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2013,(26):31-31
文汇阁是清代七大藏书楼之一。 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开始设馆,历时十年才纂修完成的《四库全书》,共收书约三千五百种,七万九千余卷,分经、史、子、集四部。  相似文献   

2.
乾嘉学风的确立乃至鼎盛,是以《四库全书》的成功编纂为其标志;而此次大规模的修书工程,又以"皖派"学者为其中流砥柱。四库馆中徽州士子的奉献与成就,"皖派"学者的抗争与影响,使朴实考证之风得以确立和发扬。通过对戴震及"皖派"学者在四库馆中奋斗历程的考察,可以了解十八世纪政治学术生态与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3.
乾隆与《四库全书》郑之洪(广州师院历史系510000)《四库全书》共收图书3461种、79309卷,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它基本上囊括了我国先秦王清初传世的重要典籍,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之总汇。它的编纂激荡着乾嘉时代的学术潮流,在保存、整理和...  相似文献   

4.
试论《四库全书总目》中的“存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目录自刘向、刘敬撰《别录》和《七略》始,就逐步形成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优良传统。到了18世纪清乾隆帝敕修《四库全书总目》时,把目录的政治性放到首位,极功近利,力求《四库全书总目》为其树立清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正统地位,为其消灭反清的民族思想和为其推行文化教育政策服务,别出心裁地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建立了“存目”,把我国大批古藉列入另册,使我国古籍的损失超过历史上“祖龙”、“萧绎”、“隋场”、“安史”等历次坟著损失的大厄。《四库全书》是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一四十八年(1783)官修的大型丛…  相似文献   

5.
《四库全书》的编纂是古代文化史上的盛举。安徽省在全书编纂中,学政首倡而有修书之举,官员和徽商积极征书、献书而提供底本,硕儒鸿学参与编纂、校勘等各项事务,从各方面为全书的修纂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 我国古代有几个王朝,都曾用国家之力,修成几部卷帙浩繁的书籍。最有名的如宋朝纂修的《太平御览》一千卷,《册府元龟》一千卷,《文苑英华》一千卷,明朝初年纂修的《永乐大典》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清康熙时纂修的《渊鉴类函》四百五十卷,《佩文韵府》四百四十四卷,《全唐诗》九百卷,康熙雍正两朝修的《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这些书有的是诗文总集,有的是类书。清乾隆皇帝好大喜功,妄图跨越各代,  相似文献   

7.
《四库全书总目》凡例、总序、小序以及每部书之下提要的文字多出于纪昀等名儒硕彦之手,价值一直为学界所公认,但也存在不少瑕疵。其中小说家类的理论表述与作品提要就存在扞格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序文对小说虚妄性质的认知与提要对具体作品虚妄内容的指责,撰写提要时所持史家标准与序文阐述的小说标准的错位,以及收录、提要作品时概念含混及标准不一等等。  相似文献   

8.
《淮海文汇》2013,(1):48-48
正《淮海文汇》为立足徐州、面向淮海、国内交流的社科类综合性双月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中国期刊网》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来源期刊。自1985年创办以来,刊登了大量有影响的文章,《新华文摘》、《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全国性报刊相继转载过本刊文章,二次文献利用率达40%左右。  相似文献   

9.
清代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思想文化具有封建社会的集成性质。这在类书、丛书的编纂方面表现尤为明显。清王朝的发展,至康(熙)、雍(正)、乾(隆)达到它的鼎盛期。产生在这个时期内的《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分别结集了我国古代类书、丛书之大成,对我国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文化史研究的重要对象。笔者有感于对《古今图书集成》的研究,“与《集成》的规模、影响不相称”(袁逸《陈梦雷与〈古今图书集成〉》,(载于《文史知识》1985年12期),著为此文,试将《集成》与《全书》比较,着重探讨《集成》对《全书》的影响。抛砖引玉,就教大方。  相似文献   

10.
近两个世纪以来,学者们研究《四库全书总目》,大多只是将其看作一部目录学著作,其学术价值亦仅限于“卷第之繁富,门类之允当,考证之精审”,而对它的“议证之公平”和“瑕瑜不掩”则很少有人作过专门研究.其实,从文化史和思想史上看《总目》,便会发现,这是一部体系宏大而又精密的学术史著作,其收录或存目古代典籍,皆出于一定的学术旨趣,所体现的是当时文化界的贤达对几千年学术发展的总结与点评,其实质重在学术批评。  相似文献   

11.
《四库全书总目》补正周生春《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古典目录学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众多学者经常使用的一部重要工具书。然而,就在这样一部重要的著作中,又存在一些秕谬疏漏之处。为进一步提高此书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考证补订工作是不可或缺的。为此,笔者特从其《史...  相似文献   

