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返南京,被扣留,这一囚禁就是漫长的半个世纪。然而,无论是在大陆还是逃亡到台湾,蒋介石为什么始终都没有杀害张学良呢? 张学良得以保全的原因之一应归功于于凤至。是于凤至睿智地同蒋介石周旋,最终驾驭了局势,改变了一代爱国将领的命运。 早在张学良“东北易帜”后,蒋介石为笼络并控制张学良,曾授意宋美龄与于凤至结拜金兰,于凤至也拾级而上,拜宋美龄的母亲为干娘。十数年来,张学良、于凤至与宋家一直有“通家之好”。  相似文献   

2.
不要以为“物”没有生命,也就没有任何表达的功能。其实一份恰如其分的礼物是十分重要的文际密码,它传达出主人的心境和意图,它丰富的表情功能,更可以事半功倍地完成交际任务。 “西安事变”之后,爱国将领张学良被囚禁起来,不少忠肝义胆的老部下也四散流亡。 1939年冬,戴笠奉蒋介石之命,请被“严加管束”的张学良将军写信给鲍文椒,劝他不要同汪精卫同流合污。鲍文椒是东北军少壮派,曾是张学良的参谋长,驻南京东北代表。西安事变后,鲍经周佛海牵线投靠了汪精卫。张学良从国家民族利益出发,写信叫他不要“做历史的罪 暧味时…  相似文献   

3.
王丽 《老年世界》2011,(24):10-11
1937年初,张学良从南京被秘密转移到蒋介石的家乡——浙江奉化溪口,幽禁在雪窦山。不久,原配夫人于凤至也来到这里陪伴张学良。当时张并不知道,有一个人早就想杀他,那就是蒋介石的侄媳——蒋孝先的妻子袁静芝。 蒋孝先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曾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三组组长、南京政府驻北平宪兵第三团团长。为人极为凶狠,仗着是蒋介石的“家军”而目空一切。蒋孝先是镇压北平一二·九学运的刽子手,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张学良没有输给蒋介石,而是输给了宋美龄。 张学良还说过:只要夫人活着,我就要把秘密守住。这是一个什么秘密? 1925年东北军打败孙传芳后,首次进入上海。当张学良第一次和宋美龄见面时,宋美龄还是未婚,在上海也是知名闺秀。两人当时都只有二十多岁,少帅一见面,立刻为宋美龄出众的气质倾倒,称她为“美若天仙”,宋美龄也为张学良的风度倾倒,称他为“莱茵河畔的骑士”,此后两人频频约会,宋美龄带着这位关外年轻的“胡帅”出入于上海的社交界,而从少年起就在青年基督教会接受过洋派熏陶的张学良也礼仪得体,风度翩翩,跳舞、游泳、高尔夫球,无不老道精通。两人一时成为十里洋场的最耀眼的明星。  相似文献   

5.
西安事变 张学良、杨虎城一再劝蒋介石停止内战,团结抗日,蒋介石一直不听,终于发展到张、杨“兵谏”——西安事变。12月12日,事变发生后,张学良致电中共中央:吾等为中华民族及抗日前途利益计,不顾一切,今已将蒋等扣留,迫其释放爱国分子,改组联合政府。兄等有何高见,速复。  相似文献   

6.
王丽 《当代老年》2011,(10):26-27
1937年初的一天,张学良从南京被秘密转移到蒋介石的家乡——浙江奉化溪口,幽禁在雪窦山。不久,他的原配夫人于凤至也来到这里陪伴张学良。当时张并不知道,有一个人早就想杀他,那就是蒋介石的侄媳——蒋孝先的妻子袁静芝。  相似文献   

7.
世人皆知张学良因“皇姑屯事件”与日本关东军结下杀父之仇,但是,极少有人知道张少帅跟日本关东军还有一段杀子之恨。这是几乎被历史湮没的沉重记忆,也是张学良将军倾心抗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张学良之弟张学思将军的婚恋传奇娜馥张学思是张学良的同父异母兄弟。张学良,以“西安事变”逼蒋抗日,推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促成全民族一致抗战的新局面而彪炳千秋;共和国少将张学思,以足迹踏遍华北敌后抗日战场,驰骋东北解放战场,实现大哥的抗日复土夙愿而名垂青...  相似文献   

9.
柳守忠 《老年人》2003,(10):32-33
彭德怀是湖南省湘潭县乌石寨人。他一生胸襟坦荡,刚直不阿,对党和人民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毛泽东对彭德怀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和辉煌战绩赞赏有加,曾写下“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诗篇,广为传播。下面记述的是彭德怀的几个小故事。严拒蒋介石收买抗战初期,徐州战事吃紧。1938年1月15日,蒋介石特邀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到武昌共商御敌大计。对这次会谈,蒋介石还有一个阴谋,就是收买彭德怀。两人晤面后,他假装关心地问到:“彭将军戎马倥偬,可否有机会回故里探望?府上皆安否?”见彭德怀沉默不语,蒋介石误以…  相似文献   

