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剑涛 《决策》2007,(1):21-21
"公共"流于社会公众的哀怨,决策沦为地方领导的专利,从2006年十大地方公共决策镜鉴评选结果来看,地方政府决策的公共性与科学性都还亟需提高.  相似文献   

2.
策划人语眸然回首,又是一年。不知不觉,"地方公共决策系列评选"已经走过8个年头。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在社会转型的斑驳底色中凝聚共识之年,也是"中国梦"实现征程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之年。而地方公共决策,也正涌动着新的趋向,萌发出新的希望。盘点2012地方公共决策,我们又有很多新的发现。呈现在您面前的三份榜单——"十大地方决策新锐人物"、"十大地方公共决策镜鉴"、"十大地方公共决策试验",是从《决策》团队精心梳理的60个  相似文献   

3.
策划人语7年了。或许连我们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让我们连续做了七届"地方公共决策系列评选"。这一纯粹公益性质,全无商业化运作的评选活动,连一次像样的颁奖礼都没有举办过。但是,正因为远离市场,谢绝赞助,我们才能拿得出客观、经得起推敲的三份榜单——"十大地方决策新锐人物"、"十大地方公共决策镜鉴"、"十大地方公共决策试验"。  相似文献   

4.
刘海涛 《决策》2006,(1):22-23
2005年,政府决策由科学性指向公共性.我们从"十大地方公共决策镜鉴"评选结果中感受到,一项政府决策如果缺少了公共性,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公众的质疑、挑战以致最后宣布决策失败.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治道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寿龙 《决策》2006,(1):29
回顾2005年,我们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过去,地方政府的改革,尤其是机构改革,基本上都是在中央的推动下被动进行的.但2005年的地方政府改革,尤其是决策创新试验,却是在中央政府允许、支持下地方大胆创新的结果.从"十大地方公共决策实验"评选结果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2005年是地方政府决策创新年.  相似文献   

6.
杨敏 《决策》2010,(1):28-30
连续5届地方公共决策系列评选,一共积累了300个经典决策案例,这使得我们对这5年来地方公共治理的基本走向能够有较为客观和理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7.
十年:一群人与一件事
  十年,200个案例,100个人物。当所有素材放到案头,我对自己说,我们要的就是这个!
  2005年寒冬,我们怀揣着地方公共决策系列评选的策划案,忐忑地走访京城各大高校,诚实地告知合作方:我们只是一家地方媒体,但是我们想做一个10年跨度的记录,是关于地方公共决策的。  相似文献   

8.
《决策》2007,(1):10-13
岁末年初,“2006地方公共决策系列评选”完美谢幕。与去年一样,我们选择了与新浪等多家网络媒体合作,53396人次的投票数让推选充满敬意;与去年不同,我们增加了专家评审环节,他们严谨的思考让推选结果更显理性。  相似文献   

9.
郭林涛 《决策探索》2014,(11):19-19
近年来,楼市越调控,房价越上涨;医疗改革越改革,看病难的问题越突出,医患矛盾也更尖锐。究其原因就是决策失效。 在市场经济中,导致公共决策失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公共决策失误、公共决策偏离公共利益、公共决策的高成本低效率、公共决策效果的不确定性和寻租活动等。仅就楼市调控而言,从2003到2013年,十年间,仅国字头的调控政策就有7次,其中有关部门的调控达30多次。这么多次的调控,却效果甚微,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反思。当然,调控肯定是出于好意,是为了让“房奴”们“解套”。但这种不理性出台政策的结果却是极大地伤害了政策的严肃性和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0.
杨敏 《决策》2015,(1):17
十年,200个案例,100个人物。当所有素材放到案头,我对自己说,我们要的就是这个!2005年寒冬,我们怀揣着地方公共决策系列评选的策划案,忐忑地走访京城各大高校,诚实地告知合作方:我们只是一家地方媒体,但是我们想做一个10年跨度的记录,是关于地方公共决策的。几个少不更事的年轻人,许了一个10年才能兑付的诺言。或许,正是那写在年轻面孔上的热情与执拗,感染了诸多研究机构和学  相似文献   

