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外学者早就注意到,中国河流名称的分布具有区域特征:北方以称"河"为主,南方以称"江"为主,黄河、长江之间则有称"水"的."北河南江"的现象是如何形成的?"江、河"词源如何?这一切成了汉藏语言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罗傑瑞、梅祖麟、桥本万太郎等学者为此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假说.他们认为,"江、河"均非汉语本身固有的基本词,而是分别借自南亚语和蒙古语.桥本万太郎还进一步假设,汉语是南岛语言和阿尔泰语言南北夹击的产物,而"江、河"名称的来源正是在基本词汇方面反映了这一南北推移过程.上述说法在汉藏语言学界似乎已成定谳.然而,这些假设中有关"江、河"词源的部分有违历史事实.梅祖麟和桥本万太郎都声称汉语中的"河"借自于蒙古语,这种假设主要建立在上古汉语中"河"的语音形式gal和蒙古语中"河"的语音形式rool的联系上,以及"河"所呈现的地理分布上.根据语言学、民族学、历史文献以及地理学等方面的材料,例如来自汉语词源的证据,来自蒙古语的反证,中国最古老的历史文献(<十三经>、<国语>、<庄子>、<楚辞>、<战国策>等)的证明,以及"河"在中国历史地志中的分布以黄河为中心、分别向南和向北两边扩散的史实,证明"河"是汉语本身固有的基本词,它的词源不是蒙古语,至于"河"在别的语言中的相对应的形式,很可能是受汉语的影响而产生的.另外,区别本民族固有基本词和外来借词的基本原则是:一种语言的固有基本词的命名过程,必定具有某种共同点,并且是在一个完全同词源的系统中形成的;外来借词则不具备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2.
"河湟花儿"异彩纷呈的衬词运用是非常具有特点的。因此常有:"无‘花’不有衬,无衬不成‘花’"的提法。不难看出衬词在"河湟花儿"中举足轻重的作用。衬字、衬词、衬句的应用体现了"河湟花儿"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其浓郁的地方色彩和语言特征也构成了"花儿"独特的艺术风格、手段和艺术特征。根据衬词在"河湟花儿"中的应用,可把它们分为虚衬字、词,句首呼唤性衬词衬腔,句中衬词,句尾衬词几类。  相似文献   

3.
"河湟"地区是中国西北多元民族文化共生的典型区域。"以水为据"梳理该地区少数民族聚落的分布特征,为该地区民族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河湟地区多元文化反映了西北民族文化分布格局,少数民族人口的时空变迁,少数民族文化与自然环境间的调试关系等,对于研究民族文化地理空间具有重要价值。河湟地区是整个西北民族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整个汉藏边界民族文化研究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4.
诗与历史的困惑与选择--论二月河"帝王系列"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待"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的矛盾时,二月河"帝王系列"主要以"历史的真实"为基础,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建构力和想像力,使作品在整体上达到"艺术的真实".在审美特征上,二月河"帝王系列"呈现出大雅若俗、雅俗共赏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意象繁复是贾平凹小说一个重要的艺术特征。其中,"州河"这一意象在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中表现得尤其精彩。它个性复杂,有时浮躁不安,有时生机勃发,有时又温柔恬美。它与小说的情节发展以及人物形象有着密切的关联,具有深刻的隐喻性和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6.
苏州地理河网位于太湖下游,具有一个较完整的湖荡河网系统,为典型的平原水网地区。本文择其主要的水文地理特征—形态、降水、径流、地下水位和水质—分别加以梳理,着重寻求水利问题和径流特征之间关系,并提出环境水利方面的治理意见。  相似文献   

7.
苏童作为先锋小说代表作家之一,以对女性的细腻逼真而独特深入的描写著称.他创作了不少"妇女生活"小说,当我们以解读先锋小说的眼光去研读这些作品时,可以发现其还具有"新写实主义"特征.可以说,苏童的"妇女生活"小说具有先锋性与新写实性相交融的双重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蟒河     
晋阳 《山西老年》2010,(11):33-33
蟒河旅游风景区位于山西省阳城县城南33公里的桑林乡与河南省济源市交界处,面积58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572米。蟒河景区有"秀、险、幽、奇"四大特点,享有"北方小桂林"的美誉。这里一年四季均有迷  相似文献   

