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试验采用聚丙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研究了正常草鱼和温和气单胞菌感染的草鱼的肝脏、肾脏、心脏、鳃及血清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研究结果表明:正常草鱼和被感染草鱼的LDH同工酶谱均具有组织和器官特异性;被感染草鱼的LDH同工酶酶谱显然不同于正常草鱼的LDH同工酶酶谱,温和气单胞菌能引起草鱼LDH同工酶酶谱发生特异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观察小鼠骨骼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谱在模拟高原训练及返回平原后的变化趋势 ,对高原训练影响机体运动能力的机理进行初步研究 .结果显示 :在模拟高原训练 ( 2 3 0 0±50m)期间小鼠骨骼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谱向M型偏移 ,而在高原训练的平原期间小鼠骨骼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谱向H型偏移 ,预示高原训练提高了骨骼肌代谢能力 .  相似文献   

3.
黄鳝乳酸脱氢酶及酯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肌肉、心脏、脑、肾脏、卵巢、脾脏及肝脏等七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actata dehydrogenase,LDH)及酯酶(Esterase,ES)进行了研究,分析并讨论了二种同工酶的遗传基础、组织分布及活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以大熊猫血清作为材料,进行醋酸纤维薄膜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同工酶、谷丙转氨酶的分析,探索在动物园人工饲养的特定条件下,健康大熊猫与病态大熊猫血清中的各种蛋白质、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及同工酶的含量,为人工饲养大熊猫时疾病的防治提供生化依据。实验结果表明:(一)血清蛋白质共分成白蛋白、α_1—球蛋白、α—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五个区带,其含量是:健康大熊猫分别为53.50—54.4%、5.31—6.64%、8.31—8.73%、11.52—12.72%、19.13—19.74%,而病态大熊猫则分别为48.43%、10.10%、12.63%.12.51%、16.31%。(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成六个明显的区带,其含量是:健康大熊猫分别为29.22%、4.23%、16.07%、10.30%、10.12%、30.08%。病态的分别为27.77%、3.99%、14.07%、10.88%、10.40%、32.89%。(三)乳酸脱氢酶的活力单位是:健康大熊猫为71.68—86.41,病态的为128.76。(四)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分为五个酶活力区带,其百分比含量是:健康大熊猫是LD H_2>LD H_1>LD H_3>LD H_5>LD H_4,而病态的则是 LD H_1>LD H_2>L HD_3>LD _5>LD H_4。(五)谷丙转氨酶的活力单位是:健康的大熊猫为2.4—4.8,而病态的则为18.4。  相似文献   

5.
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成体组织三种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法,分析了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的眼睛、腹肌、心脏、肝脏、性腺5种新鲜组织中的乳酸脱氢酶(LDH)、a-酯酶(a-ES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显示,不同组织酶谱是不相同的,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及一定的性别差异,同时在繁殖期和非繁殖期,LDH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同时探讨了有关酶与机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恶性血液病分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组、白血病组,同时设立再障组、正常组以示对照,应用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酶法对恶性血液病(MDS、急慢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AA)及正常人血清LDH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MDS组、白血病组与正常组、再障组相比较血清LDH水平有明显差异,MDS组与白血病组相比较血清LDH水平有明显差异,正常组与再障组相比较血清LDH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血清LDH水平可作为中老年恶性血液病与再障鉴别诊断及恶性血液病间鉴别诊断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7.
反映运动训练疲劳状况及抗运动疲劳补剂抗疲劳性能的生化指标有很多,LDH(乳酸脱氢酶)是其中一项较为常用的指标。结合文献实验结果,运用运动生理学原理,对血清LDH指标变化用于评价身体机能的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血清LDH酶活性的改变不能充分说明运动中组织及细胞受到的损伤情况,血清LDH酶活性的变化是一种运动应激,表示了身体供能方式结构的比例变化。在评价组织及细胞受损时,其它非运动应激酶活性作为检测指标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8.
将40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定向越野高水平运动员按每组10人随机分成四组:男性训练组、男性训练+艾灸组、女性训练组和女性训练+艾灸组.观察运动员赛前强化训练期间,通过艾灸神阙、足三里、涌泉三个穴位,检测实验前后运动员唾液PH值、血清睾酮、皮质醇、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等指标的变化,据此分析穴位艾灸对运动性疲劳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1)男性、女性艾灸+训练组唾液PH值都高于训练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男、女性训练+艾灸组与男、女性训练组比较乳酸脱氢酶(LDH)都下降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男、女性训练组+艾灸组血清肌酸激酶(CK)含量均低于男、女性训练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4)男性训练+艾灸组血睾酮值高于男性训练组,且差异显著(P<0.05),女性训练+艾灸组与女性训练组比较有上升,产生了良性影响,但不具统计学意义;(5)男、女性训练+艾灸组与训练组比较,皮质醇上升幅度较小,产生了良性刺激,但不具统计学意义.由此得出结论:艾灸神阙、足三里、涌泉三个穴位能使运动员唾液PH值稳定在一定水平,防止LDH过度溢出,减少LDH过度生成,降低血清CK过度产生,使血睾酮下降幅度、皮质醇增高幅度减少,血睾酮和皮质醇的比值维持在一定范围,避免影响机体运动能力,缓解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促进机体恢复.  相似文献   

