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明方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1):89-93
"三农"问题的形成与我国农村社会从"再分配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的结构变迁有密切关联.农户的"原子化"状态、农户"寻求获取资源的方式和路径"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三农"问题形成的根源.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首先研究中国当前农村社会结构及其存在的问题.在整体把握农村社会结构及其问题的基础上,针对问题,以新发展观作为价值理念,协调农村社会关系、整合农村社会结构作为改革目标,整体设计农村体制改革的内容和有序推进体制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从农村劳动力外流看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及其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阿江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通过四川、安徽两省农村劳动力首次外出信息源的社会关系分析,发现农村劳动力首次外出经由亲缘、地缘关系而牵动的达2乃,农村社会仍具有较浓的乡土性;约有1*的农村劳动力经由业缘关系牵动,并且正在发展中的业缘关系对劳动力外出牵动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乡土社会中的现代因子增多。 相似文献
3.
邓凌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9(2):47-5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社会结构变化是其形成、发展的基本依据。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我国社会阶级、阶层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对中国政党制度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国政党制度所特有的核心一元性和结构多样性能够适应新时期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中国政党制度通过不断发展和完善,能够充分实现维护稳定、社会整合和民主监督的社会功能,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陆学艺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5):28-35
中国自周秦时期建立封建社会以后,2000多年来发生过多次王朝更迭,治乱兴衰,但中国一直是个农业国家,以农民和地主两大社会阶级为主体的社会阶级结构没有什么变化。1949年到1978年,中国社会结构仍然是农业国家的社会结构。真正发生历史性的大变迁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总结和研究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有利于认识目前还在继续展开的中国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关系,有利于持续推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并通过人口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来阐明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社会资本理论对农村社会结构变迁的解释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 2 0世纪 7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提出的社会资本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和评析的同时 ,认为这一理论的提出为我们研究社会行动、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提供了崭新的分析框架 ,并以此为基准 ,对我国农村社会结构变迁的解析思路和途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论农村阶层利益结构与农村社会稳定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阶层利益结构的分化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但阶层利益结构的失调会引起部分农民的相对剥夺感,造成不正当竞争和行为,进而引起社会震荡,影响农村社会稳定与发展.本文在分析农村阶层利益结构特征的基础上,从坚持差别*格原则,优化社会经济环境,政府调节补偿及管理控制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利益结构调整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村社会资本的结构及其测量——对帕特南社会资本理论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涤非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62-68
近年来,社会资本理论受到学界的关注日益增多,但在社会资本的结构和测量等问题上还存在诸多争议。通过对来源于广东省惠州市P村的调研资料的分析,发现P村社会资本的总体状况良好;社会资本的信任、互惠规范和参与网络三个维度之间存在着关联,其中,互惠规范与参与网络呈微弱正相关,互惠规范和参与网络都与信任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9.
10.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农民的社会流动呈现显著增强的趋势,这种变化对新时期农村干群关系的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构建和谐干群关系带来了新的挑战。但随着流动给农民带来的经济上的增收和生活方式上的改变,这种趋势则更加有利于在农村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从而更有效地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和实现农村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苏振芳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1,(5):61-63
农民作为中国人口的主体地位未变,但农民的社会身份正在发生变化,城镇形成了既非乡下人又非城里人的新居民群体.耕地资源不断减少,农业剩余劳动力过多,农业的比较优势减弱,对传统的农村社会结构带来冲击.20多年的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着许多矛盾.要解决目前农村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促使农村社会结构有序变迁. 相似文献
12.
王本立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4):99-104
1815至1880年,英国的犹太人口主要发生了以下变化。首先,由于外来移民等因素,人口数量实现了颇为明显的增长,人口规模明显扩大。其次,受英国社会经济整体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人口的水平流动引人注目,人口布局发生了明显变化。再次,由于大批犹太下层民众职业的中层化等原因,人口的垂直流动成绩斐然,人口结构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概括地说,这些变化是犹太人与英国社会经济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探索和建立与当今中国农村社会特点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农村社会形成一个结构合理、有机衔接、高效运行的动力机制体系,有助于推进农村社会管理持续、高效地进行.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动力机制由经济动力、政治动力、文化动力、社会动力等各种动力要素所构成,其中经济动力机制是根本,政治动力机制是主导,文化动力机制是支撑,社会动力机制是依托 相似文献
14.
姜芳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6):92-94
基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从工人阶级的内涵入手,按时间梳理中国工人阶级结构变化的历史轨迹,阐述中国工人阶级历史演变的过程,并从4个方面分析导致工人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林富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100-103
语言依赖于社会生存发展,同时语言也反映社会的发展变革。每一种语言都带有时代的烙印,具体反应在其语音、词汇、句子层面上。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变革,许多人已经先富起来,近来“土豪”一词在我们的生活中流行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喜欢用“土豪”一词来称呼有钱人。实际上,“土豪”的词义变化反映中国社会的变革发展,它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为了深刻了解“土豪”一词词义的变化,我们将从社会环境和语言本身探讨“土豪”词义的演变过程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的社会秩序寓于传统的乡村社会结构之中。新中国建立后传统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然而,乡村社会还是处于向现代社会的慢速转型时期,乡村秩序的基础仍然有传统社会的印记,社会结构的变化并没有使人们产生法治意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社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转型时期,原有的农村社会结构趋于解体,适应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需要建立法治基础上的新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7.
半个世纪以来 ,李约瑟博士提出的难题 ,引起了我国学者的热烈讨论。本文仅从中国社会文化价值因素和社会结构的角度对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进行再探讨。中国近代社会是封建专制、封闭禁锢的社会结构 ,其特征是高度集权、封闭禁锢、以人治代替法制 ,这种社会结构形成了一种内向的、稳定的、隔绝的文化机制。因此 ,阻碍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工业化及其环境污染的原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村工业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对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加快了国家工业化的步伐,促进了经济体制的转换;转移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了农民收入;加快了小城镇建设的进程,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工业化进程代价相当大,尤其是这些年来在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的同时,忽视了环境污染与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形成了沉重的生态负债,农村工业化和保护资源、环境、生态之间产生了日益尖锐的矛盾,面临的国土、生态、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客观地说,农村工业的高速增长在某种程度上是以资源高消耗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造成农村工业严重环境污染的原因包括:理论研究的盲点与导向的片面性、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和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及布局分散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这种模式的形成既是国家对社会治理的一种机制,也是国家从社会获取资源的结构方式,并因此形成了我国立体稳定的社会结构。在改革开放之后,这种社会结构依旧在发挥其作用,同时这种结构的存在也引发了农村社会内部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叶成勇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0,(4):127-131
根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本文把战国秦汉时期南夷社会文化变迁划分为汉武帝开拓以前、汉武帝开拓后至东汉初期和东汉三个不同时期,深入分析了不同时期南夷社会的社会文化变迁的内涵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