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传统的汉语普通话的声调研究只注重音高的变化,很难根据这种变化划分出较大的有规则的节律结构.对汉语的语素对构成的节律结构的制约进行探讨有助于正确地阐述这种节律音步结构.节律结构受制于构成韵律词的语素,也受制于韵律词的同界制约.但是同界在普通话中是双向的,而非左重或右重.了解语索制约对正确理解汉语的节律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连"字成分的焦点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以名词性偏正短语为"连"字成分的"连"字句的焦点,发现焦点有时是这个短语的修饰语,有时是中心语。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根据焦点的构成情况,将焦点分为语素焦点、词焦点、短语焦点和小句焦点,认为"连"标记的是词焦点和语素焦点。  相似文献   

3.
通过感知实验和声学分析对汉语普通话自然独白话语的两音节韵律词的不同重音类型(前重和后重)的音高和时长特征进行研究,发现两音节韵律词的词重音类型以前重类型居多。声调起点音高的类型、停顿和音高重设现象在重音的感知听辨中很重要。在不同的韵律层级结构边界前,重读音节的特点都是音高的上限和下限提高,但是音高域不扩大,与此同时,时长会出现加长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中际语韵律短语信息焦点的语音实现常常呈现出音高低、音强弱、音强短等体系化的特点。受汉语韵律类型及声调特征的负迁移影响,学习者很少能主动注意并有效实现出英语语调音幅的多变性。而汉语阳平调突出的听辨感与较高的调值往往容易让学习者将信息焦点实现为类似于阳平调的、短暂的高升调。  相似文献   

5.
词汇附带习得是近年来二语习得领域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结合词汇附带习得的相关研究文献,详实地综述了二语词汇附带习得中的四个主要影响因素:阈限和学习者的二语水平、目标词重现的频率、熟词比重、作为输入的阅读材料等,以推动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结果表明:1.在蒙古语音调层面上存在着一个或多个相对独立、相对稳定和相对完整的音高变化模式,即音高曲拱。其分布特点为:在音高重音之前,呈逐步上升趋势;在音高重音附近,达到峰值;在音高重音之后,呈逐步下降趋势,并且这种下降趋势一般延续到韵律短语的结束位置;2.音高曲拱与韵律短语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和同步性。其中,音高曲拱是韵律短语的音高表现形式,而韵律短语是音高曲拱的作用域,决定着音高曲拱的实现范围。根据音高曲拱可以把一个语句切分成一个或若干个相对独立完整的韵律短语;3.音高走势的突变可能是引起语音间断(停顿)的重要因素。因为韵律短语边界往往位于音高由低变高的拐点位置。音高曲线的这种急剧变化,为我们的韵律短语切分工作提供有效的声学线索;4.蒙古语韵律短语的平均长度一般为5个音节,2.5个词语,与汉语普通话韵律短语平均长度基本相等。  相似文献   

7.
国内的部分语言理论按对象分属和兼属两种方式为词分类,其中类别分属观认为,词分属语言词和言语词等两个类别.由于词分属语言词和言语词等两类无法说明总类和子类的外延关系、总类没有共同的符号特征、只是一种分类假象等原因,所以这种做法违反逻辑,不能成立.提出词的抽象和具体性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推出并强调词是例、词位是类型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现代蒙古语正蓝旗土语重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能量分布看,蒙古语词音强峰值的67%、音高峰值的85%落在第二音节上,由此可以断定蒙古语词重音的标准位置应该在词的第二音节;在词的第二音节上,音高峰值比较稳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比音强小,因此可以认为蒙古语的词重音是音高重音,但在多数情况下音强音高峰值的落点相当一致。蒙古语词重音的位置变异有一定的规律。蒙古语的重音不区别词义,但重音是韵律词的脊梁,有标定词界的作用;重音位置在一定范围内的有规律的变动,为重音在短语、句子、情态和文体层面上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通常认为,"是"作为焦点标记词,能够突出句子的某一成分。事实上,"是"的焦点标记作用是有限的,它的标记作用一般需要借助背景方能实现。没有焦点标记词"是"时,依据背景,句子的任一成分都可能成为焦点信息,而出现焦点标记词"是"时,结合背景,只有"是"后的成分才能成为焦点信息,"是"前的成分不能再成为焦点信息。  相似文献   

