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义异常在语言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虽处于学术研究的边缘,却也一直散见于各种语义学论著中。文章通过对各语义学流派不同观点的梳理,将语义异常现象的分析划分为三种路径:形式的、语用的和认知的,同时指出各路径的特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2.
法律语义在特定的司法场域里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依据语义阐释的心理机制,多元化的意义阐释模式比一元化的意义阐释模式更能实现法律语义阐释的客观性,符合司法场域中对语义理解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数据统计与开放式评论的定量和定性调查方法,以诗歌与小说为研究样本探究了文本阐释的趋同问题。实验结果表明,由于受到语义和语用因素的影响,普通读者在文本阐释上具有趋同性,其中文本语言、文本内在关系、文本主体结构等为来自于文本本身的语义约束,而权威话语的影响和礼貌原则为来自于文本之外的语用约束。对实验的理论探讨表明,文本阐释是语义和语用约束下的不断向读者敞开的开放过程。  相似文献   

4.
“白”与“white”的语义有同有畀,但畀大于同,根据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分别对二者的语义演变进行历时追溯,发现认知主体的主体间性使二者在概念客观世界时具有共同的义项,而认知主体自身的主体性及畀隐喻性则使得二者在客观概念世界时产生了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5.
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来研究东北方言,给方言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东北方言"整"被认为是东北方言中的万能动词,其语义变化无常。主要从静态,状态和动态三个范畴对"整"语义进行划分,并对其相关的义项进行阐述。并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隐藏在东北方言"整"背后的认知机制和语义扩展规律及整合过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对由"一"构成的词语或结构,发现其中存在符合认知规律的语义解释与关联,通过对"一"的语义进行不同的分类,探讨其认知规律,最后呈现出"一"的语义图示。  相似文献   

7.
居住在内蒙古区域的史前人类,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产生了原始的图腾观念,并以艺术的形式表现了出来,这对于以后生活在这片区域的蒙古族来说有着图腾观念的延续作用。而表现内蒙古区域图腾观念最好的历史见证就是刻画在内蒙古区域内的成千上万的岩画。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人面像开始到表现氏族部落之间各种关系的动物纹饰,从早期的巫师形象到人的自我神化,在这个过程中,人与动物成为无法分割的整体:动物是人的化身,人具有了强悍而美好的动物神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彝族服饰的款式、色彩、装饰与纹样、面料、工艺五个方面的符号构成,从符号语义的角度分析,彝族服饰具有指示性语义和社会文化语义双重语义功能,指示着人们性别、年龄、身份、职业的差别和季节变化,也指示着其民族标志与信仰图腾。  相似文献   

