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陈炎《多维视野中的儒家文化》一书引起讨论最近,在山东社会科学院儒学研究所主办的“儒学研究方法论问题”讨论会上,与会的多数学者在讨论中均涉及到了山东大学陈炎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多维视野中的儒家文化》一书,并就其所主张的“价值中立”和“方...  相似文献   

2.
“深见东州儒学研究基金”是由世界艺术文化振兴协会独立设立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专项基金,其宗旨之一在于资助、支持以孔子文化大学为中心的儒学研究。经酝酿讨论,现面向全国征集有关孔子、儒学与传统文化问题的研究项目或成果,谨将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一、参考选题 世界“文明冲突”中的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与祖国统一 儒家“德治”学说与中国古代政治 儒家的“德治”学说与“以德治国”理论 儒学普及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 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关系 儒学与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近代以来的尊孔与“批孔”思潮 出土文献与儒学典籍研究 …  相似文献   

3.
儒家文化的人类学前提与社会学背景陈炎儒家文化的形成,显然与孔子及其后学的不断努力有着不可忽视的直接联系。但是,一种文化,一种能在世界几大文化圈内独具特色而又影响深远的非宗教的伦理世俗文化的形成,又绝不能够仅仅归结为几位思想家的努力。只有当我们追根溯源...  相似文献   

4.
《文史哲》2017,(5)
<正>2017年5月1日,由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儒学高等研究院和文学院共同主办的"《陈炎学术文集》出版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山东大学终身教授曾繁仁、山东大学副校长胡金焱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国内文艺学、美学和儒学界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陈炎教授的家人和学生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陈炎学术文  相似文献   

5.
儒学在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化中占据着统治地位,这一现象在世界文明中也是独一无二的。1915年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最终打破这一传统,使许多西方思想观念传入中国,对传统文化造成极大冲击,儒家思想受到批判。然而,由于儒家文化内在的演进逻辑与中国文明能够很好的贴合,儒家文化实际并没有消失,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  相似文献   

6.
一儒家文化传统的核心是什么? 儒家文化的核心体现为一种伦理精神。众所周知,传统中国是一个以血缘宗法为基础、社会与伦理有机融合的国度。它是一个以伦理为本位的社会,其中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等都被伦理纲常所笼罩,伦理准绳实乃评判社会行为的价值尺度。从根本上讲,儒学就是一种以伦理为中心的文化。  相似文献   

7.
一以贯之和生生不息:儒家的构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春松 《东岳论丛》2005,26(1):168-176
对于中国人而言,儒家文化是在现代性的背景下寻求文化认同的重要基准。儒家文化具有丰富的、多重性的内涵,其制度化的层面以及与中国方术传统的内在关联,使得近世一些启蒙思想家批评其只知追逐功名和现实利益。但儒家之所以能够绵延几千年而不绝,是因为有一种内在的超越性价值———和,这是儒家的核心价值。制度化儒家的解体,并不意味着儒学的衰落。我们应发掘“和”作为儒家核心价值在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时的原理性作用,同时回到原典,重建开放的、融摄性的儒学系统。  相似文献   

8.
一、儒学发展所面临的困境1、时代的发展使传统儒学赖以生存的社会关系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使儒学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游魂”。儒学的产生与发展有赖于中国传统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有赖于传统社会的制度与观念。可以说,儒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产物,反过来讲,它的思想也主要在封建社会中起规范作用。但近代以来,尤其是西方文明进入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剧变,中国社会思想观念引发了深刻变化,原本在中国社会“人伦日用”中体现出来的儒家文化逐渐失去寄身之所。人身的极大自由使传统思想中的家族思想、家庭关系有了质的变化,对物质生…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中国文化中的儒学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十世纪是在前现代作为整体的儒家文化经历解体的历史,但在二十世纪中国的社会文化变迁中,儒学的价值仍然是一个不断受到关注的问题。现有的研究模式都未能恰当地应用于二十世纪的儒学论争。二十世纪造成有关儒学的论争的最强有力的根据,始终围绕在现代社会的公民道德与伦理秩序和人生理想的问题。儒家伦理所以在近代社会转型后仍每处于焦点话题的必然性,植根于现代化转型过程中“道德性”与“现代性”的分裂,及对克服此种分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近百年来,儒家文化的现代命运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文化人和关注中国文化的人。本文所讨论的儒家法文化只是儒家文化母体中的一个子体。它的被现代化问题无疑与整个儒家文化的被现代化问题有着共性,但与儒家文化母体所含的道德、伦理、心性、美学、教育等子体相比,又有其特殊的困难。也就是说,儒家法文化能否被现代化的问题,是同杜维明先生提出的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可能性既相同又有异的问题。如果第二期儒学以博大的胸襟整合了西来的佛教文化,那么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前景取决于其能否对西方强势文化的挑战有一个积极的创造性的回应。同样,…  相似文献   

11.
读陈炎《反理性思潮的反思》姚新勇陈炎《反理性思潮的反思》(山东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以下简称《反思》)是一部描述历史并且试图解释历史的著作,作者在"后记"中明确阐述了它的写作目的:对于那些爱好美学或对西方人文思潮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本书或许能够帮助...  相似文献   

