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人口分布及其演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人口分布的演变特点及其现状特征。揭示了北京市城区 ,近郊区 ,远郊区县 ,以及城近郊区各区之间人口分布的演变 ,并对北京市人口合理分布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即积极疏散中心城区人口、加快近郊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卫星城、加强交通与通讯设施建设等  相似文献   

2.
农村人口是总人口的主要组成部份,农村人口的迁移趋向,即他们是否打算迁移和向何处迁移,不仅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人口的变动,也影响着总人口的空间再分布过程。通过迁移趋向研究,我们可以预见到农村人口的未来迁移规模及其影响。 本文所指迁移趋向是指人们是否迁居和迁居何处的倾向;包括迁往乡政府所在地和本乡以外地区的所有移居意向和行为。所用资料取自1989年下半年对浙江省义乌、萧山、海盐、缙云、新昌、普陀6县(市)18乡2559户农村家庭中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的调查问卷。由于本人不在等原因(调查规定不能由别人代替),6976名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中只有4874人作了有效回答,占总人数的69.8了%。  相似文献   

3.
任远  张放 《人口学刊》2006,(4):35-39
在城市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大城市的不同区域人口变动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研究根据20多年历时性数据的动态分析,对上海中心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在人口总量、迁移强度和迁移方向的不同特点进行定量研究和比较研究。在1992年前后,上海的郊区化历程才正式开始,当前上海正处于从前期郊区化向深度郊区化的转折时期、从初期相对扩散向绝对扩散发展的时期。需要根据不同区域人口变动的规律性,实行分区域的人口发展对策:结合人口导出带来的城市问题引导城市更新;结合近郊区人口聚集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引导远郊区的人口聚集加强新城建设。  相似文献   

4.
朝阳区是北京市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城区,也是北京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城区。进入新时期以来,朝阳区的人口发展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人口规模大,全区人口总量已达到439.5万人;二是人口增长快,朝阳区的户籍人口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稳定的低生育水平,妇女总和生育率维持在0.8左右,但是,随着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的到来、随父人户政策的调整,以及中心城区人口的迁移、流动人口的迁人,朝阳区人口出现一个机械增长小高峰;三是人口构成多元化特征显著。城市人口、农村人口、流动人口、外籍人员等问题相互交织等现象,给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这种复杂多元的人口发展状况,朝阳区出现了三个“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人口学刊》2018,(2):105-11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跨省迁移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东北地区从2000年开始流动人口逐渐由个人跨省流动转变为家庭化迁移,然而国内有关东北地区跨省家庭化迁移的人口学、社会学实证研究较少。本文利用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家庭结构、定居意愿、家庭化迁居方式、迁居水平、影响因素对东北地区家庭化流动人口的发展趋势进行量化分析。研究表明跨省迁移家庭结构的稳定、流入地家庭收入的增长、定居意愿的加强等因素使家庭在跨省流动家庭化迁移进程与迁移方式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家庭化迁移过程中东北地区流出人口的年龄越大、在流入地时间越长、家庭成员收入水平越高,家庭化迁居水平就越高。面对东北流动人口家庭化趋势增强的情况,政府应顺应社会规律,强调责任主体意识,深化政策领域改革,建立为流动家庭服务的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6.
<正>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国省际人口迁移方向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由于难以获得准确数据,总是不能精确地反映这种变化。本文试图从1990年的人口普查的第二号公报入手进行探讨。一、省际迁移的数据估计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人口属封闭型人口。我国现在,人户分离的现象较严重因此,为与第四次人口普查登记人口的标准相一致,这里的省际迁移人口不仅包括持有省人口迁移证的迁居其它省(市、自治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国家计生委1992年38万人调查的原始数据,在描述迁移人口家庭户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利用常规交互表分析方法比较了有迁出人口家庭与无迁出人口家庭之间各种特征的差异;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从迁出地、家庭户的角度考察了家庭户的各种特征对人口迁出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改革流动人口出生统计:思考、实践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多年的规定何为“流动人口”?虽然各部门、各方面并未给出统一的定义,不过,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指那些“现居住地不是户籍所在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的人口,即“人户分离”的人口。判断是否“分离”涉及时间和空间(行政区划)。空间的分离比较容易判别。按照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要求,不必刻意考虑在本乡(镇)内各村之间的流动,一般是判别流动是  相似文献   

9.
刘媛媛  王恒伟  刘秀华 《南方人口》2021,36(3):14-27,40
基于农业转移人口定居与落户不同步的现实,以二者叠加识别其迁移决策,形成循环流动、行为性迁移与制度性迁移的迁移决策分析框架.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运用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构建多元logit模型识别城市居住特征与农村土地对农业转移人口迁移决策的影响.结果显示:重庆市农业转移人口永久迁移意愿强烈,并呈现出行...  相似文献   

