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傣族的民居     
傣族的民居文/刀世勋图/刘增林傣族民居建筑形式,除具有代表性的干栏式竹楼外,还有庭院式平房、平顶式土掌房及罩笼式茅屋等几种形式。罩笼式茅屋,又称鸡罩房。这是一种土木结构的单幢房屋,呈椭圆形,茅草盖顶,竹笆围墙或土基砌墙,开一侧门,屋顶安一个活动天窗,...  相似文献   

2.
关于云南﹃帕西傣﹄的族属问题文\辛智︵回族︶关于云南﹃帕西傣﹄的族属问题文\辛智︵回族︶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帕西傣”究竟是“傣族中的穆斯林”,还是回族?对其族属问题有不尽相同的两种看法。近年来陆续正式出版或发表的一些书刊、文章,对“帕西傣”的迁徙来源...  相似文献   

3.
西双版纳的勐海县及勐腊县、景洪市竟有一支傣族穆斯林一一“帕西傣”。他们在固守祖宗遗训和伊斯兰传统的前提下,兼有傣族生活文化的某些特点。阿訇的言传身教,外来穆斯林的影响,尤其老人们对传统生活习惯的尊从是形成其特色文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路崎岖,颠簸起伏,我乘坐的汽车摇摇晃晃地行驶在孔雀的故乡———西双版纳。“西双”傣语为十二,而“版纳”意指一千份良田。在16世纪时,傣族土司将田地重新分割为十二个田单位“版纳”,这12块富饶肥沃的宝地被后人统称为西双版纳。四月的西双版纳,犹如北方的盛夏,最高温度可达37℃。景洪是傣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景洪”为傣语译音,意为“黎明之晨”。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曾来西双版纳传经布道。某日,他沿着奔流的澜沧江向北走了一整夜,黎明时分来到一个地方,看到成群的孔雀漫天飞舞,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深有感触,遂将此地称作“景洪”。傣族…  相似文献   

5.
小辞典     
《泐史》是记录云南西双版纳家族统治阶级历史的一本傣文史书,因西双版纳傣语原称“勐泐”,故名。全书共分三卷。上中两卷记叙西双版纳傣族统治者的世系,由一一八○年第一代召片领叭真入主“勐泐”起至一八六四年第三十二代召片领逝世止;下卷杂记负担、庄园、疆界等。已有汉文译本。  相似文献   

6.
本文经过笔者田野调查,以西双版纳曼村为例,介绍傣锦的工艺流程及其在傣族人民生活中的运用。傣锦作为一个族群特殊的标志,不仅在人们的生活中大量被使用,而且还承载着人们的民族感情和精神信仰,成为了傣族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化符号。  相似文献   

7.
金平白傣     
白傣是自称"傣皓"或"傣端"的傣族支系,分布在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境内。其与傣族其他支系同源,但在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色。金平傣语是我国傣语四种方言之一,文字历史悠久。受社会、历史等方面都多重因素影响,白傣语言文化传承困难,状况堪忧。目前,金平当地正在积极保护和传承白傣的文化和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8.
“帕西傣”:西双版纳的穆斯林文/马荣祖西双版纳是北回归线上仅存的一片绿洲,是我国唯一保存的一块热带森林。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镶嵌在祖国西南边疆的璀灿明珠。西双版纳全州总面积近两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八十余万人,主要有傣、汉、哈尼、拉祜、彝、布朗...  相似文献   

9.
“傣”这个字在傣族语言里,一说是和平的意思,另一种解释说“傣”就是犁。不管“傣”字的含义是和平也好,是犁也罢,总之,这一点是不错的:傣族,这是一个爱和平、爱劳动的民族。  相似文献   

10.
在西双版纳的深山密林中,经常可以看到身背药箱的摩雅傣(傣医)走村串寨,为群众诊病送药。在傣族人民聚居的大村寨有傣医一、两名,小的两三个寨子就有一名傣医,这些摩雅傣半农半医,是名副其实的“自由职业者”。他们利用当地丰富的草药资源,采取适合当地习惯的行医方式,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方面有独到之处,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1.
西双版纳,傣语意为“十二千亩田地”,实际上,它的立地面积95%是山区。西双版纳世居着傣、汉、哈尼、布朗、拉祜、基诺、瑶、彝等13个民族。现有100多万人口的傣族,其中84万居住在西双版纳。中秋之时,记者采到祖国南疆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踏上西对版纳的工地,立刻便被炎热潮湿的热带空气所包围。换下毛衣,只着最轻薄的衣裙仍是热汗淋淋。从机场至自治州首府景洪市的高速公路崭新而干净,在中午阳光的照耀下,反射着白光。道路两旁整各成排的棕榈树仪仗队似地迎候远道而采的客人。进入“黎明之晨的城市”——景洪…  相似文献   

