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的普遍关切──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的时代性李中华在冯友兰先生的学术创作中,有一部迄今为止还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重视的著作,它就是充分表现冯先生对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普遍关切,因而一直饮誉西方的《中国哲学简史》。这部著作英文原本称《中...  相似文献   

2.
在1961和1962年,拉丁美洲各国出版的哲学著作保持了往常的水平和数量。与过去一样,所出版的著作大部分是翻译作品。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的哲学和文学系着手出版了一套逻辑和哲学科学丛书,供该校学生使用;这套丛书收入了布莱克(MaxBlack)、卡尔纳普(Rudolph Carnap),寇因(Morris R.Cohen)、古德曼(Nelson Goodman)、开普兰(Abraham Kaplan)和怀特(Morton White)的著作。在另方面,必须提到拉莫斯(Samuel Ramos)的《墨西哥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在拉丁美洲的传播和工人阶级组织的建立不是在十月革命以后,而是19世纪70年代初。早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拉丁美洲各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代表,智利的奥列阿、古巴的巴林奥、墨西哥的维尔亚努埃等人就已阅读了《共产党宣言》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其他著作。这时,马克思的著作在某些拉丁美洲国家已有出售。根据尼科曼的记载:“1854年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外交流日益频繁,明清时期中国有关拉丁美洲的记述逐渐增多,主要包括世界史地著作、驻外使节和海外游历使的记述以及译自外国报刊书籍的译作等。有关拉丁美洲记述的增多,反映出中国人对拉丁美洲的认识不断深化:从经由外国人介绍而获得的间接认识到亲赴拉丁美洲各国常驻或游历得到直接认识,由概要的地理历史知识到对政治经济社会的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5.
维特根斯坦的第二本著作《哲学探讨》提出了一些他从1929年前后就开始在研究的哲学问题。本书用德文写成,出版于1953年,在他死后约2年,由安斯康女士译成英文。本书第一部分完成于1945年;维特根斯坦在序言中把本书说成是“占去我最近16年时光(既大约从1929年起)的哲学研究沉淀。”维特根斯坦在捍卫常识和重视普通语言上是继踵摩尔的;但是他给分析概念的那些批评几乎完全改变了哲学的性质。他写道,  相似文献   

6.
阿图罗·埃斯柯瓦尔(Arturo Escobar) 阿图罗·埃斯柯瓦尔(Arturo Escobar),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著名人类学家,曾在哥伦比亚、芬兰、英国等国高校执教。主要进行拉丁美洲发展研究,分别于1992年和1998年合作发表《拉丁美洲社会运动的形成》和《政治的文化还是文化的政治:拉丁美洲社会运动的重新审视》,其著作《遭遇发展:第三世界的形成与消失》在发展社会学领域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拉丁美洲哲学家更加关心的是实践哲学、行为问题,而不是思辨哲学;而且他们研究这些问题的方法一般是深刻人性论的方法。在这些哲学家当中也许没有谁比墨西哥人约瑟·瓦斯孔塞洛斯·卡尔德隆(JoséVasconcelos Calderón,1882~1959)受到更广泛的尊重并产生更大的影响了,他所努力的范围从政治、教育到哲学、文学。他被称赞为“现代拉丁美洲知识分子中最富于创见的  相似文献   

8.
拉丁美洲在文化学术思想究方面的研究并不是新事。不过在最近15年中,拉丁美洲在这方面特别感觉兴趣,而且注意到进一步调节和鼓励这类研究。这样就于1947年在全美史地学院历史委员会赞助下成立了美洲思想史委员会。从那时候起出版了各种著作,不过这里我们只想简略叙述一下近五年来的出版情况。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名著。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通过对黑格尔特别是费尔巴哈哲学的分析和批判,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划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的界限。认真学习和研究这部著作的光辉思想,对于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哲学原理教材存在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著作可分为早期著作、部分读书笔记札记手稿、论战性著作、成熟而比较完整的论著等四类。应从《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入手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是进行哲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哲学界对《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书,有许多评论。其中,有些评论,否定这部著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也有些评论,否认这部著作的不足和缺点。我们认为,这两种评论都是片面的,是不符合实际的。为了深入学习、研究这部著作,继承斯大林留给我们的哲学遗产,愿将我们的看法略述如下,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自从施奈德(Horbert W.Schneider)于一九四六年发表了《美国哲学史》(History of American Philosophy)以来,这本著作一直被认为是全面地论述这一主题的权威著作。过去曾经有过一些优秀的著作根据主题或有所选择地对美国哲学进行探讨,但弗劳尔和墨菲合著的这本新著完全比得上施奈德的著作。尽管这两部著作都是试图对美国哲学进行广泛的综述,但两者却形成显然不同的模式。施奈  相似文献   

