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上丝绸之路”肇始于雷州半岛等地古越人文化和南越、西汉的外贸方各,而“海上丝绸之路”又为雷州文化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但雷州文化又未能真正继承“海上丝绸之路”的远涉鲸波、开拓进取之精神,局限于“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未能走向以海为商的发展道路,以致民性保守,“惰向外志向,乏进取毅力”。在谁拥有海洋谁就拥有世界的当今,真正继承和发扬“海上丝绸之路”的精神,应是发展雷州文化的应有之义、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岳小颖 《国际论坛》2020,(2):141-154,160
南太平洋地区形势日益"拥挤而复杂",域内外国家利益碰撞,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展开带来潜在挑战。本文对南太平洋地区的行为体进行了分类,并对相关国家战略意图以及复杂的地区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南太平洋地区内外国家利益碰撞,但并没有国家试图主导该地区。岛国采取与东盟类似的"大国平衡"战略,在域内外国家互动中获益最多,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持欢迎态度。文化、历史和传统的独特性使南太平洋岛国面临发展难题,这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国需进一步加大对南太平洋地区的重视,制定清晰、连贯的外交政策。南太平洋地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应由理念与行动两方面入手。理念方面,面对大国疑虑以及南太平洋地区国家的担忧,我国应增信释疑,为周边国家阐释"一带一路"建设的理念、性质与内涵。在行动方面,加强双方高层交往,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通过高层互动与战略对接挖掘合作潜力,搭建合作平台;将"海上丝绸之路"的互联互通与南太平洋地区和次地区机制对接,共谋合作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3.
舟山民营企业多年来以其特有的商业头脑、冒险精神气场,艰辛开发东南亚市场,实际践行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唯受制于各方因素影响,本地民营企业与"东盟"的贸易规模仍然十分有限,特别是直接投资项目更少。开辟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即是推动舟山民企瞄准"东盟"大市场,积极疏通"走出去、引进来"管道,切实壮大本地民企经济实力,使其真正成为"通盟之路"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4.
2014年全国经济工作会议,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被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新高度。在战略意义上,"海上丝绸之路"是新时期中国拓展周边国家经贸关系,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有效应对南海问题和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议题;在战略内容上,"海上丝绸之路"以经贸为主,和谐、文明对话为辅,全方位协调推进,努力营造中国与东盟的政治沟通、道路连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五通"的区域大合作格局。  相似文献   

5.
“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发展经验和模式具有典型性。“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开展了法律规范构建和合作组织建设的实践,促进了国际法治合作的发展。但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仍面临两个新课题,即中国周边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形成以及现有平台和机制的发展。通过分析“海上丝绸之路”法治合作机制发展的平等互利原则、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绿色发展原则和兼容并包原则,构建理念认同和全方位沟通交流的合作机制,探讨如何促进达成及遵守“海上丝绸之路”合作法律文件。“冰上丝绸之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北向延伸,其发展理念和模式可以借鉴“海上丝绸之路”的经验,学习其法治合作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措施,以期构建完整的中国周边海洋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是条中外贸易的线路,也是一条宗教文化传播交流的通道。早期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文化都曾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国,中国的宗教文化如儒教、佛教、道教也沿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了朝鲜、日本等国,以妈祖信仰为代表的中国民间神也随着中国移民传入到东南亚地区。  相似文献   

7.
中国倡导与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奉行和平发展战略和周边外交战略的重大举措。丝绸之路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路。中国-东盟共建海上丝绸之路具有坚实的政策、法律和实践基础。海南省管辖南海三沙岛礁及其海域,应在共建海上丝绸之路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陆上丝绸之路和新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21世纪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两个重要支撑,分别体现了中国的西进战略和海上经贸发展战略。在新陆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的情况下,受日益严峻的东海和南海紧张局势,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日本、菲律宾、越南等国"中国威胁论"等影响,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发展则相对滞后。为此,本文在系统梳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和国内外学术文献的基础上,对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价值和意义、战略内涵、实现路径和政策等进行探讨,以期为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海上丝绸之路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时代要求的流通之路,它应当破除古代“丝绸之路”的界限,以中国为中心,通往有流通需求的任何国家,为中国及其贸易伙伴在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各个领域中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提供一个罗密结构的“丝绸路网”。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战略空间,它是我国开放政策的继续、和平发展战略的体现,它顺应构建和谐海洋的时代需求。海上丝绸之路是东方大国的复兴之路,它应当担负起传播中华文化、生态文明和寻求公道、建立秩序的重任。  相似文献   

