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解放战争时期雷师重建党组织回忆陈意(雷州市老建委办公室雷州524200)广东雷州师范学校是一所具有革命传统的学校,早在二三十年代就有许多共产党人在校从事革命活动,传播革命火种。1946年8月,雷州地区特派员沈斌.从各县动员一些党员和进步青年到雷州师范...  相似文献   

2.
雷阳书院兴建于明崇祯九年即公元1636年,它填补了当时雷州地区书院教育的空白,是振刷文风、挽救雷州地区文教颓势的一次尝试。雷阳书院"名始于元"的说法是对古籍文献的误读。  相似文献   

3.
方颖谊 《社区》2014,(26):33-33
大书院巷,是一条深藏于甬城市中心的幽深小巷,具体位于海曙区月湖街道。它并不大,长约三百余米,东接偃月街,南望华侨豪生大酒店,与车水马龙的大路——柳汀街相邻。大书院巷,是因月湖“书院”而得名的。月湖书院,最早为常平义田书院,始建于清顺治十年(即1653年),后废弃。  相似文献   

4.
黄彭年与晚清直隶文化吕志毅满族主中国,为防止排满思想蔓延,对学术思想采取了抑制政策。如顺治九年(1652)上谕,明令“不许别创书院,群聚结党”。王顺治十四年(1657年)文网稍驰,书院有所恢复。清统治者看到书院不仅重视宋明理学,还注重应科考试,从中选...  相似文献   

5.
河东书院     
明朝正德九年(1514)春,河东百姓通过集资的方式,建起了一座河东书院,在之后423年的办学过程中,书院出了不少秀才、举人和清廉的官员。  相似文献   

6.
“雷阳文化”以“雷阳”命名,有必要先对“雷阳”的概念加以梳理。 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刺史陈文玉疏请改东合州为雷州,雷州之名始于此。但海康之名出现比“雷州”要早。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南合州改为合州,并将由汉置徐闻县数次更名为齐(隋)康县,合州分置齐(隋)康县(今徐闻县)和海康县(今雷州市)。海康县名始于此。唐宋时期,海康县也曾叫过海康郡。那时县郡之称经常变换。直到元代以后才不称为郡。  相似文献   

7.
长沙的岳麓、金华的丽泽、庐山的白鹿洞、贵溪的象山均为南宋著名的书院,四者之中江西有其二。白鹿洞书院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书院,而象山书院则是弘扬陆学的书院。虽经元明清诸代,白鹿洞书院一直办在庐山南麓,而象山书院则因种种原因,迁建多处,现将一般概况分述如下。一、南宋四大书院之一的应天山象山精舍象山书院的前身叫象山精会,而其共创者则是南宋著名教育家陆九渊及其门徒彭世昌①。原址在今江西贵溪上清镇东南的应天山。宋淳熙十四年(1187),陆九渊门人彭世昌,来贵溪寻访张伯强和张行已等老朋友。“日登山游览,见“陵…  相似文献   

8.
近代吴地书院曾出现过新学(西学)化的趋向,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后渐为明显,这类书院或专门传播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或西学、中学知识兼授,或传授与西学知识有关的时务内容。吴地书院这种新学化趋向的时间虽然不长,然而有利于新学知识的传播和近代教育的发展,在近代教育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吴地书院的新学化,是与吴地的人文、地理、历史和社会发展以及西学东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仰山书院徐正付纪念陆象山的书院的确不少,但保存至今的却为数不多;保存完好的则更寥寥无几。然而,陆象山故乡的“仰山书院”却数得上是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书院之一。南宋时期,人们为纪念象山陆子、晦庵朱子二人来金溪讲学,于县城内(今绣谷镇)熙春巷建立一栋徽州风格的“崇正书院”。当时人们有朱、陆二人在此“反复辩论如在白鹿(书院)”之说。该书院的布局;“书院后为何堂、立二先生本主于其中,前为讲学。作号舍于两翼,又前为教门,又前为大门,医日:崇正,……”书院于明末毁于兵天之灾。前人留胜事,千古仰象山。清乾隆二年(…  相似文献   

10.
田园 《社区》2012,(5):28-29
中国“和生课” 北京四海孔子书院是一家私塾式的学校.书院学生为4~13岁的少年儿童。过去的三年,书院一直与公益环保机构瀚海沙教育和文化工作室(简称瀚海沙)合作为学生开设“自然有机农耕体验”的课程,又称为“和生课”。  相似文献   

