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社会科学评价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直接关系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目前的评价机制过于重科研,轻教学,并且严重依赖学者的成果数量和同行评议及其所负责课题的级别等等“硬性指标”,容易助长不良的学术风气,也容易造成评价的不科学和不公正。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机制的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当前科研评价制度所造成的"学术锦标赛"体制是低质量科研论文泛滥的重要原因。在这场由操作主体所发动的使其等级以下的各竞争主体之间展开竞争的学术锦标赛中,各竞争主体为了追求较好的排名从而获得晋升、考核、评奖、评优等方面的实际利益而参与到这场竞赛中来,致使当前我国学术科研评价中"重数量轻质量"、"重投入轻绩效"、"重短期结果轻长期发展"的现象长期存在,影响了我国科研的社会贡献力。因此,该体制应该得到修正,从而形成一种"重数量更重质量"、"重投入更重绩效"、"重短期结果更重长期发展"的生动活泼的学术科研氛围。  相似文献   

3.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是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的一个难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哲学社会科学得到了迅猛发展,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目标、功能、任务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随着学科的渗透、交叉与融合的不断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越来越要求从重数量向重质量、从重过程向重结果、从重静态评估向重动态评估转变。由于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预测性和超前性、  相似文献   

4.
王钢 《社科纵横》2006,21(2):55-56
如何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社会科学成果,是社会科学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建立完善的社会科学评价机制、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是进行社会科学管理、奖励的重要依据。文章分析了当前社会科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对建立评价指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是检验或认定社会科学成果的科学性和创造性,评价其质量、水平和效益。它是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也始终是科研管理工作的一个难题。随着基础研究投入的增加,成果评价问题已成为科研管理部门及社科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如何确保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客观性、有效性、公正性以及操作的简便性,一直是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十分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是建筑学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建筑学专业学生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在传统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课上轻课下和重结果轻过程等诸多问题。在新工科背景下,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目标,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和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建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因其价值评价的相对性,社会价值的间接性,社会效益的滞后性、衰减性等特点,使得对其进行评价时遇到标准不统一、指标难确定、结果难量化等难题。定性评价、定量评价、综合评价等评价体系各有利弊,要完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机制,需从评价体系选择、评价程序制定、加强有效监督、适时动态调整等方面做工作。  相似文献   

8.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是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的一个难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哲学社会科学得到了迅猛发展,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目标、功能、任务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随着学科的渗透、交叉与融合的不断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越来越要求从重数量向重质量、从重过程向重结果、从重静态评估向重动态评估转变。由于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预测性和超前性、社会效益的滞后性、实践检验的不普遍性和间接性,它与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在评价的客观性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如何确保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客观性、有效性、公正性以及操作的简便性,并以此为契机形成一个科学、健康的科研导向,一直是广大社会科学管理工作者十分重视的问题,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标准是科研管理创新的一个不懈的课题。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应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由于艺术类专业的综合性较强,对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分类考核及评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该文深入分析艺术类毕业设计(论文)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从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分类改革标准、明确指导教师的工作、完善内容体系、细化量化标准这四个方面为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分类考核的内容进行改革,旨在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通过宏观评价、微观评价、流程评价、具体评价来加强设计成果评价,进而从根本上优化人才培养质量和结构.  相似文献   

10.
混合式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巨大变革,有效地监控混合式教学的质量是高校质量监测部门的重要任务。目前,混合式教学存在课程设计不科学、线上监控困难、信息化程度不高、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成果导向教育是一种重视学生学习成果的教育理念,混合式课程改革需要落实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该文提出了优化混合式课程设计、丰富评价主体、改革评价方法、强化信息技术等教学质量管理监控策略,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董事及董事会既是公司治理的主体,也是公司治理的客体,处于公司治理承上启下最为核心的地位.董事及董事会不可能具有独立性或中立性,这是由每位董事与生俱来的身份差异决定的.现行公司法一味强调董事和董事会的独立性,而相应的董事选举制度设计并不支持董事的独立性要求,致使董事角色错位,严重影响了公司治理的效率.应明确承认不同类型的董事由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提名选任,并由提名人对被提名人的职务侵权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王越芬  郜娜 《社科纵横》2010,25(10):120-122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22年,政权由一时强大到失去执政地位,退守台湾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党建的失败是其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本文旨在从党的建设的角度,通过分析国民党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三方面的失败,阐述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高洪 《日本学刊》2006,(3):32-40
日本民主党作为最大的在野政治势力,十年来一直在日本政治局势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6年4月,民主党因“伪造电子邮件”的政治败笔又经历了一次新的整合,素以手腕老辣、信念坚毅著称的小泽一郎终于走上前台。随后,作为两大保守政党间新一轮较量的千叶县国会议员补选以民主党候选人的胜利结束。民主党的变化给日本保守政治局面带来新的波澜,但无论是对于民主党还是小泽一郎来讲,只有主张相对温和与稳健的内政、外交政策,才有可能走出自己的困局。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9,(11):104-109
历史学与现代社会科学的相互影响和彼此融合,是开展学术研究以及推进社会科学各学科发展的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关于社会科学与中共党史研究的交融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研究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缺乏从整体上关注和审视党史研究的社会科学化取向。因而,通过研究个案的学术史梳理和考察,为不断深入推进党史研究的社会科学化取向提供新思路。这是不断完善党史研究方法论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8.
尚会鹏 《日本学刊》2007,(2):95-108
本文从“心理—社会均衡”理论出发,认为作为日本人的基本人际状态的“缘人”,认知的参照群体不像中国人的群体那样具有恒定性,而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自我认知的文化机理是:“个我”与“群我”的融合;“表我”与“里我”的熟练切换以及序列、位置对于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这种文化机理构成一种“缘人”的“自一他协调”式的自我认知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亦有弊,在社会发生了较大变化的今天,日本人的自我认知模式也出现了变化的迹象。  相似文献   

19.
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范式的演进经历了从极"左"的理论范式到改革的理论范式(或过渡的理论范式),再到当代的理论范式的转变。决定这一转变的是这种理论所置身于其中的全球化环境和实践的转变,以及从事这一实践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这种变化的环境和实践的科学判断。面向全球化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范式仍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吴占军 《日本研究》2007,44(3):71-76
经历了黑船袭击阵痛的日本,很快确立开国思想.仔细分析幕末日本的对外意识,从其最初就与东亚"华夷秩序"保持暧昧关系,到"脱亚入欧"醉心于西方列强制定的弱肉强食原则,最终发展为走上侵略亚洲、争霸世界的军国主义不归路,可以得出日本这一选择决非偶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