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邓小平人格魅力的基本特点体现为不屈不挠的坚定信念、无私无畏的革命胆略、不计恩怨的博大胸怀、光明磊落的做人准则和高风亮节的领袖风范。邓小平人格魅力的形成得益于他的革命的人生价值观和坚强的党性。这对青年学生努力培养自己健全而高尚的人格,对领导干部用人格力量去赢得人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传奇的一生提供后人以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他独具扭力的人格更是万民敬仰,成为激励后人不断完善自身人格的一座丰碑。笔者拟就邓小平的人格特征这一人生修养的较深层面发表一点浅见。把握邓小平的人格特征既要抓住历史与时代的脉搏,又需联系邓小平特殊的人生遭遇和实践。依传统对人格结构的划分,我们从智仁勇行四方面来探讨。一、通机达变的谋略——邓小平入格的智慧特征邓小平的智与谋是其人格结构中最具光辉的方面,也是中外人士为之倾倒的人格力量所在。邓小平的智谋可以通过他与毛泽东之间关系的某些方面折射出来。毛泽东阅…  相似文献   

3.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特别是“三落三起”的传奇经历,使邓小平形成了既富有特色又多姿多彩的人生哲学。他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毕生奋斗的人生理想;具有刚直不阿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形成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乐观豁达和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以及光明磊落、公道正派、顾全大局、谦虚质朴的高尚人格。  相似文献   

4.
论邓小平的人格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不仅以其伟大理论、伟大事业载入史册,而且以其伟大人格载入史册。爱国爱民是邓小平人格的底蕴。实事求是是邓小平人格的精华。无私无畏、敢作敢为、不屈不挠、宽容宽厚是邓小平人格的重要特征。邓小平的人格是中华民族优秀精神的精华,是邓小平个性社会化发展程度的集中体现。学习邓小平的人格,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亲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大量事实为根据,分析论证了体现于邓小平身上的突出的人格特征独立、坚定、务实、创新.邓小平的人格体现了时代精神,为现代人格树立了一种典范,他所具有的人格使他真正属于这个时代.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一生中三落三起,充满了传奇色彩和人格魅力,邓小平的人格美主要表现在他一生追求真理、坚持真理,豁达乐观,坚定果敢,朴实谦逊,幽默风趣和重友念情等六个方面。时代造就了邓小平的人格美和伟人风范,而邓小平的人格美及其伟人。风范又为我们的时代增添了光彩。  相似文献   

7.
把追求金钱、享乐、权力作为人生的目的 ,是错误的人生追求。利己主义是剥削阶级人生目的的核心。无产阶级的人生目的是为人民。由“为自己”到“为人民” ,这是人类历史上人生目的的革命变革。遵循马克思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基本原理 ,中共三代领导人对无产阶级人生目的作了精辟表述。通过学习和践履马列主义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人生目的的论述 ,必然会破除种种错误的人生目的和人生追求 ,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产阶级人生目的和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8.
人格是伴随着人的一生不断成长的心理品质,它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有健康的人格就是具有积极的人生现、价值现,能将自己的所思、所说、所为协调一致,并将自己的愿望、需求、目标与行动统一起来,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可通过锻炼意志、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参加社会实践、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优化人格...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大儒情怀的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历代大儒在建构其儒家文化传统的过程中 ,并非完全执著于儒家人格理想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人生态度 ,而是在人生进取中 ,相当明显地体现出儒家人生情怀的变异 :吸纳道家情怀和采取以佛济儒的方式 ,即在他们积极进取的同时 ,往往伴随着一种自然潇散的人生形式和超然忘我的人生境界 ,并由此化出混同自然、任性无为、超然无累的生命态度 ,以及当这种坚持受到极大的阻碍时 ,他们中的一些人又会暂时放弃执著而用佛家的方式去继续这种人生努力。道家人生情怀与以佛济儒是中国古代大儒在人生进取受阻时所产生的人生反应和应急措施。从文化价值上看 ,历代大儒将道家情怀引入自己的人生境界的实践 ,为执著入世的儒学士子开拓出新的人生境界 ,改变了儒家人格理想上单向度的人格塑造 ,从而使儒家人格增加了实践上的经受挫折的力度 ;而大儒的以佛济儒的人生方式 ,则从人生实践的层面上提供了各文化体系融合的仪范 ,显示出各种文化相参并济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0.
苏轼融会儒、释、道三家思想建构成三教相辅相成的文化整体结构,并以此作为自己文化人格的坚实基座。这种人生思考的多元化取向最终落实到对个体生命、独立人格价值的不倦追求上,从而形成其乐观旷达的性格,使苏轼能够在人生苦痛面前保持超然尘外的心境,真正达到了精神归隐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当代日本动漫中所蕴含的“大国意识”,是日本社会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相结合的产物,担负着日本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功能。由于中日两国在文化环境上的固有差异,日本动漫中的这种“大国意识”因此又成了一把“双刃剑”,它在对日本青少年实现德育教育的同时,也给我国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带来了不良影响。这一点是值得我们警醒和深思的。  相似文献   

