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介词over的意象图式及其空间隐喻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分析英语介词ovor的原始意象图式,利用动词搭配进一步分析其空间意义和映射隐喻义,提出了介词空间意义和隐喻意义对介词及其与动词搭配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空间介词语义延伸的认知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原型理论、隐喻认知机制为支点,探讨空间介词语义延伸的心理认知过程,我们发现,介词语义是以“空间”原型为认知参照点,以家族相似性不断向外扩展延伸;隐喻认知机制使空间介词具有巨大的语义生成力;语义场是实施空间介词语义延伸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介词的语义扩展--through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介词的语义扩展.通过对介词through的分析,探讨认知机制在介词语义扩展中的作用,及其在介词语义系统结构中的中心地位和在新语义产生时所扮演的角色.挖掘介词through在隐喻及换喻的认知功能作用下从空间意义逐步映射到隐喻意义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4.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介词的语义扩展.通过对介词through的分析,探讨认知机制在介词语义扩展中的作用,及其在介词语义系统结构中的中心地位和在新语义产生时所扮演的角色.挖掘介词through在隐喻及换喻的认知功能作用下从空间意义逐步映射到隐喻意义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5.
介词的研究对于英语的学习和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语料库研究方法在语言学词汇研究领域的有效性也日益突显。通过检索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搜集介词over最典型的动词搭配和名词搭配,据此来分析英语母语者对介词over的实际使用情况。研究发现,over的语义可分为12项,其中非空间隐喻语义的使用比例要大于空间语义的使用。在空间语义中,“覆盖某物或遍及某地”的语义使用最为频繁;而非空间隐喻语义中,动词搭配和名词搭配的分析分别以“对某人或某物有控制权,优越感或负责”和“在……过程中”语义的使用比例最大。此项研究的分析结果可作为介词over的英语母语使用参照数据,通过对照和分析,为语言教学者及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英语介词的空间位置意义进行认知分析,并对其空间概念向其他域映射而产生的隐喻意义进行分析。从而揭示隐喻在介词习得中的重要作用和人类的自身体验在形成抽象概念意义中的作用和心理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7.
以意象图式为支点,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空间隐喻意义的心理认知过程,着重讨论了AT-ON-IN三个介词的概念隐喻意义,指出意象图式是构建空间概念隐喻的路径,相似是构建空间隐喻的认知基础,还揭示了人类躯体经验在形成抽象概念意义中的作用和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一种基本的认知活动,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其中空间隐喻是人类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图形一背景分离原则是人类对空间认知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人类对空间语言认知,形成空间语言概念的一项基本原则。文章基于图形一背景理论,运用认知工具“意象图式”,通过对英语介词under所体现的空间关系进行分析,论述了对under空间意义的认知过程,分析了这些空间意义扩展到隐喻意义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9.
For及其短语动词的认知语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词和短语动词是英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但是结构主义和转换生成主义等传统的语言学对此缺乏解释力,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费时低效。认知语言学界对现存意义中含有空间方位概念的介词及其短语动词进行了研究,而现存意义中不合空间方位概念的介词及短语动词仍然得不到合理的解释。文章运用隐喻、意象图式和概念合成等理论对介词for以及由for构成的短语动词进行了认知语义研究。研究发现:尽管介词for表示前后方位概念的意义已经被front和before所代替,但其意义延伸仍然是以其基本空间意义即表示前后的意义为基础的;其演变的意象图式为包含“始源——路径——目的地”的运动图式,for的现行意义基本上都是基于这一图式通过隐喻和转喻延伸而产生;而for短语动词则是由动词的意义与for的各种现行意义进行匹配合成而来。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应用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和隐喻理论中英语介词"in"的多义现象进行分析。根据"in"诸隐喻意义与其核心意义——空间意义的关系远近的不同,把这些隐喻意义分为三个层次。与空间意义最近的隐喻意义是第一层意义,最远的归入了第三层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介词over的认知语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了介词over静态和动态的空间语义及其意象图式。介词over存在四种静态空间语义,在这四种语义的基础上,该词通过空间隐喻延伸出其它五种隐喻语义。同时,介词over还存在一种动态空间的意象图式。  相似文献   

12.
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其他方面学习的基础.介词的一词多义现象又是词汇教与学的难点.认知语言学对于介词的语义做出了合理的分析与解释,认为介词的义项之间存在关联,意象图式与隐喻映射是词义拓展的认知机制.认知语言学的语义观,从认知的视角分析介词at,on和in意义拓展中的理据性.研究表明,三个介词的空间意义与抽象意义通过隐喻关联,并且三个介词的隐喻映射存在系统性.这一分析结果对于语义研究以及词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隐喻是两个认知域的概念之间的映射,是人类用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解释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空间隐喻是有理据的,而不是任意和约定俗成的,介词在其空间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从具体到抽象的隐喻投射产生了大量不同的义项,发展了丰富多彩的隐喻含义,并最终形成了介词的多义性网络.介词at-on-in构成了一个"点面体三位一体"的微观系统,它们的原型义及在时间、动作和抽象概念等方面的意义延伸,值得进行系统性地研究分析.从认知学的角度运用空间隐喻对介词惯用法作出合理的解释,对英语教学尤其是词汇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介词with的空间语义及其意象图式。以空间语义为基础,通过空间隐喻,介词with延伸出五种表示非空间关系的隐喻语义。通过分析介词with空间语义与非空间语义的联系,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该词。  相似文献   

15.
英语介词from的意象图式及其语义的隐喻性延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英语介词from动态和静态的空间语义及其意象图式。以空间语义为基础,通过空间隐喻,介词from延伸出时间域、对象域、数值域、状态域和逻辑关系域五种表示非空间关系的隐喻语义。通过分析介词from空间语义与非空间语义的联系,帮助广大英语从业者全面深入地了解该词,同时也揭示了介词语义研究的新途径,为其他英语介词的研究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16.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介词in静态和动态的空间语义及其意象图式。以静态空间语义的意象图式为基础,通过空间隐喻,介词in的语义映射到六个认知域,延伸出六种表示非空间关系的隐喻语义。通过分析介词in空间语义与非空间语义的联系,帮助广大英语从业者进一步认识与理解该词。  相似文献   

17.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介词to动态和静态的空间语义及其意象图式,以动态空间语义的意象图式为基础,通过空间隐喻,介词to的语义映射到五个认知域,延伸出五种表示非空间关系的隐喻语义。通过分析介词to空间语义与非空间语义的联系,帮助广大英语从业者进一步认识与理解该词。  相似文献   

18.
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隐喻理论、原型范畴化理论为背景探讨英语介词IN的语义生成、延伸过程及其认知理据。研究结果表明介词IN的空间意义产生于在生活体验中形成的意象图示,方位隐喻为其向非空间语义的延伸提供理据性。IN的多个语义项则构成一个以其空间语义为原型的原型范畴。  相似文献   

19.
从空间和隐喻认知角度看介词的多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概念是人类认识过程最早形成的概念之一,认知的发展和深化是空间概念向新的领域扩展。隐喻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隐喻的本质就是用其它的措辞、事物、概念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和概念。这样的概念隐喻导致了语言隐喻。语言表达实际上都经历了一个先出现概念隐喻化,然后在表达形式上通过语言隐喻而扩展词义的过程。本文拟从空间认知和隐喻认知角度分析一些介词由空间意义扩展致其它意义的过程,从而说明一词多义的理据性和系统性,旨在对英语的教学和学习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以英语中的空间介词为例.在时间、范围、状态、数量、社会地位等几个抽象概念中.分析了它们的隐喻意义及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