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承包制的广泛推行,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已经进到了这样一种阶段:企业商品生产者的机制已初步形成,有了明显的自我经济意识,但还未能真正按照商品经济规则和规范化的企业行为方式来运行。在此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以求企业经营机制彻底完善?目前争议较大,意向不一。分歧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是继续循着承包制的宗旨,在承包制的形式与机制框圈内寻求出路,从而仅仅在改良和完善承包制上作文章,还是在承包制的基础上,按照改革实践已经昭示的取向与顺序,及时突破承包制的窠臼,推出以强化企业产权为核心的新的改革形式?笔者赞同后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2.
一、模式选择:土地制度和经营方式的双重变革 70年代末,在中国农村改革的大潮中涌现出的家庭承包制,引发了农业经营方式的变革。家庭承包制和农产品价格改革作为这场变革的原动力,推动着农业经济连续7年高增长。1978~1984年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7.74%,其中种植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7.21%。农业经济这样高的增长速度,特别是种植业的高增长速度,不仅在中国而在世界农业经济增长史上都是罕见的。人们把农业经济的这场历史性的转变归结为实行家庭承包制的结果。并认为,家庭承包制是中国农村经济应该长期坚持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一、提高对企业实行承包制的认识问题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是根据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把责、权、利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经济关系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实行承包制,是我国在现实经济条件下的正确选择,它对于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都有积极的意义。从1987年大面积推行承包制以来的实践证明,它促进了企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实现了企业多留、  相似文献   

4.
增强企业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一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围绕着这个中心环节,我们国家先后进行了放权让利、两步利改税等形式的改革,虽有成就,但终难令人满意。1987年,人们终于发现和选择了承包制这种改革形式。实践证明,承包制在增强企业的生机和活力、调动企业的生产经营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等方面都显示出了强大的命力,对保证经济稳定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第一轮的承包实践也表明,承包  相似文献   

5.
完善承包制不宜模式化,然对国有企业来说,深化国有资产产权管理体制的改革,则是完善承包制的一个共同选择。本文拟作一些简略分析。 一、承包经营中国有资产受损的体制原因 无可否认,选择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企业注入了一定的活力,以致它目前仍是一种比较贴近实际而具有普遍意义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全国大约有90%左右的企业选择了承包制,现大都转入新一轮承包。总结首轮承包的经验教训,在企业活力有所增长的背面,存在着国有资产大量受损的现实:  相似文献   

6.
承包制是作为深化企业改革、完善企业经营机制而推行的。原来设想通过承包促进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造就一个经营主体,完善企业经营机制,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解决长期以来企业活力不足和国家财政困难,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承包制本身的不够完善和企业内外部因素,国家规定的“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多留,欠收自补”方针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企业改革的道路必然是多样化的。而承包经营责任制终于在多种选择方案中脱颖而出,率先推广,其中的原由发人深思。本文试图在承包制与其它改革方案的比较中发现当前企业改革必须遵循的若干原则,以深化对承包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在深化企业改革中,全国各地都在试验各种承包制、租赁制、资产经营责任制。从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的实际情况出发,当前在全民所有制企业中推行各种承包制、租赁制和资产经营责任制,建立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经营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从社会主义经济与经济改革发展的趋势来看,股份制应该是一种不可忽视、可供选择的企业管理体制或企业组织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9.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作为中国经济改革中心环节的国有企业,也就成为转型企业了。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面临着众多的矛盾冲突和碰撞。当前,矛盾的焦点已经集聚到企业中的激励与约束上了,即委托代理关系将成为下一轮改革的重头戏。朱基同志说1997年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是整顿领导班子。这确实点到了企业改革的要害,因为我们无论采取承包制还是股份制改革,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即国家在拥有企业经营信息上处于不利地位,而内部信秘持有者即企业经营者却与国家利益取向不一致,这样,就产生了所有者与经营者的激励矛盾。…  相似文献   

10.
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在理顺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上,我国经历了承包制(1973年)——利改税(1984年)——承包制(1987年)三个阶段。虽然它们在不同阶段都起到了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但实践证明,它们都不是处理国家和企业关系的最有效的形式。在总结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人们已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双重身份和双重职能要求尽快推行税利分流。那么,承包制如何向税利分流过渡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当前,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成了经济理论界、各级政府及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界最为关注的问题。承包制怎么完善?朝什么方向完善,则各有各的见解,看法远未统一。我以为,完善企业承包制,不能固守现有的框框不变,而应通过对承包制弊端的否定和合理成分的保留,为税利分流改革的出台铺平道路。承包制有利有弊,有得有失。关于分析承包制优越性的文章已大量见诸报端,我这里不再赘述,对于承包制的弊端也不展开分析。我认为,当前企业承包制的一个最大失误是税利  相似文献   

