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6年以来,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若干规定》、省政府《关于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的若干政策规定》和《关于加快贫困县经济开发有关政策的通知》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的鼓励推动下,浙江省的“双放”(放活科研机构、放宽科技人员管理政策)和引导科技人员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2.
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温州市政策研究室和温州市农委联合发起的“温州模式”理论讨论会,于6月14日在温州市举行。经过六天的热烈探讨和交流,在理论和对策构想上取得了新的进展。 参加这次会议有中央机关、研究单位、大专院校、新闻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领导、专家、教授、理论研究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共130人;代表向会议提交了论文46篇。六天里,代表们围绕“温州模式”的理论评价、“温州模式”的市场体系、温州农村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关系、温州农村经济发展与温州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等四个方面的问题,本着“唯实”的精神大胆探索,遵照“双百”方针各抒己见。因此,整个会议呈现了两个明显特点: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社科联组织的由经济学会、商业经济学会、农村金融学会和部分市社科联的理论工作者十八人组成的“温州模式”考察组,于10月7日到10月16日赴浙江省温州市进行了调查考察。在杭州期间,还听了浙江省社科院“温州农村经济模式课题组”同志对这项研究的介绍。大家普遍感到,“温州模式”无论就其成功的经验,还是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4.
由于科技人员在不同领域分布不平衡,兼职现象普遍存在.由于体制机制和传统观念等方面的问题,科技人员兼职存在兼职难、管理难、“地下化”等问题.推进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就要通过制定完善科技人员兼职政策或地方法规、建立科技人员兼职管理机构和中介机构、营造有利于科技人员兼职的良好社会舆论环境等途径,正确引导科技人员兼职.  相似文献   

5.
2006年8月20日,温州市儒学研究会成立暨届次会员大会隆重召开。大会听取并通过《温州市儒学研究会筹备工作报告》、《温州市儒学研究会章程(草案)》,选举产生温州市儒学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组成人员。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弘扬儒家文化精华,服务温州建设需要”。与会代表分别就“注重研究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的事功学说,服务于当今温州建设需要”、“注重了解海内外儒学研究的动态,相互了解,共创当代儒学”及“注重研究儒学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两岸和平统一大业作出应有贡献”等话题展开深入研讨。冯胜生会长、单凡秘书长及高级顾问周梦江…  相似文献   

6.
“温州模式”出现在改革时代的我国农村,日益引人瞩目。这不仅仅因为它走出了一条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新路子而对经济体制改革所具有的向导意义,也不单单因为它用短短的几年时间使得温州人民的生活水平成倍增长而对我国农村广大地区所具有的借鉴作用,更因为温州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后人们精神生活领域所发生的深刻变化而引起人们更多的思索: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怎么样?如何看待温州精神生活领域中的“消极现象”?评价的方法、立场、原则?精神文明建设的着眼点?等等。为了客观地评价温州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探讨温州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途径,浙江省社联与温州市委宣传部于86年12月9日至14日在温州市联合举行了“温州试验区精神文明建设理论讨论会”。本刊登载的是这次讨论会上部分同志的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 ,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出现了多种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的模式。其中的“温州模式” ,不仅因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自身特征 ,也因其在“抗争”中形成的发展生命力和示范效应 ,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温州模式”这一概念 ,最早是在1985年由《解放日报》提出的。作为对温州制度变迁和经济发展特性的一种概称 ,“温州模式”的内涵随着温州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对“温州模式”的研究 ,曾在学术界出现过几次热潮。在众多研究“温州模式”的著作中 ,作为国家教育部的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温州模…  相似文献   