10.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通向海外国家的远洋航线,“海上丝绸之路延伸线”则是从“海上丝绸之路城市”通向沿海其他城市或者内陆城市的交通线。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可分为:孕育时期、形成时期、兴盛时期、衰落时期和停滞时期。宁波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延绵不绝,持续发展;河海交汇,港通天下;面向韩日,兼及南洋;浴火重生,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11.
福建自贸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始发点"和"支撑点",要充分利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广阔市场空间与机遇助推自身的升级发展,更好地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但福建自贸区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存在竞争优势不够明显、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与沿线国家合作不够顺畅等问题。提出了福建自贸区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对策:完善福建自贸区港口航运功能,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深化金融创新,试行高标准的国际投资贸易规则,发挥华侨华商优势,将福建自贸区打造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物流枢纽以及经贸合作、资金融通、制度创新和人文交流的前沿平台。  相似文献   

12.
面对申报世界遗产的严峻形势,在“丝绸之路”整体申报的大环境下,综合分析了“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申报世界遗产的状况。在世界遗产“文化线路”的架构下,提出“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报”和拓宽“申遗”思路的模式,希望对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申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下中国海洋权益的维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入“海洋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各国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纷纷制定和调整本国的海洋发展战略,出台了有利于维护本国海洋权益的相关政策。特别是西方大国,力图构建并主导国际海洋新秩序,充分利用当前国际海洋法的有关漏洞,竞相抢占各种海洋权益。我国适时提出“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不仅仅是对全球国际形势大变革时代的积极回应,也是解决我国产能过剩、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的重要路径。“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建设新型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广州多家报纸特别是《广州日报》连续发表专家学者文章和新闻报道,几乎众口一词地说广州是中国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最早始发港”、“最早起点”等。本文据古今有关史料,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福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区域,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盛行,留给福建的是开放的视野、海洋的精神、兼包并容的心态以及遍布世界的福建华工,这些因子成为福建文化嬗变的重要力量.当历史推进到某一特殊时刻,面对深重的民族灾难,福建勇敢地承担起历史重任,自觉成为中国近代中西文化的撞击点.船政学堂是民族自救的一面旗帜,其培养出来的人才直接引领了中国近代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可以说,海上丝绸之路铸就了福建近代中西文化的历史性撞击.  相似文献   

16.
"现代海上丝绸之路"是基于中国海洋战略的一种路径选择和整体构想,旨在构筑一个以"战略思维"和"海洋思维"为基础,以"经略海洋"为目标的全球经济合作平台。目前,它需要国家战略层面、省级策略层面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谋略层面的合力运作,其重点要落实在"现代海上丝绸之路"制度建设上。制度创新在社会转型中扮演一种超级正能量的作用,是能否建成"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但制度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是思想解放、政策开放和能量释放等要素的整体合力。现实的问题是,这种合力目前还难以形成更没有运作。所以,建设"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是一种"整体思维方式"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舟山群岛凭借自身的地理优势,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明代以前,舟山群岛是中国与东亚地区进行经贸文化交流的重要中转站。在明代随着海商集团的崛起和西欧殖民者介入东亚海上贸易,舟山群岛成为了传统海上丝绸之路与资本主义全球贸易网的交汇点。而随着海上贸易活动的兴衰变化和不同历史时期统治者对海外贸易的态度变化,舟山的城市发展也经历了独特的变迁过程,在城市规模和城墙构造以及坊巷设置等方面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海上丝绸之路”现已是国内外新闻媒体的热词。英语新闻标题虽然字数不多,但却对新闻信息的解读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新闻篇章的“眼睛”,又是读者阅读的“向导”。本文以china daily中搜集到海上丝绸之路英语新闻标题为语料,从语用学的分析视角来分析标题中语用预设的作用、语用特点及为形象塑造服务的语用目的。  相似文献   

19.
池田大作先生首创“精神丝绸之路”的崭新概念。“精神丝绸之路”具有特定的背景和重要的渊源,是丝绸之路的创新和升华,是佛教思想的传承和弘扬。“精神丝绸之路”具有特定的的内涵和重要的本质,是促进文化交流之路、联结民众心灵之路、通向世界和平之路,归根结底是人间革命之路。“精神丝绸之路”的具体实践是和平对话的实践、文化交流的实践和人间教育的实践。“精神丝绸之路”具有相互性、对等性和全面性等特点,是持续永恒的存在、无所不在的存在。池田大作“精神丝绸之路”的思想与实践为21世纪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20.
"海上丝绸之路"是东方和西方之间交通的一个重要桥梁和纽带。潮汕地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曾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综合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汕头史迹,对汕头海上丝绸之路相关史迹史料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就汕头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渊源、汕头"海丝"申遗的特色进行纵深研究和论证,试图勾画出"海上丝绸之路"汕头文化遗存的大致范围和轮廓,认识和把握"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性质和内涵,力求全面、准确反映汕头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地位,挖掘、整理出汕头符合申遗条件的历史遗存特色和亮点,汕头加盟海上丝绸之路申遗面临的机遇、挑战及瓶颈问题,希望能从其他城市"海丝"申遗工作中获得一定的实践性经验教训,借助申遗契机,保护和开发"海丝"文化遗产的措施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