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社会科学院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桂林抗战文艺辞典》(以下简称《辞典》),收入桂林抗战时期有关文学艺术方面的人物、作品、论著、报刊、社团、文艺活动的条目1900多条,全书65万字,是研究抗战文艺不可缺少的工具书。早在1980年,广西社会科学院就组织了一批研究人员收集整理桂林抗战文艺资料,先后出版了《桂林文化城纪事》、《桂林文化城概况》、《文艺期刊索引》、《西南剧展》、《欧阳予倩与桂剧改革》等研究资料专集,为编撰《辞典》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可见,《辞典》是在占有丰富资料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桂林抗战文化,是抗日战争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及其在广西贯彻执行的成功。为了很好地搜集、整理这一时期的文艺特点,广西社会科学院的同志们经过10年的奔波忙碌,艰苦耕耘,在有关单位和人士的支持下,终于在出版了《桂林文化城纪事》、《桂林文化城概况》、《文艺期刊索引》、《西南剧展》、《欧阳予债与戏剧改革》等几大本史料专辑的基础上,于1989年4月又推出了一本厚重的《桂林抗战文艺辞典》(以下简称《辞典》)。《辞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大批爱国救亡艺术家由沦陷区撤到西南大后方,使桂林成为大后方抗战文化活动中心之一,出现了文人荟萃、艺术繁荣、作品丰硕、出版兴盛、艺术活动频繁的繁盛景观。桂林抗战文艺的繁盛,促成了桂林"文化城"的美誉。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区学者在研究桂林抗战文艺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先后编篡出版了《桂林文化城概况》、《西南剧展》、《桂林抗战文艺辞典》等一批专著。这些专著,为读者了解桂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李建平同志数年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曾参与了上述部分专著的编写,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素材,并有着新的发现。这些年来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了许多研究论文。最近由漓江出版社出版的《桂林抗战文艺概观》,只是他研究成果中的一个部分。这本书的篇幅虽不算大,但却把这一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为人们从理论上了解桂林抗战文艺,又提供了新的窗口。 本书采用“概观”的写法,有着较为显著的特点,它既不是单一的史的描述,也不  相似文献   

5.
桂林抗战文化研究2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抗战文化研究,应追溯至60年代初,当时,《广西日报》副刊专门开辟“桂林文化城忆旧”专栏,先后发表了夏衍、司马文森、周钢鸣、秦似、李任仁、林路、汪巩、洁泯等当年在桂林工作和战斗过的文化人的回忆文章,与此同时,广西师范学院(今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还专门组成了“抗战时期桂林文学研究组”,对桂林抗战文学史料进行搜集和整理,并编成《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文艺史料》初稿,内容包括抗日战争时期的文艺运动、文艺理论与作家作品研究、桂林抗日战争时期文艺界活动大事记、文艺刊物介绍等,内收郭沫若、茅盾、邵荃麟、夏衍、田汉、熊佛西、焦…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兴起的桂林抗战文化研究,是广西社会科学领域一项对文化积累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新兴科研项目。这里,就桂林抗战文化十年来的研究概况,包括工作成果和存在问题,作一个回顾性的述评。一、桂林抗战文化研究缘起桂林抗战文化研究的兴起及其重大意义是由桂林抗战文化运动的重要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抗战与文艺     
文艺是反映现实的,抗战是全中华民族争生存的一件大事。因之,在这个时期产生的文艺,无疑是反映抗战的。自从前年“八一三”抗战发动以来,中国文坛上产生好多抗战作品,无论是小说,诗歌,戏剧,报告文学,战地通讯……大部分是描写前线将士怎样英勇杀敌,民众怎样精诚团结。这种现象,当然是好的,可是人人都写抗战的光明一面,写来写去变成公式化的东西就不大好了。前线将士是应当描写的,但后方民众生活状态,也都与抗战有连带关系。我们能够把握住后方的现实去描写,那末写出来的东西也是抗战的,抗战文艺不一定只限于写前线情形。因为文艺有教育民众、组织民众的作用。抗战过程中,我们的优点当然要尽量的发扬,而缺点也应该反映出来,使人们从优点方面得到鼓励,缺点方面知道改良,这才算尽了教育民众的作用。也就是光明一面我们要描写,黑暗一面也同样要描写。这样的文艺,才是深入的、真实的文艺,不是表层的虚伪的文艺。  相似文献   

8.
抗战文化是桂林历史的丰碑。桂林抗战文化所孕育的抗战精神,是时代的产物,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已经深深地熔铸于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继承抗战优良传统,对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桂林抗战文化的国际性曹裕文桂林,在八年抗战中享有盛名.是国内大名鼎鼎的文化城,同时也是国际上一个久负盛名的文化中心,即是说它的抗战文化具有国际性。桂林的抗战文化,其所以具有国际性,是由以下因素构成的。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国际性,决定中国抗战的国际...  相似文献   

