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约翰·贝拉米·福斯特(John Bellamy Foster)在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态危机之间画上了等号,在他看来,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本性主要来源于如下方面:资本基于追求利润的扩张逻辑对有限的地球生态资源存在威胁;资本主义的市场一商品经济原则对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人的精神生态的染指;由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所导致的结构性不道德对人与自然的双重危害.一言以蔽之,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在生态方面的不可持续性是资本逻辑的必然结果,绿色资本主义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要想走出生态危机的困境,就必须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根本变革,这对于当前资本疯狂发展的现实社会无疑具有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湖南资产阶级由商业资本家、手工业资本家、产业资本家和金融资本家构成。这些资本家在整个资产阶级中的地位和能量不一样。商业资本家最先登上湖南的历史舞台 ,由于既可分沾外国产业资本的利润 ,又能获得国内产业资本和封建商业的利润 ,从事商业的人们较多 ,商业资本主义相对繁荣。手工业资本家因其人数众多 ,所占资本总额大而占居主导地位。产业资本家虽然人数少 ,但其投资单个企业的资本总额远远超过其他行业的单个企业的资本总额 ,因而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金融资本家从封建的钱庄主人、商人演变而来。由于产业资本欠发达 ,导致近代的金融业相对落后 ,金融资本家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资本概念的本质是商品,在商品中包含着学者们所说的资本二重性的具体内容。能够增殖的资本只是马克思三种资本中的一种类型,学术界的失误在于把这种类型的资本普遍化为资本的唯一形式。马克思资本概念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早期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奴隶制残余,当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现象;二是对资本和资本家强烈的憎恶感情,妨碍了他对资本认识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4.
数字劳动是数字经济时代资本主义社会涌现的新价值源泉,数字资本是参与和支配数字劳动生产的新资本形态。从形式逻辑上看,数字资本是数字技术革命全方位作用于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形态、商品形式、资本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全过程的综合性结果,作为数字资本价值载体的数字商品具有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三元辩证统一的价值结构。数字资本兼具作为智能化人工化生产要素形态和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载体的二重属性,数字资本运动在物质形态上表现为数字生产和数字流通循环往复的持续运动,在价值形态上表现为价值创造和价值增殖复合叠加的双重运动过程。数字资本运动依然受剩余价值规律支配,在剩余价值规律作用下数字资本运动一方面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化数字大生产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又加深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数字异化程度和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为资本主义制度走向自我毁灭宿命做出了历史性铺垫。  相似文献   

5.
我认为,苏联社会作为一种在本质上是新的社会形态,具有许多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不相同的基本特征值得加以思考和研究。我的出发点是资本主义,因为资本主义产生了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全部社会科学。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具有三个决定性的特点:(1) 生产资料的私人资本家所有制;(2) 社会总资本分散在许多竞争着的或有可能竞争的单位里;(3) 大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考察了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分配的过程,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对抗的经济根源,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作为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现在并未过时,它仍然是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质、矛盾和规律的指针.但是,必须看到,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一百多年前的科学成果.一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  相似文献   

7.
我们认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与价值规律是一主一从,一正一反地相辅相成的客观经济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只要有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就必然起作用。但是价值规律的作用是受商品生产条件制约的。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商品生产是以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为基础的。资本家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完全取决于市场价格的高低和利润的大小。价值规律对生产超着直接的、盲目的调节作用,处于主导地位。这种调节作用具体地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二)  相似文献   

8.
从资本产生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看,资本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范畴,而是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资本的本性是增殖,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资本的本质是经济关系,但并不只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那种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9.
资本是资本主义制度中起支配、决定和驱动作用的要素,资本寻求自身增值的本性和动机决定了资本的行动逻辑。资本逻辑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结构性作用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和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结构和机制制度建设。资本逻辑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历史性作用,驱动资本主义走上了工业化的发展道路,驱动资本主义企业不断开拓世界市场、推进全球化进程。资本的背后隐藏着对劳动的奴役和剥削,资本的存在也不断制造着矛盾和对立,但资本在客观上也通过驱动劳动带动了财富的创造,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深刻认识资本的"问题",也需要高度重视资本的"价值",推动构建超越传统资本逻辑的新的资本文明。  相似文献   

10.
<正> 一、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在本质上不同于资本主义商品流通 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流通时,把它称为“商品交换的发达形式”。并论述了它的特殊性。第一,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运动中,货币是表现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本身就是目的,因为只是在这个不断更新的运动中才有价值的增殖”。资本家的目的“只是谋取利润的无休止的运动”。第二,商品作为使用价  相似文献   

