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南宋的一部重要诗话。《诗辨》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篇,包含了严羽的重要诗论。严羽把诗的风格归纳为高、古、深、远、长、雄浑、飘逸、悲壮、凄婉九种,把多样化的风格总结为"优游不迫"、"沉着痛快"两大类型,既欣赏"沉着痛快"一类的诗,又赞美"优游不迫"一类的诗,并把"入神"视为诗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
淮山棣华园主人《闺秀诗评》与苕溪生《闺秀诗话》二书因不知作者具体为何人,产生很多疑问。仔细比对《闺秀诗评》与《闺秀诗话》所载条目,发现《闺秀诗话》所载的106则中,有71则与《闺秀诗评》完全相同或者相似,可见苕溪生编辑《闺秀诗话》时一定参阅过《闺秀诗评》,但不知因何只字未提;同时根据相关资料考证棣华园主人应就是清代戏曲家黄钧宰,发现苕溪生与民初小说家徐枕亚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3.
《雪桥诗话》是杨钟羲与其表兄宗室盛昱合辑的《八旗文经》的姊妹篇,是研究清史、北京史尤其是研究八旗人物极为重要的文献资料。另外,《雪桥诗话》选录诗人的标准,是“略于名大家,详于山林隐选,尤详于满洲……”,一些不为人所习知而又有一定成就的诗人的吉光片羽,往往在《诗话》中能窥见点滴,这在其它书籍中是颇难找到的,对研究清诗来说是不可多得的稀缺文献。《雪桥诗话》中,保存了大量明、清两代文人的诗作和史料,特别是对研究清诗意义重大。另外,诗话是有清一代的掌故书,有很多文化史故实都能详见于此,有补文化史乘。诗话“因人及诗”,“因诗及事”,欲“为本朝一代诗史”的录诗宗旨,也揭示其诗史观的传统。诗话以人存诗,以诗纪人,以诗纪事,以诗存史,而且尤详于山林隐选,尤详于满洲,是研究清诗、清史极其重要的文献。  相似文献   

4.
近几十年以来,韩国清代诗学研究比其他诗学,如唐宋诗或魏晋诗,有相当大的差距。进入1990年代以后,有关清诗与清代诗论研究的成果时有呈现。在清诗思潮研究方面,清代诗学研究的水平并不高,研究范围也只限于所谓四大诗论而已,但近来开始重视诗歌理论的研究和对中国传统诗论的理解,研究热度愈来愈高,这是相当鼓舞人心的;在作家论部分,清代重要作家如钱谦益、王士祯、袁枚、沈德潜等十多人大约都涉及到了,其中偏重于王士祯、袁枚等诗论,但其研究水平尚不高;在中国诗论部分,最重要的资料以清诗话为中心,国内清诗话研究者不过二十余人,其中本人近十年问集中研究清诗话,把其诗论内容开始应用于唐诗等中国诗学,关于清诗话研究方面的专著仅有本人所撰《清诗话研究》、《中国诗话的诗论》和《中国诗话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开创了笔记体漫记诗坛轶事、品评诗人诗作的诗评新体 ;其中“领悟式”的批评方法 ,对于后世诗话具有垂范作用。《诗话》所提倡的平易自然诗风、月锻季炼的创作态度和意新语工的诗境 ,更对宋初诗坛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才华横溢的作家,不仅以饱含感伤味的小说惊世骇俗,还以清新隽永的散文雄踞文坛。他的散文,不仅记人、叙事、抒情很有特色,山水游记更是成就卓著。1934年出版的《履痕处处》,汇其《杭江小历纪程》等十一篇游记,1936年增订为《达夫游记》(删去《黄山札耍》一篇,增添《桐君山的再到》等十三篇),共收二十三篇。此外还写有《闽游滴沥》、《马六甲记游》等十篇游记。总计四十三篇,约十八万字。这些游记,于画山绣水中袒露着作者的人生慨叹  相似文献   

7.
《春雪亭诗话》是清人徐熊飞所编写的以“记人事”为主,兼有评诗的著作。该诗话有三个特色:以委婉平实的方法阐述其主张;以具体生动的诗作诗事来证明其观点;以对身边人事的记叙来编写。该诗话虽非一流,但自有特色,研究者寡。因此,该文为诗话研究作了补缺工作  相似文献   

