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2005,(6)
创建学习型社区活动,党员干部是关键。坚持“每天学习一小时”的做法,促进了社区形成“人人看书、个个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万家社区读书活动”进一步深化了学习型社区的创建,2004年,针对社区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社区将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落到实处。我们逐门逐户将《再就业优惠政策手册》、《就业信息》、《再就业指南》、《劳动法》等送到每一个下岗职工手中。通过学习,我社区570名下岗失业人员中有330人实现了再就业。针对社区内的婚姻家庭纠纷,我们将《婚姻法》、《妇女权益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送到居民群众家中。自“…  相似文献   

2.
曾琪君 《国际公关》2023,(14):47-49
社区在促进老年人再就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积极老龄化视角下,老年人再就业是“参与”的重要一环。本文在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分析了社区促进老年人再就业过程中老年人就业意识匮乏、权益保障困难、价值难以有效实现等三点困境,并对社区促进老年人再就业的优化路径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3.
徐延哲  徐颖 《社区》2003,(3):46-47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左已提出,全国150O万个就业岗位的主攻方向要放在社区,各有关部门的功夫要下在社区,实现下岗职工及失业人员就业或再就业的成果要出在社区。由此可见,社区就业工作的重要性。上海市依托社区开发就业岗位,其中非正规就业和公益性劳动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1996年该市社区服务业仅8家,从业人员也只有74人,到2000年5月,该市建在社区的劳动组  相似文献   

4.
《社区》2003,(22):10-12
伴随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国有企业不可避免地分离出一大批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已成为社区工作的重中之中。 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2003年9月15日召开的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表彰会议上指出:“要积极做好社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挖掘社区就业资源,促进社区就业再就业与社区建设同步发展。”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重点发展的项目,在就业方面具有容量大、领域宽、用人广、用工灵活、择业便捷等优势,具有巨大的社区就业潜力。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之一是增加第三产业比重。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一般又没有什么专业特长,正可以从事面向社区的服务业。因此,发展社区服务业将成为再就业工作的一个新亮点。有调查表明,在我国城市中,至少有150万个社区就业岗位可以开发。社区再就业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区建设首先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惠及谁”的问题目前,在社区建设中,有一个长期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就是群众参与不够。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不强,对社区事务的参与率较低,当然对社区建设的满意度也不高。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还没有解决好社区建设“为了谁”、“依靠谁”、“惠及谁”的问题。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居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增长,在社区层面表现为多样化的需求。开展社区建设必须认清居民在社区的共同利益,找到居民在社区多样化需求中的交汇点、共同点。只有把社区建设真正变成与社区居民密切相关的事情,变…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绵阳市剑南路西段第二社区居委会“进百家门,知百家情”。对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进行了调查登记,了解择业要求,随时掌握就业动态,按他们的特长或需要建立了就业档案,进而在社区内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单位中进行就业信息的收集,掌握驻区单位用人需求,建立一套再就业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市民对社区服务需求日益强烈,社区服务岗位成为提供就业和再就业的“蓄水池”,山东省胶州市政府有关部门多次出台政策并大声呼吁:“扩大下岗失业人员在社区服务岗位上的就业率。”但由于受一些因素的制约,胶州市的社区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 根据国家民政部公布的统计资料,近年来,我国社区服务业年增长15%左右,这  相似文献   

8.
贾华越  滑翔  还光荣 《社区》2004,(24):11-11
借深圳市出台一系列再就业优惠政策的东风,盐田区人力资源管理局积极引导和帮助各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充分利用政策,促进辖区失业人员就业。沙头角街道从2003年5月开始,成立了深圳首家街道和社区一级的促进再就业服务机构——东和社区“促进就业服务中心”,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社区再就业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9.
社区新鲜事     
《社区》2013,(31):28-29
美!100多支社区舞蹈队组“家” 在凉爽的秋风中,广东省陆丰市舞蹈协会成立暨第一次会员大会召开,活跃在该市各社区的100多支自发舞蹈队从此有了“家”。  相似文献   

10.
郝淑坤 《社区》2004,(23):15-15
“各位居民你们好,社区广播站现在开始广播了。首先为您广播的内容是社区工作动态……”这是记者日前在河北省秦皇岛市西港路纤维里社区见到的一幕。纤维里社区居民区住户比较分散,流动人口多。针对这种情况,社区干部决定对原来的黑板报、宣传栏等宣传方式进行改进,同时,再成立一个广播站,让社区居民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就可以了解社区内发生的大事小情。广播站成立以来,在“广播身边事、传达政府情”的同时,还根据社区自身的实际情况开辟了多个栏目,比如社区工作动态、好人好事、社区名人、爱心榜、再就业之桥、警钟长鸣、百姓话题等,这些…  相似文献   

