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运作现状的Granger因果检验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上现有的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模式主要体现在3种养老保险体系中——现收现付制、完全基金制和混合制。自我国开始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来,对不同的养老模式进行了广泛的讨论。1997年我国确立了统帐结合的部分积累制以来,改革的结果却背离了政府改革的初衷,理想中的统筹模式不能按照预定的目标发展,使统筹结合的保障体系不能落于实处,其结果并未改变“现收现付制”的实质(封进,2004)。对此,本文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现状出发,分析其产生问题的内部成因,希望对政府决策有所帮助。(一)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不能保值增值的实证分析1.变量选取…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90年代前期的改革,在90年代中期逐步确立了由现收现付制过渡到基金制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转制目标,并首先在城镇的国有企业中铺开改革.到目前为止,我国绝大多数省份在城镇国有企业中都实行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体制.这一体制主要由两大层次组成:基本层次是面向新制度实施前业已退休的"老人"职工的基本养老金计划,原则上以现收现付的方式进行融资,按规定受益制的方式发放基本的养老金;第二个层次是面向新制度实施后参加工作的"新人"职工以及新制度实施前已经参加工作,但要到新制度实施后才退休的"中人"职工的基金制计划,他们退休后的养老收益按照所缴纳的个人账户中的累积额以及基金投资的收益来计算.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代际交叠模型为基本分析工具,对两种养老保险机制完全基金制与现收现付制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两种养老保险模式对储蓄和资本存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应付人口老龄化可能引发的养老保险支付危机,并充分发挥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各自所具有的优点,我国养老保险从现收现付制向统帐结合制转轨,这就意味着政府率先单方面废除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隐性契约,打破了传统体制下职工投入——收益模式,导致"老人"个人账户无资金积累,"中人"个人账户资金积累严重不足。而这部分由隐性契约所形成的政府隐性负债现实地构成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转制成本,本文拟从转制成本的概念、规模、产生原因、以及解决方式来做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5.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中,养老基金的筹集模式由原先的现收现付制转为部分积累制,从旧制度到新制度的过度产生了巨大的养老保险转制成本。摆在中国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任务是如何在今后有效地筹集养老保险基金来偿还转制成本。本文通过对养老保险转制成本产生的原因,以及在解决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的分析,提出几点应对建议,以求推进养老保险转制成本解决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我国养老保险采取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但现行体制仍未脱离现收现付制,养老金的巨大缺口问题日益严重。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然后对做实"空账"的路径和方式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1997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中国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形成,由现收现付制到部分累计制的转变;2005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完善我国养老金发放机制。在此基础上,利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模型,分别对我国男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进行测算,对影响基金缺口的因素进行弹性分析,得出影响基金缺口的主要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给予一定的策略及措施。  相似文献   

8.
现收现付制与部分积累制的缴费率模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利用保险精算学中生命表理论得到现收现付制下的缴费率精算模型,分析了在人口老龄化到来之际实行现收现付制的潜在危机;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利用生存年金理论分别得到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下的缴费率精算模型,最后给出求解个人帐户缴费率的实例。  相似文献   

9.
我国养老保险近几年来当期收入不抵支出,"空帐"问题严重.同时,由于从现收现付制转向部分基金积累制,又产生了巨额的隐性债务,且两者都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本文从"空帐"与隐性债务产生的背景出发,结合一定的数据,分析了当前两者的现状及关系,并提出了解决"空帐"与隐性债务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我国企业职工现行的养老保险模式,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普遍采用的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社会统筹部分采用的是建立在代际转移基础上给预付定的现收现付制,个人账户则是一种缴费预订的完全积累制。这一制度模式的确立与实施使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制度转变为部分积累制。统账结合模式是我国对国际社会保障制度的一大贡献。这一制度的设计实施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结合;一方面,个人账户将职工个人的贡献(缴费)与获益(退休后领取养老保险金)在某种程度上有机的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