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产业聚集理论的成都工业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聚是21世纪国际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具体表现为产业进一步呈现出区域集聚发展的态势,各类产业集群在世界各地迅速崛起。在我国,根据理论研究成果和成功产业集聚区的经验,基于产业集聚的区域发展实例很多。本文将以成都为例,分析产业集聚理论在成都工业布局调整中的应用。成都工业布局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经过建国以来50多年的发展,成都已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根据城市工业布局演变的一般规律和成都市地理特征及交通条件,成都工业经济的空间结构可划分为中心城区、近郊区及远郊区三个相互联系、有一定梯度和层次的工业经济区域:中…  相似文献   

2.
沈德良 《上海统计》2003,(10):29-31
未来几年内嘉定工业重心逐步向北部转移,在宝钱公路沿线形成新型制造业基地——这是嘉定区三届一次人代会传出的消息。这无疑给该区北部各镇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又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那么产业布局的重大调整究竟会给嘉定经济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3.
邱珊 《统计与决策》2016,(1):139-141
通过构建文化产业的生产函数实证研究了文化产业的区域集聚度,使用区位集聚熵、产业动态集聚度、静态集聚指数及集中度等测度指标,利用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1999~2013年的宏观统计数据对文化产业集中度进行测算,认为我国文化产业存在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集聚度及贡献度高于中西部地区,但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快于东部地区,研究结论可以为我国文化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聚已成为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中小企业产业集聚所释放出的巨大经济能量,使规模以下工业经济成为支持社会经济增长的基础,进而也成为决定地区经济实力与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立足于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区位熵系数,找出连云港市规模以下工业经济中具有产业集群趋势的主要行业,并运用波特钻石模型,选取典型行业进行竞争力评价,从而提出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相结合,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结合,园区建设与跨区域整合相结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长三角地区2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结合2005—2019年的经济数据,采用空间格局统计与空间经济分析方法,基于标准差椭圆,运用ArcGIS 10.7分析长三角地区产业集聚特征。研究表明:(1)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有明显的“中心-外围”结构,有向西南方向转移的趋势;制造业集聚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显著,且先后呈现向西南、西北方向集聚的趋势。(2)长三角地区M-PS面积下降,方位角差别总体上升,说明二者在空间上可能存在某种方向性的关联。(3)制造业产业格局为以苏州、常州、扬州、杭州、温州、湖州、绍兴等为中心的“多中心发展模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大型中心城市更明显,制造业集聚在中小型城市更明显,产业协同集聚则在中型城市相对明显。  相似文献   

6.
文章依托贝叶斯分析推导企业、项目、人才一体化模式的可行性,深入分析了一体化模式的理论原理,以高科园、初创企业、银行、人才为主体,以提高有效信息传递为目的.从数理分析的角度得出如下结论:园区内的初创企业可以获得较高的成功生存机会;更高的期望收益促使项目、人才向园区内集聚.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聚是企业区位选择的结果,区位条件是企业区位选择的约束.产业集聚形成的集聚因子是集聚企业的区位决策面临约束,文章通过分析集聚区内的企业根据与其它企业经济关系来选择获得最大集聚因子的行为,得出企业的区位描述了集聚现象空间特征,揭示了集聚形成的机理的结论.为我国的地方政府利用产业集聚制定区域经济增长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2008—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度,并对其时空演进特征、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构建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产业集聚与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关系,并通过门槛回归模型进一步考察在环境规制约束条件下产业集聚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研究期间虽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绿色发展效率水平相对较高,但存在一定下行压力,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空间分异特征;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类型转移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并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产业集聚在提升本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同时,还存在较强的空间负外部性;产业集聚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随环境规制强度的变化呈现边际效益递减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10.
“十一五”时期,天津将全面推进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加快建设北方经济中心,这就要求我市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形成较强的产业竞争力。当前天津正处于重化工业加快发展阶段,部分产业已形成较强的集聚态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竞争优势。深入分析天津产业集聚状况,研究促进产业集聚的对策,对于“十一五”时期推动天津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产业集聚规模的均衡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聚规模存在一个均衡水平。文章以我国制造业20个产业为例,分别利用三个描述产业集聚水平的指标,构建了不同角度反应当期产业集聚水平是否均衡的滞后调整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共同显示我国目前的产业集聚水平处于非均衡状态,现期的产业集聚水平受短期集聚水平和长期集聚水平的影响都是显著的,并且我国向长期均衡调整的速度与西方国家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一、质量指数的理论质量指数,是以产品销售产值为权数所计算的产品合格率的加权平均数,是综合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质量水平的指标。它是相对于批次合格率提出的一个概念。所谓批次合格率,是指抽检产品总批次中,合格批次所占的比重。批次合格率指标存在的不足有三:一是  相似文献   

