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围城》是一部备受瞩目的小说,其作者钱钟书先生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学者"、"文化昆仑"。然而在这部广受赞誉的作品中,作家塑造女性人物形象时存在很大的偏见。《围城》创作中产生女性偏见的原因,一是目的性:作家独特的创作目的决定了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二是民族性: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对"中学为体"的钱钟书不可估量的影响,三是时代性:作家所处的时代无法逃遁的男权社会下作家的群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2.
作为创造人类精神文化产品的优秀作家,常常是以自身的人格修养为前提,以高尚的道德诉求来塑造人物,创作具有超凡魅力的作品。优秀的作家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更是虔诚的道德家,也是优秀的社会改革家。他们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是遵循人类共同道德理想、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超越时代局限的道德建树的伟大人类精神的升华。因此,他们的探索、努力及其成果作品才不胫而走,散发出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由近年来古典文学接受史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倾向所引发的思考相对于探寻古代学者和作家对某一作家作品的研究和接受,我们更应当重视现当代学者和作家对古典作家作品的研究和创作上的接受;应当重视生活环境、社会思潮、学术理念以及政治人物在历代接受中的作用,尤其是时代风尚、政治人物的偏好以及所引起的学界趋奉方面研究;要重视海外作家学者对中国古典作家作品的接受研究,尤其是学者们对中外作家或研究方法间进行的比较研究;应当重视非纸质文字乃至非文学资料在历代接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俄国无产阶级作家玛克西姆.高尔基对朝鲜现代作家李箕永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箕永幼年丧母,生活穷困潦倒,社会经历与高尔基相似,加之高尔基的作品契合朝鲜救亡的时代主题,所以引起李箕永的强烈共鸣,进而影响其创作意识、题材选择、思想内容的倾向性和创作方法等。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诗人和作家,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各国文字而广泛传播,其艺术生命力经久不衰.在近代中国,莎士比亚是介绍最早、影响最深远的外国作家之一,尽管其作品随着中国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文学领域跌宕起伏,但人们对他及其作品的认识仍是步步深入并且深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6.
雨果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两位文学大家,在其作品中都体现着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但是体现在两位作家作品中的人道主义又是不相同的:法国经历的基督教世俗化过程以及雨果特有的社会责任感,决定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是世俗化的,是建立在资本主义近代社会问题上的;俄罗斯民族特有的宗教背景和作家自身的气质,决定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道主义思想偏重于人类心灵深处的东西,倾向于从宗教的角度来发展自己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7.
在维多利亚时代和新时代的交界线上,英国文坛耸立着伟大的小说家,诗人托马斯·哈代的忧郁形象。哈代做为一个小说家,作品是非常丰富的,而成就最高的则是他统称为“性格与环境小说”的作品。“性格和环境小说”包括这样几部作品:《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得》等。作家给这些作品起的名称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它们所反映的正是人物的性格和社会环境发生冲突而产生悲剧,其中或者以性  相似文献   

8.
托马斯·哈代是十九世纪最后十年中英国的伟大小说家和诗人。他的作品使上个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达到了完成的地步。哈代的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后所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等方面的变化和破产农民的悲惨命运,揭示了在“维多利亚盛世”帷幕掩盖下英国社会的深刻危机。他的小说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因此人们称哈代是“维多利亚时代的最后一位作家”。由于他的小说对现实主义艺术传统有所突破和超越,因此他又被称为“现代派的先驱”。哈代于1840年6月2日生于英国西南部的多塞特郡。父亲是石匠,喜爱传统…  相似文献   

9.
比较是研究作家风格的重要方法之一。当我们翻阅风格论文时,发现几乎所有的作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比较法:司汤达将莎士比亚和拉辛对比;伏尔泰对英、法、意等民族风格进行对照;席勒和斯达尔夫人着眼于时代风格的差异。在比较中,将某些有相同或相似因素的作品对照,是比较风格学中一个有效而又简便的方法。例如:将处于同一时代,同一社会,同一阶段,但流派不同的作家进行比较,或把同一题材,但情节和语言不同的作品加以对照,以便集中精力考察那些  相似文献   

10.
文学作品的强大艺术生命力就在于它以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表现时代的要求和愿望,揭示人生的真谛。文学既然是反映社会生活的,那就必须遵照社会生活的逻辑反映生活,揭示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它所描绘的社会生活,越真实、深刻,它的艺术价值就越高,它的艺术生命力也就越强。伟大的作家和艺术家,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能够正确地把握住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征,深刻地揭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等,他们的作品已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代,社会变了,时代变了,但它们迄今仍  相似文献   