12.
在儒家文化历经沧桑的半个多世纪,儒学作为一种历史现象、一种哲学思维模式、一种意识形态重新引起了学者的重视。重新研究儒学不仅是中国知识分子所担负的文化使命,而且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必然发展。实际上,现代儒学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能面对和接受西方的挑战。20世纪初由五四运动的中西之争而进行的一系列反思,就是由于西方现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所促发的。现代新儒家掀起的重建儒学的文化哲学思潮也是由回应西方的挑战而产生的。当代儒学能否完成民族文化现代建构的历史使命取决于它是否能够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融合西方文化,进而促进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杨翰卿 《中州学刊》2002,(1):111-115
儒学在东亚国家和地区具有深远的影响,是东亚国家近现代时期主要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是现代东亚文明发展的重要历史文化基础。现代东亚文明在精神层面其核心是现代东亚价值,这种价值观的思想根基显然是儒学。事实已经和仍在继续证明,东亚模式基本是成功的、有活力的。儒家文化既处于东亚模式的结构性关系中,又处于历时性关系中,随着东亚模式的更新、完善和发展而不断获得新的塑造。因此,儒家文化可以与现代化相结合,现代化割不断与传统的联系,在具有深厚儒家文化传统的历史背景中发展现代化事业,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好这种儒家文化传统资源,应当是现代化实践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正>儒学的历史,一方面是统治者对儒学利用、改造的历史;另一方面又是儒学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历史。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但孟子的思想并不完全等同于孔子的思想。同样,孟荀并称,两者见解也不完全一致。汉唐经学、宋明理学,都有自己的特色,侧重点各不相同。不同时代的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孔子以及儒学的命题和思想范畴作出了不同的理解和阐释,构成了儒学发展的历史。因此“儒家文化的现代化”是名正言顺的儒家文化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将信任现象视为一种社会关系是信任研究中的一个基本假定.在社会复杂性的前提下,信任现象的实质可以归结为风险背景下对风险的承当.信任关系表征和蕴涵着两种社会关系:委托关系与依赖关系.信任关系应包括需要、实施和确认三个要素.在社会关系视域中和互动论意义上,嵌入与脱域是研究信任问题具有启发性的一种方法论,其启迪是,信任内生于社会关系的互动结构之中,珍贵而脆弱,通常与其他机制一起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陆儒学复兴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伟 《河北学刊》2006,26(6):33-35
李春青认为,儒家文化并非不可分割的整体,既有其精华,又有其糟粕。对于今天我们应该做的首先是根据儒学自身的复杂性与我们的现实需求去分析它,然后以“择善固执”的态度去实践那些有价值的部分。郑伟认为,对于儒学来说,无论是将之一棒子打死,还是将之定为一尊,都是文化霸权的表现,既不能简单地抹煞它的时代意义,同时又应该提防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化倾向。董阳认为,“读经”之争发生在2004年被称为“文化保护主义年”,读经并没有错,只不过不要那么功利,它的作用并非有其倡导者鼓吹的那般效果。让读经不再“主义”,让“运动”回到活动。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魅力与现实的诉求——从当下语境看儒学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青认为,儒家文化并非不可分割的整体,既有其精华,又有其糟粕。对于今天我们应该做的首先是根据儒学自身的复杂性与我们的现实需求去分析它,然后以“择善固执”的态度去实践那些有价值的部分。郑伟认为,对于儒学来说,无论是将之一棒子打死,还是将之定为一尊,都是文化霸权的表现,既不能简单地抹煞它的时代意义,同时又应该提防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化倾向。董阳认为,“读经”之争发生在2004年被称为“文化保护主义年”,读经并没有错,只不过不要那么功利,它的作用并非有其倡导者鼓吹的那般效果。让读经不再“主义”,让“运动”回到活动。  相似文献   

18.
董仲舒潜心研究儒家学说,兼收先秦诸子之精华,以孔子儒学为旗帜,用《春秋公羊》学的名义,构建了适应汉王朝大一统政权需要的儒学宗法制封建神学思想体系。该体系以道家宇宙论为逻辑形式,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是一种天人宇宙论图式。董仲舒的思想观点,迎合了西汉封建统治者的需要,所以很快被封建统治者接受。经他改造后的儒家文化成  相似文献   

19.
这里说的是一个关于儒家文化的老话题,不过,本文希冀做到的是,把儒家思想在日本产生的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作为文化切片,探讨一下儒家文化的世界意义。一、儒家学说在日本的不同命运日本是世界上受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影响最深的国度。美国学者埃德温·赖肖尔在《日本人》中称:“几乎一亿日本人都是孔孟之徒”。①这说法虽然夸张了一点,但它道出了中日儒家文化的渊源关系。儒家文化传入日本的确切时期该在6世纪初,公元513年6月,百济派五经(《尚书》、《周易》、《诗经》、《春秋》、风记》)博士段杨尔赴日讲学,开儒学传入日…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迥然相异,人际行为的逻辑起点也必然不同,这些成为本土组织形态与行为的根本变量。植根于传统的农耕文明,濡沫于儒家文化的中国人在对待关系上,从逻辑起点、行为方式与心理认同上都与西方的人际关系不同,有着其独特的文化意涵。因而在组织内的指涉关系也不相同。准确理解并把握中国人的“关系”观,才能真正建构本土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关系”范式。关系作为传统文化的沉淀已经超越了时空,在工业文明和理性主义占主导的今天,它依然在华人组织中发生着潜在的影响和巨大作用,在华人组织内的指涉范围依然宽广。关系在华人组织内形成了稳定的认知、态度、群体结构、文化特征和组织形态等。因此,无论从宏观的文化分析还是从微观的实证研究上,我们都可以说关系能够作为本土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一个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