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代德国著名汉学家夏德在中西关系史、匈奴史、先秦史、艺术史和近代汉语等诸多学术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的学术成就学界尚未有人论及,某些专门介绍德国汉学的著述也未能给予足够的关注,关于他的情况往往只有数百字的概括性介绍,甚至有的仅在注释中提到,专文全面论述夏德的汉学成果迄今未见。夏德的汉学研究成就主要体现在:考证了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大秦即叙利亚,论证了西方的匈人与中国匈奴的同一关系,反对中国文化西来说,高度评价清代的绘画艺术并推动了西方人对晚清文件体书面语的研究和教学。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汉学家孔飞力林满红孔飞力(PhilipAldenKuhn,中文译名一为孔复礼)教授,现为美国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及历史与东亚语言研究所所长,亦为美国文理研究院(AmericanAcademyofArtsandSeienc)院士。在历史学的行政业...  相似文献   

3.
《大庆社会科学》2007,(3):160-160
为改变办刊模式,自2003年起,教育部已开始大力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希望通过国家的支持,在五年内推出20家左右在国内有影响、在国际有知名度的高校学术期刊。据姚申介绍,经过两批评审,哉至目前,已有18家高校学报,如山东大学《文史哲》、黑龙江大学《求是学刊》、《南京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复旦学报》等进入了名刊工程,并在质量上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一在中国北大留学吉川幸次郎(1904—1980)号善之,日本神户人。神户自古与中国大陆畅通,为华侨集居之地。吉川先生自幼常与中国孩童玩耍;及长,对唐人街的中华文物很感兴趣。一九二三年,考取京都帝国大学,选修中国文学,成为汉学家狩野直喜(1866—1947)的得意门生。  相似文献   

5.
谢琼 《云梦学刊》2008,29(3):23-25
作者和挪威奥斯陆大学的汉学家何莫邪教授在挪威见面,有较长时间讨论汉学,颇有所感,其中包含了作者对国内外汉学研究者不同心态的观察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高恩德(GaIaEndre),是匈牙利罗兰大学副教授,汉学家,匈牙利的鲁迅研究专家。一九五一年至一九五三年曾留学我国北京大学。应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来华,于一九八一年十月六日抵沪访问。八日下午,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邀集了复旦大学、华东师大、上海师院部分鲁迅研究工作者与他进行座谈,交流了鲁迅研究的情况和经验。 在座谈会上,先由文学所和有关大学的同志介绍了近年来鲁迅研究的情况,然后高恩德着重介绍了他本人二十余年来坚持研究鲁迅及翻译介绍中国现代文学的情况。他先后翻译出版了《中国新小说  相似文献   

7.
1805年,比丘林作为第九届俄国驻华宗教使团团长抵达北京,从此开始了他所钟爱的汉学研究。他在大量翻译中国典籍并充分利用的前提下,撰写了一系列关于中国语言、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著作,其中,中国边疆史地的翻译与研究是他学术活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他提出了蒙古、通古斯、突厥同源论,探究了“蒙古”名称的由来,考察了蒙古与中原关系的变迁以及清廷在蒙古的统治等问题。比丘林在俄国人对蒙古史研究中的贡献不仅仅是为后来者开启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同时也提供了《蒙古律例》、《理藩院则例》等具有重大价值的中文史料。  相似文献   

8.
近数十年来,国外中国学有了迅速的发展。在各国之中,苏联和日本的中国学是比较有特色的。 苏联汉学家、民间文艺学家、语文学博士鲍里斯·李福清自五十年代开始从事中国民间文学的编译和研究工作。写过《万里长城的传说与中国民间文学的体裁问题》(1961)、《中国的历史长篇小说和民间文学传统(论三国故事的各种口头及书面材料)》(1970)等专著和论述中国各种体裁的民间文学论文。1980年他为苏联出版的  相似文献   

9.
瓦西里·巴甫洛维奇·瓦西里耶夫1818年2月20日出生于下诺夫戈罗德市。1834年考取喀山大学语文系东方分系,成了主持蒙语教研室工作的奥·玛·科瓦列夫斯基的学生。同时,瓦西里耶夫还进行了鞑靼语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蒋向艳 《兰州学刊》2011,(1):164-166
20世纪上半叶比利时的两位汉学家布鲁诺·贝佩尔和夏尔斯·勒普莱对李白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跟同时期法国汉学家的李白研究相比,比利时汉学家的李白研究表现出了新、精、专和深的特征。在研究方法上,后者注重新的研究方法的运用和探讨;在研究内容上,则侧重于李白诗歌专题的深入探讨,以及在思想内容方面向深度挖掘,而非研究面的拓宽。  相似文献   