11.
陈马牛 《社区》2003,(7):38-39
工作对于下岗、失业人员来说就像沙漠中的一湾清泉,而对于整个社会来讲,它也是和平幸福的一块基石。从这个意义上讲,亟待完善的社区再就业工作是一项不折不扣的“民心工程”。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上指出:“社区就业潜力很大,应该把充分开发社区服务业的就业岗位作为一个重点。” 随着城市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消费结构多元化、社会保障社会化趋势的出现,社区建设的不断加强,广大居民群  相似文献   

12.
孟欣 《社区》2002,(23)
杭州市上城区高银巷社区居委会本着“上为国分忧,下为民解愁”的服务宗旨,将落实弱势群体的再就业放在工作首位。高银巷社区对下岗失业人员做到“三清”:择业意向清、个人技能清、家庭情况清,力求有针对性地介绍工作,提高就业成功率。对再就业人员采取积极、主动、负责的态度,开辟“岗前摸思想,岗后重磨合”的新路子。与此同时,社区充分发挥“共驻共建”的作用,主动与地区单位沟通、协调,拓宽再就业渠道。在上城区人民政府、杭州市公安局、名城房地产公司、省食品公司、清波环卫所等地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共安置社区下岗失业人员95人。高银…  相似文献   

13.
周祖惠 《社区》2013,(12):18-19
在城镇化建设的征程中,如何当好充分就业的“红娘”,是社区落实民生之本的大事。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北干街道星都社区依附就业和再就业的一系列帮扶政策,打好服务“组合拳”,在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的“四送”活动中下功夫,引导失业群体正确就业。至今,全社区有劳动能力的居民就业率高达98%以上,无零就业家庭。  相似文献   

14.
王超明 《金陵瞭望》2011,(22):36-36
社区教育是近年来的新兴事物,是加强和改进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位于南京东南部的光华路街道。通过加强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整合、优化力度.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民间组织、志愿者组织的作用,开展与社区内各类学校、培训中心的合作。对接社区居民学习需求.提供“菜单式”服务.广泛开展失地农民培训、再就业培训、老年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特殊人群教育等教育培训工作.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的社区教育格局,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江涛 《社区》2014,(3):38-38
在当下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形势下,辽宁省大连市的许多社区,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心理救援”“授人以渔”“以—对一”等创新的服务管理模式,全心全意帮助居民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居民们赞扬他们是:“不辞辛苦帮助社区居民就业的热心人!”  相似文献   

16.
张明焕 《社区》2013,(18):12-13
湖南省津市市作为城市化率超过50%的老工业基地,在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的发展过程中,社区义无反顾地承载起了公有企业改革成本转移消化、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经济发展环境治理、重点工程建设移民动迁、困难群体生活保障等纷繁复杂的社会事务,使城市社区在“大成本消化、大矛盾化解、大民生保障”与“缺人管事、缺钱办事、缺办法处事”的夹缝中艰难负重运转。  相似文献   

17.
李博 《社区》2004,(8):12-12
社区治安巡逻队是北京市海淀区政府解决“4050”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北太平庄地区社区治安巡逻队就是通过北太平庄街道严格的笔试、面试和政审、培训,从“4050”人员中选出50名社区巡逻队员,于2001年7月正式组建的。社区治安巡逻队自成立以来,在北太平庄街道工委、综治办和北太平庄派出所的领导和指导下,通过实行目标管理,使这些下岗失业人员在新的岗位上练就了过硬的本领,有效地维护了地区的社会治安,被社区居民誉为社区安全的“守望者”。社区巡逻队组建后,为了增强队员的业务素质,强化业务水平,全队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的发生使社会弱者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凸现出来,社区社会组织从产生起就承载着对城市弱者提供社会支持的使命。单位体制的改变等因素使得部分社会管理职能转移到社区,其中包括对社区内社会弱者的救助与服务。社区社会组织对城市弱者提供社会支持的作用越来越大,社区社会组织在帮助社区下岗人员再就业、救助社区残疾人、服务社区老年人、促进公益事业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协同政府管理社区“社会弱者”事务及动员公众参与“社会弱者”的支持工作中做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9.
徐仁杰  赖臻 《百姓生活》2011,(10):14-15
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北京市“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历经3年探索和实践,已经让越来越多的居民实现了“小需求不出社区,大需求不远离社区”的愿望。“服务圈”目前不仅在城区迅速推广,还将逐渐向城乡接合部、远郊地区和农村延伸。  相似文献   

20.
潘清贵  芮宇芳 《社区》2010,(10):34-34
江苏省溧阳市燕山南村社区居委会,先后会同该市燕山中学及本市职教中心团委在全市率先成立了“‘陕乐服务”青少年社区实践基地,并连续三届举办了“暑期学生社区实践活动周”,丰富了孩子们的假期社区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