8.
处常子《续本事诗》是五代时期吴国出现的一部诗话体小说,为续补唐代孟启的《本事诗》而作。《续本事诗》全书已亡,但通过辑出的17条佚文,可以一窥该书的面貌。相对《本事诗》来说,《续本事诗》更加依赖于从较早书籍选取诗话材料。从《本事诗》到《续本事诗》,再到《续广本事诗》和《唐宋分门名贤诗话》、《诗话总龟》,唐五代的诗话体小说完成了向宋代诗话丛编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朱弁是南北宋之际的诗论家、诗人 ,他的《风月堂诗话》是一部在中国美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都有重要理论价值的诗论著作。《诗话》作于朱弁羁留金朝期间 ,多是记载作者南渡前在新郑时与友人谈诗的回忆 ,借以寄托作者的故国之思 ,其中颇富论诗独见。朱弁论诗宗旨 ,首在于自然浑成 ,不以用事为高 ,而主张诗人以“体物”的方法在大自然和客观事物中直接获得审美体验 ;朱弁还非常崇尚雄奇刚健的诗歌风格 ,而又认为应该达到浑涵汪茫的艺术境界。他评价黄庭坚所说的“用昆体功夫 ,而造老杜浑成之地” ,是在诗学史上颇富理论创见的命题。朱弁在诗歌创作上也有重要的成就。从长期羁留北国的宋朝士人的角度出发 ,朱弁诗有着“亲历”、纪实的特点 ,同时又深刻细微地呈现了诗人内心那种深沉而勃动着的精神天地。从艺术上看 ,他的创作极少使事用典 ,得之自然 ,多用白描手法 ,但句律严整 ,下字坚实 ,意象的创造是很有个性的  相似文献   

10.
以宋代诗话为代表的历代诗话,记录了不少梦中作诗、得诗的故事和轶闻,而且记述甚详.这类不同于"诗中言梦"的"梦中作诗"现象,由于常常被蒙上扑朔迷离的色彩,述者、闻者都颇感兴趣,所以成为古代诗歌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也引起个别诗话家的关注.像宋人阮阅《诗话总龟》就以卷三五、卷三六专列"纪梦门",辑录了46则此类诗话.梳理历代的"梦中作"一类诗话,可以将之分为六种基本形式,即:论诗出于梦,论梦中诗谶,以梦渲染诗作、诗人的"超凡性","梦"与"事"相契,记梦、忆梦之诗,借梦事正误、翻案.考察其作用,可以归结为克服"自卑情结"、引起受众注意、制造审美距离、有利广泛传播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江山 《东方论坛》2014,(6):34-43
在专记东晋中、晚期编年史的《续晋阳秋》中,檀道鸾将文学作为独立学科加以置评。他率先把"独尊"的儒学经典《诗经》与楚辞、前秦百家之言并列,提出了中国文学"体则《诗》《骚》,傍综百家"的"三元"论,并以此"三元"标准评论汉代"赋颂"、建安诗歌和西晋末年诗作。在评价两晋文学时,檀道鸾强调"庄、老"影响下产生的玄学及"玄胜之谈"对两晋道佛文学流变的重要影响。檀道鸾的文学流变史观,显现了南北分裂时期学思活跃、文人反思文化历史、重新界定文学源头的历史现实以及檀氏所历地域文化、家风传统、个人倾向互动等对其文史评论的影响。檀道鸾文学评论的自觉观点,是西晋虞挚的《文章流别论》,与南朝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等文学评论之间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宋人言诗之风大盛,两宋诗话中有逾30种诗话论及庾信及其诗赋,代表了宋人对庾信诗赋的接受程度。宋诗话视野中的庾信诗赋接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探讨庾信诗赋的写作技法、比较论析庾信与其他诗人的写作优劣:二、考察唐以来诗家接受庾信的表现、摘赏庾信诗歌佳句,推溯“徐庾体”的渊源流变及评鸷庾信诗赋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钱锺书有关中国传统文艺批评论诗标准的推断,依据了一个虚假的隐含前提:众人推崇杜诗都遵守一种标准——重视所谓"实"以及相联系的风格,并进而由此将这一标准推断为整个中国传统文艺批评的论诗标准。这一推断似乎过于简单片面而让人生疑,因为钱氏似乎有意无意地忽略和回避了中唐以后文艺批评家在推尊杜诗的标准问题上,实际存有的差异性、冲突性和复杂性。同时,作为一位学贯古今、治学严谨的大学者,他为了证实其上述推断,强调中国传统文艺批评对诗和画的标准互为对立,在有关严羽和王士祯的论述中,竟然违背中国传统文艺批评史上的基本事实,出现了一些明显的简单偏颇之处。而所有这些,又让人对其文章结论的学术严谨性产生怀疑。  相似文献   