11.
任何时代、任何作家,由于他是社会的一员,总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乃至愿望理想,灌注于作品之中,他的作品总要在社会上发生影响,因而不可避免地要对社会负有责任。今天,做为社会主义时代的人民作家,由于他的工作同社会主义的整个事业紧密相关,他对自己的时代和人民,更是负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谁要是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就会得到及时的提醒和帮助;谁要是起了相反的作用,就会受到批评谴责。这是毫无疑义的。社会分工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要对社会负责,都有一个社会责任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认识作家社会责任的特殊性,懂得怎样才能更好的实现这种责任。  相似文献   

12.
《红与黑》是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多年来,围绕这部作品的评价问题,一直存在着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修正主义者对这部作品作了严重的歪曲,认为三角恋爱是这部小说的主题,甚至抽掉这部小说的政治内容,摄制黄色电影,毒害青年,以便为他们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服务。“四人帮”更利用小说进  相似文献   

13.
比较是研究作家风格的重要方法之一。当我们翻阅风格论文时,发现几乎所有的作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比较法:司汤达将莎士比亚和拉辛对比;伏尔泰对英、法、意等民族风格进行对照;席勒和斯达尔夫人着眼于时代风格的差异。在比较中,将某些有相同或相似因素的作品对照,是比较风格学中一个有效而又简便的方法。例如:将处于同一时代,同一社会,同一阶段,但流派不同的作家进行比较,或把同一题材,但情节和语言不同的作品加以对照,以便集中精力考察那些能生动体现作者风格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作为伟大的作家、文艺批评家,革命文艺运动的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茅盾在中国现代文坛上留下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固然包涵着作家的政治观、哲学论、社会经济与社会文化的见解,但我以为最重要的,是他在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中所表露出来的美学观点。因为,作家、批评家的美学观,不仅左右他自己,也帮助他的同行们,按照时代的美的法则去正确地、有效地择选题材、塑造人物、安排结构、运用语言,也指导读者正确去认识和发现作品的美学价值。作家正是通过对社会现实的美学分析与艺术把握,参与社会革命的宏伟大业。  相似文献   

15.
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深刻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的社会现实。无疑是我国现代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对于伟大作家的作品,人们习惯于探赜索隐,挖掘它的思想深度,似乎不如此就会有损其伟大。对鲁迅某些作品的研究,就有这种现象。鲁迅的《药》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不少研究者写出了颇有见地的专论,帮助读者加深对《药》的理解,使人读后获益非浅;但也有一些论著却以牵强附会的分析,主观的论断,取代了鲁迅作品的实际,读后使人茫然、困惑,如坠五里雾。  相似文献   

16.
屈原和但丁堪称中西诗人之魂,他们都具有先知诗人的品格。两人虽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但经历了大致相似的人生磨难。而两位作家的不朽之作——《离骚》和《神曲》更是中西文化之丰碑。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部作品的内涵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愫是其中之一。而正是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愫也最终使这两位作家及其作品广为中外读者歌颂和流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在中国文化最黑暗的时代,伟大的作家曹雪芹逃脱了文字狱而其作品却屡被查禁这两种不同命运。  相似文献   

18.
“作家的生命在于作品”(丁玲语),而作品的艺术生命,却在于深刻地反映时代的现实生活。文学作品倘若没有绚烂的时代色彩,它必将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失。本文拟就丁玲解放前小说创作所反映的时代特点,谈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个伟大作家的创作,无一不是同时代的变革与斗争紧密相连的,其发展成熟的过程也是与时代的步伐相一致的。丁玲解放前二十年的小说创作,就是经历了这样的发展过程。她的早  相似文献   

19.
豪放词成熟于北宋中晚期,它的奠基人是苏轼。要探究苏轼豪放词风形成的原因,需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是指作品风格受作家生活的时代的制约,受本民族中美理想的影响,受作家阶级的局限。主观因素则表现在作家生活实践,作家所受的思想影响,作家本  相似文献   

20.
无论多么特殊,文学毕竟是一种意识形态,终究是时代、社会及个人存在的反映。因此,无论有意无意,作家对于时代的把握程度决定了其作品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说,探讨时代社会的本质特征是所有文学工作者尤其是理论工作者难以回避的首要问题。本文试图从当今时代特征及文学和文化理论嬗变这两个维度对跨国资本主义时期的文学观念进行一次宏观的扫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