9.
朱光潜从一个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的角度,以中西交融的文化视野对散文的本质和特征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认为散文是"有文学价值而不具音律"的纯文学作品,指出散文具有"吐肚子直书"、非"零度风格"和"直悟"性特征.他的散文思想不仅在现代散文史上具有独特价值,对当代散文创作也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兄弟》的形式化追求、理念化特征以及对过度的沉迷,体现出对先锋派的回归.具有"油滑"性的"大话化"特征以及大量身体隐喻构成的身体叙事带来狂欢化倾向和媚俗嫌疑.《兄弟》具有对深度模式的执迷,但"油滑"也带来结构与意义的自我消解.《兄弟》意味着后现代背景下的先锋的油滑美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汉代黑河(删丹河,或名张掖河,又名弱水)与北大河(金河,又名呼蚕水)交汇入注居延海,汉代以后直到唐代之前都没有记载.<元和郡县图志>记载两水分流,金河流注白亭海,张掖河流注居延海.敦煌文献记载晚唐时金河与张掖河交汇流注居延海,使居延海湖面出现一个恢复期.此外,金河和黑河流域地区居民结构变化、农业人口和用水量减少、黑河径流量增加也是居延海湖面增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提出,皖江区域应借助这一契机,大力发展经济,因此,对皖江区域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对皖江区域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金融水平、开放合作、公共服务、社会环境六大类要素进行因子分析,并运用金融相关指标构建皖江区域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模型,得出金融支持对皖江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建议从金融各个方面支持皖江区域经济的增长,促进皖江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  相似文献   

13.
汉水文化具有的兼容并包、开拓创新、牺牲奉献、太和博爱、道德至上和独立求真等精神,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具有独创性和生长性、开放性与兼容性、普适性与代表性、人文性与和谐性、挑战性和反叛性、自’由性和独立性等特征,与中华民族文化乃至所有人类文化一样,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方向性、支撑力、凝聚力、推动力的作用,不仅是汉水流域人民战天斗地、开辟未来的精神法宝,也是全国人民走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源泉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由喧嚣归于沉默,甜蜜变得咸涩;由华艳降落空寂,幽香化为轻淡。由人生的快意回到心觉的哀伤,是审美的极致,也是人生的悲壮,是历史的循环,也是文化的旋荡。由小说的本位出发建立一个封闭而开放的艺术系统,传达这些复杂而单纯的审美感觉,创造现代与古典兼具的文学形象,是蜂巢语体强劲的艺术功能,也是马步升长篇小说《青白盐》的艺术特色。本文围绕着蜂巢语体与长篇小说的辨证关系,对现代小说叙事的外部边界和内在属性作了深入思辩。  相似文献   

15.
大图们江地区开发对吉林省对外开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们江地区开发以来,吉林省发挥近海边境省份的区位优势初步形成了借港出海与积极发展口岸经济的对外开放格局。随着图们江地区开发项目的升级与周边环境的变化,充分利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特殊的区位优势和口岸条件,实施以延边为对外开放前沿、以珲春市为对外开放窗口的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将进一步深化吉林省的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6.
上虞曹娥江是浙江省境内第三条大江,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尤其是文化旅游资源自创一格,已被列为省级旅游区开发景点,但相对于杭州、绍兴等旅游名胜,曹娥江还是旅客感知的“灰度区”,如何通过以杭州、绍兴为依托,“借船渡海”,加强规划,重点开发,突出个性和加大宣传,制定营销策略,使曹娥江成为旅客感知的“光环区”,是曹娥江旅游开发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7.
江河源文化是大江大河起源段的“地理—社会”空间文化。在黄河文化的研究中河源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看,黄河河源文化具有久远性、复合性、辐射性、传递性特征。黄河河源文化在自身的演进过程中一直推动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表现为:将游牧文化带入到中华文明之中,形成中华文明的底色;古羌人在华夏族形成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带动众多族群(特别是藏族)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江河源区共同的源头、共同的文化和横跨黄河长江的人口迁徙将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联结为一个整体。对江河源文化的整体性认识,有助于形成各族人民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8.
民间分布式保护模式作为解决清水江文书抢救保护困境的新思路,自2007年提出以来至今,其理论基础、前期准备已趋于成熟,进入初步实践阶段。本文就清水江文书民间分布式保护模式示范点建设的目标、步骤、机制建设、数据库建设等问题进行阐述,反思、总结实践初期的经验教训,从清水江文书民间分布式保护模式的实践层面上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9.
“9+2”泛珠三角经济区的合作,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和广阔空间。贵州地处珠江上游,位于西南与华南连接的前沿,是大西南南下出海大道的交通枢纽,具有较好的地缘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能源、矿产、生物等资源,高等教育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发展前景。要大力推进贵州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区,必须研究贵州高等教育在泛珠三角区域中的定位与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流域初始水权的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可交易水权制度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解决水资源危机、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方法,而流域初始水权的分配则是实现这一思路的前提。流域初始水权的分配是对配水量权的分配,不仅包括分配方案的制定,还包括它的有效实施。分配方案的制定,需要以流域水资源的规划为基础,以“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为原则,以政府主导、民主协商为手段,合理确定分配指标体系,构建分配模型;分配方案的有效实施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