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察院胡同位于北京复兴门内大街以南,闹市口中街(原名半截碑胡同)以东。虽然大街上车水马龙,但胡同里却总是十分安静,是个交通便利、闹中求静的好地界儿。44号院坐落于胡同中部,高高的改良西洋门和极具江南水乡风格的马头墙是其显著标志。院内居住的有干部、工人、教师、警察……是个典型的大杂院,在鼎盛时期,院内曾住有60多人。可现如今,随着城市拆迁改造,这个院落已经永远地从京城消失了。每当我路过这里,望着原址正在建起的大厦,心中总会漾起记忆的涟漪。住在南屋靠西的秦姨,是人民医院的护士长,也是我特别敬重的人,她多会儿都是落落大方,…  相似文献   

2.
出生地:驴肉胡同东口,今西城西四北头条胡同东口 乾隆十五年(1750年),和砷出生于北京驴肉胡同东口。和砷的家离广济寺很近,距广济寺北侧不足100米。和砷的父亲常保是副都统兼三等轻车都尉,母亲是河道总督嘉谟的女儿。和砷3岁时,母亲病故。父亲再娶,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80 年代初,父亲家从宣武区搬到复兴门新居,与萧乾、文洁若老师一家为邻,而且还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门对门.从那以后,我们与萧老一家就成了好邻居、好朋友,至今已有30 多年的"邻龄"了. 您可能会疑惑,平民百姓与文化名人是如何成为邻居兼好友的呢?我想,这应该缘起于我父亲和萧老这两位"老北京"的一见如故吧.父亲搬到复兴门后,我的小弟世杰照顾父亲的起居生活,给老人订了一份《北京晚报》,作为他的"精神食粮".每天下午报纸快送来的时候,腿有残疾的老父亲便扶着楼梯从五楼"慢步"到一楼去取报纸——这成了他每天一次的锻炼,乐此不疲.我家对门的萧老,当时也订了报纸,包括《文汇报》《光明日报》《羊城晚报》等,多达七八种.  相似文献   

4.
阵雨 《北京纪事》2014,(4):77-78
正去菊儿胡同,绝非仅仅冲着菊儿这个好听的名字,更重要的是那里窖藏着浓厚的胡同文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便是那里经过改造后百姓诗意的栖居了。这条全长438米,宽6米的胡同,明朝时称局儿胡同,清乾隆年间称桔(橘)儿胡同,至宣统时,始称菊儿胡同。1965年北京整顿地名,菊儿胡同曾改称交道口南二条。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文化大革命中,菊儿胡同竟打上了大跃进路八条的烙印。  相似文献   

5.
西单丫头     
西单丫头,去年上小学,今年7月才7岁。她父母都在西单的胡同里面修鞋。她母亲的摊位在西单华威大厦兴隆街附近,而她父亲的修鞋摊位,就在我的单位西单图书大厦楼东面的胡同里。他们是安徽巢湖人,1997年来到北京,在西单地区修鞋也十多年了。  相似文献   

6.
《社区》2007,(16)
干面胡同,名字并不响亮,包含着老北京的市井气息,多少还有点调侃的味道。然而它与北京大多数胡同一样,名称也有一番来历。据考,明朝时的北京地方志书里就记载了这个名字。其由来有着不同的说法。一种是说,干面胡同东面出口外的地名叫禄米仓,再远一点还有一  相似文献   

7.
李娟娟 《北京纪事》2011,(4):110-112
在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中,叫“夹道”的不少,比如北海公园附近有名的“北海夹道”、后海附近宋庆齡故居(也是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府的花园)旁的“府夹道”,  相似文献   

8.
邻里之间     
陈雯 《社区》2008,(11):61-61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这话一点也不假。 我们刚搬到这小胡同,就受到邻居大妈的热情关怀,一缕缕春意温暖我们的心。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在砖塔胡同我妈妈在哈尔滨因病逝世后,父亲就委托他的同事钮伯伯带我们三姐妹(芬、芳、藻)到北京读书。到北京我们一开始就住在钮伯伯家,这是他们租来的房子。地址是:  相似文献   

10.
《北方人》2006,(11)
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父亲就是勇敢、正义、力量和伟大的象征。小的时候,父亲一直在部队,母亲带着我们几姊妹在家乡。我是四姊妹中的老大,大一点后,渐渐能体会出母亲对父亲的思念,天天盼望父亲的探亲假和出差顺便回家,经常回忆父亲来家时高朋满座、门庭若市的日子。尽管父亲难得回家,可在我心目中,父亲  相似文献   

11.
北京的胡同     
在关于胡同的各种研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胡同的名称。我们可以形象地把胡同的名称比喻成一部生活词典,里边包罗万象,有男(刘和尚胡同)女(宋姑娘胡同)老(吴老儿胡同)少(小齐家胡同),  相似文献   

12.
北京的胡同     
鲁忠民 《社区》2001,(1):50-51
胡同是构成北京风情、京味文化的基础。 什么是胡同?胡同就是老北京的街巷。过去所说的胡同,一般还包括街、巷、里、道、坊、市、口、条等不同的叫法。以后现代交通工具不断出现,不少道路在胡同的基础上越修越宽,胡同开始专指小街小巷了。为啥叫胡同,众说不一。其中40年代有本书叫《北京地名志》说:“在蒙古,比村大的部落就叫胡同”。有关专家指出,胡同确是蒙古语。也就是说,胡同是从元大都时叫出来的。 北京城到底有多少条胡同?老北京人会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无名的胡同似牛毛。”北京的胡同形成于元、明、清三个朝代。据明代人记载:明朝北京有街巷胡同629条,加上郊外的总数为1170条。1944年的统计,当时北京共有胡同3200条。到了1982年,北京旧城四区的胡同有1159条。到2000年  相似文献   

