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宋一朝,私家修史风气尤盛,当代史撰述迭出,李心传所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为其中之代表作.此书在内容上承续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而专载南宋高宗一朝史事,不仅史料详赡,而且在编撰体例上颇具匠心,既以时叙事,又重视“备其始末”,语言凝练而褒贬自现,饱含着对近世历史的沉思和对现实弊政的反思,体现出强烈的历史忧患意识和历史鉴戒思想,为这一时期历史编纂学之时代特点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
元人所修《辽史》在号称“正史”的二十五史中,是最简陋和错误最多的一部。现在将它的纂修经过和具体内容作一个概略的叙述,里面也附带谈一些个人还不成熟的意见,供有志于从事这方面研究工作的青年同志参考。一、辽的国史契丹族由于接受汉族文化较早,在太祖阿保机的时代(907—925),就已设有“监修国史”的官职(见《辽史》卷七六,《耶律鲁不古传》),国史既有《起居注》(见同书卷二三,《道宗本纪》)和《日历》(见同书卷一四,《圣宗本纪》),又有《实录》。据《辽史》辽代纂修或进呈《实录》共有四次,一在圣宗统和九年(991),二在兴宗重熙十三年(1044),三在道宗大安元年(1084),四在天祚帝乾统三年(1103)。辽许多制  相似文献   

3.
梁太济 《中国学术》2000,(3):182-204
《圣政》今本指今日尚存之《增人名儒讲义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六十四卷。“中兴两朝”,南宋高宗、孝宗朝也。此书《四库全书》未收,是《四库》修成后,阮元任浙江学政时访得,并影抄进呈内府的。2原本则兼指今日已佚之修成于乾道二年(1166年)的《光尧寿圣太上皇帝圣政》(《高宗圣政》)六十卷和绍熙三年(1192年)的《至尊寿王圣帝圣政》(《孝宗圣政》)五十卷。  相似文献   

4.
王晓斌 《晋阳学刊》2003,(1):106-106
1.卷248熙宁六年十二月壬申,“三司言:新法所增吏禄,除旧请外,岁支钱一十七万一千五百五十三缗有奇(原注:《旧录》止云三十万,今从沈括《笔谈》详书之。)”(中华书局点校本,第18册,页6052)按:此条增支吏禄钱数有误,其中既有点校本失于校勘之处,又有李焘本人之失误。《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75《增吏禄》(《宋史萃编》本,页2416)、《宋会要辑稿·职官》57之93误入之《九朝纪事本末》(按:即《长编纪事本末》)所载熙宁六年此数均为“三十七万一千五百五十三缗有奇”,据此可证,“一十七万一千五…  相似文献   

5.
唐代杰出史学家之一刘知几(后避玄宗隆基偏讳,改以字行,名子玄),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丛亭里人。诞生于公元661年(高宗龙朔元年),逝世于公元721年(玄宗开元九年),到今年,正是他一生一死的1300和1240周年纪念。从他二十岁入仕、授获嘉县(今河南获嘉县)主簿起,至六十一岁贬死在安州(今湖北安陆县)别驾任所止,经历了高宗、中宗、睿宗、武后、玄宗五朝,其中足有二十年时光是在史馆“掌知国史”(《旧唐书》本传。按公元702年——武后长安二年,知几始“为著作郎,兼修国史。”时年四十二。《新唐  相似文献   

6.
<正> 一《永历实录》是王夫之著作中有关史学方面的一种,共二十六卷,其中第十六卷已佚,实存二十五卷。它纪载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在肇庆即位至在昆明遇害,首尾共十六年(1647—1662)的史实。书名实录,但与封建时代官修的所谓某朝实录不同,它仍采用传统的纪传体,属于私家修史一类。然而也不同于一般野史。那些野史只是零星片断,东鳞西爪。王夫之的《永历实录》却叙述了永历一  相似文献   

7.
袁枢字机仲,南宋前期福建建宁府建安县(今建瓯县)人,生于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卒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历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终年七十五岁。他编撰《通鉴纪事本末》一书对历史学作出了显著的贡献,是我国杰出的史学家。大约在魏晋“五胡乱华”之时,袁枢的祖先由河南汝南一带避乱南迁,至南宋时已定居福建建安了。由于受到先进文化南移的影响,建安地区已是“家有诗书,户藏法律,其民之秀者狎于文”(《康熙建宁府志》卷五),文化已很发达。袁枢从小受到文化熏陶,据说,八岁时就在屏间题了一首诗:“泰山一叶轻,沦浪一滴  相似文献   

