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印度文学研究会第六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在我院召开由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外文所以及广西师范学院联合筹办的《中国印度文学研究会第六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一九九六年四月十九日在南宁广西师院隆重举行。到会的代表有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安武教授、中山大学原副校长...  相似文献   

2.
著名的梵文专家金克木在印度学领域倾注了毕生精力,他对印度佛经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一套系统的整理方案:编目一分类一解题一校注;对印度哲学的三分模式、因果问题、时空观念和阶段划分作了剖析,对印度美学的发展状况、基本阶段和核心理念进行了阐释。金克木对印度学的研究,不但拓展了印度学的研究视域,而且深化了人们对印度思想文化的理性认知,对目前的印度学研究仍不乏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季羡林教授是国际知名的东方学、印度学家。他一生从事教育、学术研究工作,功绩卓著,受到国内外学者的赞誉。我校于1991年8月6日至8日召开“东方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热烈庆贺季老的八十大寿。为了襄赞这一盛举,本刊特发表他的学生和助手钱文忠的文章和李铮编的年谱,并以此对季老一贯关心、支持本刊表示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4.
中国德国史研究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6月16日至19日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和出版单位的42名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21篇。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熊伟先生出席了会议。华中师大校、系负责同志和武汉大学历史系负责同志到会祝贺。特邀代表、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会长、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张继平先生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题为《希特勒的政略和战略》的学术报告,受到热烈欢迎。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的同志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就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德国史研究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6月16日至19日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和出版单位的42名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21篇。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熊伟先生出席了会议。华中师大校、系负责同志和武汉大学历史系负责同志到会祝贺。特邀代表、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会长、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张继平先生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题为《希特勒的政略和战略》的学术报告,受到热烈欢迎。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的同志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就路  相似文献   

6.
为弘扬我国多民族文化 ,研究我国西域各民族之间互相学习、相互促进 ,共同缔造中华文明的发展规律 ,以语言、文字、民族、宗教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石河子大学重要的科研学术机构———西域民族文化研究院于 9月 1 7日正式挂牌成立。该研究院的成立对促进我国边疆民族团结与稳定及西部大开发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全国学界泰斗 ,东方文化尤其是梵巴文化、西域文化的学术大师季羡林教授担任名誉院长 ,他亲笔题写了院名。北京大学语言所所长、博导、石河子大学副校长赵杰教授兼任院长 ,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院长郭宁教授兼任第一副院长。研究院下设…  相似文献   

7.
林黎光(1902-1945)先生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著名佛学家,他先后从师著名学者钢和泰和戴密微学习梵藏汉佛典文献研究.并担任过钢氏在北京大学的教学口译工作.学术功力深厚,可惜英年早逝.本文根据相关材料对其生平学术作一简要考述.  相似文献   

8.
20 0 3年 3月 3 0日 ,李衍柱教授新著《路与灯———文艺学建设问题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研讨会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与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举办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深圳大学、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社会科学院、曲阜师范大学等高校、学术研究机构的 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乔征胜先生、北京大学王岳川教授、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周均平院长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钱中文、杜书瀛、汤学智、党圣元 ,北京师范大学童庆炳、程正…  相似文献   

9.
本刊编辑董翔薇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巫白慧教授的约稿通信中,了解到巫先生于1991年8月7日至9日应邀赴印度出席了关于泰戈尔的国际学术会议,于是编辑部委托我院在北京作短期学术访问的董驹翔副教授,对巫先生做了专题学术采访。这项会议的主题是“秦戈尔的预见及其对当代的影响”。巫白慧教授的英语论文是“Gurudeva Ever Lives in Our Hearts”(“泰戈尔永远活在我们心中”。)重点在扼要论述泰戈尔的吠檩多哲理思想。巫先生介绍说,各国学者提供的论文大体涉及到五个方面:1、泰戈尔的印度历史观点;2、泰戈尔与印度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3、泰戈尔的预见与现代印度;4、泰戈尔的多元性与同一性的哲理及其在印度的实践;5、关于各国对泰戈尔作品的翻译问题。大会每一篇论文宣读后,立即进行提问发言,与会者积极参与,其议论气氛热烈而愉快。亚先生对大会所讨论问题总的印象是集中在有关泰戈尔的历史观点和他的哲学思想上。就此,巫白慧教授向编辑部提供了他所写的如下书面材料。  相似文献   

10.
“中国俄罗斯学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8月28日至29日,“中国俄罗斯学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会议由北京大学俄语系和外国语学院俄罗斯文化研究所主办,北京大学副校长张国有教授、外国语学院院长程朝翔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等各地高校和社科  相似文献   

11.
纪念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侯外庐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2年1 0月 1 2日至 1 5日在古城西安隆重召开。中国历史学界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专家学者近 1 0 0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由西北大学名誉校长张岂之教授主持 ,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同志与会讲话 ,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教授等发表学术演讲 ,侯老的长女侯寓初女士及有关亲属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 ,举行了侯先生半身塑像在西北大学校园庄重揭幕仪式。代表们缅怀了侯老追求真理的一生和他高尚的人格魅力 ,总结了他的思想学术成就和治学经验 ,倡导继承侯老的…  相似文献   