13.
炊烟     
肯定是哪个垃圾堆旁又在焚烧垃圾了。父亲匆匆打开防盗门便往楼顶爬,记不清这是父亲第几次往楼顶上爬了。只要空气中弥漫一点烟味儿,朝整幢楼房飘,可怜的  相似文献   

14.
古都北京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为基础营建而成的。这其中,最为显著的文化特征表现在一些特殊的"数字"上。 老北京的一些胡同和街道也与"数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一尺大街、二龙路、三不老胡同、四川营胡同、五老胡同、六合胡同、七井胡同、八大人胡同、九道弯胡同、十条、百合园胡同、千竿胡同、万春胡同等。三头六臂哪吒城  相似文献   

15.
长巷短忆     
肖复兴 《社区》2009,(2):38-39
长巷一共五条胡同,我最熟悉长巷头条。小时候经常穿过长巷头条到鲜鱼口,或拐进庆隆大院,那里有一家洗澡堂子,父亲常带我到那里去洗澡,澡堂子前面有一片很宽阔的空场,可以带个小皮球来这里踢球。  相似文献   

16.
京城有两个教子胡同,一个在宣武区,一个在东城区(钱满胡同并入).笔者自小出生在京城西南角宣武区教子胡同中的法源里,在教子胡同怀抱中长大.  相似文献   

17.
    
父亲从乡下赶到城里的时候,路远刚刚吃了早饭推着车子要去学校。父亲留着村里人的那种光头,黑白相间的短发爬满了父亲的头顶,使父亲显得异常苍老。父亲才60岁,60岁的城里人一点也不会让人看出老态来。路远看见父亲之后心中怦然一动。父亲在村子里种着几亩地,没有事情是不会到城里来的,况且眼下正值农忙。看着父亲,路远的眼光急切而又惶恐。路远的嘴唇动了几下,但没有说出话。父亲  相似文献   

18.
张久英 《北京纪事》2013,(5):110-112
小杨家胡同和大杨家胡同在清朝末年时统称为“羊圈”,分为两条胡同以后,依规模分别命名,南边规模较小的被称为“小羊圈胡同”。1949年后,因为“羊圈”的名称言之不雅,这才改名为“小杨家胡同”“大杨家胡同”。  相似文献   

19.
张田 《北京纪事》2014,(8):98-99
砖塔胡同,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它东起西四南大街,西至太平桥大街,全长800余米,宽4米,因胡同东口南侧的万松老人塔而得名。它名气之大,并不是因为万松老人塔,而是因为它的“唯一”。胡同,源于蒙古语“gudum”,而胡同之称,始于元大都(北京)。据元人熊梦祥的《析津志》载,大都北京的城池街制:“大街二十四步阔,小街十二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衖通”。通,通胡同,这也就是说当时的北京城内只有二十九条胡同,而在这二十九条胡同之中,只有一条胡同有文字记载,即砖塔胡同。罗哲文先生也曾说:“胡同一词,虽产生于大都,但其时只有二十九条胡同,而保存延续至今者仅砖塔胡同一条。可以说它是北京胡同之根。”在元人李好古的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中,张生的书童问龙女的丫鬟梅香住址时,梅香说:“你去那羊市角头砖塔儿胡同总铺门前来寻我。”剧中的“羊市角头”,即羊角市,今天的西四;“砖塔儿胡同”即今天砖塔北侧的胡同。从元朝到今天,700多年的时间里,砖塔胡同不但没有因为时代的更迭而消逝,反而连名称都保存完好,这不得不说是北京胡同史上的一个奇迹。在不少留存下来的元杂剧中也常能看到“胡同”一词,如元朝的大戏曲家关汉卿的《单刀会》中“杀出一条血胡同来”,这里便用“血胡同”来形容战争的惨烈。同时期的戏曲家王实甫也在《歌舞丽春堂》中写道“更打着军兵簇拥,可兀的似锦胡同”,虽然在这些戏剧中也都出现了“胡同”一词,但它们更多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来使用,并没给后人留下什么有用的线索。不过从另一方面却证明了“胡同”这种称呼,已经成了当时大都人的一种熟悉叫法。  相似文献   

20.
大公  子言 《社区》2005,(3):44-45
与北京的其他老胡同一样,总布胡同也有一段漫长的发展历史。它早在元代便已形成,明代时属明时坊,由于设有总捕衙署,所以得名“总捕胡同”。百姓以音相传,又称“总铺胡同”。到了清代,此处属镶白旗,至乾隆年间开始称“总布胡同”。清代末年,以南小街为界将这条胡同一分为二,定名为东、西总布胡同。20世纪40年代,位于东总布胡同东段那条南北走向的城隍庙街被改名为“北总布胡同”。因此,如今所说的“总布胡同”实际上是东、西、北三条总布胡同的总称。总布胡同颇有些不同凡响。仅在上个世纪的百年间,这里就发生过许许多多故事。比如,1900年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