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农村环境问题在我国环境问题中非常突出,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农村环境问题的某些方面进行了研究,对于治理农村环境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农村环境保护成效差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原因在于我国所制定的农村环保政策和制度中缺少激励机制,很难调动各利益相关主体的积极性,因此笔者以河北省白洋淀地区人居环境政策为背景,提出"征补共治"型农村环境政策供学界商榷.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我国当前面临的诸多环境问题为背景,简单阐述我国现行环境经济政策,着重对财政支出、排污收费和有关环境保护税收这三方面经济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最后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方方 《现代交际》2010,(11):12-13
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我国环境问题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框架,但是我国的环境问题依然很严重,环境污染依然不容忽视,制定合理可行的环境保护政策在现行阶段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通过回顾我国环境保护政策的产生以及对现有政策的分析,指出了我国现阶段环境政策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现存的问题,推测出我国环境政策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环境与生态保护是一项重要内容.据调查,在相当多的一些农村,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现象较为突出,这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极不协调、极不相称.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必须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农村环境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2008年3月28日,中国环境保护部挂牌成立.正如其使命中声称,这个新的国务院部级机构将负责中国的环境管治.环保部的职责在于发展和组织环境保护;管理所有相关的规划、政策和标准;协调各个地区和各级政府,解决国家重大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村环境法治建设仍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为实现生态文明,研究农村生态环境法治建设势在必行。调查显示,农民具有了一定环境保护法律意识,但农业环境立法体系有待完善,农民缺乏环境保护具体行动,农村环境保护执法措施欠缺,农村环境司法救济有待加强。因此,应采取完善农业环境立法体系、加强农村环境普法宣传工作、加强农村环境执法工作、加强农村环境司法工作等措施,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7.
在<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以下简称<技术政策>)发布之际,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就如何学习和理解贯彻这个文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请简要介绍环境保护部为什么要发布<技术政策>? 答: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要求各级环境管理部门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关注和投入,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8.
正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需要与时俱进的巨大勇气和创新精神。我们将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敢于担当,攻坚克难,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早日实现环保人天蓝水净地绿的梦想,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光添彩人类起源于自然,生存于自然,  相似文献   

9.
农村中职校计算机专业课考试改革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村中职校,传统的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课程考试模式,其弊端不言而喻.因此,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势在必行.基于"以考导教,以考促教,以考导学,以考促学"的理念,笔者所在学校对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课程考试从教考分离、侧重技能操作、突出实用性、多样化考核方式等四方面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工业革命席卷全球,全球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但是同时空气污染也成为全人类必须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而要想有效解决当前空气污染的问题,就必须制定并实施高效的环境政策。本文主要立足于DSGE(新凯恩斯)模型,探讨环境政策和空气污染的排放量这两大变量对其产生的影响,并从经济波动以及经济增长两方面对"污染排放税政策""强度目标制度政策"以及"限额排放制度政策"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1月25日在北京召开,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他强调,新的一年,全国环保系统要坚决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环境保护与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町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以圆满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为目标,努力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在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的征程中不断前进,为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最新一期《求是》杂志撰文指出,离开环境保护谈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应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破解经济增长中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文章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破解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当前中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1月25日在北京召开,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他强调,新的一年,全国环保系统要坚决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环境保护与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以圆满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为目标,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生态环境的多元共治和持续改善,依赖于环境政策工具的有效性选择和运行绩效。通过对H省M市环境问题的长期观察发现,M市环境污染以工业生产污染为主,为此,M市选择了一系列环境政策工具,逐步推动了M市从"污染"向"宜居"的转变。受环境政策工具自身属性、成本效益、制度环境、政策目标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工具选择缺乏聚焦、甄别、整合,导致环境政策工具选择面临针对性、实效性、持续性不足的困境,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婕 《城市》2007,(3):30-3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制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些理论问题需要深化认识,有些政策问题需要认真把握.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国内数起大规模环境侵权纠纷事件的发生,人们开始对经济发展中对环境保护问题进行反思,众多环境侵权纠纷的悬而未决呈现倒逼我国环境侵权纠纷解决机制完善之势。目前,我国的环境侵权纠纷解决机制存在诉讼解决机制不完善、缺乏科学有效的非诉讼解决机制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在完善环境侵权纠纷诉讼解决机制的同时,探索建立环境侵权纠纷仲裁解决机制、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等非诉讼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7.
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是建设"百姓富、生态美"美丽乡村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近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惠民实事来抓,以镇村建设为基础,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状况为突破口,重点开展了农村垃圾整治、镇容村貌整治、农村河塘整治等工作,经过实践与探索,取得明显成效,农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相似文献   

18.
牛凤瑞 《城市》2006,(6):12-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的历史时期中央"三农"政策的深化和完善,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一方面,中国农村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人均农业资源占有量相对不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和城市经济实力的提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可能.全面准确地理解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含义,就要在落实"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同时,"加快建设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以积极稳妥地推进健康的城市化,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持久不竭的支持力.  相似文献   

19.
杨忠伟 《职业》2007,(9):56-57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的生存环境已不堪重荷,而在汽车越来越多的走进中国家庭的今天,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环境必将进一步恶化并将难以逆转.加强国民(尤其是学生)的环境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汽车技工类学校,基础化学课环境教育优化教学是一条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环境保护部于近日发布了<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以防治地面交通噪声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指导交通和居住等基础设施合理规划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目前,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有关负责人就这一技术政策的有关问题及如何理解、贯彻这一技术政策,接受了记者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