10.
《老年世界》2010,(18):39-39
西安事变后,36岁的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就开始了漫长的囚禁生涯,却能有101岁的高龄,这在世界政治人物中也是罕见的。1995年,张学良先生在谈论长寿经验时说:“我能长寿,有三个因素,一是乐观,二是饮食适当,三是睡得舒服。”  相似文献   

11.
颓败的瓦屋     
晓雷 《中外书摘》2000,(2):72-74
我在陕西作协最初的住房是有些来历的。作协所在的大院原是国民党84军军长高桂滋的公馆,与张学良将军的公馆毗邻。西安事变时,前院的小礼堂作了蒋介石的羁押地,中共副主席周恩来与身陷囹圄的国民党委员长就在这里第一次见面,这房子作过外景,被拍在故事片里,门前立着一块石碑,  相似文献   

12.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出于爱国热忱一举扣押了反对抗日、积极“剿共”的蒋介石,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彼时西安局势复杂,各方虎视眈眈,剑拔弩张,情况危急。一方面东北军、西北军将士主张杀蒋以揭竿起义,抗日救国。  相似文献   

13.
正“马革裹尸是壮烈牺牲;从容就义是沉默牺牲,为了革命,我们就吃下这杯苦酒吧。”在中国近代史上,胡兰畦与国共两党许多名人都有密切的关系,可谓一位传奇的“文小姐”、“武将军”、“绝世佳人”。她曾被蒋介石驱逐出国,在德国留学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她曾坐过纳粹德国的监狱,为苏联大文豪高尔基执绋,在抗战期间又被蒋介石授予少将军衔,成为近代中国第  相似文献   

14.
张治中三探张学良鲁庆昌张治中信奉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张学良集国恨家仇于一身,极力主张国共两党团结抗日。他俩由于有着共同的政治立场、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遂结成莫逆之交。张学良每到南京,都去看望张治中。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幽禁,张...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请他画过像,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蒂尔用重金收藏他的作品,听说他的“人性与美”环球巡回展移师台北,90岁高龄的张学良将军坐着轮椅也要来观看……他就是,旅美中国画家李自健。他的灵感源于何处?他的成功源于何处?李自健说,这一切都离不开他的“灵感女神”,他的诗人妻子王丹慧──  相似文献   

16.
正1933年春季的一天,因叛徒告密,陈赓将军在上海被捕,后押送南昌,蒋介石召见陈赓曰:"陈赓,你瘦了。"将军对曰:"瘦吾貌而肥天下。"将军谓蒋氏曰:"校长也瘦了。"蒋氏对曰:"国家如此,生灵涂炭,寝食不安哪!"将军曰:"身为一党一国领袖,校长瘦而天下更瘦,这是为何?"蒋介石哑然。1943年某日,毛泽东主席于延安抗大作整风报告。陈赓将军忽然抓  相似文献   

17.
“小萝卜头”的姐姐、哥哥们──访“小萝卜头”宋振中烈士的大哥宋振华文/远村"小萝卜头"宋振中在1949年8月,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被蒋介石专门指使毛人凤派爪牙杀害于重庆"白公馆"松林坡。和他同时遇害的还有其父母宋绮云、徐林侠以及杨虎城将军父子三...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在长期的实践中产生的“十大军事原则”堪称在当时的战争条件下是制胜的“法宝”.是人民解放军打败蒋介石的主要方法:1946年7月至1947年11月的短短17个月中.“共打死、打伤、俘虏了蒋介石正规军和非正规军一百六十九万人,其中打死和打伤的有六十四万人,俘虏的有一百零五万人。这样,就使我军打退了蒋介石的进攻。保存了解放区的基本区域.并使自己转入了进攻。”(《毛泽东选集》)  相似文献   

19.
义士孙凤鸣 1935年11月1日上午,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在南京开场了。开幕式结束,一百多名中央委员相继步出大礼堂,一齐来到中央政治会议厅门前摄影。这些人分五排站立,第一排是汪精卫、张静江、阎锡山、张学良和张继等人,唯独没有蒋介石。记者和工作人员面对中委们站成了一个半圆形,中央安置了照相机和电影摄像机。  相似文献   

20.
正1975年12月20日,周恩来总理病危之际曾说,我党不会忘记在台湾的老朋友。其中提到两位,一位是当时健在的张学良将军,另一位就是牺牲的吴石中将。战斗在腥风血雨中1949年8月16日清晨,蓝天上,国民党陆军中将吴石透过军用飞机舷窗,面对逐渐远去的福州市景,沉陷在告别家园的复杂情绪中。他心里装着沉甸甸的绝密使命:为解放台湾进行策反、情报工作。吴石刚踏上台湾土地,就感受到岛上肃杀的气氛。此时,蒋介石政权的残余力量已基本集中于台湾,台北街头、火车站、公共场所,处处可见台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