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毛泽东、周恩来到邓小平,从基辛格、尼克松到卡特,30多年前,中美两国数任领导人,为打破彼此政治和文化间的陈见和隔阂,恢复两个大国间正常的外交关系穿梭奔走、呕心沥血。他们的不懈努力促成了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的正式建交。  相似文献   

2.
公元1141年9月9日,西辽与塞尔柱联军在撒马尔罕以北的卡特万草原发生激战,耶律大石以少胜多。西辽创立者耶律大石独到的战略眼光、其集战斗力与纪律性为一体的军队以及其稳固的后方是其致胜之因。卡特万战役确立了西辽在中亚地区的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3.
从美国西部到美国东部,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笔者在美两年间,切身感受和体验到,中美关系正在发生着某种变迁,中国在美国的影响力在趋于上扬。然而,由此而引发的中美两国之间的新问题和新摩擦也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性教育是应当根据性文化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具体包括生理、生育等性知识,同时也涵盖一些与两性有关的伦理、道德内容。我国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束缚,在性文化和性教育上都偏于保守,甚至很多家长和教师都谈性色变。在互联网时代,当青少年可以通过网络渠道了解性文化,产生性冲动的情况下,如果我国教育理念中仍然避忌性教育的话,无疑加大了青少年犯罪的风险和几率。所以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青少年性教育的异同进行分析,在阐述中美两国性教育文化内容及现状的情况下,希望结合美国在青少年性教育方面的优势,针对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的缺陷,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促进我国性教育的发展,并给青少年树立积极向上的性认识。  相似文献   

5.
自二战结束以后,中关双方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冷战,终于实现了历史性会晤和建交。文中从中关冷战如何破除和其历史意义以及影响两国发展的因素方面分析,尤其是从中关建交伊始背景出发谈论这些问题。在研究史实的同时.为看清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处理纷繁复杂国际关系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廖卓娴 《老年人》2007,(7):10-11
2007年6月6日至8日,应德国总理默克尔的邀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赴德国北部度假胜地海利根达姆出席了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这是中国国家主席第四次应邀参加此类对话会议。  相似文献   

7.
姜威 《现代妇女》2014,(11):450-451
十九世纪中叶的美国发生了法典化运动,围绕法典编纂的论战也就随之展开。历史法学漂洋过海来到美国,再次站在了一国法律史的风口浪尖上,成为了纽约州律师界领袖——卡特手中的理论武器,他以此挫败了纽约州的法典化运动。之所以卡特以历史法学理论取得胜利,是因为这一理论迎合了法律职业阶层的既得利益,基于现实而否定立法的作用,而且也符合普通法在美国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8.
《社会学家茶座》2008,(4):154-155
天涯社区网最近刊载同题文章,列举了中俄两国的一系列数据,比较两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铁蛋蛋”说起1978年5月28日,中美建交前夕,美国派遣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访问中国。作为见面礼,布热津斯基带来了卡特总统向中国送上的一份珍贵礼物——从月球上带下来的一块质量仅1克的岩石。  相似文献   

10.
11月19日,在第六届东亚峰会上,温家宝再次重申中国有关南海问题的立场。温家宝说,关于南海问题,东亚峰会不是讨论这一问题的合适场合。我本来不想说这个问题,但一些国家领导人点到中国,来而不往非礼也,我愿重申一下中方的立场。  相似文献   

11.
中美注定是对手,不一定是敌人当中国领导人审视15世纪以来的历史时,他们看到旧帝国和新大国之间的更替足在战争与毁灭中完成的。我们可以想象,他们会探讨中国是否可以不诉诸武力而重返世界的领导地位。在许多方面,中国已经在努力消除世界各国的不安。  相似文献   

12.
国家领导人形象是政府形象的人格化,通过国际舆论的传播也可以投射出国家形象.西方人性格热情奔放,加之舆论在选举政治中不可替代的角色,西方领导人常常动用各种媒体和公关手法精心设计形象.肯尼迪凭他出众的口才和俊朗的外形被称为电视总统;小布什大多数时候把自己塑造成来自得克萨斯的牛仔;而奥巴马在竞选之初就突出黑人身份进行一系列公关活动,最终成为美国第一任黑人总统.此外,法国总统萨科齐带着自己的模特夫人出访,帮助自己和法国政府塑造了现代、开明的政治形象,普京开飞机、骑摩托、练跆拳道甚至公布打虎的照片,更是在打造自身硬汉形象的同时,将俄罗斯的强硬作风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3.
纵观人类历史,伟大的事业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前无古人,后启来者,自然也不例外.习奥庄园会晤甫一结束,中美间又掀起棱镜门,引发美国共和党保守派乘机反咬棱镜门主角斯诺登与中国合作,实乃不愿意看到中美关系走向康庄大道也.软冲突新型大国关系是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大国关系,是崛起国和守成大国之间处理冲突和矛盾的新方式,是中国继和平崛起(和平发展)、和谐世界后又一重要国际思维创新.  相似文献   

14.
伍礼超 《老年人》2000,(1):36-37
999年11月15日,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签署了双边协议。这场历经13年的谈判,终于有了结果,为我国“入世”扫清了最大障碍。有关人士表示,中国“入世”指日可待。中国为何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根本上说是谋求国家的最大利益。“入世”后,有利于我国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尽快缩小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所能得到的好处和实惠大致有:享受该组织100多个成员国的最优惠国待遇,引进更多的外资,扩大出口和内需,活跃和…  相似文献   

15.
李寒秋 《老年人》2007,(2):12-13
2006年是中国外交大丰收的一年。这一年中,中国领导人对世界各国进行了马不停蹄的访问,访问中国的外国领导人也络绎不绝,可以说是“千里逢迎,高朋满座”。2006年,中国外交在捍卫国家利益,促进国际合作与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16.
李寒秋 《老年人》2006,(11):14-15
2006年9月26日,52岁的安倍晋三在当日的国会选举中轻松获胜,成为日本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在当选新首相不到两周的时间里,安倍晋三突破了日本新首相首次出访必定访问美国的外交惯例,于10月8日应邀访问了中国。访华期间,安倍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和国务  相似文献   

17.
中美劳动者及其组织比较 中国法律保护劳动者实施集体代表性的权力。如果这些权力切实得以实践,中国劳动者的境遇就会与美国劳动者大不相同。美国有劳动法和雇佣法之分。劳动法涉及集体权利,而雇佣法处理个别劳动关系。这也是在谈到劳动法时,中美两国存在的一个概念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美国外交家魏廉恩,系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首任驻广州总领事。1929年生于芝加哥,大学毕业后进入外交服务队,1958年进入美国国务院,随即被派驻香港,1979年中美建交后不久,即担任了驻广州首任总领事。魏廉思的事业、生活与中国紧密联系在一起,曾参与了中美关系的解冻、缓和与发展,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本刊特约记者罗峰曾数次采访魏廉思先生,本文即根据与他的多次谈话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19.
专栏作家薛涌长期关注着中美两国的教育问题。2009年年初,他结合自己的育儿经验现身说法,推出《一岁就上常青藤》一书。从播放古典音乐哄孩子入睡,到防止互联网让青少年变傻,薛涌的笔锋触及当前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20.
中美建交3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美国国会下属智库伍德罗·威尔逊中心29日挂牌成立新的研究机构“基辛格中美问题研究院”,并举行了庆祝仪式。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哈德利到场致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