12.
《四库全书》是古代中国以至古代世界卷帙最大的一部综合性丛书,它收录了我国上至先秦、下迄清乾隆年间的历代主要典籍。全书缮录七份,度藏七阁。据文津阁本统计,共收书3503种、79337卷,订成36304册,分装6144函。其规模大大超过了历朝官修书,如宋之《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龟》,明之《永乐大典》,清初之《渊鉴类函》、《佩文韵府》、《全唐诗》及《古今图书集成》。上列诸书,皆号称巨帙,但除《大典》与《图书集成》外,余均被《四库》所容,可见其收书之夥,工程之巨。《四库全书》…  相似文献   

13.
18世纪七、八十年代,清政府组织全国知识界、文化界、学术界著名专家学者,编纂了一部包括当时中国的所有文化典籍,并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标准化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四库”者,经、史、子、集四部也;“全书”者,一切文化典籍统统收录齐全也。《四库全书》,顾名思义,就是把无所不包、无书不有、无本不全、百科具备的图书文献,按中国封建社会完美无缺的传统分类法——“四部分类法”组织起来,并构成一个具有完整体系的文化书库。这个“文化书库”代表了当时中国人的知识世界,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在世界各个领域中获得的认识所达到之深度和广度。然而,很可惜,《四库全书》编成以后一般人物不易看到,他们只知其名,难见其书。1983年至1986  相似文献   

14.
《四库全书》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最后一个高峰的历史时期,由乾隆皇帝下旨,官方组织全国著名学者编纂而成的。它既是封建“盛世”的产物,又是传统文化的结晶。《四库全书》的纂修,不仅对清乾隆以前的中国历代典籍进行了系统整理,对传统文化作了全面总结,而且还推动了清代考据学的发展,促进了各门专科学术的兴盛,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章。它不仅在当时,而且对以后的社会都有巨大影响。特别是在学术文化领域,《四库全书》的影响更是广泛而深远。《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乾隆皇帝1772年2月下旨,由皇八子永璇总…  相似文献   

15.
《四库全书》是清代中叶官修的一部规模最大的中国历代著作的总集。人们把这部中国古代和古代世界最为巨大的一部综合性丛书与万里长城、大运河并列为中国古代的三大工程。它的修成,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辉煌成就,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气魄。 (一)  相似文献   

16.
《四库全书》校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是我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的壮举,它是前所未有的一部最大的综合性丛书。在编修《四库全书》的过程中,从全国各地征集的书籍大约至少有近一万五千种。从如此众多的书中最后选定三千五百种左右的书,(四库各本收书种数不尽一致,故大略言之)又要经过考订,辑录在《四库全书》之中,其校勘任务之艰巨是可想而知的。但当时清政府招揽了许多第一流的著名学者来编修这部书,如戴震、翁方纲、王念孙、朱筠、邵晋涵、周永年、彭元瑞、姚鼐、陈际新、赵怀玉、纪昀、陆锡熊等人,他们在经学、小学、史学、文学、诸子百家、天文、算学等许多学术领域都各有专长,造诣很深,大多精于  相似文献   

17.
四库存目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库存目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季羡林任继愈刘俊文一、四库存目的由来清乾隆时期编纂的《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共收录历代典籍3761种(据文渊阁《四库全书》),号称中国传统文化的渊薮。但是《四库全书》并不全,不仅其所收书中有不少内容经过抽...  相似文献   

18.
《四库全书》的编纂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项宏伟大业,其对于保存文献典籍,传承传统文化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在"四库学"的区域研究上,嘉兴板块具有重要价值。嘉兴学者不仅大量参与了"四库"的征献、编纂、校核等工作,并在民国时期抢修文澜阁《四库全书》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而且嘉兴学者之著述更大大丰富了这一宏伟文献。以嘉兴学者与《四库全书》关系为视角,可将嘉兴学者与《四库全书》的重要渊源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各种文明的交流与融汇,将在更为广泛的领域中展开。毋庸置疑,中国的儒家文化将是这场文化洪流中的主角之一。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各国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与日俱增,学习汉语和汉文化的人数之多,为前所未有。近年,我国在世界各地兴建的孔子学院将达到一百有余,当是最好的证明。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学术界如何将儒家文化推介给世界,已成为非常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四库全书荟要》直接为乾隆及宫廷人士"憩此观书"的"阅览"服务。《四库全书荟要总目提要》为实现"圣人所必察",不仅强调书籍的"经世致理"思想,亦保留"怡神悦目"的消遣作品。而《四库全书总目》主要面向"天下"士人,侧重对采进文献政教意义的强调,从而以人心教化角度批评不利政统的作品。此类差异在二者的"小说家类"提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从《四库全书荟要总目提要》到《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变化表明清代统治者逐渐对当时"天下"文献的价值秩序及其文献秩序进行强化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