11.
刘峰  张国玉 《决策》2015,(4):40-4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县级政权所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在县域建成小康,而公共决策直接影响县域治理的效果.因此,抓好县域公共决策,就抓住了县域治理的“牛鼻子”.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以《决策》杂志2014“十大公共决策镜鉴”和“十大公共决策实验”为例,对过去一年全国县域典型公共决策的成败得失进行比较分析,总结概括县域治理公共决策的经验教训,以期对提升县域公共决策的水平有所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公共决策的焦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德君 《决策》2007,(1):14-14
历史学家们认为,政治舞台上出类拔萃的人物在不断地创造着公共政治,改变着争论的话题和行动条件.当2006年地方决策十大新锐人物出现在我们面前时,人们再一次感到,人物尤其是新锐人物,他们不仅是历史的焦点,也是现实的焦点,更是公共决策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决策导刊》2004,(6):13-15
经济日报连续两期“话题”《北京动物园搬迁疑问重重》和《鼓浪屿“票改”激起千层浪》,从决策的视角来看,反映的是同一个问题,即公共决策的民主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杨敏 《决策》2010,(1):14-20
又是一年岁初始。立在2010年的门槛上,眺望东方喷薄而出的红日,我们心中不由地升腾起一股跃动的.坚韧的、向上的力量。正是这股力量,促使“地方公共决策系列评选活动”一以贯之地走过了五个春秋,成长为地方政府创新领域一个独具影响力的品牌。  相似文献   

15.
李春生 《领导之友》2013,(10):22-23
提高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减少公共决策失误,节约决策成本,提高行政效能和工作水平,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 公共决策科学化的内涵 公共决策是指公共组织系统为履行公共管理的职能,就面临所要解决的公共问题而制定和选择活动方案,作出各种决定的过程。公共决策的目的不是为了营利或是牟取私利,而是为了谋求社会的公共利益。公共决策以国家权力为后盾,具有强大的执行力,执行结果会影响到全社会的共同利益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6.
夏自钊 《决策》2015,(1):29-31
鉴往事,有资于治道。梳理过去10年的创新案例,深入地方创新的机理进行观察,无疑能给地方政府和改革者们带来诸多启迪。2014年,东海之滨小城温岭的参与式预算改革平稳的走到了第10个年头。巧合的是,《决策》杂志的地方公共决策评选也始于2005年,在本刊关注到的数百个地方创新案例中,温岭是少有的从未间断的长青样本,10年来一直沿着螺旋式上升的轨道,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创新系统。同样是2005年,河北邯郸公布全  相似文献   

17.
乔新生 《决策》2007,(1):26-26
2006年地方公共决策出现了明显变化,个性化施政取代了广谱化施政,地方公共决策越来越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色彩.全国趋同化的发展模式,逐渐被独具特色的改革政策所代替.  相似文献   

18.
《领导决策信息》2011,(20):10-10
顺德在全国县级地区率先设立的“公共决策咨询委员会”.已运转8个月。《人民日报》5月16日报道.“公共决策咨询委员会”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策略、公共政策和措施的制定、重要项目安排以及其他公共事务、议题进行咨询、论证,提出政策创议;  相似文献   

19.
向上的力量     
策划人语 岁末年初,"2006地方公共决策系列评选"完美谢幕.与去年一样,我们选择了与新浪等多家网络媒体合作,53396人次的投票数让推选充满敬意;与去年不同,我们增加了专家评审环节,他们严谨的思考让推选结果更显理性.  相似文献   

20.
《秘书之友》2008,(4):14-15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以求真务实作风推进各项工作。”求真务实,既是一个态度问题,更是一个能力问题。督促检查作为一种重要的领导方法,必须适应新形势,承担新使命,在求真中把握决策规律,解决“干什么”的问题,在务实中推进决策落实,解决“怎么干”的问题,为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加快地方经济建设发挥更大作用。我们认为,在督查工作中应努力提高四种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