12.
道德运气问题是一个有着重要意义的伦理学问题,对于道德运气的观点影响着我们对人的自主性以及道德责任赋予的恰当条件的理解,甚至影响着我们对于一些道德体系的一致性的判断.在当代对于道德运气问题的探讨中,伯纳德·威廉斯占据重要的位置,这不仅是因为他所持有的道德运气主张,更是因为他在这个问题的探讨中对一些传统道德体系所进行的批判.借助于内在运气、外在运气的区分,威廉斯揭示了道德运气问题的根本症结,并不是道德运气与控制条件的矛盾,而是将道德要求看作无条件的、非个体的、以及至高无上的.本文试图说明的是,尽管道德运气现在已经得到多数人的承认,然而运气对于道德判断的影响也不是无条件的,只有那些真正进入人的选择和人生计划的思考、权衡范围内的运气因素,才能成为对我们有着实质意义并且我们能够对其承担责任的运气.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道德心理及其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道德心理是社会成员对社会道德规范的反映 ,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随社会物质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我国社会自改革开放以来处于急剧转型时期 ,国民的社会心理也因此而发生急剧转型。正确认识道德心理发展规律和当代我国社会道德心理的发展和转型问题 ,对构建新型伦理道德体系 ,调控国民社会道德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道德二元论区分了人的原初道德意识结构,并把它作为阐释人们道德生活现象的理论基础,但是,西方道德生活中个人道德与社会道德的激烈冲突,凸现了道德二元论的理论困境。道德二元论的理论症结在于其哲学根基上的形而上学性,马克思基于实践活动开启的道德哲学存在论境域,构成了对道德二元论的批判,对当代西方道德哲学的理论转向也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以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来建构和发展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毛泽东倡导为人民服务,并把它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人民至上是毛泽东的人生价值观;做人民公仆,是毛泽东的人生准则.邓小平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原则,把人民利益引入社会主义范畴,是为人民服务道德观的最高体现;把为人民服务规定为共产党员的最高准绳,提倡大力弘扬奉献精神,力求达到大公无私的道德境界.江泽民指出,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立党之本,执政之本;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讲政治、讲正气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孔子的道德理论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理论是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内容和主体部分.孔子道德理论的内容非常丰富,其特点也极为鲜明.孔子把"仁"作为其道德理论的核心原则;提倡轻天道、重人事的人道观;主张"为政以德"的政德论;强调"仁以为己任",主张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注重实践,提倡以培养君子人格为目标的道德教育;注重内省,强调自身主观努力的道德修养,同时还提出了一套以仁爱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孔子在长期的教学和著述活动中所创立的以仁为核心的道德理论及其思想体系,对我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我们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语》中的休闲理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语》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儒家的生活方式、休闲理论和人生境界。其中,休闲不仅仅是一种感官的物质享受,更重要的是一种心灵的、精神的、德性的愉悦。因此它提倡贫而乐道、富而好礼。在注重德性培养的同时,儒家又以六艺的熏陶使人们更富有生活情趣。休闲娱乐的方式有很多,儒家提倡一种健康的休闲即倡益者之乐,戒损者之乐,以使我们过上乐而有节,安闲从容的美善生活。  相似文献   

18.
程朱理学继承孔孟道统,专讲义理性命之学。它将人际伦理提升到宇宙本体论的哲学高度来重整人际伦常秩序,确立人的道德主体性。程朱理学既有以道德相对主义(社会性道德)把自然道德化的"真善相悖"的一面,也有以绝对道德主义(宗教性道德)把自然审美化的"美善相乐"的一面。程朱理学完全可与康德的德道哲学相媲美,它构筑了可与天地比肩的人类伟大尊严,追求哲学敬畏人生、宗教超越人生、艺术赞美人生的崇高精神境界。它最富有思辨性的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是人的德育最基本的部分。现代道德教育在功利化和政治化的影响下与学生生活发生脱离。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是时代精神和现代德育改革的发展趋向。生活德育的实现必须依托以生活为基点的德育理念,坚持德育来自于生活并回到生活,关注道德主体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汉语佛教成语正是两种文化——梵、汉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汉语佛教成语已成为我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运用于各种文学作品中,影响着其它文化形态。它蕴涵着丰富的佛学智慧和人生哲理,指导我们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学识智慧、正确的处世原则和真诚的警策规劝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