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原油进口规模不断增大,原油进口效率变得日益重要。中国是原油生产大国,为提高原油进口效率提供了坚实基础。从近几年中国原油进口量、进口价格和国际油价波动的月际数据量化分析的结果看,中国原油进口效率总体上是比较低的。如果将由中国原油需求快速增长所产生的内在刚性压力考虑在内,中国原油进口效率表现得不是太低,但是中国原油进口效率没有随着原油进口历史延伸而得到改善。中国原油进口效率过低会对国内经济造成很大损失。为了提高原油进口效率,中国需要在提高国际油价走势预测能力、完善相应配套措施和交易机制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2.
以中美原油消费量为因变量,以原油价格、已探明的原油储量、原油净进口量、GDP等为自变量分别进行线性回归,得出中美原油消费模型。结论表明:GDP不是影响美国而是影响中国原油消费的显著变量,原油净进口量及原油当年价格均是影响中美原油消费的显著变量,但影响大小差异显著,并对此提出了采用套期保值、保障原油运输通道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原油成本是反映石油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综合指标,石油企业实施低成本战略不但要从技术、工艺和方法上入手,还要重新审视有关的经营观念、管理体制和生产方式.分析原油成本的递增性、成本降低与成本控制的关系、中外原油成本的对比性、原油成本控制机制等有关我国石油企业原油成本的几个问题,建立成本控制机制是石油企业实施低成本战略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选择了卡宾达和阿曼原油、卡宾达和马西拉原油、马西拉和大庆原油等3组混合原油,考察了原油混合后,在520°C前的拔出率、粘度、表面张力、密度、凝点、馏分油密度和折光率等性质。结果表明:不同原油掺炼比例适当时有可能使拔出率高于理论拔出率0.88%~3.87%;掺炼原油总拔出率的正增趋势对应着粘度、表面张力、密度和凝点的负增趋势,反之亦然;在最佳掺炼比条件下,原油掺炼会引起原油各馏分结构组成变化,而且对柴油、蜡油及渣油尤其明显,渣油略有变重;混合原油拔出率及原油、馏分油和渣油性质的变化不具有加和性。  相似文献   

5.
文中首次利用ADLM-GARCH-BEKK模型,分析了安哥拉、俄罗斯和大庆原油市场间的波动溢出效应与动态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在90%的置信水平下,大庆和安哥拉原油市场间存在着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而在95%的置信水平下,仅存在从大庆到安哥拉原油市场和大庆到俄罗斯原油市场的单向波动溢出效应。第二,大庆和安哥拉原油市场以及大庆和俄罗斯原油市场之间具有较小的正相关性,并有逐步提高的趋势。上述分析结果将有助于预测国内原油市场的走势,为我国原油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蓬莱19-3高酸原油为原料进行溶剂脱酸,对脱酸前后原油进行了实沸点蒸馏,并对原油和各馏分进行性质分析,考察了高酸原油脱酸前后酸分布的变化规律和各馏分的脱酸效果,并对回收环烷酸进行分子量分布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现货价格(WTI)、英国北海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Brent)、中东迪拜原油现货价格(Dubai)和中国大庆原油现货价格(Daq)为代表性的研究对象,运用耦合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法(CDFA)对国内外原油市场之间耦合关系的多重分形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原油市场之间的耦合关系具有明显的多重分形特征;厚尾分布和长记忆性是产生多重分形特征的主要原因;无论就长记忆性而言,还是就厚尾分布而言,WTI对原油市场耦合关系多重分形特征的影响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针对铺底原油基本情况、铺底原油资产属性、铺底原油会计计量方法等方面展开了系统分析,提出引进公允价值修正铺底原油会计计量的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含酸原油中金属离子存在形式和脱除原理的探讨,研究了脱除含酸原油中的金属离子增脱剂,试验证明该增脱剂脱除Ca和Mg离子的效果较好。在模拟工业放大试验条件下,对实验用油中的Ca离子的脱除率可达75%~82%,对Mg离子的脱除率可达到51%~71%。  相似文献   

10.
砂岩油藏长期注水开发,注入水对储层孔隙中的原油物性有较大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注水开发时间的延长,原油密度、黏度、含蜡量、凝固点逐渐增大;原油黏度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含水率在20%以下,原油黏度上升幅度较大,含水率为20%~85%时,原油黏度上升幅度比较平稳,含水率90%以上时,原油黏度上升幅度又变大;不同地区、不同层位原油性质变化特征具有明显差异;水洗前后原油性质参数之间的关系也发生变化,水洗后相同密度原油所对应的黏度明显增加,相同密度、黏度的原油所对应的凝固点明显升高。原油性质变化机理研究表明:油藏温度变化、原油轻质组分分离、脱气和注水水质是引起原油性质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原油进口量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作为国民经济和国家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物资,具有特殊性、市场风险性、国际性、政治性和竞争激烈性等特点。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从而决定了影响石油进口量的因素是众多的,而突发性事件更使石油进口量预测无章可寻。鉴此,本文在结合中国历年原油进口量的基础上,利用灰色预测方法,建立了原油进口灰预测模型,并指出了2005中国原油进口量的区间。  相似文献   