10.
<正> 认识和掌握都市城区(城市建成区,不包括郊区和辖县,下同)人口流动的特点和规律,对于城市建设的布局、生活文化设施的配置、客运交通的规划、市政服务和管理都是非常必要的。沈阳市城区人口流动概况沈阳是辽宁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城市规模仅排在上海、北京、天津三个直辖市之后,居全国大城市中的第四位。城区面积为164平方公里,1984年年末人口达277.4万人,人口密度1.7万人/平方公里,在仅占全市1.9%的土地上,却生活着全市52.7的人口。城区共有道路2,538条,总长度979公里,面积为885万平方米。每天街上来往的行人熙熙攘攘,通过的路线纵横交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在对上海各区县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描述了家庭随迁流动人口的住房性质、居住社区类型和居住区位等多方面的基本特征,综合探讨了个人及家庭因素、社会及制度因素和社会融合因素对流动人口住房选择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上海流动人口家庭随迁特征明显;流动人口仍以租赁住房为主,主要聚居在远郊、近郊的农村社区和城中村;家庭随迁流动人口在住房拥有率方面凸显优势;由流动人口自身素质所形成的社会分层对住房选择影响显著;制度性因素和社会融合因素对住房选择也具有显著性影响。针对分析结论,本文在政府、社会以及个人等多方面提出解决流动人口住房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重视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分布变化——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海几十万、上百万户籍人口从内环线以内迁到内环线以外 ,这给迁出地、迁入地的社会、经济、教育、卫生、治安等各方面带来一系列新的变化和问题 ,是一个带有全局性影响的大问题。这种数公里数十公里范围内的人口分布变化 ,必将影响上海整个城市形态、城市结构 ,有利于新型的城乡结合型的新城的建成。上海有六千多平方公里冲积平原 ,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应不断扩大城市化地域范围 ,与其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之一相匹配。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口迁移的选择性:基于五普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人口迁移的选择性一直以来都是人口学家和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文章利用2000年中国人口普查微观数据,重点考察了1990年代后期在转型社会中中国人口迁移的选择性问题。研究表明,中国人口迁移具有较强的年龄选择性和教育选择性,但青年迁移者中,女性所占比例有所上升且呈现出高于男性迁移风险的态势。同时,户籍制度是影响迁移决策和决定迁移类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人口流动家庭化及其影响因素——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2006年北京市1‰流动人口抽样调查,考察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家庭模式及其流动家庭化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家庭化率已达到60%。流动人口家庭模式是以一对夫妻户和一对夫妻加孩子户为主的核心家庭为主导,以一代户和二代户为主。3/4的已婚流动人口携带了配偶,有孩子的流动人口中有一半携带了孩子,这些孩子中有近20%是在北京出生的。流动人口的平均家庭规模为2人,明显小于全国农村的平均家庭规模(3.4人)。流动人口的个人特征及在京居住地显著影响人口流动家庭化,同时还发现非经济因素成为比经济因素更为重要的人口流动家庭化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户籍制度改革与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居留意愿及其制约机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朱宇 《南方人口》2004,19(3):21-28
本文基于一项在福建省沿海地区所做的问卷调查 ,探讨了在当前户籍制度改革中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居留意愿及其制约机制这一重要问题。结果表明 ,即使没有户籍制度这一障碍 ,流动人口中的大部分还没有把在流入地定居作为其最终目标。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与其在流入地的生存能力和家庭策略、市场需求波动和企业用工策略等一系列非户籍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认为 ,在积极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的同时 ,要在户籍制度改革之外的更广泛领域考察与流动人口有关的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16.
Based on the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of migration with and without hukou (i.e.,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 change and drawing on panel data in the past ten years,this paper uses random coefficient models to examine the impacts of migration on provincial economy growth in China.Analytical results show that:(a) migrations with hukou change across regions have been relatively stable,while migration without hukou change has increased rapidly and continuously since2000with extreme disparities across provinces;(b) the migration and mobility of the population is a Pareto improvement for China’s overall economy;(c)hukou in developed areas plays a role as the hourglass;(d) for most central provinces and some western provinces with large-size of outmigration,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he loss of human capital due to large-scale out-migration on local economy began to come out;although outmigration has in general a positive mi pact,its contribution to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not as obvious as we expected.  相似文献   

17.
人口迁移与流动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近十年来我国人口迁移和流动的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初步考察的基础上,文章利用面板数据的变系数模型分别实证考察了人口迁移和流动对我国各地区(省域)经济的影响。结果发现:(1)我国各地区间人口迁移相对平稳,而人口流动在2000年以后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且空间流向极不均衡;(2)人口的迁移和流动对中国整体经济来说是一个帕累托改进;(3)户籍制度对于发达地区起到了人才沙漏的作用;(4)对于中部的绝大部分地区以及西部的一些人口输出大省,伴随人口迁出而引起的人力资本流失对当地经济的负面影响开始凸显出来,人口流出虽然基本出现一个正面影响,但对本地经济发展的贡献并不如我们预想的那么明显。  相似文献   

18.
China's Floating Population: New Evidence from the 2000 Censu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article uses tabulations from the 2000 Population Census of China along with a micro‐level data sample from the census to provide a picture of China's floating population: migrants without local household registration (hukou), a status resulting in significant social and economic disadvantages. By 2000, the size of China's floating population had grown to nearly 79 million, if that category is defined as migrants who moved between provinces or counties and resided at their destinations for six months or more. Intra‐county floating migration is similarly large, contributing another 66 million to the size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The article also discusses the geographic pattern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and the reasons for moving as reported by migrants. Policy implications are noted.  相似文献   

19.
郭志仪  郑周胜 《西北人口》2012,33(1):25-28,32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返流现象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基于当前劳动力返流的现状,从户籍制度的视角分析我国劳动力返流的演进历程,建立农村劳动力返流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且解析户籍制度政策效应对农村劳动力返流的影响,最后从减少返流与安置两个角度提出应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返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