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人权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占世界人口1/4的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人民的人权状况究竟如何,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人权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态度怎样,也就成为国内各民族各阶层人民和国际上真正关心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人们十分注意的问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则为人们全面了解中国的人权状况和正确理解中国人民的人权观念提供了权威性文献。本文主要从理论角度谈一下学习《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下文同者简称白皮书)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作为权利一般表现形式的人权,是一个复杂多意的词。我们应当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人权的内涵和外延,揭示人权的本质属性,努力避免将其简单化和片面性。《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为我们正确理解人权尤其是我国人权的含义和属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根据。  相似文献   

3.
《中华魂》2014,(22):4-5
1991年11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题为《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这份长约4.5万字的文件包括前言和10个部分,阐述了中国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立场和基本政策,以大量事实介绍了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权状况发生的根本变化,以有助于国际社会正确地了解中国的人权善。  相似文献   

4.
试论罪犯的人权保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权”口号是伴随着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而问世的。资产阶级的“人权”理论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启蒙到形成、成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罪犯人权概念的提出与发展 ,既是同西方国家进行人权政治斗争的现实需要 ,又是中国监狱行刑现代化的必然结果。罪犯人权的基本内容包括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及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对罪犯的人权保障既要注重权利内容的完善 ,更要注重其法定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尊重和保护人权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一项事业。中国自从 1991年国务院发表《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以来 ,人权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中国政府也在各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改进和完善人权的法律保障。但从中国目前的现状来看 ,这一项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与国际标准相比还有一些差距 ,这都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解决。本文围绕着人权法律保障 ,从立法、司法及执法三个方面具体论证了中国人权法律保障的制度实现。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的前言中指出:“享有充分的人权,是长期以来人类追求的理想。”这句话明确宣告了我们与包括西方在内的全世界各国人民在人权问题上的认同。另一方面白皮书又郑重指出:“但是,人权状况的发展受到各国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条件的制约,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由于各国的历史背景、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的状况有巨大差异,因此对人权的认识往往并不一致。”我以为这个说法是很实事求是讲道理的。它有力地揭露了西方某些人权鼓噪者的狂妄态度的错误。就中西人权观的差异和对立而言,我想概括地说,至少是由以下三方面的重大因素引起或起作用的。其一,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西方是资本主义国家。这就有在人权问题上两种社会制度和两种意识形态的差异,其中不免包含有尖锐的对立与冲突的成分。其二,在经  相似文献   

7.
分析考察历年人权白皮书,是归结整理我国官方人权话语及其变迁的一个有价值的视角。从结构体例来看,历年白皮书可以归结为三种模式:混合模式、"五位一体"模式和权利清单模式。与前两种模式相比,权利清单模式体例更统一,用语更规范,权利编排上也更符合当今中国实际,体现出在人权观念和话语上的一些新变化。在历年白皮书中,生存权所占比重逐渐减少,这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逻辑一致的。生存权在完成其解决温饱问题的历史使命之后,将不再构成我国人权话语体系的核心语汇。发展权利的内容日益完善,重要性不断凸显。在2013年人权白皮书中独立成篇的社会保障权利,突出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权保障的"民生"特色。发展权利和社会保障权利将成为我国今后人权话语的新重心。  相似文献   

8.
从人权角度来看,罪犯的权利本质上是一种少数人的权利、一种弱势群体的权利和一种宪法性的基本权利。罪犯权利保护要遵循权利推定原则、义务法定原则、克减明示原则和特别保护原则。在宪政意义上,罪犯权利的保护程度不仅是一个国家人权保护状况的衡量标尺,而且还是一个国家是否达至法治状态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1991年11月《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高举争民主、争人权的旗帜,它在领导中国人民同国内外反动势斗争的同时,在解放区建立了民主政府,制定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法律,坚决实行了自己的民主纲领,解放区的民主制度吸引了千千万万...  相似文献   

10.
宪法应该是罪犯人权保障的起点。我国现行宪法已提供了较大程度的罪犯人权保障,但还存在缺陷需要完善。而完善的方向可通过未规定宪法权利的适时增加、某些已存在宪法权利的适当位移、已有宪法权利突破实施困境的路径来进行。  相似文献   

