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杜鹏程同志是一位怀抱强烈的创造动机与探索欲望的艺术家。他奉献给社会的作品不算很多,除过长篇名著《保卫延安》,尚有中篇小说《在和平的日子里》,十多篇短篇小说和一部散文集。但是,艺术创作从来不以数量论功过,社会和读者评判的着眼点主要是作品的质量。本文试图从审美的角度评价杜鹏程创作的得与失,也许这对文学研究、创作实践和读者的鉴赏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保卫延安》的英雄理念及英雄叙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鹏程的《保卫延安》 ,既体现了他的英雄理念及英雄叙事的特点 ,也折射了时代的审美风云变幻。从创作动机来看 ,杜鹏程创作《保卫延安》 ,与其说是对文学的皈依 ,毋宁说是在政治使命感的驱动下对政治话语的皈依。受其创作动机的制约 ,杜鹏程的英雄是一些“为人民造福、使大地生辉”的人 ,与此无关的个人品格 ,则被作者置于其英雄叙事视野之外。杜鹏程尽管在总体上皈依了政治 ,但对生活真实的恪守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杜鹏程英雄理念的局限性 ,使其英雄叙事获得了独立的美学价值。这也是《保卫延安》一发表就受到较高评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思想中儒家为中国人提供了一条修德与进取的人与社会和谐的道路,道家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找到了寄托,而少数知识分子体悟到儒道理想的虚假及人生的空漠而追求个人自身心灵的和谐,他们在禅宗和佛教思想里找到了归宿。《红楼梦》中"金玉良缘"象征着选择儒家的人生道路,"木石前缘"意味着走道家的人生道路,但最终贾宝玉断绝一切尘缘而走向了佛门。结合曹雪芹的身世和经历,《红楼梦》典型地反映了一位知识分子的无奈抉择。这位来自一个迅速败亡的封建大家庭中的知识分子,已经没有任何条件实现中国传统思想提供的人生道路,在他身上充满着繁华散尽的人生空漠之感,最终他只能遁入空门。  相似文献   

4.
王元化先生出生于我国早期接受西方文化的一个新式知识分子家庭。他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革命。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少数造谐较深的学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连续出版了十一部著作。其中《文心雕龙创作论》、《文学沉思录》影响最大。王元化学术生命的境界,不仅在美学、文艺学、思想史领域显示出一种通识,而且他越来越关注文学、哲学背后的思想基础和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5.
<正> 杜鹏程同志的名著《在和平的日子里》,成功地塑造了几个五十年代建设战线的干部形象。在中篇的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和矛盾冲突中,阎兴和梁建是处于中心位置的人物。刘子青则是同他们两人相处最久、关系最密切的重要人物。阎兴是五十年代到现在我们的文学作品中塑造得比较成功的优秀党委书记形象之一。在一个中篇里,一般是难以描写一个人物的一生的。更何况,《在和平的日子里》所写的不过是生活长河中十天左右的时间。但是,作家却注意在情节的开展中,通过适当的叙述、描写、对话来介绍阎兴的历史,以便为他的思想性格的形成提供必要的基础和根据。这  相似文献   

6.
邹韬奋是我国著名新闻记者,报刊编辑、政论家、出版家、伟大的爱国者。他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寻求真理、寻求光明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新闻出版事业,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1926年开始,先后主编过《生活周刊》、《新生》、《大众生活》、《永生》、《生活日报》、《生活日报周刊》和《生活星期刊》、《抗战》、《抵抗》、《全民抗战》等十余种报刊。《韬奋新闻工作文集》收录了他在黑暗年代,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撰写的有关新闻工作的文章,透过这些文章,我们会清晰地看出他的新闻思想发展的轨迹。服务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南华雪心编》是清代刘凤苞注解《庄子》的代表作。刘凤苞早年就有名气,后来考中进士,辗转仕宦于滇南二十余年,一直郁郁不得志,终因性情耿直,孤傲脱俗,被排挤免官。在这期间他完成了《南华雪心编》的撰写。从刘凤苞的整个人生经历来看,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儒家知识分子,这样的身份及其思想文化背景,直接影响了其注解《庄子》的思想和方法,这主要表现在其"以注经法注庄子"方面。  相似文献   

8.
在辛亥革命时期,章太炎是一个杰出的反满宣传家,他发表的反对满洲贵族统治的文章对当时的知识分子有震声起瞆的作用。不少知识分子读了他的文章之后,思想发生变化,由忠于清廷转变为反对清廷,由改良主义走向革命道路。他的《与康有为论革命书》狠狠地击中了君主立宪派的要害,沉重地打击了康有为在知识分子中的威信,也是他自己与君主立宪派公开划清敌我界限的鲜明标志。在此以前,章太炎常与君主立宪派来往,常在梁启超办的《新民丛报》上发表文章,其政治态度动摇于革命与改良之间。到1903年才坚定了他的反满立场,与资产阶级革命派合作。以后参加了各阶级反满的统一战线——同盟会,并且是同盟会领导层的一个重要人物。但是他不是完全赞成同盟会纲领,他不是三民主义者,只是一个积极反满的民族主义者。他的思想很复杂,虽然有民主主义的倾向,但封建意识仍然很浓厚;成为他的主导思想,这与他的学术思想政治思想均有关系。本文拟从这方面试予分析。  相似文献   