8.
卷三《宋本纪下》“(泰始)二年……二月乙丑,以蔡兴宗为尚书右仆射。”(中华书局1975年版校点本,下同。第78页)按:“尚书右仆射”,《建康实录》卷一四、《通志》卷一一同。《宋书.明帝纪》则云是年二月,“吏部尚书蔡兴宗为尚书左仆射”,二载有异,当有一误。今考之《宋书.蔡廓传  相似文献   

9.
予点校整理之《西汉年纪》三十卷附考异十卷,宋大理司直金华王益之行甫撰,乃西汉断代编年体史籍,付梓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是时,史学巨构《资治通鉴》业已行世百馀年。以温公修《通鉴》为契机,促进了学界对西汉历史研究之繁荣及史料考订学风之勃兴与发展。王益之承此馀绪,潜心研究三十馀载,撰成是书。《年纪》与《通鉴》同为编年体。  相似文献   

10.
四、论今本《顺宗实录》不能称为“韩改本” 这里需要进一步辨析的是瞿林东同志在《北师大学报》1982年1期所发表的《关于<顺宗实录>的几个问题——兼答张国光同志》一文的问题。瞿文评我企图推翻“南宋以来的旧说,并替今本正名为韦本”,是“失于深考,不可信从”。但他已不得不把今本《顺宗实录》改称为“韩改本”了。他说:“司马光所说的略本应为韩改本,即路隋  相似文献   

11.
唐太宗为何要看起居注?《资治通鉴》卷196记载,贞观十六年(642),“上(唐太宗)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犹知起居注,所书可得观乎?对曰: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尝白取而观之也!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泊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唐太宗要看起居注,在褚遂良那里碰了钉子,但他为何要看起居注,《通鉴》记载似不太清楚,《唐会要》对此则叙述较详,大宗碰壁后,又找到房玄龄,对房玄龄说“国史何因不令帝王观见?对曰:国史善恶必书,恐有忤旨,故不得见也。太宗曰,朕意不同,今欲看国史,若善事固不须论,若有恶事,亦砍以为鉴诫,卿可撰录进来。房玄龄遂删略国史。  相似文献   

12.
实录是我国封建史学中的一种重要史体。《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均注录梁代实录三部,武帝时两部:周兴嗣撰《梁皇帝实录》三卷,《梁太清实录》八卷;元帝时一部;谢吴撰《梁皇帝实录》五卷;过去不少学者据此认为:我国古代实录产生于梁代,唐以前的实录也仅此三部。  相似文献   

13.
《卷一·宋本纪上》(义熙十三年 )八月 ,扶风太守沈田之大破姚泓军于蓝田 ,王镇恶克长安 ,禽姚泓。 (中华书局 1975年 6月版点校本 ,第 2 0页 )按 :刘裕军克长安、灭姚秦事 ,《宋书》之《天文志三》、《武帝纪中》、《晋书·天文志下》、《魏书·太宗明元帝纪》、《通鉴》卷一一八、《建康实录》卷一一亦皆记在今岁八月。而《晋书·安帝纪》、《北史·魏本纪》则记在今岁七月 ,与此有异。周家禄《晋书校勘记》以为应以七月为是 ,不知何据 ?《卷二·宋本纪中》(元嘉七年 )十一月癸未 ,又克虎牢。壬辰 ,遣征南大将军檀道济拒魏 ,右将军到彦之…  相似文献   

14.
宋辽关系中友好交往的一面,曾经在欧阳修身上有过明显的反映。史籍载有契丹降人韩皋漠受太叔所遣,请宋出兵助他谋取其国,以及宋廷二府“将议从之”等事(见于《欧阳永叔集·附录》卷五欧阳发等所述《先公事迹》。欧阳修当时反对说:“中国待夷狄,宜以信义为本。奈何欲助其叛乱?使事不成,得(何)以为辞!”主议者大笑,“曰:‘迂儒!迂儒!’公(欧阳修)力争之不已,遂止。既而虏中太叔举事不成而死。”(《欧阳永叔集·附录》卷五《先公事迹》) 欧阳修这个“以信义为本”的原则,是他儒学思想在民族关系方面的体现。这在宋辽关系中,起了促进友好的积极作用。今考之《辽史》、《续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一般史籍,契丹太叔——即皇太叔耶律重元(一作宗元,辽兴宗耶律宗真之  相似文献   