11.
18世纪是俄国汉学诞生和俄国中国观演变的重要时期。俄国早期汉学家以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团为基地,长期在中国生活,学习汉满语言,翻译中国典籍,研究中国历史文化。他们对中国文献中关于上古史的记载深信不疑,对儒家思想和伦理道德充满敬意,对贤明帝王的统御之术和历代名臣的治国思想表现出浓厚兴趣。在早期俄国的中国知识建构和中国历史文化观的形成过程中,俄国汉学家发挥了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2.
《琼州学院学报》2022,(1):54-61
美国汉学家Ronald Egan(艾朗诺)通过考察苏轼所写的策论和《东坡易传》,探讨其政道一体的政治哲学,论析苏轼政治哲学的思想内容与重大价值,着重阐明苏轼道源乎情、情性一体、性无善恶、礼基于情、治基于道的核心思想,高度评价苏轼尊重民意、顺应民情、深结民心、畅通言路、杂语共生、治贵无私等政治主张的重大价值。体现出艾朗诺独特的研究视野、方法理路与价值判断,可为国内苏学提供他者的镜鉴。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是清小说英译的发轫期。译者以驻华外交官为主体;英译动机是为了提供语言学习材料,传递适合英国文化和经济扩张政策的价值观及帮助了解中国;英译的基本策略为摘译、节译、编译和改写。英国汉学家对清小说的译介在中国古典小说西传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推动英国汉学的开拓与发展;有助于西方正确理解中国;为清小说纳入世界文学系统打下坚实基础。从比较文学跨文明研究和译介学的角度,考证、辨识19世纪的英国汉学家英译清小说的主要作品、译本与翻译特点,评价其功过得失与学术影响,无疑对于丰富中国文学“走出去”语境下中国古典文学外译与传播的研究不无?益。  相似文献   

14.
一、从基督教传教士到孔教徒理查德·威廉(Richard Wilhelm 1873—1930),是十九世纪末来华的一位德国传教士。来华后取名卫希圣,字礼贤。他出身于德国一个普通的劳动人民家庭。父亲是图林根专画教堂窗户的画师。他自幼丧父,在母亲和姐姐的抚养下长大成人。他24岁时在巴德包尔认识了萨罗美,三年后跟她结婚。萨罗美的高叔祖克里斯蒂安·哥特列普·勃罗哈德,曾是有名的巴  相似文献   

15.
《花间集》是中国词史上第一部文人词集。在西方世界,首先对《花间集》(Among the Flowers:the Hua-chien Chi)进行全本英译尝试的是美国汉学家傅恩。这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部《花间集》全译本。美国汉学家傅恩的深厚汉学学术背景直接体现在译本的体例之中。她的翻译策略以传递词体特征为指归,以中国文化的传译为目的。30余年来,傅恩《花间集》译本流传至全球四大洲的不同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经典译著之一。  相似文献   

16.
德意志是爱好音乐的民族。西德鲁尔大学的霍福民教授(Alfred Hoffmann)就是个音乐家,在北京、上海等地都开过古钢琴独奏音乐会。他在弹奏德国古代音乐家巴赫的作品时,常常为那深沉的感情而激动得忘了一切。霍福民又是汉学家,翻译过李后主词,写过有关我国元曲的著作。他很重视从音乐的角度来研究我国的词曲。记得在他翻译李后主词时,曾有人问过他这样一个问题:后主的《相见欢》首句“无言独上西楼”是否可以改用  相似文献   

17.
在<聊斋志异>的早期译介中,西方汉学家扮演着最为关键的角色.但是,他们的译文中普遍存在误读现象.误读之一是由于他们对源语和的语之间的语言、文化差异缺乏必要的了解而产生的无意识误读,但更主要的是某些译者为了实现自己的翻译目的或翻译理念而有意识误读原文.  相似文献   

18.
德效骞早年曾来华传教,并出于传教目的,开始研究中国文化,逐渐走上汉学研究之路,成长为国际汉学权威.在他的汉学研究中,早期中国与罗马关系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其学术生涯的高峰期所研究的领域.他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寻找证据,从鱼鳞阵、重木城、绘画、骊轩县等方面来证明公元前36年古代丝绸之路两端的中国与罗马发生直接联系,同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观点.对于德效骞的研究成果,中外学术界反应强烈,一些学者提出质疑,一些学者在德效骞的启发下寻找骊轩城.德效骞的研究是目前骊轩文化研究的重要源头,骊轩文化研究也因此长期深陷罗马战俘问题之中,难以自拔.  相似文献   

19.
《醒世恒言》是冯梦龙的杰作之一,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探讨英国汉学家哈罗德·阿克顿对《醒世恒言》的翻译所做出的贡献,揭示《醒世恒言》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东岳论丛》2016,(8):33-37
法国汉学家谢阁兰以"异域情调"、"非人"和"多异"来界定他者,以"反拓"、"异乡人"和"洞观"作为对待他者的态度,通过将他者置于"主体与客体"、"同一与差异"的关系框架之中,既将他者作为他者,亦将自我作为他者,筹划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谢阁兰视中国为涵盖了最丰富之"多样"和最新鲜之"差异"的他者,并将其"他者理论"与"中国题材"相结合,为西方世界提供了一幅生动的"中国幻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