10.
翻译中要处理的最基本问题是词层对等问题,由词层不对等引发的翻译问题包括与特定文化相关的概念表达不一致、原语概念在目的语中没有被词化、原语单词在语义上很复杂、原语和目的语在意义上有所区分、目的语缺少上义词或下义词、表达意义上有所区别等,处理这些问题应采用的方法策略包括用上义词来进行翻译、用借来的词或加注解来进行翻译、用相关或不相关的词代替来进行翻译、用省略法来进行翻译等。当目的语中没有与原语词汇相对应的表达方式时,建立词的概念以及区分不同的词汇意义很重要。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仅仅一个"红"字就出现过许多次,人名、书名、地名、词曲和诗词中反复出现。而"红"字的涵义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对其翻译构成巨大挑战,从巴斯奈特领军的文化翻译学派对翻译活动中文化传递的主张来看,杨宪益翻译《红楼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异化策略,目的是为了保存民族文化;而西方翻译家霍克斯受当时西方社会文化的影响,更注重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更迎合西方读者的口味。  相似文献   

12.
该项研究通过控制被试识记阶段的认知定向 ,考察记忆、联想同义 (或反义 )词、判断发音正确性三种不同的认知定向任务对单嗓音源和双嗓音源听觉词记忆的影响。实验结果的方差分析显示 :认知定向主效应显著 ;源呈现方式主效应不显著 ;两因素的交互作用效应显著。结果一方面进一步支持记忆的加工水平说 ;另一方面表明当注意资源被引向低水平认知加工分析时 ,低水平加工信息的复杂性将起到抑制高水平加工分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否定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语法中的重要范畴。就汉语处置句而言,根据否定词出现的位置,否定处置句可分为两种类型:否定前置处置句,否定后置处置句。这两种否定处置句的产生与处置介词语法化的句法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否定词前后位置的不同,其否定辖域及否定焦点也随之有所变化。否定词否定辖域及否定焦点和语用因素是两种否定处置句一直广泛存在于汉语方言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动因,同时阿尔泰语否定词紧靠动词的语序对新疆、甘肃等地汉语方言处置句否定词的位置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英汉对比的角度看现代汉语语序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和汉语都属SVO语言,但由于分属不同的语系,所以在语序上仍有各自的特点。汉语最显著的两个语序特点是:状语全部前置于动词;具有包括英语在内的其他语言所没有的后置"程度补语"。该文从认知语用角度探讨其原因,认为这两个特点都可用"可别度"这一认知概念进行统一解释。"可别度"是人类认知的共性,在英汉语言中都有体现,只不过体现的程度有别。汉语语序的基本特点是从话题性强的成分到焦点性强的成分的信息流动,所以表示背景性的状语,一般前置;而在英语中后置于动词的方式状语,如果是新信息,即焦点,在汉语中也表现为后置的程度补语。  相似文献   

15.
矮寨苗语形容词修饰名词语序的类型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矮寨苗语形容词修饰名词有"名 形"和"形 名"两种语序。"名 形"的语义焦点是名词,"形 名"的语义焦点是形容词。  相似文献   

16.
研究实践表明,汉语词类划分存在词无定类或类无定职以及循环论证的问题。汉语词类问题源于西方语言学,印欧语言的词类是一种有形态制约的句法手段,汉语没有这样的形式手段。汉语词类是一种“赤裸裸”的意义类,由于词的意义与句法功能之间有比较稳定的关联,句法功能可以作为意义同类的验证手段。目前以句法功能为标准划分词类,是为了讲语法方便,这只是一个权宜方案。由于词类是词与句法结构的接口,汉语词类研究应该着力探寻词的意义与句法功能之间的关联,进而转向直接研究词与句法结构的接口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语言文字的象似性问题一直以来是语言学的研究热点和重点,但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句的研究中,对于词语层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以汉英词汇的空间象似性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实例的基础上,对空间象似性进行了阐述,并由此得出,在表达空间关系的词语中,很多词语象似于人类认知外部空间的顺序.象似于空间顺序的词语顺序在语言中具有天然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8.
当代海峡两岸术语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海峡两岸术语差异可分为词形差异和词义差异。词形差异主要表现在新旧有别、缩略与否、命名方式不同以及对外来借词的处理方式不同。词义差异主要是由于一部分科技术语和体育术语,在两岸分别产生了各自不同的引申义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英语中的一般否定由于各种原因往往在形式和意义上出现不一致的现象,常常导致理解上的歧义。因为这种结构可能只是形式上的一般否定,实质上已经发生了否定转移,即用作了对句中某一成份进行否定的特指否定。因此,正确把握否定焦点对于消除否定歧义,保持交际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通过典型例句分析,探讨了发生否定转移的原因,提出了确定否定焦点消除歧义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每个句子都有其特定的信息中心,这对句子的语义价值突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汉语中,存在着一些对语义价值突显起重要作用的结构。通过对汉语"连"字句这一焦点结构的分析,说明"连"字句是汉语中一个非常灵活的虚词焦点标记,它对句子的语义价值突显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