14.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二十世纪英国诗坛上一位具有浓郁现代特色的杰出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如同他的小说创作成就一样伟大。返朴归真,摈弃矫揉造作的格律,返回质朴清新的形式和自然率真的语汇是劳伦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色。他使用日常自然口语的词汇、句法和节奏写诗,诗行却具有日常口语所没有的那种音乐感和抒情性。他以社会批判和心理学探索相结合的方式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自然和人性以及对人的价值的摧残。探索和研究了D.H.劳伦斯的诗歌创作风格,并通过几首作品的具体分析论证了劳伦斯的诗歌艺术具有品质率真、意象鲜明、感悟深邃的特点,该特点确保了劳伦斯诗作在现代诗歌史上的一席之位。  相似文献   

15.
俞明震作为近代著名诗人,其诗歌在新旧转型的时代背景之下,具有某种典范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俞明震写景颇负盛名,其笔下以“有我之境”为主,景物多为互动的对象;在继承宋人“以议论为诗”的轨辙时,表现了思考中的深刻与迷茫;而他苦吟之作所呈现的局限性,也为讨论传统诗词的困境和文学史的发展演变提供了角度和空间。  相似文献   

16.
朝鲜文人李德懋、柳得恭等人来华,通过潘庭筠、李调元等人了解了袁枚的为人与作品。并将其人其诗引入朝鲜。朝鲜诗家非常关注袁枚及其诗论和创作,他们基本认可袁枚的诗坛主导地位.也很赞同其追求个性自由的诗学理论,在理论和创作上都有所受益。在诗歌创作方面,朝鲜诗家欣赏袁枚怀古诗的豪迈,同时也批评了其它一些诗作的浅浮绮靡。这充分说明.朝鲜诗家已经对袁枚有了相当成熟的认识。朝鲜诗家对袁枚及其诗论、诗歌的积极接受与批评,是清代中朝诗歌交流史的重要一页,对袁枚研究的拓展及东亚汉诗研究的深入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曹勋为北宋末年慢词大家,其词作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融入了自我的人格精神和审美趣味,含蓄典雅,推动了文人词的雅化。内容上以士大夫的高情雅趣修正花间绮艳题材,以词言志,使词向风雅精神回归;艺术手法上以才学为词,追求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这些都与时代风尚、本人丰富的学识、艺术趋尚及其父曹组的创作命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余光中的《论朱自清的散文》引发的争议,涉及朱自清是否是大师、批评心态和标准及其散文好用女性意象、语言技巧等或大或小的问题,究其实质,是如何处理道德批评和审美批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对宋诗的批评,元氏从"风雅正体"着眼;严氏从"别材别趣"着眼。关于纠正江西派"资书以为诗"弊端的措施,元氏主张开阔视野,写真景,咏真情;严氏主张学习盛唐诗歌,重在"兴趣"。在宗唐方面,元氏不分时段,继承面广,侧重于表达的内容,对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多选中、晚唐诗也予肯定,对韩愈诗推奖甚力;严氏划分时段,独推盛唐,侧重于内容的表达,对王安石诗选、韩愈诗作极为不满。  相似文献   

20.
台湾诗人余光中一生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且称其为自己写作“四度空间”。余光中先生在翻译中就翻译与创作关系、译者译德、诗歌翻译、翻译对中文影响等方面着重阐述了翻译的重要性,翻译是一种创作,译者要充分发挥中华文字的优势来从事翻译事业。先生的观点多属随感而发,且皆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而国内尚无人作文对其予以总结描述,故而对其作一基本梳理,以彰显其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