11.
劳动力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特殊的经济范畴。它同剩余价值相对应而存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资本家阶级不断扩大对剩余价值剥削的过程,同时也是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日益恶化的过程。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只不过是劳动力的出卖者。他们的经济地位的变化,是直接同劳动力价值的变化相联系的。为了正确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现状,有必要对劳动力价值的变动趋势进行认真考察。然而,考察劳动力价值的变动趋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不仅因为劳动力价值是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区别在于,它是结合了社会制度与经济制度两方面优越性的制度,它比资本主义更加优越,要从物质财富创造的效率性和社会建设的更多公平正义性两方面体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为主体不能在政府偏袒下去实现,而要发挥公有资本的资本属性,使之在资本的逐利中壮大,并在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实现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私有经济要比资本主义制度下获得更大更快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效率做更多的贡献。公有经济与私有经济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会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13.
一、传统经济理论与现实的矛盾传统经济学在论及经济危机、失业和通货膨胀等现代社会的经济弊病时,无一不断言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而要消除这些弊病,唯一的办法是消灭资本主义制度.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认为,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固有的生产社会性与资本家私人占有的矛盾,从而消除了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种种缺陷,社会主义被理想化为没有经济危机、没有失业、没有通货膨胀的“三无”社会.纯粹的古典资本主义模型和纯粹的古  相似文献   

14.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必然要将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应用到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中,在无节制地享受科技所带来的优势的同时,其负面作用也在悄然地上演着他的角色,最终引起环境破坏、生态失去平衡、爆发生态危机。因此,文章从分析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作为切入点,引出科技在劳动过程中所起到的双刃性的作用,最终推断出资本主义社会不可避免地走向生态危机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方面,论证了社会经济形态演变的规律,说明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一般性和特殊性。当前,资本主义社会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运行机制、上层建筑、资本国际化等方面出现了新的变化,但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经济全球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符合马克思揭示的社会经济形态发展规律。我们应积极应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  相似文献   

16.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产业资本家基本上是以企业管理者的身份出现的。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及其发展,股份公司和垄断组织也不断发展,资本所有权与管理权日益分离,于是越来越多的资本家脱离了管理,成为纯粹的食利者。在当代,管理已主要为资本家所雇佣的管理阶层承担,但直接管理企业的资本家也不乏其人;同时,管理人员中的上层作为高级管理人员,其中一部分人已成为拥有大量股票的新资产者。这样一些作为管理者的资本家和成为新资产者的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是否生产劳动?是否创造价值?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学习中,人们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监督工资是企业利润的一种表现形式,在量上也只是企业利润中的一小部分。资本主义企业只要发展到一定规模,资本家不仅脱离体力劳动,也脱离管理劳动。管理劳动创造价值的说法没有区分物质生产部门的管理劳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管理劳动,没有区分资本家的剥削劳动和雇佣工人的被剥削劳动,没有区分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剩余价值的分配。认清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剥削性质,有利于我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Ⅵ、资本特有矛盾的个别性——资本与劳动在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矛盾《资本论》一卷考察了资本与劳动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一般的、本质的矛盾;二卷在一卷的基础上把本来意义的流通过程引进来,考察了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体,即单个资本的循环与周转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也就是考察了资本与劳动的矛盾在资本运动过程中的特殊表现;三卷在二卷的基础上,把剩余价值的分配过程引进来,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考察了具体的资本形式和利润形式。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具体形式是相互对立的。这里有产业资本家之间,产业资本家与商业资本家之间以及工商业资本家与借贷资本家之间的对立。因此,研究总过程,研究资本的具体形式,也就是要研究资本与劳动的矛盾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9.
乌·贝克把所谓"科技发展的副作用"视为风险和灾难的泉源之说法是似是而非的,因为在资本主义工业化过程中科技连同劳动力、货币、自然资源等生产因素都变成了资本家获得"利润"的资本,科技作为知识经济的要素充当了资本赢利的"工具"。风险真正的泉源则是"资本的逻辑"及其展开的方式,即现代性自身。  相似文献   

20.
在教材里,一直认为,只有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家才追求剩余价值,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并且认为资本家并不注重商品的使用价值,而只注重商品的价值,即或是注重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也是为追求剩余价值,追求高额利润服务的。与此同时,则认为只有社会主义社会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