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方面,比较优势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要素禀赋基础;另一方面,战略性贸易政策有利于技术创新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比较优势动态升级之间存在极强的关联机制,可以帮助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市场上赢得先动优势。可以借鉴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合理成分,以促进我国比较优势的动态升级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作为工业后起的国家,韩国政府在国际贸易中不断寻找并创造自己的比较优势,推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使韩国跻身于新兴工业化国家行列.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韩国政府适应国际国内经济条件的变化,积极培育文化产业,逐步形成了以文化产业为龙头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商业链条,迅速克服了金融危机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韩国政府运用动态比较优势理论促进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3.
“比较优势陷阱”理论是以批判比较优势理论静态性质为自己立论的。而实际上,现代比较优势理论因承认“要素丰裕度”和“要素密集度”的动态变化而使自己具有了动态性质,所以“,比较优势陷阱”理论依然缺乏充分的理论基础和经验证明。产品要素密集度和国家要素禀赋的动态变化通过推动一国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升级使其赢得动态比较优势,所以,长期推行比较优势战略并不会跌入所谓的“比较优势陷阱”。  相似文献   

4.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一国拥有的要素禀赋结构和技术水平的动态化特征日趋明显,而这两个方面正是决定一国参与国际分工比较优势的关键因素。因此,传统的基于静态框架的比较优势理论对当前国际贸易新特征的解释和指导能力逐步减弱,相反从动态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比较优势理论,并用以指导发展中国家摆脱“比较优势陷阱”正成为研究和实践的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5.
包青 《学术探索》2002,(1):143-145
由于国际绿色运动的推动 ,消费观念及产业结构调整逐步转向回归自然 ,从天然植物中寻找预防、保健、治疗的药物和健康食品成为时尚 ,这为中药消费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无限商机。云南中药资源十分丰富 ,但传统的生产标准和生产经营方式难以适应国际市场对中药产品的质量要求。将云南发展中药产业的比较优势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 ,以适应当前市场发展需求是云南中药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比较优势与超比较优势--论我国经济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翀 《学术研究》2006,(3):49-54
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有短期和长期、静态和动态之分。从短期和静态来看,我国应该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参与国际分工。但是,从长期和动态来看,我国则应该发展某些目前没有比较优势但对我国经济具有主导意义的产业,以创建新的比较优势格局。特别需要关注的是,除了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以外,在国际贸易中还存在超绝对优势和超比较优势。我国政府应该推动自主的技术创新,培育某些具有超比较优势的产业。  相似文献   

7.
后发优势战略与比较优势战略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本文在分析现有比较优势战略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通过相互比较剖析了后发优势与比较优势、后发优势战略与比较优势战略的关系,认为单一的比较优势战略已经不适合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指出后发优势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可以依赖的主要优势,后发优势战略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追赶的有效战略。  相似文献   

8.
9.
《江西社会科学》2018,(4):61-69
本文建立基于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分析中国近年来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就制造业而言,除初级产品部门外,其余各类产品部门的国际竞争力均有提升;中高技术产品部门的国际竞争力上升幅度较大,成为中国保持国际竞争力的新动力。相比而言,服务业整体处于起步阶段,但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因此,在货物贸易方面,应积极推动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开拓跨境贸易新渠道;在服务贸易方面,应充分发挥政府与企业的作用,加强服务贸易宏观调控,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从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看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浩 《兰州学刊》2003,(1):51-52,42
经过 15年的谈判 ,中国终于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说明中国将进一步对外开放 ,更深入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去。入世后中国将更加开放 ,更大程度地参与国际分工 ,意味着中国可以更充分地利用现有的比较优势。一、动态的比较优势理论对产业结构的影响1 遵循动态比较优势 ,选择主导产业 ,有利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表现为产业结构的升级 ,产业结构取决于技术结构 ,即生产函数 ,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对生产函数的选择则取决于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 ,产业结构的升级归根结底依赖于要素禀赋结构的提升 ,即增加资本要素禀赋中的相对丰富程…  相似文献   

11.
比较优势发展战略与新型工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而新型工业化意味着我们要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来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在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包括内生比较优势和外生比较优势,进而使黑龙江省的要素禀赋结构与发达地区不断接近,最终实现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不断升级。  相似文献   