12.
承包制作为一种企业制度,几经周折,已成为新一轮推进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格调。它的历史功效,不仅在于能够依托旧体制培养出新体制的生长点,而且还在于它使改革与发展的两难选择得到很好兼容。同时,随着承包制的普遍推行和不断完善,也暴露出一些操作不及的问题及其制度性缺陷。这又为下一步改革的深入,提供出新的实证性思路。由此会使人们更清楚地看到,承包制在整个改革进程中最恰当的历史位置。  相似文献   

13.
一、正确看待股份制和承包制 应当肯定的是,无论是股份制、还是承包制,都是改革逐步深化的产物,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当前,在实行承包制和股份制的问题上,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把实行承包制和股份制对立起来,怕用股份制来否定或替代承包制;另一种观点认为,承包制和股份制是不同层次的改革,不存在谁替代谁的问题;再一种观点认为,承包制和股份制是可以兼用的,承包制和股份制各有侧重,可以互补。究竟哪种观点更适合国情和厂情,至今还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我们认为,后两种观点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4.
企业承包制是目前我国全民所有制企业现实格局中的一项主轴改革之一,它不仅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适应了现阶段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而且对于增强企业经营的动力机制,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根据1988年的资料,全国预算内工业企业承包面已经达88%,其中大中型企业为93%;承包期两年以上的占全部承包企业的89%。这充分显示了企业承包制的强大生命力。实践证明,在全民所有制企业中实行承包制总的说来是成功的,但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这里仅就大中型企业中实行内部承包制后,出现的一些关系问题,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正确处理,作些粗浅的探讨。一、正确认识企业内部承包制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在我国企业改革的实践中,出现并试行了租赁制、承包制、股份制等形式。这些形式带有一些独自的特点和内容,它们的出现,丰富了企业改革的形式,开拓了人们探索企业改革的思路。相比较而言,在这些形式中,承包制则是目前适用面较广、效果较好的。但是,同其他企业改革形式一样,承包制在显示了许多优越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和研究,探讨相应的治理对策与措施,以期进一步完善承包制、继续推进企业改革。相反,不当地过高地肯定和评价承包制,用成功的范例论证它的优越性、必然性,否定它的过渡性,忽视它所存在的问题则是十分有害的。基于这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末,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苏联发生剧变.二是不断深入改革和开放的社会主义中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这两件事发生在两个社会主义大国,是这两个国家本身历史发展的产物,表面看似乎是各不相关,然而事实却深刻揭示了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国家是否需要进行改革,怎样进行改革。本文试图从中苏两国的社会主义改革进行比较中,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令全世界震惊。在震惊之余,人们便开始思索:社会主义国家是否需要进行改革呢?回答是肯定…  相似文献   

17.
一 当前,利改税第二步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中心环节,为进一步解决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实行奖金“上不封顶、下不保底”、为十个方面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和建立各种承包制,提供了有利条件。 赵紫阳总理在六届人大二次会上宣布,今年第  相似文献   

18.
搞活企业是我们整个改革的出发点、着眼点,也是落脚点和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对于保证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把完善承包制作为搞活企业的关键关节来抓,这一着棋牵动全局,需要继续“充实、完善、丰富、发展”。因此,如何完善承包制,是我们当前探索深化改革的一个主要课题。本文就从完善承包制与所有制改革的角度,进行探讨。新情况引起的思考和探索现在,出现的一个突出的新情况,也是人们抱着不同神气所议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  相似文献   

19.
重塑国有企业机制,改变国有企业的公有制形式,使其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心环节。在企业改革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承包制”是企业改革的目标,提出“坚定不移地推行承包制”(新政发(1992)107号文件),要求在承包制的基础上贯彻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以为只要不断完善承包制,就可以把企业搞活。另一种观点则认  相似文献   

20.
承包经营责任制是改革实践的产物,它以转变企业的经营机制和增强企业活力为核心,通过调整国家和企业的关系,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十年来,企业制度的改革经历了放权让利、利改税,进而大范围地推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三年实践表明,承包制以契约的法律形式界定和稳定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对稳定国民经济,保证财政收入的逐年增长,推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是改革进程中的正确选择,也是贯彻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方针下,国家和企业都能够承受且近期投入相对节省的可行办法。由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