10.
《桂林抗战文学史》评介左超英《桂林抗战文学史》最近已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翔实而系统地反映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抗战文学历史全过程。当年在桂林活动过的茅盾、巴金、夏衍等众多文学家对该书给予了大力支持。由全国文联常务副主席、著名画家尹瘦石题写书名,中国社...  相似文献   

11.
在民族解放战争中形成和发展的抗战文艺,已和“五四”文学革命和左翼革命文学一起,融汇进了中国文学的史册。可是,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抗战文艺一直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最为薄弱的环节。直到1979年,这种落后和迟缓的局面才被打破。近年来,抗战文艺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研究呈现出活跃的态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12.
殷白是抗战初期投身革命文艺工作的一位老文艺家。他在文学创作、评论、组织和编辑等方面都卓有建树。他早年的创作反映了延安等抗日民主根据地“新的人物,新的世界”,晚年的抗战文艺研究表现出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与文学观,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闻一多参加了众多与抗战相关的文艺活动,发表了许多与抗战文艺相关的真知灼见。在西南联大,闻一多组织排演了《祖国》《原野》等抗日话剧,鼓舞了人民的抗日斗志。闻一多认为,在民族历史行程的大拐弯中,要一鼓作气来渡过危机,这是一个需要鼓手的时代,期待着更多“时代的鼓手”出现。同时,他认为民歌中所蕴含的“原始”和“野蛮”,也正是当时抗战所需要的一股重要精神力量。闻一多还认为,中国新文艺应该彻底尽到它反映现实的任务,文艺要下乡,进工厂,回到群众那里去为他们服务。闻一多是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大力提倡抗战文艺,他认为民族主义是复兴的根本,但他并不因此而提倡复古,而是继续呼唤科学和民主,要求发展新文学,为抗战文艺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八月中旬和九月上旬,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院文学研究所先后在成渝两市邀请部分在抗战时期从事文艺工作的同志,就如何加强抗战文艺研究工作进行了座谈。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切实加强抗战文艺研究工作,这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抗日战争时期的文艺战线,是我党的一条重要战线,不仅解放区的文艺工作是党领导的,就是国统区的进步文艺工作,也主要是在党的领导和影响下开展起来的。抗战文艺继承了“五四”、三十年代文艺的革命传统,它在揭露敌人、团结朋友、动员群众抗日救亡的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建立了不朽的功绩。抗战  相似文献   

15.
抗战相持阶段,叶剑英在桂林团结新桂系坚持抗战,筹建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宣传中共抗战战略方针,领导中共地下工作,加强与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联系。这对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进民众抗日热情高涨,壮大中共在桂力量等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关于建立桂林抗战文献资源数据库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论述建立桂林抗战文献资源数据库的重要性及其可行性,提出了西南各馆联合建立桂林抗战文献资源数据库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抗战文艺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12月7日至12日在成都召开。重庆地区中国抗战文艺研究学会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持了这次讨论会。对于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的文艺究竟应当如何估价,是这次讨论的重点。与会同志普遍认为,国统区抗战文艺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抗日民主的文艺,是“五四”新文艺的继承和发展,是世界反法西斯文艺的一翼,在历史上有过巨大的贡献。此外,大家还就党对抗战文艺的领  相似文献   

18.
抗战爆发后,大批中国文艺工作者先后来到桂林和重庆,他们在这里组建文艺社团,举办文艺研讨会,出版刊物,撰写文章,创作作品,构筑起抗战文坛,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和抗战文艺活动。桂林和重庆两个文坛,因他们具有的侨寓性、本土化、民族解放意识、开放性等特点和他们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而成为大后方文坛的双璧  相似文献   

19.
由四川省社科院、重庆地区中国抗战文艺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抗战文艺研讨会于1990年11月20日至23日在成都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70余位专家学者,包括当年党的南方局领导下《新华日报》、军委会第三厅、文工会、中华全国抗敌文协的老战士,围绕“回顾与展望”这一总的主题,就抗战文艺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关系,抗战文艺与国际反法西斯文艺的关系,对有争议的、被忽视的抗战时期作家、作品评价,提高抗战文艺研究的学术品位、拓展研究工作的广度和深度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左红卫 《理论界》2012,(10):114-116
抗战时期是新疆各民族国家认同发展的重要阶段。新疆督办盛世才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制定了六大政策,成为后来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基础。新疆各民族的传统文学艺术,在抗战的特殊背景下,与全国其他地区的文学艺术实现了完美的交融与结合,形成了具有新疆特色的、繁荣的抗战文艺。本文着重分析新疆抗战文艺的繁荣的原因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