11.
该文通过对人权学说的追本溯源,揭示出西方人权学说的实质;并从人权保障的视角剖析监狱法对罪犯权利的规定,昭示我国监狱法的基本特征及其人权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94年6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了《中国妇女的状况》白皮书。白皮书约两万字,包括前言和八个部分。它通过大量事实和数据,详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妇女获得了历史性的解放,以及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妇女走上平等、发展之路,成为中国建设、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等情况。白皮书将使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及中国妇女的状况,并将促进社会各界更加重视妇女问题,推动我国妇女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表《2003年美国的人权纪录》3月1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2003年美国的人权纪录》,以回应美国国务院于2月25日发表的《2003年国别人权报告》对包括中国在内各国人权状况的歪曲和指责。△伊拉克两清真寺发生系列爆炸3月2日,伊拉克两处什叶派穆斯林清真寺接连遭遇十多次爆炸袭击,至少已有150多人在爆炸中死亡,另有200多人受伤,死伤者大多是参加阿舒拉节纪念活动的伊拉克和国外什叶派穆斯林。△“两会”在京召开3月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3月5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月26日发表的长篇文章指出,美国国务院今年2月1日发表的1994年《人权报告》的中国部分(以下简称《报告》),是一个歪曲事实、颠倒是非的报告。 这篇题为《歪曲事实、颠倒是非的报告》的长篇批驳文章,分为“歪曲事实,欺骗世界舆论”、“颠倒是非,把维护人权说成是‘侵犯人权’”、“关心人权是名,推行霸权主义是实”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15.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和发展,行政管理领域的法律法规正在建立健全,伴随着中国基本人权事业的不断发展,行政法制建设在促进人权、保障人权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如《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的制定实施。“无救济则无权利”,行政法首先通过规制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容易侵害公民人权的行为,严格依法限制行政权滥用,为公民人权提供事前、事中保障。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又为权利受到侵害的公民提供有力的权利救济途径。随着中国法治建设的深入,行政法对人权的保护功能会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出版了一些关于人权的书籍,发表了一些研究人权的文章,这是人权研究领域在我国出现的新气象。惟这些书籍和文章仍视“天赋人权”为资产阶级学说加以反对,至今尚无人敢于对此禁区进行研究,亦无有关文章发表,此实为人仅研究领域之憾事。本文试作探索。 一、“天赋人权说”之缘起 “天赋人权”即Natural Rights,直译是“自然权利”,以前的中国人按本国习惯译作“天赋人权”。“自然权利”为荷兰法学家和人文主义者格老秀斯(Grotius,Hugo,1583—1645)所创用,他同时对人权也作了某些解释,因此后来的法学家们公认格老秀斯是“天赋人权说”的创始人。被列为创始人之列的还有英国学者托马斯·霍布士(Hobbes,Thoms,1588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主张“性善论”,倡导“民本”和“仁政”思想,强调平等与和平。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但是,由于中国在历史上缺乏作为法律权利主体的个人和集团,缺乏对人权概念的现实要求,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谐”,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人权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人权健康发展的意识和思想,如“和谐”观念、“仁政”和“民本”思想以及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中的人权思想,应该加以坚持。同时,从发展人权的角度看,应从平衡权利和义务、弘扬法治精神和提倡现实主义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加以创新  相似文献   

18.
宪法未列举权利的保护问题在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参考域外司法保护模式的有益经验,结合中国的具体语境,我国宪法未列举权利的保护路径应为:依照宪法制定一部人权基本法,实现宪法权利向法律权利的转变,然后由最高人民法院在个案中通过对该部人权基本法中的“未列举权利条款”和相关条款的解释,实现对宪法未列举权利的间接保护。  相似文献   

19.
人权入宪开启了我国人权事业的新时代。民事赔偿权利是基本人权,但对其保障的状况存在着严重缺失,与“尊重和保障人权”极不相适应。本文从认识和立法两方面提出主张,以期改善之。  相似文献   

20.
自然权利论者假定,在起源上,人权先于国家而存在,国家有义务尊重和保障人权,而不应侵犯人权或对人权施加不必要的限制,人权与国家之间存在着紧张和冲突,国家权力是人权最强大、最危险、最经常的敌人.梁启超基本接纳了“人权先于国家而存在”的假定,但对“人权不能被国家权力所侵犯或施加不必要的限制”,“国家权力是人权最强大、最危险、最经常的敌人”之类西方逻辑心存疑虑甚至断然拒绝,梁启超通过对自然权利关于人权和国家关系观点的接纳、吸收、批判和改造,实现了人权与国家关系的中国化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