞生礼是接纳一个人进入社会的话,那么葬礼则标志着一个人最终脱离社会,是其人生旅途的终结。正是由于丧葬习俗在人生旅途的终结阶段而发生,因此,它不仅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侗寨防火一直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思考的问题,而这次骆团侗寨的火灾则将这个问题凸显了出来。在过去,侗族村寨历来就有相当严密的防火、救火习俗,侗寨的防火工作是做得很好的,这是侗族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千百年来,侗族同胞把防火作为头等大事来管理。每一个村寨都经常用通俗易懂的侗歌宣传国家相关法律,建立村规民约,家家户户门前都建有防火的水塘,一方面用来防火,另一方面可以养鱼供作食用,  相似文献   

16.
画坛大师黄永玉是个大忙人,很难见到一面。然而我和他算是有缘分的,三年内,我们交谈了两次。多年前,他的名字是和沈从文一同在我脑海中炸响的,早在认识他之前就令我惊愕不已:一个小小的凤凰县城竟出了两个大师,一个是文学大师、作家沈从文,一个是艺术大师、画家黄...  相似文献   

17.
一 当新的一年拉开序幕,我省编制最新扶贫规划,驱除贫困的钟声再次敲响。 八七扶贫攻坚,一个里程碑式的结束,意味着一个新起点的开始。回眸扶贫攻坚者跋涉 山岭征服崎岖的艰辛之路上,一个大写的人字,耸立在贫困的地方。当贫困者走出贫穷的阴 霾,征服贫困的历程,大写的人字──活出做人尊严──更是写在他们心坎。 走红军走过的路,听苗家汉子在劳作的间歇于深山处放歌,感受孩子们跋山涉水艰难求 学中的欢欣──记者近日辗转我省的东西部10多个县的贫困村寨,耳闻目睹全省“八七”扶 贫攻坚铸就在山岭沟壑的巨大成就。在桂东、炎陵茂…  相似文献   

18.
敦煌唐代图案的民族特色●卢秀文易雪梅“每一个民族,不论其大小,都有它自己的,只属于它而为其它民族所没有的本质的特点,特殊点。这些特点便是一个民族在世界文化共同宝库中所增添的贡献,补充了它,丰富了它。”①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敦煌石窟艺术的发展,包括...  相似文献   

19.
在元朝政坛上,始终活跃着一个汉人世家,即京兆贺氏,其势力差不多在整个元朝一直上升。本文从怯薛与元代用人特色、汉人上层的蒙古化和文化中介角色等几个方面,揭示了贺氏的兴盛与元王朝作为人主中原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元代政治文化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20.
凡一平 《中国民族》2008,(12):88-90
这个宛如一口锅的村庄是我发现的。 我跟着摄制组,坐着车,在崎岖、蜿蜒、陡峭、刺激和危险的村级公路上爬行,去寻找一个跟我的小说描写一样的村庄。我的小说现在已经变成了剧本,马上要摄制为电影了。小说或剧本描述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封闭而又盛开着木棉花的村庄。我们要找到这样的村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