12.
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伍铁平先生于2013年5月26日在京病逝,享年85岁。全国各友好单位以及伍先生生前友好听到这一不幸消息,纷纷表达悼念之情。5月28日上午10时,细雨绵绵,在北京大学第三三医院,人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送别了伍铁平先生。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暨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  相似文献   

13.
1948年 ,在《新路 (周刊 )》第 1卷第 5期上发表了戴世光先生的论文《论我国今后的人口政策》 ,同时还发表了陈达、赵守愚、吴泽霖、刘大中、吴景超五位学者针对该文的讨论文章。时隔半个世纪以后 ,1 999年 1 1月 1 5日 ,作为戴世光先生生前的学生、同事和挚友 ,中国人民大学王传纶、邬沧萍、查瑞传、林富德教授和北京大学袁方教授又聚集一堂 ,对戴先生的这篇遗文再做评述 ,追忆往事 ,弘扬学术 ,褒赞科学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袁卫教授主持了会议。大家谈到 ,1 9世纪以来 ,对于我国要不要控制人口数量的问题 ,人们一直争论不休。在 2 0世…  相似文献   

14.
北京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主办的“公众关系学”讲习班于3月19—31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二十四个省(市)、自治区的一百余名学员参加了讲习班。本次讲习班是由北京大学费孝通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学潘光迴博士倡议并在他们的亲自指导下举办的。北京大学副校长周尔流任班主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光英先生、中华全国职业教育会常务理事王艮仲先生、全国政协秘书长周绍铮先生、中华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李定先生、北大社会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袁方教授为本讲习班顾问。讲习班教员由香港中文大学及特聘来自美国、新加坡高水平的公关学者和专家组成。他们当中有纽约大学商学博士,在管理学及公关方面造诣颇深的中文大学高级行政管理文凭课程主任,年过八旬的潘光迴先生;有大众传播学博士,亚洲  相似文献   

15.
由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和德国阿登纳基金会联合主办、西北大学中德企业管理研究所协办的题为“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一个适用于中国的模式?”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3月4日至6日在西安召开。德国驻华大使施丹泽博士、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朱振义先生、西北大学校长孙勇教授、德国阿登纳基金会文勇先生和史迪凡博士、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施恩德博士、德国工商中心主任饶马先生、北京大学秦明瑞教授、同济大学胡景北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沈越教授、浙江大学陈凌教授等近80位中外专家参加了本次研讨会。《社会市场经济辞典》的作者、德国著名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16.
纪念陈望道先生逝世2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全国文学语言研究会第七次年会于1997年11月2日至3日在浙江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30余篇。大会开幕式由浙江师大副校长杜卫教授主持。校长朱玉教授致开幕词,他说:“陈望道先生是我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杰出的语言学家和教育家。今天在他的故乡隆重举行纪念会和学术研讨会,对于继承和发扬他的革命精神和学术思想,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济顺副教授讲了话,她简要回顾了陈望道一生走过的革命道路和学术道路…  相似文献   

17.
著名哲学史家、莱布尼茨哲学专家和翻译家、我校哲学系教授陈修斋先生不幸于1993年8月23日病逝。陈修斋先生是新中国西方哲学史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是我国西欧近代唯理论和经验论哲学研究领域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他为我国的哲学和哲学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本刊特发表我国著名哲学史家汪子嵩先生、王太庆先生和其他学者的纪念文章以及陈修斋先生早年的一篇学术论文,以此缅怀和纪念陈修斋先生。  相似文献   

18.
2011年3月26日至27日,"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话动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和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商务印书馆、北京大学出版社协办,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筹办。共有海内外一百一十余人参加会议。北京大学校长助理、社会科学部部长李强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平原教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洪君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高名凯先生的女儿高苏步士、燕京大学校友会代表夏自强先生分别发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玄奘晚年译经的文献学研究为中心,考察了译经条件的变化,包括译场人员的减少和润文官员的缺失.通过《大般若经》梵汉对勘的实例分析,指出在译经条件变化的情况下,玄奘的译文依然在极大程度上忠实于梵文,保持了梵文繁复的风格.此外,为了遵循汉译佛经的传统和更好地传播新译经典,他还借鉴其他佛典对译文加以调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玄奘坚守其风格背后的原因,即他希望借由印度佛教,特别是瑜伽行派缜密细致的逻辑思辨来改进汉地佛教思想和风气.而他的所有政治活动,包括与帝王和皇室的交往也都是为了使他的译经和弘法事业得到最大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 元好问暨元曲研讨会、第四届中国散曲学术讨论会于1999年8月20日至24日在河北省抱犊寨风景区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40多位元曲及散曲史专家学者,就金元之际文学家元好问和元曲、散曲史研究的重大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刊主编、东南大学戏曲小说研究所所长徐子方博士与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新雷先生,以及扬州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散曲研究会会长谢伯阳先生作为江苏籍代表应邀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题为“关于白朴心态历程分期研究”的大会发言,受到了与会代表的普遍关注元好问暨元曲研讨会、第四届中国散曲学术讨论会在河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