12.
作者在阐述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从对外贸易战略选择这一角度出发,指出了竞争优势更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实际,结合我国情况,论述了实施比较优势战略在未来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不适应性以及从比较优势理论导向转为竞争优势理论导向的历史必然性,并就这种转变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比较成本学说和要素禀赋学说为核心的比较优势理论和以新贸易理论和国际竞争优势理论为核心的竞争优势理论 ,为分析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形成及相互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在理论和实践上既相互分离 ,又相互联系 ,并在一定条件下实现转变。中国产业发展必须强化现有比较优势 ,加快引进新的比较优势 ,培养自主知识产权优势 ,加快实现新的战略调整 ,即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  相似文献   

14.
15.
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在从封闭到开放以及从计划到市场的改革初期,存在与生产和交易相关的各种软硬基础设施的瓶颈约束,政府的赶超战略选择也导致众多产业中的生产要素配置扭曲,进而严重制约在国际竞争中的产业竞争优势和企业自生能力,为此,新结构经济学致力于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但从动态演进的角度看,除了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之外,目前影响产业竞争优势和企业自生能力的重要因素还应包括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这两大因素在现代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凸显。因此,通过对比较优势构成因素的进一步拓展进而剖析三大因素在比较优势中的构成权重及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出现的变动,可以从新结构经济学拓展视角为一国竞争优势的提升和产业升级构建一个更完整而动态的发展战略模式与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6.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区域发展战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章从一般理论层面,提出了一个区域竞争力由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共同决定的假说。作者认为,区域竞争力既决定于宏观层次的区域比较优势,即区域资源禀赋差异,又决定于微观层次的企业竞争优势,是二者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两种优势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由此形成了一个区域竞争力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作者根据区域比较优势和企业竞争优势的大小把区域发展战略分为4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17.
有的学者认为,比较优势理论是静态的理论,难以适应现代贸易的发展,在国际贸易中需要从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但是,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并非是对立的理论,它们只是从不同的视角对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进行分析和研究,两者既具有联系又有区别,共同推动经济的发展,在国际贸易中应充分发挥两种优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比较优势理论与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们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认识主要是为我所用的目的性所决定的。实际上,比较优势理论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在于,把握好该理论运用实际过程的转折点。而对外贸易政策或战略的制定有两个不同层次的意义:一是国家宏观层面的;二是属于产业层面的,二者不能混淆。在不同的时期,贸易政策有历史的价值和局限性,有不同的部门适用性及自己特定的含义和适用性。因此,将国家宏观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与对产业部门或产品在对外贸易发展中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区分开是非常重要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动态化是该理论的自有之意,而政府所能做的是推动和保障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并缩短从一种产业优势或产品优势向其他高附加值产业或产品优势转变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郑洲 《兰州学刊》2007,(4):62-64
从17世纪60年代到现在,中国茶叶生产与出口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体现了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比较优势地位的确立、丧失及重建过程.现阶段中国茶叶生产虽然只有继续依靠和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以更好地推进我国茶叶生产与出口的发展,但是,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在发挥现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建立起竞争优势,生产并出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茶叶产品.  相似文献   

20.
从理论演进来看,基于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理论中,赤松要的雁行形态理论用雁阵曲线来描述国际产业动态转移所带动的本国产品比较优势的形成和产业结构升级.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认为本国的边际产业只有转移出去才能重新获得比较优势.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产品的三个不同生命周期来阐释产业转移过程中形成比较优势的阶段.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用企业产权优势、交易成本最小化优势、政府规制的保护因素等来分析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比较优势形成.在基于劳动力流动的产业转移理论中,刘易斯模型深入探讨了发展中国家主要产业部门运动的规律,认为现代部门的扩张可以使传统部门受益.费景汉-拉尼斯模型认为农业部门对工业部门的贡献不仅在于向工业转移其增长过程中所需的劳动力要素,还转移农业产品剩余.综合比较来看,无论是基于劳动力流动还是基于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理论,都有其内在的理论精华和研究重点,能够为中国承接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所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