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西族汝卡东巴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西族汝卡支系的东巴经、东巴文较有特色,但学界公布的材料少,至今只见李霖灿、和志武先生搜集的123个汝卡字。受材料所限,相关研究也较少。笔者在五次田野调查、翻译了《送魂路线经》等九本汝卡东巴经的基础上,进行了初步的经书用字研究。发现汝卡东巴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借形几种结构的字都具备,象形字数量占据绝对优势,形声字较少。有的汝卡东巴文还保留着最初的造字理据,也有一些与一般东巴文造字理据不同,还有一些比一般东巴文更简化。  相似文献   

2.
生活在我国西南金沙江上游和雅砻江流域的纳西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古老民族。纳西族的先民,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创造了一种叫“斯究鲁究”(意即木石之痕迹)的图画象形文字,并用这种文字书写了数以万计的东巴经书。《东巴舞谱》就是这浩瀚经书中保留下来的一份珍贵的民族舞蹈遗产。  相似文献   

3.
白地属云南省中甸县三坝纳西族民族乡,位于中甸县城东南一百余公里处,被称为纳西族东巴教的圣地。那里不仅有白水台、阿明什罗岩洞以及明朝嘉靖甲寅年间“长江主人”摩崖诗等胜迹,而且还由于地处边僻、交通不便和同外界交流甚少等原因,使纳西族传统文化与一些生活习俗得以较为古朴之形貌存留了下  相似文献   

4.
东巴服饰作为纳西族原始宗教服饰的代表,是纳西族东巴古文化的特殊载体,其丰富的形式中蕴含着纳西族拙朴的宇宙观、哲学观及审美观——动物崇拜型的原始宇宙观、五行五色观及崇白忌黑观。东巴服饰中所蕴涵的纳西族先民的朴素观念,对我们了解古老的纳西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字的深入研究,必须紧密联系该民族的社会历史及其发展。同样,要对一个民族的社会历史进行深入的研究,也必须紧密结合该民族的语言和文字的研究,才能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 纳西族的文字,是我国和世界上留存  相似文献   

6.
谈论东巴,大都从宗教方面着手,也有许多论及东巴与纳西族文化的文章,惟多侧重于文化的某个方面。对创造,传承纳西族传统文化做出突出贡献的东巴经师的全面研究则多少有些忽视。从纳西族文化的发展来看大体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七世纪以前为原生文化,从七世纪到十三世纪初(唐宋)为形成纳西族传统文化——东巴文化时代;元明两代为双轨文化——东巴文化和接受汉族文化并行,从清初丽江改土归流到公元1949年,东巴文化与汉文化逐渐交融,形成新的纳西族文化。本文试图将东巴放在纳西族文化总体发展中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7.
白地属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三坝区,是纳西族聚居地区之一,以纳西族原始宗教——东巴教圣地而在纳西族社会中享有盛名。据笔者一九八五年七月在这里考察时了解到的情况而言,白地在社会历史及自然条件、经济文化等方面,较其他纳西族地区有以下突出的特点:第一、东巴教影响较深;第二,位于纳西族与藏族地区交接地带,历史上较长时期都属于藏区所辖,接受了一定的藏文化;第三、地处偏僻山区,四周为雪山峻岭所环抱,长期处于封闭状况,  相似文献   

8.
在多元文化的系统中,纳西人在东巴仪式实践场域里遵循着自身的逻辑叙事和系统认知.仪式舞蹈作为东巴仪轨系统中的单元结构,与神话叙事的神灵体系、宇宙模式、语言逻辑相关.在纳西族社区的瓦次毕仪式、超度什罗仪式、祭教祖仪式中的舞蹈,呈现了神话记忆和动作逻辑系统的共构关系.在仪式场域下身体语言逻辑和动作形成了仪式身体表达体系,舞仪通过神祇的操演秩序来强化族群信仰、社会道德和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9.
纳西族民间犯罪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西族在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一套以家规家训规范子女行为, 以"治家格言"督促家庭成员规范行为,家庭被害预防措施等犯罪预防措施以及民间宗教仪式预防,纳西族谚语和民歌对行为规范的强化等相互联系的民间社会的犯罪预防体系,其中包含着许多合理的内核,值得当今中国在犯罪预防过程中借鉴和收纳.  相似文献   

