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同时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而经济和环境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研究两者对就业的影响方向及作用机制,对实现充分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有别于已有研究考察经济或环境单个因素对就业的影响,选取2008—2017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将经济和环境纳入同一分析框架,研究经济增长、空气污染及两者交互项的就业效应和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经济增长、空气污染的就业效应有所不同,经济增长有利于扩大劳动力就业规模,而空气污染对其产生不利影响。不同性别人群具有异质性,相对女性劳动力而言,男性劳动力就业对经济增长和空气污染更加敏感。第二,经济增长、空气污染的交互作用进一步对劳动力就业产生影响,全国和东部地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中部和东北地区产生显著抑制作用,西部地区交互项对劳动力就业作用不明显。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改善空气质量以增加劳动力供给、因地制宜推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以扩大地区就业规模等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中国政府开始以保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就业却依然严峻:新增就业负增长的态势仍未改变,劳动力需求减幅较大,隐性失业情况严重,农民工成为企业裁员的主要群体.保增长目标的实现并不能自动带来结构调整,有时还会加重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伴随着就业弹性系数的不断变化,三次产业的就业拉动能力进一步分化,一味以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会进一步固化原有产业结构,并使保增长与保民生之间关系紧张.为此,政府需要切实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刺激居民消费并引导其调整消费结构,从而实现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本影响农民收入增长机制探讨及验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的根本问题。本文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分析了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对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途径和机制 ,在此基础上 ,通过实证分析进行验证 ,并得出最终结论 :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 ,提高农民素质 ,增加农民就业竞争力 ,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增加非农收入 ,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基于1986—2005年的经验证据,以新古典经济学的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为基础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运用1986--2005年的数据,对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做了实证分析,结合中国农村的具体情况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二,农业劳动力转移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在于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使农业生产初具规模,农业机械使用增加,显著地推动了农业经济增长。第三,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缺失,使土地出租短期化,土地改良投资小,化肥施用量增加,土壤肥力下降,引起了农业产出下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新古典经济学的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为基础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运用1986—2005年的数据,对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做了实证分析,结合中国农村的具体情况进一步深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二,农业劳动力转移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在于: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使农业生产初具规模,农业机械使用增加,显著地推动了农业经济增长。第三,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缺失,使土地出租短期化,土地改良投资小,化肥施用量大大增加,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土壤肥力下降,引起了农业产出下降。  相似文献   

6.
加快经济增长是实现有效就业持续增加的关键。GDP增长就业即增长,在新疆这一点尤为显著。所以,要解决新疆的就业问题,提高有效就业率,就应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尤其要大力发展对劳动力有较高容量的第三产业,从而提高就业的弹性水平。  相似文献   

7.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与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当前城乡劳动力自由转移困难、城镇就业饱和的局面下,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出发,运用协整模型和修正误差模型,对二者之间的均衡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都有力的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农村中的非农产业、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采用1978~2005年的数据并利用协整理论分析了我国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的、均衡的、稳定的关系,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并进一步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我们研究发现,一方面,长期而言,经济增长与就业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另一方面,在一定阶段里,由于生产要素密度发生变化,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在下降。鉴于我国劳动力的比较优势,需要积极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以劳动密集型的第三产业吸纳更多劳动力,实现我国经济增长与扩大劳动就业的长期均衡。  相似文献   

9.
转型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相偏离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转型期内,由于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等诸多因素,造成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出现了不一致的现象。本文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及政府调控因素等方面解释了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经济与就业同步增长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对称性,是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特有的现象。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就业弹性呈下降态势。促进就业增长的目标指向,在于使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得到发挥,劳动力得到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1.
就业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的措施还是要保持稳定和适当的经济增长。必须把解决就业问题与经济增长联系起来,要把解决就业问题寓于经济增长过程之中。无论是处于竞争均衡的西方工业化国家还是处于结构转换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进程都证明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互动机制。在我国目前国内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继续增长有限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这两大影响经济增长因素的地位便凸显出来。通过有效的措施推动贸易的深化和投资的发展来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则是一个较为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介绍了外国直接投资与东道国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外国直接投资(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积极效应,得出FDI在促进我国资本形成、吸纳就业和提高我国综合生产率等方面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总体上较为显著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从对FDI积极效应的进一步剖析还可看出,FDI通过提升我国的产业结构、扩大对外贸易和优化进出口商品的结构,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 ,就业的增长率却在不断下降。增长与就业背离的原因何在 ?本文认为 ,我国在 90年代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一致的原因在于这一阶段的GDP就业弹性下降 ,而GDP就业弹性下降的原因在于 :对GDP的高增长贡献最大的投资和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低。因此 ,要提高GDP就业弹性 ,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 ,就要调整投资结构 ,加大向就业弹性系数高的行业和产业投资的力度 ,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14.
根据协整理论,利用中国1982-2003年的年度经济数据对中国对外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对外投资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他国对中国投资的增加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经济的增长又促使了中国对外投资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关于充分就业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充分就业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各国政府普遍把促进就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我国人口众多 ,劳动力资源丰富 ,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锐。因此 ,解决好就业问题是当今中国面临的“第二号任务”。本文通过对经济增长、劳动力市场、制度变迁等因素与充分就业的关系进行研究 ,为充分就业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使用1995—2008年数据,研究广东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显示,高等教育投资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高等教育投资增加1%,GDP上升0.25%,但高等教育投资却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成因;高等教育人力资本积极促进了经济增长,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成因。短期而言,高等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明显,长期而言,高等教育通过提升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问题和根本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其在区位、交通、资源、体制创新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加快推进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改革与调整,经济实现了规模的快速膨胀和运行质量的有效提升.本文将运用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和计量方法,对影响内蒙古经济增长的资本、劳动力、制度变迁及产业结构转变等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利用河南省1979—2010年GDP和就业数据分析河南省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短期来看,当期的经济增长并不会马上增加当期的就业人数。从长期来看,河南省的经济增长带动了河南省就业人数的增加,同时,就业率的提高也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当滞后期为5的情况下,河南省GDP与就业人数之间互为因果关系。可通过优化第一产业消化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扩大第二、三产业提高就业弹性的空间,同时辅以相应的配套措施,以更好地解决河南省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和固定资产投资不仅是拉美地区经济增长的两大主要因素,也是考察和分析拉美地区长期经济增长的两个主要变量。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增加,并主要通过带动服务业的发展、私人消费的增长来促进经济增长。1990—2012年,城市人口的增加是带动GDP增长的主要因素,大部分拉美国家的城市人口每增加1%,能够带动GDP增长1%以上。但是,城市人口的增加不足以实现较高的GDP增长率,2013—2020年,要实现5%的年均GDP增长率,绝大部分拉美国家需要10%以上的年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相似文献   

20.
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以四川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商直接投资可以通过资本弥补效应、就业创造效应、技术扩散效应和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四条途径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增长。以四川省1993—2005的数据对该省的外商直接投资通过上述途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作实证分析,文章认为要增加外商直接投资的贡献度,就必须消除阻碍上述四条途径充分发挥作用的措施,并创造条件增加所吸引外资的数量、提高所吸引外资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