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云党建思想有着丰富的思想和内涵,深刻反映了陈云对中国共产党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思考.从思想、组织、作风等几方面对陈云党建思想进行科学归纳和述评,建构陈云党建思想的主要理论框架.陈云党建思想是他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进行独立探索的理论结晶,其党建思想在理论特色上具有五个特征:高度的战略性、理论的创新性、鲜明的实践性、体系的严密性、语言的质朴性.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党建思想系统地论述了加强马克思主义革命政党建设和提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新课题。毛泽东党建思想是由党的建设目标、党的建设基本理论、党的建设方针及方法原则等方面构成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其核心的问题是要解决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从理论上科学地回答了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的重大课题。毛泽东党建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解决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这一"伟大工程"的有力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党建理论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邓小平党建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对党建理论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对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完整的科学概括,为政治路线的确立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注重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4.
瞿秋白在中国共产党的初创时期,对党建理论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他的研究涉及了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党的纲领、党的领导、基层组织建设、民主集中制原则、党的作风等方面。文章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三个部分的论述,阐述了瞿秋白的党建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对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的形成有着开拓性的作用,同时也对当前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试论陈云关于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思想淮建利重视党风建设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措施。陈云同志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作为我党两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员,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针对党的工作重点转移的新形势,对党风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6.
陈云同志的干部思想,是一个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是陈云党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陈云同志的干部思想主要表现在;用“德才兼备”的标准选拔干部;对干部的使用要合理,要爱护干部;干部要学文化、学理论、学技术;干部要做端正党风的表率;要成千上万地提拔中青年干部。这几个方面紧密相联,完整统一。陈云同志的干部思想内容深刻,颇具特色,极大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7.
今年的"两会"将民生问题列为中心议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民生一向在中国受到广泛关注,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解决的主要问题。陈云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民以食为天是陈云经济学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以民生为核心的陈云经济学理论。文章详尽地分析了陈云无论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把改善民生、关注民生始终作为我们党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重温陈云关心民生问题的精神,贯彻落实两会精神,民生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民心才安,民心安,社会才能稳定,国家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国防建设才能顺利进行,也才能谈得上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培养、选拔成千上万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事关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这是陈云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他不仅指出了培养中青年干部的战略份量,还超前规划了选拔目标,提出了选拔标准,设计了选拔途径,阐述了选拔责任。阵云关于培养中青年干部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是党建理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云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之一,长期担负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他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始终关注干部队伍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的建树,提出了许多具有深远意义的思想和观点,给我们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许多研究者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他的干部建设理论,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5]陈云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思想,贯穿其整个革命生涯.他的诸多关于干部问题的论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这一体系的内涵极其丰富,纵观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对陈云干部思想科学内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问题上: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陈云的综合平衡论思想。笔者认为陈云的综合平衡论是继承马列主义理论,总结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教训基础上形成的理论体系,是陈云经济思想的核心,是构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在加强党的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创立的党建理论,正确地指导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与发展。尤其是邓小平以其卓越的才能,丰富的党建工作阅历和经验,从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出发,深入探讨了党在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上的种种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而精辟的见解.从而构建了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领导集体积极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并形成了胡锦涛党建思想。胡锦涛党建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思想宝库,为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定不移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提供了科学理论和强大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3.
党建带团建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新时期党团工作的特点出发,探讨了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就目前党建带团建工作过程中"带建"意识不强、工作机制不完善、工作内容不健全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并结合"福建精神",从思想耦合、包容耦合、价值耦合、拼搏耦合等耦合点明确党建带团建工作要素,探讨了新时期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路径。  相似文献   

14.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的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因素。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和所面临的现实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发生逻辑的起点,在实践中不断继承和发展自我革命精神、在理论上不断创新和完善自我革命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必然趋向。理解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发生逻辑,有助于更加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有益经验、更加深入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科技伦理观的发展经历了初步探索期、基本形成期和发展完善期三大阶段,形成了既具丰富理论内涵,又具深刻实践价值的科技伦理思想。中国共产党科技伦理观发展的内在逻辑突出体现为:科技的发展要始终坚守“科技向善”的根本原则,要始终贯彻“因时而变”的有效方法,要始终遵循“内外协同”的转化路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科技伦理观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价值,是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思想与时俱进的必然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科技治理实践的智慧结晶,是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健康发展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6.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及改革的初心使命践行中孕育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将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凝练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基因密码。伟大建党精神涵养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信念情怀,践行初心、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以及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红色情怀。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系统梳理和总结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涵养的三大情怀,对讲好中国故事、凝聚中国力量,携手奋进新阶段、开启新征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需要不断强化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探寻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历史.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提高党员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它不仅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要求,而且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具有普遍意义,有着深远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从百年发展历史的视角研究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发生、发展的规律意义重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之前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及理论探索是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的重要对象和资源。以学科设立为契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不断深化,实现学科化、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发展,学科特征更加显现,并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学科内涵。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形成了坚持学术研究与助力党的中心工作、历史研究与满足时代需求、理论研究与深化教育实践、思想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宝贵经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要在构建完善特有研究范式、通过规律把握开发思想政治教育史资源的基础上,发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的理论创新推动作用和检验评价反馈功能,立足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发展为核心的多学科研究体系,开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及现实逻辑。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创立之时,时人正在反思民国初政党政治的弊端。沽名钓誉、争权夺利成为当时政党的标识。在如此氛围中,陈独秀等早期共产党人具有了改造政党的自觉和努力,致力于将中国共产党打造成一支不同于旧式政党的新型政党。从理论指导来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观,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自己最根本的价值追求。因此,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不为己谋利,不为己徇私。此价值立场赋予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利益为自己的最终衡量标准,敢于刀刃向内、向一切不利于实现人民利益言行作斗争的勇气和决心。从现实需要来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及面临的险峻考验和危险,促使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保持革命的热情,加强自身建设,锻造坚固组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最坚实的组织基础。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来看,自我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自我革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到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得到很好的传承,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自我革命得到进一步强调,并得到充分实践与发展。以自我革命解决党内矛盾,成为中国共产党经常性的做法;以自我革命破除错误思想、路线、方针的影响,确立正确路线和方向,是中国共产党力挽狂澜的关键一招。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自我革命史,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期的自我革命实践中,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基本原则得以清晰起来:从性质上看,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内的思想斗争;从内容上看,批评和自我批评要指出政治上、组织上、工作上的错误和缺点;从目的上看,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为了解决党内思想矛盾和分歧,达到团结统一;从保障上看,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开展离不开党内民主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