10.
一 山堆玉屑,江拥金沙的丽江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曾经孕育了许多名垂千古的文化人物,赵银棠就是一位当代纳西族著名女作家。她汉学基础深厚,工诗文,博学多才。 赵银棠的创作生涯始于本世纪40年代初期。1942年初,她只身离家,想到延安参加革命斗争,干一番事业。5月抵重庆,拜谒了郭沫若先生,欲请郭老介绍到延安。郭老赏识她的才华,鼓励她“用玉龙山、金沙江作背景,反映本地群众的生活,边写、边学、边提高”(见赵银棠:《怀念郭沫若同志》)。从此,她一面从事教育工作,一面握笔挥毫,数十年如一  相似文献   

11.
每一种文化,是一个民族世代积累的智慧结晶,而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知识体系、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皆离不开具体的传人来进行薪火相传。它既离不开大众,更离不开一个民间文化精英阶层,他们是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现代教育体制中对少数民族传统知识体系传承的漠视,导致民间知识精英阶层的衰落,而民间知识精英阶层的衰落,又加速了本土知识传承的中断。以纳西族东巴教祭司东巴为例,深入论述少数民族文化传人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纳西族在历史上采用刻石记事的方法来记录本民族的迁徙、征战、宗教、儒学、人物、谱系、商业、建筑等方面的重要情况,形成了一批价值珍贵的石刻档案。本文运用档案学理论探讨了纳西族的象形文字石刻、格巴文石刻、喇嘛文石刻、汉文石刻和东巴画像石刻,并针对纳西族石刻档案的管理现状,提出了可行性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百年来,东巴文化研究的领域和深度不断拓展,不断有创新成果,成为国际文化研究的对象。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研究纳西东巴文化的热潮,研究成果丰硕,一个国际性的纳西东巴文化学正在形成。伴随着丽江旅游业的发展,东巴文化的研究与开发推动东巴文化全方位走向市场,东巴文化传承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东巴文化研究向深层次发展,东巴文化产业市场化出现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纳西族文学创作概观杨世光纳西族的作家文学,从历史留下的作品看,开始于15世纪中后期,明代诗人木泰是纳西族第一位作家。(实际可能还早,只是尚未发现作家作品。)其后直到19世纪末,相继出现了51位作家(据新版《纳西族文学史》灵载)基本上是诗人,也...  相似文献   

15.
纳西族是具有优秀文化传统的民族,早在唐宋时期,纳西族先民就创造了自己古老的象形文字“东巴文”和标音文字“哥巴文”,并用这两种文字书写了大量的经卷。这些经卷记录了纳西族古老的神话、故事、民间诗歌、谣谚以及宗教学、民族学、民俗等方面的珍贵资料,被誉为古代纳西族的百科全书。 纳西族神话,除以经文形式保存之外,至今还有一部分口传于民间。从开辟神话到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和自然物的神话,从反  相似文献   

16.
"纳西古乐"与纳西族传统民族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西古乐"这一称谓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丽江洞经音乐演奏者为避免把宗教视为封建落后的政治风气而将丽江洞经音乐称为"丽江古乐";90年代初宣科先生用"纳西古乐"取而代之,也是专指"丽江洞经音乐".长期以来由于丽江大研古乐会是以演奏丽江洞经音乐为主的,所以在许多人的观念中把纳西古乐等同于丽江洞经音乐.其实,"纳西古乐"是指在纳西族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由纳西族先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不断创造并融合外来音乐,而逐步形成并传承至今的传统民族音乐,包括"丽江洞经音乐"以及"崩思细哩"、东巴音乐和"热美蹉"等.  相似文献   

17.
纳西族的生死观大致有如下几个层次:一是对永生的探索;二是对长寿的追求和关于生命"连接"的观念;三是从生与死的单纯自然观中升华而出,体现出特有的伦理意识、道德观念及理想精神。  相似文献   

18.
纳西族档案史料是以纳西族为主的各民族在长期社会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其形成过程大体经历了汉晋、唐宋、元明清、近现代几个时期,主要包括碑刻、画像石刻、东巴经、东巴画、东巴舞谱、木氏宦谱、传记、民俗、书画档案等类别,各类档案的形式、内容、价值等,又各有不同的特点。近生来,丽江地区有关部门加强了纳西族档案史料的收集、整理和利用,为宣传、介绍、研究纳西文化的精华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的白地村一带是纳西族东巴教的发源地,也是纳西族的传统文化、古朴习俗与各类仪规保留得最为完整的地区.本文以处于这块"东巴圣地”的核心区域的水甲村的民族学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较为详尽地对当地纳西族的家庭结构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系统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