9.
西方现代逻辑学、语言哲学从形式语义学角度对"元语言"所进行的论证,主要服务于命题语义逻辑结构的分析及语义真值条件的研究。符号学从人类整个符号系统之符号意义解释的层面对"元语言"所进行的符号解释学论证,更具系统性、普适性。现代语言学、文艺学、翻译学、计算机科学、教育学等学科,主要是借用"元语言"观念与"元意识"进行具体操作。"元语言"观念内含"元意识",又不完全等值于"元意识",它们对于文艺阐释活动的"元追问",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cold的语义理解过程为例,分析指出,词汇的语义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熟练地运用心理语言学相关知识掌握这一过程,对英语词汇习得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空间介词语义延伸的认知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原型理论、隐喻认知机制为支点,探讨空间介词语义延伸的心理认知过程,我们发现,介词语义是以“空间”原型为认知参照点,以家族相似性不断向外扩展延伸;隐喻认知机制使空间介词具有巨大的语义生成力;语义场是实施空间介词语义延伸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先”与“前”作为词和语素,既存在语义共性,也存在语义差别。“先”的语义侧重在时间,表示以前的;“前”的语义侧重在空间,表示前面的,但“前”也可以表示时间。在表示时间方面,“先”和“前”存在语义共性,在表示空间方面,“先”和“前”存在语义差别。“前”有语义视角的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语法化理论是从语用和认知角度研究语义演变的重要思路,认为语义演变遵循着从具体到抽象、从主要词类到次要词类、主观性不断增强的单向性规律。视觉动词SEE语义演变主要是在语用推理的作用下,以转喻、重新分析、主观化为机制进行的,是一个语义逐渐虚化的过程,其主观性不断增强,完全符合语法化的历程,同时其在语义演变不同阶段的内在机制和特点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起来"一词的句法和语义特点,通过对"起来"从实词到虚词的逐渐变化过程的描写,从认知的角度揭示其引申义之间的关系,并给予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咏史诗可以归纳为感史诗、述史诗和议史诗这三种主要类型,各自有其不同的历史阐释方式.感史诗更多依赖直观感悟的方式去理解历史、咏叹历史,侧重对历史的整体渲染和直觉判断;述史诗主要以一种克制隐忍的目光来捕捉历史、剪辑历史,委婉地传达诗人的复杂历史情绪;议史诗主要以理性思辨的方式来剖析历史、解读历史,惯于对具体的历史细节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反思.这三种咏史诗的历史阐释方式彼此相互纠结缠绕,体现出中国传统文人对于历史的复杂情绪和在历史观念上的矛盾与思想冲突,即在历史认知观上的"历史可知观"和"历史不可知观"的矛盾、在历史范畴观上的"历史有限观"和"历史无穷观"的争议、在历史本质观上的"史理本质观"和"史情本质观"的分歧.  相似文献   

16.
隐语研究从传统到现代的代表性观点有:传统的修辞观、现代的语义观和认知观。现代的隐语认知观认为隐语的本质乃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认知手段,是一种认知现象,人类的概念结构中充满了隐语。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试图对隐语的一般特征,功能等作一阐释。  相似文献   

17.
动物隐喻的认知基础及语义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物隐喻在各国语言中屡见不鲜,它的形成与人们的隐喻心理过程密不可分,而隐喻心理本质上是人对事物的一个认知过程。文章将探讨动物隐喻的认知基础,进而阐述基于认知基础上的动物隐喻的语义演变,从而阐明动物隐喻语义演变与认知是密不可分的,为我们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开辟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现代新闻观念是新闻观念研究的核心范畴或基本概念,是现代社会、现代性的内生产物与重要构成,产生自西方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结构转型中。本文将人体解剖作为对猴体解剖的钥匙,以现代新闻活动的实际特征为依据,同时参照新闻传播研究的学术事实,尝试确立了理解现代新闻观念的本体论—业态论框架。通过粗线条考察西方现代新闻传播实践,认为现代新闻观念的核心内容包括公共性理念与自由观念、职业化理念与市场观念,以及专业化理念与信息观念。在当今新媒介环境下这些核心观念已经发生了表现形态、内容边界、价值内涵等方面的变化,学界应及时展开比较研究和专门观念史研究。  相似文献   

19.
桑塔格提出反对阐释是对自柏拉图以来的艺术内容说的一次彻底反叛,传统内容说中人为的二元对立和内容的凌驾之势源于内容至上的价值论。桑塔格反对的阐释是一种把形式置之度外,对文本没有虔敬之意的概念的符码阐释,对她来说就是对艺术的过度阐释。反对传统内容说是对本质主义进行抵制的反本质主义。  相似文献   

20.
公共阐释论是在西方阐释学和中国古代阐释学的理论资源上提出的一种哲学阐释学。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本体论阐释学的"公共性"特征为公共阐释论的建构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公共阐释论以公共理性为根基以及对确定的认知真理性的追求则弥补了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本体论阐释在解决阐释结果确定性问题上的不足。本文认为,公共阐释论亦属于本体论阐释学范畴,其"本体性"主要体现在阐释的生成性、整体性、真理性特质。建立公共阐释论具有理论和现实上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