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孙犁晚年的“芸斋小说”,在他人道情怀的观照下,在更为深刻的人生洞见和更为清醒的理论自觉的前提下,将视点落脚于人的道德化生存,将他对人生、人性的思考进一步引向深层。这里既有他忧愤深广的对文革中道德堕落的邪恶人性的揭露与批判,也有他悲悯关爱的对复杂人性的揭示与同情,亦有他对人的自由心性在道德理想本身的冲突中无所适从的瞩望与沉凝。他所希求的是发扬人性之中的美好,荡涤人性之中的丑恶,构建理想道德与人生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左翼文学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和文艺思想,广泛而深刻地表现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积极探讨社会中人性问题和社会伦理的转型,以独特的创作视角构建了左翼文学的革命话语体系和文学意义模式。左翼文学把人生和人性放在社会历史的宏观背景中考察,丰富和发展了五四文学的精神传统,使中国现代文学对人生和人性问题的思考进入到一个新的层面。  相似文献   

3.
《日出》中的陈白露和《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琪都以自身的沉沦与人格的变异向世人宣告了这样的人生命题:货币经济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快速运转是人性沉沦的推动要素,经济现实对人的侵蚀最终造成人性的完全变异。  相似文献   

4.
在"为人生"文论话语的理论行程中,王国维通过阅读桑木严翼《哲学概论》、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对席勒思想的介绍,选择性地接受了席勒的"审美人本主义"。在王国维的理解中,"描写人生"是席勒审美人本主义观念的具体表达,"人性完整"的理想是其出发点和归宿点。受此影响,王国维标举"诗歌者,描写人生也",在中国最早确立"艺术表现人生"的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5.
若是人生来只听清醒的理智的指挥,社会显然就用不着法律了。——斯宾诺莎人性到底是善还是恶?这个古老的问题可谓是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就对此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讨论的结果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人性善,有人认为人性恶,有人认为人性也善也恶,还有人认为人性无善恶。最后,由于封建社会统治者(如果具体到一位皇帝,那便是汉武帝)的钟爱,选择了儒家思想作为正统的封建思想,并依靠强大的官方  相似文献   

6.
2007年5月14日,温家宝在同济大学给师生们演讲时,赋诗寄语学子:"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廖廓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温总理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其诗意义深远、富含哲理、启迪人生,蕴涵了对真理追求永无止境的求索精神.  相似文献   

7.
席勒的美学体系是一个人性美学体系,即以人性为中心的美学体系。席勒人性美学体系的出发点是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人性分裂的事实,最终目的是恢复古希腊时代的人性完整。恢复人性完整的必要途径是美和艺术的审美教育,其理论根据是席勒通过对人性的分析所得出的人性的三种形态:感性的人(自然的人)、审美的人(自由的人)、理性的人(道德的人或政治的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人生论美学与席勒人性美学体系是息息相通的。从王国维到蒋孔阳,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借鉴席勒人性美学思想体系,逐步完善了中国传统人生论美学。蒋孔阳先生则更进一步,在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新型的人生论美学。  相似文献   

8.
俞平伯认为 :“诗是人生底表现 ,并且还是人生向善的表现” ,“平民性是诗主要质素 ,贵族的色彩是后来加上去的 ,太浓厚了有碍于诗底普遍性。”为了达到“促进”人生的目的 ,诗歌就得真实地描写现实人生和抒写人的情感 ,但“真实”又是与“自由”连带而生的 ;因此 ,从根本上来说 ,诗应该是白话自由体 ,具有“平民性”。俞平伯的这些观点对新诗及现代诗论的发展均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微博汇     
《人生与伴侣》2014,(8):53-53
微哲@我们都爱读书淡定的女人知道什么是该忘记的,什么是不该忘记的,她们总能轻松自如地生活;淡定的女人知道什么时候该清醒,什么时候该糊涂,因此,她们可以愉快幸福地享受人生。淡定女人的幸福很简单,母亲倒来的一杯水,父亲的一句提醒,远方朋友的一个问候,都可以让她倍感幸福。  相似文献   

10.
从《萧萧》看沈从文文化心态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乡下与城市、自然与文明之间,沈从文无疑是选择了前者,但他的内心也是矛盾的:当他通过笔下臆想的湘西构筑供奉人性的“希腊小庙”时,现实的湘西却如影随形地追逐着他,使他的笔端带上莫名的忧愁;当他为自然人性大唱颂歌时,又清醒地意识到人性之“常”难以适应时代之“变”,他想在变中求生,却又害怕变带来人性的堕落。《萧萧》是可以解析沈从文文化心态矛盾的一个典型文本。  相似文献   