12.
傣医药学是中国四大民族医药学(藏、蒙古、维吾尔、傣)体系之一。作为傣医药学中的重要部分,傣药一直被傣族人民用以防病、治病、强健身体。中央民族大学项目组在杨思远教授的带领下,走访傣族聚居的地区,完成了对傣药的调研工作。  相似文献   

13.
傣族图腾似乎从未有过专文论述.自然,作为和人类童年有密切关系的图腾文化,是难以泯没的,傣族也不例外,只不过如拨雾看花罢了,所以本文命题就是傣族图腾文化及其史影觅踪.泰族图腾文化的孑遗,看来主要有:一、蛇图腾《山海经·海内经》载:"南方……有神焉,人首蛇身."蛇图腾崇拜是古越人几乎共有的,西双版纳傣族自然概莫能外.傣文古史《泐西双邦》开篇就是一位"人身蛇尾"的"勐神"("勐"是傣语,本意为国家或部落,现通译为地方或坝子.按:"勐神"取其本意,即国家或部落神).传说这  相似文献   

14.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密密的寨子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碧波荡漾……”西双版纳是一个古老的傣语汉译名字。“西双”意为“十二”,而“版纳”则是“千田、区划”之意。西双版纳又被傣语称为“勐巴拉娜西”,意为“神奇而美丽的地方”。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南部,面积1.9万多平方公里,东西南三面与老挝、缅甸接壤,紧邻泰国、越南。全州总人口99万人,州府为景洪市。地处热带雨林气候的西双版纳,高温多雨,植被丰富,被誉为“植物王国”。1953年1月23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诞生在美丽富饶的祖国西南边陲。初夏的一天,我们来到了跨过半个世纪历程的西双版纳。  相似文献   

15.
傣族拴线礼拴住你的魂文/胡拴线,傣语称之为“树欢”,直译为拴魂,是傣族一种独特的祝福方式。无论是结婚喜庆、新房落成,还是小孩子出生、亲人远行,都要举行拴线礼。洁白的棉线,寄托他们衷心的祝愿,真挚的深情。傣族用拴线礼迎接生命的诞生,人生的开始。当小...  相似文献   

16.
西双版纳,美丽、丰腴、神奇。象瑰丽夺目的绿宝石,缀饰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千百年来,傣、哈尼、彝、瑶、佤、拉祜、基诺等少数民族在那里耕耘、狩猎、繁衍、生息,一代又一代地延续着他们的兴旺、繁荣之梦。今天,召存信,这个西双版纳养育的傣族州长,肩负起了带领那里的人民把千百年来的梦想变成现实的重担。花甲之年不言老召存信今年已经60岁,1955年就当上了西双版纳自治州的州长。解放前,召存信曾是车里宣慰使议事庭的庭长,担任过地方武装的大队长,并且娶了傣族公主为妻,处身于傣族封建社会上层。解放前夕,年轻的召存信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腐败和无能,认识到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7.
关于叭真及其与坤真、坤壮和陶真关系的重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叭真是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史籍《泐史》中提到的西双版纳历史上勐泐王国的创建者,西双版纳的傣族民众和我国研究傣族历史的许多学者也据此认为,叭真在西双版纳建立了第一个傣族  相似文献   

18.
傣族自称为“傣”,“傣”是傣语中自由的意思。在汉朝文献中,曾记为“掸”或“擅”,与“傣”字音很相近。历代汉文史籍,对傣族的称谓繁多。汉代以前对傣、壮、布依、水、侗、黎等族统称“百粤”、“越人”。汉代文献对“越人”的西部一支(实际上是傣  相似文献   

19.
广西壮族与云南傣族"干栏"民居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傣族语言属于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干栏"是其传统民居建筑.由于傣族很早就从岭南向南迁徙,两个民族分化后分别处于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因此,其"干栏"式建筑既有相似,又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龚锐 《民族研究》2003,(2):36-43
如果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双版纳傣族的宗教生活做一个总体的回顾,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西双版纳傣族的小乘佛教正处于日益世俗化的进程中.文章以西双版纳三个傣族乡镇的宗教生活为田野调查个案,并对这三个个案进行了比较分析,从中得出西双版纳傣族的宗教生活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世俗化的倾向.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来探讨社会转型时期西双版纳傣族的文化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