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人们所谈论的性别更多的是指社会性别,它赋予了生理性别不同的社会性质。女性被认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而女性就业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性,只有在经济上获得独立,才能提高其社会地位。从整个社会角度看,就业状况往往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而女性就业率则反映了一个国家女性的社会地位与社会的文明程度。对于女性个体来说,在现代社会中就业是参与社会生活的主要途径,是决定个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妇女就业作为开发、 相似文献
2.
从女大学生就业难看我国女性的就业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业是女性获得经济独立、进而赢得社会性别平等的重要渠道,教育则是女性拥有就业机会、争取良好职业的基础.但是近几年,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却日益突显,成为社会大众和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吸引了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公共管理研究者和女性研究者等诸多领域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从性别角度看我国教育资本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借用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用于分析收入的均等性问题的原理,从性别角度分析我国人力资本的一种——教育资本的不平等分布现象,并分地区和城乡比较人力资本的性别差异,以寻找影响我国人力资本性别差异的原因,探索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女性就业首先是个经济问题,然后才是社会问题。由此决定了就业性别差异的最终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为男女就业平等提供了条件,而达到这种平等还要具备相应的物质条件。从总趋势上看,女性就 相似文献
5.
试论女性人力资本投资与就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人力资本理论,结合我国实际,分析我国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对女性就业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女性人力资本投资与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促进机会公平,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本文基于环境-努力二元因素分析框架,以机会不平等为分析工具,将“不合理的不平等”从“过高的不平等”中抽离出来,利用2010-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系统全面地分析县区层面机会不平等的发展趋势、成因分解及其对个体就业水平和就业层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事前参数法测度得出县区机会不平等在测度期内从30.43%小幅上升至31.49%,使用Shapley值分解法得出居住地环境和父辈教育环境对于机会不平等生成的贡献度较高。使用就业水平和就业层级表征个体就业“有没有”和“好不好”,回归分析得出机会不平等的增加显著降低了个体就业水平和就业层级,该负面效应在女性或城镇劳动力群体中更为明显。稳健性采用改变机会不平等测度和改变样本选择后结论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机会不平等通过限制劳动力地区间流动、阻碍人力资本积累、强化职场用工性别歧视,进而对个体就业产生负面影响。基于上述结论,建议对于公平的关注点应从事后结果公平转向事前机会公平,政策设计与实施应重视机会不平等加剧问题,政策重点放在降低甚至消除机会不平等。通过... 相似文献
7.
8.
女性就业与发展困境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就业是妇女获得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 ,因为就业的期望以及工作中产生的问题和挑战是刺激人们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从而获得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 ,经济的、社会的、生理的因素限制了妇女就业以及进行人力资本再投资的机会 ,而且这些因素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所以 ,克服妇女就业和发展的障碍需要政府制定政策支持妇女教育和培训 ,防止用人单位在雇用、培训、晋升等环节歧视女性 相似文献
9.
进入21 世纪以来,中国妇女发展水平全方位提升,经济活动参与权达到历史新高度.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职业性别隔离程度也不断加剧,阻碍女性晋升的\"玻璃天花板\"现象比比皆是,性别薪酬差距持续拉大,传统性别角色观依然在许多领域存在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下中国就业领域的性别平等依然任重道远,而数字化进程并未使上述问题得以自行缓解.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性别平等具有\"双刃剑\"作用,在数字化直接创造出大量适合女性就业创业岗位的同时,数字经济部门本身的职业性别隔离现象却日益严峻,两性之间的数字技能鸿沟不断深化,技术替代人力凸显了女性就业脆弱性,组织结构扁平化加固了\"玻璃天花板\",而且性别歧视甚至内隐于数字技术之中,成为一种自带歧视意味的数字秩序.总体而言,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无论是行业间的横向性别隔离程度,还是行业内的纵向性别隔离程度,都呈现加剧趋势.在发展过程中涌现的新问题,仍须依靠\"发展\"本身来解决.从长远来看,在促进性别平等和向女性赋权方面,数字变革拥有无限潜能.未来仍须加快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平等保护政策体系,完善促进就业性别平等的法律体系,营造性别平等的社会文化生态,大力发展性别平等化的数字教育,建立有助于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公共服务体系,并紧抓数字机遇拓展女性就业空间,从而使数字科技真正成为赋能弱势群体、引领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后,我国妇女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她们不仅拥有与男子平等参与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的权利,而且享有广泛的就业机会。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更为广东省广大妇女的劳动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1990年广东共有在业人口3365.72万人,其中女性1527.34万人,和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相比,女性在业人口增加了308.20万人,增长25.28%。同期广东女性总人口由2622.66万人增加到3067.85万人,增长16.97%,女性在业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曾经说过:“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所谓就业,其实质就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问题,研究就业问题,也就必须研究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相互关系和矛盾运动。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篇《资本的积累过程》中,详尽研究了资本主义积累的规律,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中劳动者(表现为可变资本)和生产资料(表现为不变资本)的相互关系和矛盾运动,从而为我们研究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就业问题提供了钥匙。 相似文献
12.
从我国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进程看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和社会保障是当代社会两个最基本的社会问题,也是政府和国民普遍关注的重要领域。在阅读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进程方面相关文献的过程中,作者发现两者之间联系很多,但很多文献只是单独就两者而谈,没有对比联系起来,所以本文试图从中总结出一些关系。一、我国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发展进程我国劳动就业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第一阶段是从1949年至1979年,前后经历了共30年时间,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这一阶段,城市职工的社会保障实行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障的制度,即单位保障模式的社会保障。农村的就业与社会保障,限于当时国家财力,主要由农户和… 相似文献
13.
14.
人类是发展的主体,女性是影响发八展的一支特殊力量,在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强调女性参与,既有利于女性地位的提升,也有利于促进世界繁荣发展。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把促进两性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力作为八项目标之一,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 相似文献
15.
日本女性就业问题浅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性就业问题,一直是日本的一个重大社会课题。特别是在日本步入高龄化社会的背景下,对女性劳动力的需求表现出增长态势。而与此同时,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家庭收入的减少,女性自身希望就业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在此。我们针对当前日本女性劳动力就业问题进行剖析,力求通过总结日本吸收女性就业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女性再就业问题提供借鉴与参考。一、高龄化社会的到来21世纪,日本进入真正意义上的高龄化社会。从具体数字来看,65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1995年为14.6%,而且今后还将不断增大。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女性就业状况在形成新格局的同时面临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广西女性就业所发生的变化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描述和分析。针对广西女性就业在存的结构不合理、就业者文化素质低、就业不充分等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灵活就业形式对女性就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揭示中国灵活就业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灵活就业的发展对女性就业的积极影响即:使女性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女性竞争力的增强;促进了社区就业;缓解了女性家务与工作的矛盾等。而灵活就业的发展也同时带来女性职业不稳定、女性劳动报酬普遍偏低、女性社会保障水平偏低等负面影响。最后提出了大力发展灵活就业,制定有关法律、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女性就业竞争力与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城乡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验分析表明,相对于城镇而言,农村拥有更高的出生性别比,本文试图从经济学角度解释此现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女性的就业竞争力有显著的提高,城镇中男女性别在就业与教育中的差异都存在收敛的现象。但在农村中,男性和女性无论是在就业竞争力还是在劳动收益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与农村男性还是与城镇女性相比农村女性的受教育机会都要少得多,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农村女性与城镇女性的就业竞争力差异,并影响了城乡出生性别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