13.
墨西哥社会学在拉丁美洲学术界的声望是相当高的。墨西哥已不止一次成为国际学者聚集的场所,并且成为这个地区西班牙文社会学著作的最大出版中心。墨西哥出版的社会学杂志经常阐述拉美大陆其它国家的社会学家所面临的极为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罗素的《对莱布尼茨哲学的批评性解释》中文版 ,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这是由段德智教授主持译校的 ,是对陈修斋教授生前未竟事业的园满完成。罗素的这部著作 ,可说是现代流传最广的莱布尼茨研究著作之一 ,这当然不仅仅因为它是这位分析哲学巨擎唯一的一部哲学史专题研究著作 ,而更在于它自身的独到之处。众所周知 ,莱布尼茨虽然是理性主义的集大成者 ,由于种种原因他的哲学并未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 ,而是散见于其著作、论文和大量的书信之中。罗素在本书一开始就宣称 :“莱布尼茨的哲学 ,…… ,正如细心考察所表明的 ,却是一个异乎寻常地完整…  相似文献   

15.
老庄思想自古是中国知识分子遭受挫折后藉以调节心理,安顿生命,养护心灵的哲学,老庄著作自19世纪末翻译成英文传入西方后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进入一些著名作家的创作视野。文章撷取了奥尼尔、王尔德、毛姆三位英美作家的代表作品加以分析,综合评述了有关他们的创作与道家思想的某些契合关系,揭示出他们各自生活中不同的精神创伤是老庄思想与他们取得共同的心灵契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基本关系的深刻描述。然而,德国古典哲学是否正如书名所言,以最终走向了“终结”?其含义到底是什么?在学习这本巨著的最初和最终,都需要对此进行科学理解,否则非但不能全部理解著作的哲学意蕴,更难以解释该著作最基本的几个核心概念。笔者认为,此“终结”之义并非德国古典哲学理论时间层面的“终点”,乃是表示全部旧唯物主义和唯心史观的“理论上的失败”,是“知识总汇”哲学模式的“结束”。事实上,整体的具有科学内涵的德国古典哲学并未终结。  相似文献   

17.
《范·弗拉森与后现代科学哲学》——该著作为博士学位论文,写于1994年,199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著作主要研究了当代西方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中的人物范·弗拉森的反实在论思想及其与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关系。将他的思想置于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发展的历史背景中加以考  相似文献   

18.
侨讯乡情     
美国教授的英文著作《江苏奇迹》赠书仪式在宁举行 丹桂飘香,金风送爽。10月30日,由美国加尼福尼亚州立大学大众传播系教授罗伯特·特雷尔博士所著的英文著作《江苏奇迹》赠书仪式在宁举行。国家外文局副局长黄友义、新世界出版社副总编辑刘世庚、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姚晓东、江苏省委外宣办主任秦志法以及有关人士参加了赠书仪式。姚晓东副部长在仪式上致  相似文献   

19.
马基雅维利的主要著作可以分为两类,即政治著作(《君主论》、《论李维》和《佛罗伦萨史》)和军事著作(《战争的技艺》),将《战争的技艺》与其他著作对比阅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哲学。敌友划分在西方历史悠久,古典政治哲学对敌友划分在军事和政治中的适用进行了严格区分。马基雅维利突破了这一限定,将二者合而为一,模糊了政治共同体的内与外、战争与和平的界限,其后果是使政治变得更加残酷焦灼,为后来霍布斯的政治哲学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20.
赖欣巴哈是本世纪新实证主义的重要代表,也是现代西方久负盛名的科学哲学家。《科学哲学的兴起》是他的一部代表著作。在这部著作中,赖欣巴哈站在唯科学主义立场,提出“哲学是科学研究的副产品”,并以此作为贯穿全书的基本线索,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本末倒置,片面地强调科学至上。贬损哲学,抬高科学是赖欣巴哈的主要思想倾向,其基本的逻辑思路是:对哲学史上的一些学派进行批判,论证传统哲学的非科学性,然后向人们昭示:真正的哲学是科学哲学,科学是哲学之母,科学决定哲学,哲学隶属于科学。显然,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