11.
莎剧中的人性世界是原型人性与历史人性的融合,而宇宙元素(水、土、气、风、火、天)则构成其中一个层面,其中每一个宇宙元素都是人性世界的一个原型,它们的不同组合决定了莎剧人物不同的情欲世界。  相似文献   

12.
法律不仅依据不同的人性基础而制定,而且所指向的人生境界也不同。民法以利己为基础,指向功利境界;社会保障法以利他为基础,指向道德境界;环境保护法以利万物为基础,指向天地境界。对法律人性基础和人生境界的领悟与体认,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法律及法律中人的行为,以促进我们人生境界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3.
楚地和楚文化历史悠久,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因"永贞革新"被贬楚地的刘禹锡在他贬谪诗的创作中受楚地敬巫祝、日火崇拜等风俗影响,其诗显现出新的光芒色彩;对楚地的古迹风物这类人文意象的描写,使其诗有了深刻的内涵;对楚地风雨四季这类自然意象的描绘,使其诗有了更多的灵动气息。不幸的遭际却让刘禹锡的诗歌创作有了新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浮世本来多聚散——李商隐爱情诗的悲剧心态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商隐凄美的爱情诗融会了爱情经历、人生感受、政治理想,体现了李商隐所郁结的悲剧心态,揭示了李商隐清醒的理性精神与人生困境的矛盾所形成的迟暮之感、间阻之悲、追求幻灭的悲剧心态。李商隐的爱情诗歌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足以引领世人重温李商隐的生命体验,感受其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5.
在《喊山》中,红霞的人生面临着真实的生存困境甚至使她不能正常地活着,然而悲惨的人生际遇并没有窒息她美好的人性。在抗争命运的过程中,红霞总是不忘记感恩并坚守着善良的本性,特别是面对金钱的冷静与理智让人钦佩不已。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诗的王国,又是一个酒的国度,美酒与好诗如胶似漆融于一体,创造了中国诗与酒的文化史。诗人们或以诗酒解愁,逃避现实的苦难;或以诗酒自娱,沉溺人生的享乐;或以诗酒寓怀,感慨生命短促的悲凉和无奈;或以诗酒为志,实现人生别样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电影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容器,是压缩版的人类社会。它把人生的各种滋味都纳入其中,反映世间百态与人情冷暖。平庸的导演只会平淡无奇地讲述好人与坏人的故事,大师级的导演不仅将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而且能让人们从中看到人性,进而反思自己。一个叙述故事的电影,其叙事形式至关重要,叙事是人类理解世界的基础。通过分析吕克贝松与昆汀塔伦蒂诺这...  相似文献   

18.
安徽文学院第三届签约作家何世华《文件的脸》和吴问银《特殊的葬礼》对于人性的关注有着不同的叙述视角.何世华一定程度上是人性失望论者,他的小说藉权力事件呈现出一幅人与人间缺乏信任与理解、自私猜忌、冷漠隔膜的庸常人生图景,同时对于家庭亲情伦理的节制性坚守又让小说在袭人寒意之外有了少许的温暖.吴问银竭力营构好看的故事,关注农民悲剧命运,让读者看到了苦难人生中人性光辉的弥漫和生存善性的迸发,在人性主题的深度掘进和文体语言的精致打磨上仍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简要论述了独特的个人经历形成了张爱玲独特的、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生体验。然后结合文本阅读 ,详细地分析了在其悲观主义的人生观、人性观、审美观的影响下 ,张爱玲在小说中冷静地掀开生命那件“华美的袍子” ,残酷地描绘了人生的虚无荒诞 ,呈现了人性的自私丑陋。从而阐明 ,张爱玲的独特的小说世界来自于她独特的心灵世界 ,并由张爱玲这一个案引起人们对小说创作理论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女性一直是文人常写不衰的对象。但宋初杰出词人柳永却能打破以前的温柔敦厚的"等待型"的女性形象描写常规,表现出先进的人道主义女性观。柳永超越自身站在全面人性的立场上来观照以妓女为代表的底层女性的人生,突破了正统思想的局限,以深沉的旋律去敲打世人的灵魂,呼唤着被封建礼教压抑着的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