9.
点压肾俞、照海穴对抗运动性疲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点压肾俞、照海穴对网球队员定量负荷后血乳酸(La)含量、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反应时、闪光融合频率、握力的影响.对11名男子网球运动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点穴组.所有队员每天进行一次训练,点穴组在训练结束后1 h内进行双侧肾俞、照海穴点压,每穴2 min,共4周.实验前后均采用功率自行车,于20 min内完成定量负荷运动;取静脉血测定血La含量、血清LDH活性;同时测定反应时、闪光融合频率、握力.实验前两组各观察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点穴4周后血La含量、血清LDH活性点穴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同时对照组血La、血清LDH活性显著高于实验前(P<0.05、P<0.01);反应时点穴组低于对照组(P<0.05);闪光融合频率、握力较对照组增加(P<0.05),亦高于实验前.提示,点压肾俞、照海穴可以提高机体对运动的适应能力,减轻运动性疲劳.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法,分析了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的眼睛、腹肌、心脏、肝脏、性腺5种新鲜组织中的乳酸脱氢酶(LDH)、α-酯酶(α-ES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显示,不同组织酶谱是不相同的,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及一定的性别差异,同时在繁殖期和非繁殖期,LDH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同时探讨了有关酶与机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方法,研究了东方蝾螈七种组织(小肠、肝、肾、脑、心脏、性腺和尾肌)中的LDH同工酶和EST同工酶,电泳结果显示,不同个体不同组织的LDH同工酶均有二条酶带(LDH1和LDH5),数量上组织特异性不明显,但在显色深度上存在组织差异,其中性腺的LDH1带显色最浅,这表明组织细胞中同时合成了A和B亚单位,但并非随机组合为五种四聚体,显示出经典的五条带.EST同工酶谱可分为四个区共19条带,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雌雄个体同组织间的差异也很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同属有氧训练的短期耐力、力量性耐力训练对男大学生血清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活性影响,本研究分别在训练前后测试了18名男大学生血清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活性.结果表明:血清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活性在短期耐力、力量性耐力训练过程中变化不敏感,这提示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不宜选作评价有氧训练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观察了服用和未服用补气活血中药的大鼠负重力竭游泳后血清、白肌、红肌和心肌中LDH及其同功酶谱的变化 结果显示 :服药运动鼠红肌和心肌LDH活性显著高于未服药运动鼠 ;红肌LDH1 和白肌LDH5也显著高于后者 提示 :补气活血中药不仅能提高运动机体白肌无氧酵解供能能力 ,而且能增强心肌和红肌利用和清除乳酸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甲壳寡糖抗小鼠运动性疲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甲壳寡糖对运动小鼠的抗疲劳效用.方法:4周龄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运动组、甲壳寡糖组.运动组和甲壳寡糖组进行4周的游泳训练,最后一次进行力竭游泳后采用心脏取血,肝素抗凝,测定血糖(Gluc)浓度、血乳酸(La)含量和血浆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取肝组织和后肢肌肉测定肝糖原(LG)、肌糖原(MG)含量.结果:实验4周后,甲壳寡糖组游泳力竭时间显著延长(P<0.05),Gluc浓度、LG和MG含量高于运动组(P<0.01);而血La含量、血浆LDH活性明显低于运动组(P<0.01).甲壳寡糖组La、LDH、Gluc、LG和MG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甲壳寡糖可改善小鼠有氧供能和增进糖原贮备,提高抗疲劳能力.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神经网络集成方法;介绍了四种不同类型的神经网络,并用这四种不同类型的神经网络构造了五个独立并行处理的模式识别子系统,对每个子系统进行独立训练并分别进行模式识别,统计每一输入模式被各子系统识别成的模式及次数,按识别次数进行两两成对比较;计算各输入模式的识别结果与典型故障模式识别结果间的期望与方差的大小,进行两两成对比较并进行一致性检验。选取层次分析法中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权重,综合各神经网络子系统的识别情况与输入模式和目标模式的差异大小计算输入模式对各典型故障模式的整体权值并以此作出决策。使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计算,得到的故障正确识别率。层次分析法神经网络集成方法取得了比相对多数集成方法好的识别效果,还可集成其他模式的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白唇鹿(Gervusalbirostris)睾丸生精上皮的组织学结构.将其生精上皮的细胞组合分为八个不同的时相,并描述了各时相的生精细胞组合特点,发现白唇鹿曲细精管中各级生精细胞的数量比较少,且细胞的排列较为疏松.  相似文献   

17.
饥饿和再投喂对草鱼鱼种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草鱼鱼种在饥饿和再投喂下血糖浓度和红肌、白肌和肝脏糖原含量的变化 .结果显示 ,饥饿状态下 ,草鱼鱼种肝糖原含量的下降快于血糖浓度的下降 ,饥饿 3d后肝糖原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饥饿 15d血糖浓度显著降低 ,提示草鱼鱼种在饥饿状态下通过分解肝糖原维持血糖浓度 ;再投喂后 ,血糖浓度、肝糖原含量恢复正常 ,但均低于对照组 .饥饿使红肌糖原含量降低 ,并先于白肌糖原含量下降 ,饥饿 1d红肌糖原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饥饿 7d白肌糖原含量显著下降 .再投喂 2 1d红肌糖原含量恢复正常 ,再投喂 7d白肌糖原含量恢复正常 .说明饥饿状态下糖原含量变化越快 ,再投喂后恢复就越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