12.
原油进口稳定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基于2016—2018年我国原油实际进口数据,考虑原油进口费用、风险以及双边贸易关系等要素,构建多目标组合优化模型,利用NSGA-II算法进行优化求解,深入探究我国原油进口的优化空间及双边贸易关系对进口组合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成本和风险因素时,我国原油进口实际决策方案具有较大的优化空间;多目标优化模型确定的组合方案可以使原油进口分布更为均衡,能有效降低原油供应风险;双边贸易强度对原油进口风险的影响显著,且贸易强度越高,对原油进口风险的规避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原油的快速评价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介绍了原油快速评价的重要性和需求,以及近红外光谱和中红外光谱方法用于原油快评的优势和特点,及其与标准方法之间的准确性比较。  相似文献   

14.
在论证内部基准分析对中石化海外原油供应链绩效优化适用性的基础上,将评价指标体系从原油采购量和协同合作两个视角进行归纳分类。根据内部基准分析原理,当中石化从供应链内各国家的原油进口量相等、同各国友好关系均等时,中石化海外原油供应链绩效实现最优,故优化措施当为:重点加大从亚太地区、中南美洲和俄罗斯的原油进口量,适当增加从非洲的原油进口量;重点改善与亚太地区各原油出口国的关系,努力改善与非洲、中南美洲各原油出口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大庆油田采油一厂原油脱水跑油问题,分别采用高碳醇、多乙烯多胺为起始剂,与环氧丙烷、环氧乙烷,合成2种单剂,再与溶剂复配制得1种高效的原油破乳剂DY-1,现场实用表明:DY-1在原油脱水过程中,可使综合污水含油、外输污水含油明显下降,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在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进程中,原油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我国长期居高不下的原油对外依存度,使国家、企业和普通消费者不得不重视我国海外原油供应链安全。鉴于此,在归纳总结我国海外原油供应链网络的基础上采用熵权法,基于全流程视角构建我国海外原油供应链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灰色关联对我国海外原油供应链的安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在时间和空间双维度上表明:(1)原油贸易是买方市场,买方对原油贸易的影响力是卖方影响力的1.094倍;(2)我国海外原油供应链安全绩效与国际原油价格发展趋势基本吻合,吻合度为0.734;(3)近十年,我国海外原油供应链的安全进程可划分为三阶段和两节点;(4)俄罗斯—中国是安全性最高的单元供应链,中东—中国是关键供应链。  相似文献   

17.
对酒西盆地青西坳陷青西油田和南部隆起鸭儿峡油田8个原油样品进行了稀有气体测试分析,探讨了原油中氦的来源问题。青西油田4口井和鸭儿峡油田527井、702井原油3He/4He (Rc)为10-8量级,推测其原油中稀有气体是壳源放射性成因的,同时也说明与青西油田和鸭儿峡油田527井、702井有关的推覆断层的切割深度限于地壳范围内。鸭儿峡油田501井、114井原油样品3He/4He (Rc)达10-7量级,说明有少量幔源氦的混入,而与这两口井有关的推覆断层的切割深度可能已达地幔。酒西盆地大地热流值较低,平均50.9 mWm-2(6),表明其大地构造活动性较我国东部盆地弱。  相似文献   

18.
针对胶凝含蜡原油的屈服规律问题,定量描述了应力加载速率与屈服时间之间的关系。在控制应力模式下,使用RS150流变仪对胶凝大庆原油、北疆原油和吐哈原油等3种含蜡原油进行了应力阶跃式加载和应力匀速加载两种作用方式下的屈服特性实验。发现对于胶凝含蜡原油,随应力加载速率的减小屈服时间单调增加,数据回归分析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相关性很好的幂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描述胶凝含蜡原油应力加载速率与屈服时间之间的关系式,结合量纲分析对该式的物理意义进行了分析。利用国内外文献中的不同胶凝含蜡原油的实验数据对该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式具有通用性。  相似文献   

19.
原油开采至今已有近150年的历史,分为灯油时代、动力时代和综合利用时代。油价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非常广泛,并且经济活动对油价波动的非对称性反应越来越明显。同时,原油作为基础性的原材料,价格波动必然引起产业链相关行业的价格变化,为了防止油价上涨引起物价普遍上涨进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减缓百姓日常生活消费的压力,国家有必要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原油净进口的快速增加,中国因素可能对国际油价产生影响.交易者异质性预期是国际油价的决定因素,中国原油进口会影响基本面分析者的预期形成进而影响油价波动.以2005年8月至2011年11月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得以证实,中国原油净进口是国际原油价格的Granger原因.从长期看,中国原油净进口对国际油价的冲击和影响力度不仅显著而且在逐渐加强.今后需要对石油外向型战略进行重新认识,未来中国的石油战略需要向能源替代战略转型、向参与国际原油期货市场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