9.
一、大同思想和《大同书》产生的时代背景康有为的大同思想最早形成于1884年。当时的中国,已经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作为知识分子,他急切地希望用自己的力量挽救岌岌可危的中华民族。青年时代游历香港的见闻,让他感受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优越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是“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作家,其主要贡献在短篇小说方面。他从文学要“为人生”的观点出发,自1919年开始创作白话小说起,到1928年的10年间,他发表的短篇小说约70篇,先后编为5个集子出版。这就是《隔膜》(1922)、《火灾》(1923)、《线下》(1925)、《城中》(1926)、《未厌集》(1928)。在《叶圣陶选集·自序》中,他曾经这样写道:“小说里的人物差不多全是知识分子跟  相似文献   

11.
《黎澍十年祭》(黎澍纪念文集编辑组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这是三年前出版的一本书,印数很少,但这本书我以为很值得一看.黎澍是80年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前辈,他的经历很不平常.他是一个革命的知识分子,在80年代,他以深刻的思想来反思自己曾经走过的路.黎澍的朋友大体上也是和他思想经历相近的一批革命知识分子.他们从80年代走来,到了90年代,思想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本纪念文集中的文章,不是一般的应景文字,而是有很多历史内容的,特别是许多历史细节,非常耐人寻味.要了解80年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是一本必看的书.  相似文献   

12.
关于知识分子"新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炯华 《学术界》2004,(2):152-155
从网上看到李德顺先生《“知识分子”新概念》一文,也看到其他好几篇论知识分子的文章。心有所感,也想一吐为快。李氏破除了《辞海》所谓“有一定文化的脑力劳动者”之解说,并认为它是对知识分子的政治学界定,无疑是有道理的;但他接着又破除“来自西方、特别是欧洲的”所谓文化社会学界定,并提出了他的“知识分子新概念”:“知识分子是掌握并运用人类已有的精神文化成果从事精神生产的人。”这就不能不斟酌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说:“‘知识分子’一词最早是指十九世纪俄国中产阶级的一个阶层。这样一些人受现代教育及西方思潮的影响,对…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中有一篇文章是江泽民在纪念五四报告会上的讲话,题目叫“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在这篇文章里,他特别强调了知识分子“在社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这种社会责任也就是知识分子的使命,具体表现在:(1)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建设和改革不可能取得胜利;(2)改革开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知识分子进行艰辛探索;(3)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劳动;(4)知识分子是精神文明建设和培育“四有”新人的骨干力量;(5)知识分子依法参加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十分重要;(6)知识分子在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五七年三月作的《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久前公开发表了。毛泽东同志在这篇讲话里,着重论述了社会主义时期的知识分子問題。毛泽东同志强調指出,参加阶級斗争的实践,密切同工农群众结合,是知识分子思想  相似文献   

15.
<正> 《死去的太阳》是巴金继《灭亡》之后写的第二部中篇小说。这部作品中的主人公吴养清尽管不如《灭亡》中的主人公杜大心丰满,但在巴金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序列中还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作者曾说,他的这部以五卅事件为题材的小说,是要“写一个小资产阶级在这事件中的多少有点盲目的活动,以及由活动而幻灭、由幻灭而觉悟的一段故事。如果读者觉得我底英雄有点幼稚、滑稽,那么请他明白小资产阶级大半是这样的。”(巴金《死去的太阳》序)由于作者真实地刻画描写了吴养清在五卅事件中的思想面貌,就使我们通过他看到了二十年代中国一小部分知识分子的面影。对今天的读者来说,要了解那个历史情境中某些知识分子的性格心理,要了解他们走上革命道路的思想历程,这本小说还是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我国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1587年——1661年)四百周年诞辰,也是他撰写的科技巨著《天工开物》初版的三百五十周年。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们不但重新认识到宋应星的科学成就,同时也将追索到他作为一个杰出科学家所具有的自然哲学思想。宋应星的自然哲学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天工开物》、《论气》、《谈天》等著作中。  相似文献   

17.
杨绍军 《学术探索》2009,(3):F0002-F0002,F0003
在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命记录中,在历史学界追溯与怀想的中国前辈里,有一个人的名字始终时隐时现,从未曾离开过人们的记忆,他就是——雷海宗先生。他于1922年清华毕业后,公费留美,在芝加哥大学主修历史学,副科学习哲学。1927年,以论文《杜尔阁的政治思想》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任南京中央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教授。20世纪30年代中期发表《中国的兵》、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深刻影响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思想首推儒、道、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儒、道、佛三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影响又有不同。但儒家思想自董仲舒后,虽几经浮沉,其影响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最为深刻。作者从刘勰、韩愈、章学诚3篇《原道》,探讨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主流思想的流变。  相似文献   

19.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在我国知识分子阶层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青年摆脱了旧的范畴,迅速地走上了崭新的阶段,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鲁迅原是封建社会的“叛臣逆子”,辛亥革命前他读了赫胥黎的《天演论》从而接受了达尔文进化论的思想。“五四”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对鲁迅的思想有所触动,但他的世界观还是以进化论为核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剧坛上有些作家对某一特定的题材表现出持续的热情与敏感 ,常常一而再、再而三地流连其中 ,写出了饱含深情、力透纸背的系列剧作。如李龙云对北京胡同里的市井百姓情有独钟 ,杨利民把北大荒的黑土地奉为自己的精神家园 ,而郭启宏则将深邃的目光投向了历代知识分子 ,《司马迁》、《王安石》、《卓文君别传》、《南唐遗事》、《李白》、《天之骄子》六部剧作是他以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与文化性格为思考对象、描写对象的系列作品。其中 ,《南唐遗事》中的李煜虽然名分上是个帝王 ,但他一生的实绩却在于填词 ,其性格、行事也类似于一般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