15.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晋纪》“孝武帝太元九年”载:“慕容农之奔列人也,止于乌桓鲁利家,利为之置馔,农笑而不食。利谓其妻曰:“恶奴,郎贵人。家贫无以馔之,奈何?”胡三省于“恶奴”后加注云:“句绝。恶奴,盖詈其妻之语。”今按恶奴乃慕容农之字。《晋书人名索引》303页中载“慕容农(恶奴、辽西王)”。查《晋书》卷九《孝武帝纪》:太元十九年“冬十月,慕容垂遣其子恶奴寇廪丘,东平太守韦简及垂将尹国战于平陆,简死之。”此事《资治通鉴》卷一百八《晋纪》“孝武帝大元十九年”载为:“燕主垂东巡  相似文献   

16.
唐代行交州海门镇所在方位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资治通鉴》卷250唐纪66载:唐懿宗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春正月,由于南诏攻陷交阯(今越南河内),唐王朝遂于同年六月,废安南都护府,“置行交州于海门镇”,一月后,“复置安南都护府于行交州(海门镇)。”(《新唐书》卷222中南诏传与此同)直到咸通六年,安南都护高骈治兵海门,收复交阯,长达十年之久的安南叛乱才至此平息。对于唐王朝咸通四年设置行交州于海门镇的所在方位,历来治史者看法不一。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一说在今越南海防省安阳北,二说在今广西博白县东南,三说在今广西博白县西南等。清代学者顾祖禹在他的《读史方舆纪要》卷108梧州府博白县条云:“海门镇:(博白)县东南  相似文献   

17.
<正> 《永历实录》显误,远不止百端。对全书进行一次较彻底的纠谬刊误、探微发潜,非专著莫办。这里仅举数例,以见一斑。为省篇幅,对于毋须多加考证的史实,文中一般不注出处。(一)《大行皇帝纪》显误举例《永历实录》是纪传体史书,它由一卷永历帝本纪(即《大行皇帝纪》)和二十五卷(今存二十四卷)臣僚列传组成。“纪以包举大端”,《大行皇帝纪》(以下简称“纪”)为“卷一”,是全书之纲。从其开卷的第一句话“大行皇帝讳由桹”起,错误便连续不断。  相似文献   

18.
史浩(1106~1194),字直翁,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历太学正、国子博士、建王府教授等,孝宗朝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参知政事、尚书右仆射,拜右丞相,有《峰真隐漫录》五十卷,《宋史》卷三九六有传。  相似文献   

19.
吕本中,字居仁,号紫微,寿州(今安徽寿县)人,世称东莱先生,是“江西诗派”发展期的最著名的诗人。他生于北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卒于南宋高宗绍兴十五年(1145)。由于诗人经历了北宋末南宋初纷乱剧烈的社会动荡,其诗作的时代感和现实感比他的前辈诗人表现得更为强烈。从现存《东莱先生诗集》20卷(计1157首)、《外集》3卷(计175首)的全部诗作来看,题材相当广泛,或记叙重大事件,或刻画人  相似文献   

20.
正南宋吴正子注《李长吉歌诗》为李贺诗集首个注本,影响极大,但历来对吴正子其人所知甚少。周金标《吴正子〈笺注李长吉歌诗〉三题》(《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推断吴正子"大概生于公元1200年左右,主要活动于南宋宁宗、理宗时期",有发覆之功。惜未考其卒年。黄震《黄氏日抄》卷九五有《祭国史吴校勘正子》一文。此文虽未提及吴正子去世时间,但根据黄震仕履经历和《黄氏日抄》编排体例,可推知此文写作时间,而间接考知吴正子卒年。黄震咸淳七年(1271)始知抚州(治所在临川),咸淳九年(1273)离任。吴正子世居临川,系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