8.
1、考任制。西方国家普遍实行公开招考,用人单位自由选择优秀人才;2、聘任制。普遍实行限期聘任制,为用人单位和科技人员提供了“双选择”的余地;3、兼任制。在不改变科技人员行政隶属关系的情况下,实行智力流动,帮助其它单位完成科技任务;4、竞选制。苏联认为在科研和教育单位实行竞选制有三点好外:A、可以更公开、更广泛地选用优秀人才。B、可以防止任人唯亲等弊端。C、有利于改进工作。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我们在勘探开发研究院就“市场经济对科技人员思想价值观的冲击”等问题,采取问卷座谈等方式对5个科室200名科技人员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短短的几年,科技人员的思想价值取向已从传统的闭封单一型转为开放多元型,出现了既重精神又重物质,既重个性又重共性等一系列变化。我们认为,积极引导科技人员,正确认识和选择自己的价值取向,使之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首先论述了科技创业是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推动力量。针对南京高校和科研机构 科技人员众多的优势,分析了科技人员创业的现状和问题,从问题导向阐述了鼓励科技人员创业对南京发展 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了要加快推进高校和科技机构科技人员创业的若干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温州农村把举办家庭工业和专业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带动了整个农村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温州小城镇的发展,不仅是温州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成果,与“温州模式”紧密相关,而且它本身就是“温州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研究温州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离不开温州小城镇发展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首先论述了科技创业是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推动力量.针对南京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人员众多的优势,分析了科技人员创业的现状和问题,从问题导向阐述了鼓励科技人员创业对南京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了要加快推进高校和科技机构科技人员创业的若干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科技人员聘任和兼职制度,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一种很普遍的劳资雇佣制度。但在我国,对科技人员逐步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和允许兼职尚属探索性的尝试。这种尝试不仅意味着传统的“计划分配、组织调动、行政管理、一定终身”的劳动人事制度将被彻底冲破,而且将在对现行科技人员管理体制的弊端进行改革的同时,使一种与资本主义雇佣制度有本质区别、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用人制度迅速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4.
“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的对比分析●彭广荣多年来,“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在全国一直引人注目,许多地方都在研究、借鉴这两种模式,探索自已的经济发展的路子。为此,笔者将“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加以比较分析,以引发经济工作者更深入的思考,选择自己的...  相似文献   

15.
“世界温州人”概念来源于温州文化软实力研究语境.其文化认同的独特性表现为:价值取向是回溯文化母体,从内外温州人互动中凝聚区域发展的民心;构成地域文化“离散”后认同的文化力是内驱力和危机感并存的;地域文化“凝聚”效应需要确立范畴化概念,利用温州地域文化的潜能,培育“案例温州”,增强认同效应;同时还必须保持“根文化对策”和“在地化”文化认同的统一,以维护世界温州人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 ,苏南地区、温州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异军突起 ,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并因其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径 ,被概括性地称为“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 ,以及中国尤其是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由工业化初期向中后期的推进 ,研究以上地区在新的制度和经济背景下的改革和发展问题 ,对中国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二十一世纪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1998年 ,国家教育部确立了三项重大课题对此进行专题研究 ,即“21世纪初苏南经济、社会发展若…  相似文献   

17.
影响科技人员能力发挥的因素研究———对深圳市科技人员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何汇江卫思祺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更是如此。科技人员是推动科技进步的主力军,合理使用现有的科技人员,...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工业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口职业结构的改变,温州原有社会阶层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动,一个新的、与第一次现代化相适应的社会阶层结构已经基本形成。变化了的温州的社会阶层结构与全国和其它地区相比,有着明显的“温州特色”。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和大量的商业服务人员,使得温州现阶段的社会阶层结构显现出较为突出的“实业型”特征。  相似文献   

19.
温州模式的形成,由经济因素主导,亦受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催化。温州模式作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模式,借鉴时不能单一注意其经济构造和运行机制,还应兼及政治、社会、文化诸非经济因素。本文没有就温州模式本身作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剖析,只是对其形式源流进行粗浅追溯。 (一) “温州模式”与“苏南模式”生成于两个差异较大的经济社会环境,都是以求实精神作出的成功选择。下面对两者的生成环境作粗略比较: (1)“苏南模式”发祥于长江三角洲这个得天独厚的经济环境,宋明时代就是我国首富之区,优势地位一直保持至今。“温州模式”覆盖区域即现温州市所辖各县滨海地带,从  相似文献   

20.
“先观念”是指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正确导向和推动作用的进步观念。沿海的温州、苏南、珠三角等地区之所以先行发展,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观念的先行。对欠发达地区来说,他们的经验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