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爱和蓓基·夏泼都生活在艰难困苦的生活处境中,都经历了孤苦的童年时代,后来的人生历程也都充满了艰难曲折,不公平的命运造就了她们的共同不屈不挠的个性。但是由于俩人的人生追求不同,对待爱情的态度不同,最终导致了她们不相同的人生结局。  相似文献   

2.
造福人民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宗旨。加强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创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科学和人生哲学,是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需要,是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幸福的需要。人生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生,包括人生的主要过程和主要方面,人生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人自身的发展和幸福,以及各种个人生活问题。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都适用于研究人民生活问题。我们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生活化"的研究,创立一套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人生科学和人生哲学,并用以提高我们的民族素质和生活质量,让每个人的人生更有尊严、更有价值、更加幸福、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3.
每个人都生活在线型人生之中,即把人生按年龄画成一条横线,少年、青年、中年、退休,各有各阶段的工作和生活目标。这样做的风险在于,到了计划中的那个阶段,未必所有的理想因素都在那儿等着。  相似文献   

4.
人生之喻     
《北方人》2008,(6)
我在阅读与生活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每个人都希望对人生有自己的理解,为把这种理解表达得形象,他们都在找喻体。于是,文本上,"人生如……"形成了流行的句式,人生如棋,人生如剑,人生如雾。似乎世间  相似文献   

5.
近现代中国美学大家中,梁启超"人生生活于趣味"的人生观,朱光潜主张"人生的艺术化",二者在理趣上是一致的。梁启超倡导的"新文体"和朱光潜对未来"新文学"的思考在方向上也是一致的。他俩都不偏废文言,而主张以生命情趣为本体,把白话文造就成一种既有文言的凝炼,又有欧思的畅达和谨严的文字。无论是梁启超还是朱光潜,他们的文学革命都是来自于生命情趣本体的外化,"新文体"和"新文学"都是"人生生活于趣味"和"人生的艺术化"人生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方东美和唐君毅都是学贯东西的现代新儒家学者,晚年都在大致相同的生活环境中从事哲学玄思。他们都突破了传统的以道德为标准来衡量人生境界的局限,而从道德、认知、审美、宗教等不同角度来思考人生境界问题。他们都把人生境界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以现实的物质世界为基础,而以追求理想的精神生活,达到与宇宙精神合一的形上境界为归宿。但他们在建立人生境界理论的方法、线索、角度、类型、思想来源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老人语丝     
《老友》2005,(10)
△能战胜自己,就能战胜一切 —湖口县·柯桂泉 △不要根据别人认为重要的东西来制定自己追求的目标,而应当努力争取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 —南昌·郁理诚 △人生百年,惟大节不亏,小节不讳,晚节不失,则难能可贵 —星子县·杨国凡老人语丝~~  相似文献   

8.
生活需要伴侣,快乐和痛苦都要有人分享。没有人分事的人生,无论面对的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一种惩罚。  相似文献   

9.
可乐短信     
《可乐》2008,(5):50-50
人生是条无名的河,是深是浅都要过;人生是杯无色的酒,是苦是甜都要喝;人生是首无畏的歌,是高是低都要和;愿你轻松对待自己,微笑对待生活!十面埋伏是雄心,破釜沉舟是决心,完璧归赵是忠心,程门立雪是虚心,卧薪尝胆是苦心,愚公移山是信心,绳锯木断是专  相似文献   

10.
活得简单些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在短短的人生之旅中,谁都希望能抓往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多领略一些人世间的风花雪月、良辰美景。为此我们不妨活得简单些、轻松些。最好能做到精神简约,心灵散淡,生活简朴。不被物累的生活一定轻松愉快,思想上没有包袱的生活一定心情舒畅。  相似文献   

11.
李清照与秋瑾分别生活于宋、清两个不同的历史时代,她们都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和超凡的才艺,都有着崇高的政治理想和相似的审美情趣。虽然她们的人生都是悲剧性的,但她们人生悲剧的表现形式却是不同的,李清照是哀婉的秀美,秋瑾是崇高的壮美。究其原因在于她们的个人精神支柱和彼此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  相似文献   

12.
人生的责任     
季羡林的人生感悟,凝练得只有一句话:人,必须履行此生的责任。为此,不要空谈,要珍惜光阴。每个人的生活和命运都是不同的,于是每个人产生了自己对于生命的不同认识与理解。无论是短暂、精彩,还是枯燥。毕竟那是自己的人生,自己独特的人生。  相似文献   

13.
深情久久     
赵烨 《老友》2010,(2):40-40
在我的印象里,重阳节只是一个"小节",这个节日是属于老年人的,它跟人到中年的我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关系。每年这一天我单位里都  相似文献   

14.
同学们已告别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将进入中职学校接受职业教育,开启一段崭新的人生经历职业教育改变人生,专业技能成就未来。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的发展是两务异面直线,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达到成才、成功。  相似文献   

15.
白鸽  张岚 《中国农村》2011,(10):154-157
<正>人生是一次漫长的修行之旅,所遇者,却未必都是有缘人。但是,在觉品俱乐部,你所邂逅的每一位朋友,却一定是与你心有灵犀者!在这里,您是生活的品味鉴赏家,也是艺术的收藏家;是生活的创造者,也是享受者;是精彩人生的博弈者,也是智慧人生的分享者。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的创作描绘了普通人尴尬卑琐的生存状态,表达了她对人生、时代和现代文明的悲剧性体验"荒凉世界中的荒凉人生".她认同接受生命的荒凉虚无,并采取人生审美化、生活艺术化欣赏玩味世俗生活,放逐理想主义、理性,在趣味式戏剧式写作中将浓郁的悲剧感诗意化审美化.童年的不幸生活,成年遭遇的战乱及西方现代主义思潮、中国传统的乐生文化心态都使她将悲剧感审美化.其创作因而减少了发人深省的思想深度和净化情感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17.
唐君毅的人生观是建立在其心本体论哲学的基础上的,他对人生的一切看法和观点都强调了心的主导作用.他认为,生活之价值在于如何启迪人生的智慧、发现人生的真理、保持宁静的心境、确立自我之精神、体验价值之存在、发现人生之价值;要注重心灵之发展,心灵存在于自然世界中并在自然世界中发展、应注重心灵之自我肯定与自我超越、心灵在精神世界的发展.对自我生长之途程,唐君毅提出了十种生活内容之形态,即十层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8.
孟谦 《社区》2011,(13):1
有位旅居中国多年的外国学者,总赞扬中国社会人才济济,但同时觉得中国人普遍缺乏公共意识。他并非是指随地吐痰,排队加塞等公德小节,而是认为:从当下现实来看,中国人缺乏公共生活的实践和锻炼。他们不习惯于公共生活,还没有建立起公共生活中的身份感。长期以来,社会上的公益产品严重不足……这也许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短板"。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超越性的审美意象,“应然”的社会人生一直构成西方文学的表意核心。按照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文艺的超前之维或历史之维都只是文艺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对于现实人生的意义建构,它以实践性的方式为现实生活进行价值立法和审美赋形,从而促使社会人生与生活现实发生革命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20.
唐君毅的人生观是建立在其心本体论哲学的基础上的,他对人生的一切看法和观点都强调了心的主导作用。他认为,生活之价值在于如何启迪人生的智慧、发现人生的真理、保持宁静的心境、确立自我之精神、体验价值之存在、发现人生之价值:要注重心灵之发展,心灵存在于自然世界中并在自然世界中发展、应注重心灵之自我肯定与自我超越、心灵在精神世界的发展。对自我生长之途程,唐君毅提出了十种生活内容之形态,即十层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