13.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区域金融集聚演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区域金融集聚的系统特征,提出了描述区城金融集聚系统运行有序性特征的"金融熵"指标,并运用这一指标建立起"区域金融集聚系统运行方向判别模型"进行区城金融集聚系统演化趋势利断;在此基础上选取武汉市区域金融集聚系统相关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基于"金融熵流"调节的区域金融集聚系统维护、导向政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服务业集聚区是以某一服务产业为主体,相关服务产业相配套,产业特色鲜明,空间相对集中,具有资源集合、产业集群、服务集成功能,服务业集聚度达到一定水平的区域。服务业集聚区是服务业发展的我体和产业增长点,也是一个城市服务业水平和能级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符号数据方法,从机构集聚和资产集聚角度系统研究我国金融服务业的集聚演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自1978年以来,我国金融服务业呈现扩散—形成集聚—集聚稳定增长—集聚扩散的发展规律;同时,机构集聚较资产集聚发展迅速,我国远未达到金融集聚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情》2007,(6):F0002-F0002
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是根据国家“在西部组建以攀钢为核心的钢铁企业集团”战略,由同时建厂于1958年的成都两家最大钢铁企业原成都无缝钢管有限责任公司、原成都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相继加盟攀钢集团,通过优势互补,于2002年5月联合重组成立的大型钢铁公司。  相似文献   

17.
夏波 《四川省情》2010,(2):56-57
2009年,成都工业经济发展围绕调结构、保增长,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全市工业空间布局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较为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8.
针对学界在研究产业集聚份额比例对经济产出影响时存在的不同观点,文章在分析城市产业集聚模式特征时,在产业集聚的份额比例之外加入反映相关产业集聚的相关关系系数.通过理论分析,指出一定程度相关性集聚对区域经济产出的作用是正向的,而在相关关系系数超过门槛后,其影响则是负向的,即该种影响是倒U型的,并以此为依据构建理论模型.以1998-2015年长江经济带109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通过数据检验,确定模型形式为个体固定效应,运用非参数协方差矩阵估计方法对样本城市进行经验分析,对理论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验证了相关产业集聚对经济产出的“倒U型”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3-2016年中国280个地级市的数据,分别测算了产业协同集聚指数、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指数,采用差分GMM方法考察产业协同集聚对资源错配的影响。结果发现:产业协同集聚的提高,会显著降低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指数;分地区的回归发现,东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改善了资本错配,对劳动力错配负向作用不显著,中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会改善资本错配,但会恶化劳动力错配,西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则加剧了资本错配,但可以缓解劳动力错配情况。进一步作用机制分析表明,产业协同集聚水平的提高,会显著提高金融业的专业化分工,进而改善资本错配,同时会提高劳动力成本,改善劳动力错配。文章的政策含义是通过产业协同集聚,可以提高金融业的专业化分工和劳动力成本,进而缓解资本和劳动力的错配,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产业的聚集是经济活动最引人注目的地理特征,产业集聚可界定为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中,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江苏是中国近年来产业集聚发展很快的一个省份。江苏地区的案例为研究产业集聚及区域发展路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