11.
关中书院是明清两代陕西地方最高学府,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都享有盛誉。明神宗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由陕西著名学者冯从吾创办,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书院改为师范学堂。数百年间,关中书院秉承宋元书院之遗风,先后有冯从吾、孙景烈、李颙等大理学家于此教授,他们以昌明关学为己任,以讲求性理为宗旨,主张"明体适用"。同时,科举成就斐然。关中之乡试、府试的考举之士,多为此书院之生员,并培养出清代陕西惟一的状元王杰。此外,西北奇才于右任、关中大儒牛兆濂、教育家刘古愚等也曾就学于关中书院。关中书院为陕西文化教育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眼于上海东亚同文书院的书院生,从书院生与上海、书院生内部(中国人、日本人、朝鲜人)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来探讨书院生的精神意识,以此来揭示东亚同文书院“五族协和”的欺瞒性和虚伪性。  相似文献   

13.
书院藏书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之名,始于唐代的集贤书院和丽正书院。然而,当时的书院,乃是国家藏书与修书的地方,正如袁牧在《随圆随笔》卷十四中所言:“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集贤书院、丽正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而后,一些讲学育士的场所也开始以“书院”命名。如:“乐林书院在德安县,唐义门陈衮建,聚书千卷,以资学者”(《光绪江西通志》卷八十二).据考,唐代其他各地尚有此类书院约二十余座。这些场所之所以也称之谓“书院”,究其原因,盖皆有藏书故也.所以,书院虽为一教育机构,同时也是古代一重要的藏书机构。本文…  相似文献   

14.
王纪卿 《可乐》2011,(9):76-77
道光十一年(1831年)春天,左宗棠在长沙城南书院读书。湘潭县有个周姓大户,正在为大小姐征婚。大家看好左宗棠的实力,鼓动他去应征打擂。  相似文献   

15.
盛于宋代的嵩阳书院,因座落在嵩山之阳而得名。这里三面环山,西有法王寺、嵩阳寺一带的山峡溪流汩汩而来,东有老君洞峻极峰的峡水蜿蜒而下,在嵩阳书院门前的书院河(双溪河)汇合东流汇入颖河,远涉入淮。  相似文献   

16.
颜德如 《21世纪》2001,(4):35-37
伍廷芳(1842-1922年),字文爵,号秩庸,晚号渡观庐主人。1842年生于新加坡,4岁随父返回中国后,就读于私塾,“不屑为章句帖括之学”。后来,他前往香港求学,开始了他走向世界的生涯。 辗转求学,心仪法律 伍廷芳13岁那年,转往香港。先在一间教会学校读书,读了6个月英文。不久,就读于圣保罗书院。圣保罗书院在1850年建成后,每年从英国外交部取得补助金,作为训练传译员和翻译员以供殖民地政府的特殊目的。伍廷芳在圣保罗书院中是一个典型例子。1861年毕业后,他第一次就任的工作就是香港的高等法院的译员…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东吴大学的注册文件这次我到美国进行学术访问,并协助建立苏州大学北美校友会,初衷之一,就是想找到东吴大学在美国的注册文件。这是东吴大学校史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文乃史(W.B.Nance)是东吴大学第三任校长,后来又长期担任东吴大学的西顾问。文乃史曾写过《东吴大学》一书,他在《东吴大学》的序言中写道:“鉴于卫理宗各派于1939年联合以后,监理会(原南方教派)差会的档案已经丢失,作者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自己的记忆。所幸本人曾在博习书院教了二年书,在中西书院又从教两年,余下在中国的时间都在东吴大学…  相似文献   

18.
一、家学渊源和师友影响 吕祖谦,字伯恭,婺州金华县(今浙江金华市)人,生于南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年),卒于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年四十五岁。在南宋理学中,吕祖谦的学说占有重要地位。全祖望在《同谷三先生书院记》中指出:“宋乾淳以后,学派分而为三:朱学也,吕学也,陆学也。三家同时,皆不甚合。  相似文献   

19.
陈淀国 《中华魂》2014,(2):35-37
游罢庐山,返回南昌途中,特意经星子县在五老峰南麓石屏峰下一停,古时我国四大书院之首、盛名远扬的“白鹿洞书院”就在这里。 唐贞元元年(公元785年)洛阳人李渤、李涉兄弟在此隐屑读书,闲养白鹿,自娱自乐,人称白鹿先生,又引流植花,建造台榭,成了没有“洞”的“白鹿洞”。  相似文献   

20.
曹先辉 《社区》2014,(18):46-47
贺八巷是湖南省常德市城区的一条古巷。早有明代嘉靖《常德府志》记载“贺八巷居东门外”。虽有600多年历史,但已返老还童,今非昔比。由此可见,贺八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它的发展紧紧跟着时代的步伐。通向沅阳书院的阡陌宋朝末年,龙阳(今汉寿县)人丁易东来常德创办沅阳精合。到了元朝,朝廷赐名为沅阳书院。这是常德城区最早建成的书院,被列为全国闻名的书院之一。它的存在时间长达八十余年。据清代同治《武陵县志》记载:“沅阳书院在县东城外一里黄龙陂。宋丁易东隐居于此建石坛精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